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9 毫秒
1.
张之锜  陆庠 《气象》1981,7(1):14-15
一、前言 我国的气象站预报(以下简称县站预报)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它在为生产服务中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近年来,不少同志提出了一些问题,诸如县站预报的理论是什么,预报工具和预报方法应否统一,如何实现图资群结合,数理统计在县站预报中的作用以及时间剖面图和曲线图的优劣等;并且各自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设想。这些,在《气象》1977—1978年举办的“怎样做好县站预报”的讨论中,得到了广泛的反映。为了探讨这方面的问题,我们查阅了近二十年来有关县站预报的大量文献,回顾了自己的工作经验,并且到一些台站进行了调查学习。 我们体会,目前在县站预报领域内提出的问题虽  相似文献   

2.
王鼎新  李承武  田世祥 《气象》1980,6(4):16-17
去年我省气科所对5个县气象站1972—1977年4—6月日降水量在25毫米以上及24小时预报有中一大雨以上降水的个例(不包括订正预报),逐个进行了评分,发现这5个站6年平均准确率都不高。为了弄清原因,我们同这5个站的技术骨干一起共同进行了技术剖析。发现这5个站的24种大一暴雨预报工具,绝大多数是根据单站要素建立起来的。这些模式指标虽拟合率很高,但使用效果不好。这是因为产生大一暴雨的物理过程十分复杂,单站指标模式只反映了影响系统来临前,下游地面系统通过本站的某些特征,它难以反映未来影响系统的规律。这就说明,只根据  相似文献   

3.
汤梧松  谢亮 《气象》1981,7(3):9-9
启东位于长江口北岸,与上海市隔江相望,直线距离仅60公里左右。比较两地相同年代的观测资料,发现气象要素平均值的变化趋势比较一致。逐日要素值如气温、降水日数等虽有差异,但差值也较稳定。为了延长本站资料序列长度,以上海之“长”,补本站之“短”,我们在预报服务中使用上海百年资料,收到较好的效果。 按理,在应用上海资料之前,应进行适当的订正。但由于有些项目如降水过程、天气现象等不可能订正,而且,启东和上海一定长度的天气过程的对应关系也很好。因此,我们仅从预报实用角度考虑,没有先做订正,而采取了以下几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1.用上海的百年资料对本站的预报工具(指标)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赤峰站和开鲁站2008年自动气象站和人工气象站平行观测期间本站气压的对比观测数据,对两种不同的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动气象站与人工气象站的气压不满足正态分布,赤峰气象站人工观测数据比自动观测平均偏高0.26hPa,开鲁站人工观测数据比自动观测平均偏低0.01hPa。  相似文献   

5.
自动气象站(简称自动站)和人工气象站(简称人工站)气温资料的差异分析对自动站使用后与原来人工站气温资料的衔接有重要的意义。在诸多分析自动站和人工站观测资料差异的文章中,认为观测时间的不一致是造成二者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汉中国家基准气候站自2003年运行地面自动观测  相似文献   

6.
杨起华 《气象》1982,8(7):23-25
我区各县以14时九线图(本站资料)为主,以08时天气图上指标站资料为辅,建立了一套5—6月大—暴雨短期预报模式(包括十多则模式指标),自1975年投入业务使用至1980年已经六年了。为了分析其预报能力,我们于1980年下半年在全区范围内对这套模式指标进行了检验,并选了两个站进行重点、全面的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式指标的大—暴雨预报准确率仅19.4%,空报和漏报都比较严重,其中漏报问题更为  相似文献   

7.
台风预报程序表(以下简称程序表)是实现预报方法客观定量的初次尝试。它集中地概括了我站台风预报改革成果,将分散的各种台风预报方法和工具,归纳在一览表内,使之有条不紊,便于实际应用。程序表的制造分为“一警”、“二警”两部分(详见表一),每部分从环流形势、气候概率、资料图表和台风天气四个方面,选取效果较好(机率一般在70%以上)的预报图表,按台风进入“一警”、“二警”两部分分别设  相似文献   

8.
春季西南倒槽是造成滕县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约占本地春季降水过程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为着眼于解决西南倒槽降水24小时预报问题,试图采取天气系统与本站资料和指标站资料相结合、相关点聚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办法,运用二级分辨法建立一套春播期(4月)西南倒槽降水预报工具。  相似文献   

9.
王力新 《气象》1980,6(6):14-14
为了建立图资群结合的暴雨预报工具,我们曾走过曲折的道路。据我们的经验,这方面有两条路子可走。一是先以群众经验为线索,用本站要素建立指标,再用指标站的资料建立天气形势方面的指标,然后把这两种指标组合为一套综合的指标。另一种办法是:在建立了本站要素指标后,依据这些指标的个例,找出有无大一暴雨的天气形势特征,建立消空指标。据我们的体会,这两种办法各有利弊,最好结合起来使用。  相似文献   

10.
对甘肃省范围内的区域气象站和国家级气象站2011-2020年的汛期降水和极端降水等资料进行了质量控制,筛选出1253个区域气象站和75个国家气象站开展了降水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区域站和国家站降水的平均数量非常接近,无显著性差异,全省区域站汛期平均降水为382.9 mm,国家级站为379.7 mm;区域站各月降水平均在31.7~87.1 mm;国家站各月为30.4~86.4 mm。但两类站点降水的极端值存在显著差异,汛期总降水量区域站最大可达917.5 mm,本站最大为710.7 mm;单月降水量区域站最大为776 mm,本站为541 mm;暴雨日数区域站最大为46 d·(10a)-1,本站为17 d·(10a)-1;两类站点降水极大值发生的空间位置比较接近,但区域站的数值显著高于国家站。两种站点降水的空间趋势非常一致,其汛期降水相关系数达0.95,月极端降水相关系数为0.92;而区域气象站比国家站有更多小斑块的高值和低值中心;两类降水空间差异在甘肃省的东部和南部比较明显。总体上,区域气象站更精细地描绘了甘肃省的降水特征,在地形复杂区域监...  相似文献   

