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1年冶金地质学会共召开了10次学术会议(详见下表)。在9月召开的二届二次理事会上,有9位理事和名誉理事作了学术报告或参加国际会议、出国考察情况汇报。协助冶金部地质勘查总局选派6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正式出版《全国地方金矿地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近30万字)。围绕冶金地质“八五”期间找矿战略部署开展学术活动根据“八五”期间开展华北地台北缘铁金矿、长江中下游铜金矿、扬子地台西缘优质富锰矿成矿条件和找矿方向研究的总体部署,1991年召开的长  相似文献   

2.
国内学术交流1988年,冶金地质学会及下属4个学术委员会和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共开展学术活动7项,征集论文372篇,会上交流论文230篇,参加活动的科技人员共420人(见表). 1.发挥学会智力优势,直接为地质找矿服务参加冶金地质学会一届四次理事会议的30名理事,到铜陵地区考察了黄狮涝山、马山和新桥等金矿床,认为该区成矿地质条件很好,金矿找矿潜力很大,并对原生金矿和铁帽金矿的找矿和成矿规律研究,提出了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地质学会和北京科技大学等单位主办的国际金矿流体包裹体研究与找矿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8月12日~15日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中外代表共82人,他们分别来自俄罗斯、美国、英国、丹麦、西班牙、德国及中国。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117篇,内容涉及矿物包裹体及金矿研究的矿床学、岩石学、矿物学、矿床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及找矿学等。会议上交流的论文达48篇之多,并有以展示文字图表等方式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4.
冶金地质学会分析测试学术委员会第一届年会于1988年10月22日至25日在四川省峨眉县召开. 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冶金、有色、武警黄金及高等院校等系统的代表共49人.会议共收到论文41篇,其中有23篇在大会上交流.这些论文反映了近年来有关单位在科研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是广大科技人员辛勤劳动的结晶.概括起来这次会议有如下几个特点: 1.论文涉及面广,涉及到元素化学分析、原子发射光谱、原子荧光光谱、电化学分析、物相分析、新试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金矿样品加工工艺等多种专业.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会议上有数篇  相似文献   

5.
水利部水文局于1980年12月16日至29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了“水文预报研习班”。参加研习班的有各省、市、自治区(除宁夏、天津外)水文总站、流域机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部属工程局以及设有水文专业的部分省水利(水电)学校等58个单位,共112名水文预报科技人员和教师。研习班着重