11.
今年5—7月,我站在省级经验完全预报(Epp)结果的基础上,根据本地预报经验,从历史小天气图、指标站及本站地面资料中选取一些有天气学意义的经验因子,建立县站补充订正预报方程。使动力—天气一统计结合;上下结合;人、机结合,扬长避短,制作局地经验完全预报,  相似文献   

12.
支德先  金士英 《气象学报》1966,36(1):132-135
1965年3月份容县气象服务站组织了一次调查,经过向老农学习,学习了看天经验。关于“日晕长江水”这条农谚,我们用本站日晕观测资料进行了验证,并且按照“图、资、群结合,以群众经验为主”的方针把图、资、群结合起来进行了分析,制作了预报工具,做中期大雨、暴雨预报。  相似文献   

13.
利用南宁市区内中尺度自动站及本站人工站观测降雨资料,分析致涝暴雨的临界雨量。利用实况探空资料重点分析和探讨了环境风场分布与触发机制,得到有益结论,为准确预报、防御内涝灾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南宁市区内中尺度自动站及本站人工站观测降雨资料,分析致涝暴雨的临界雨量。利用实况探空资料重点分析和探讨了环境风场分布与触发机制,得到有益结论,为准确预报、防御内涝灾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镇安县气象站是地处秦岭深山区的艰苦站,现有职工14人,属国家基本发报站之一。近年来在上级的指导和本站职工积极努力下,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成为我区气象台站学习的楷模。 1986年被商洛地区气象局评为“遵纪守法先进站”。 1987年被商洛地区气象局评为“先进集体”;被省气象局及镇安县委、县政府授予“文明单位”;  相似文献   

16.
袁为栋 《气象》1987,13(6):56-56
1985年,我站开始利用雷达回波综合图进行短期降水预报,应用的实践表明,雷达回波综合图对短期降水预报是一个有力的工具。 一、基本的统计关系 因为是应用于短期降水分析,所以我们确定: 5时雷达观测对应08—20时(白天)天气, 09~(30)时雷达观测对应12—24时(上午到上半夜)天气; 15~(30)时雷达观测对应20—08时(夜间)天气。 根据天气雷达的基本功能,确定以本站为圆心,从本站到宜昌的距离(约155km)为半径的区域作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大风资料和数值模式预报产品对比分析了2018年4月4—5日(简称"4·4"过程)和2018年4月12—13日(简称"4·12"过程)发生在四川盆地的两次范围、强度有明显差异的混合性大风天气过程,探讨两次过程发生的天气学异同条件及数值模式对这类大风天气的预报能力。分析表明:两次过程形成梯度风的基础条件较为相似,但影响系统斜压性、低层动力辐合、热力条件、不稳定条件有所不同;近地层全球模式风场预报产品和集合预报极端大风指数产品对两次过程大风的强度和范围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全球模式产品能正确预报两次过程的影响系统、动力条件、热力条件和要素场,能提示"4·4"过程更强的对流特征。综合分析实况观测资料、数值模式风场预报产品和要素预报产品,能在短期预报时效内提高对这类大风过程范围及强度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8.
楼绍范 《气象》1978,4(1):11-11
要做好县站预报,必须图资群结合,在本站资料上下功夫,这是我们的一点体会。那么如何结合,怎样在本站资料上下功夫呢?下面就我县盛夏大到暴雨的预报方法为例,谈谈我站图资群结合的一些做法,参加《怎样做好县站预报?》的讨论。 一个县的降水量级预报,从降水物理成因分析,我们认为应该抓上升气流的强弱,当地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寡,水汽的水平输送这三个方面的因子。 天气变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制作县站预报必须考虑大范围环流的背景条件,即本站所处地区的长波(包括副高)流型,上游西风锋区的有无和强弱,高原低值系统发生发展的条件等。在有利本县降水的天气形势下,再根据本站要素的演变,如本站总热能、  相似文献   

19.
张浩 《气象》1980,6(3):23-23
目前,许多县站缺少探空资料,不能利用温度压力对数图解(即T—1np图)对大气垂直稳定度做出判定。那么,能不能利用县站可能得到的资料将T—1np图判定法的部分原理变成简明的计算公式,来判定大气垂直稳定度呢?这是县站夏季雷暴天气预报中的一个比较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 一、公式的思路和计算 如果选一与本站水平距离最近的探空站(最好处于本站天气上游,不超过100km)的某一等压面(如500mb)的高度、温度(这可从天气形势预报广播中收到)近似的做为本站上空同一等压面的高度、温度。由于表示等压面高度的位势米与几何高度米数值相近,所以,可以用该站等压面的高度值减去本站百叶  相似文献   

20.
1思路和原理利用本站观测资料制作成简易的预报计算软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第一,本站的气象要素变化对本站未来的天气有较密切的关系;第二,本站要素的获取时间快;第三,多一个本站要素的预报工具,可多一个方面的参考和补充。本系统用单站要素逐日的P、T、E(气压、平均气温、绝对湿度)作为预报因子,以同一站的逐日RR(降水)、NN(总云量)、SS(日照时数)、TM(最高气温)、TN(最低气温)、UU(相对湿度)、VV(能见度)、DF(风向、风速)共8(或9)种气象要素作为预报对象。在方法上模拟以往预报员三曲线相似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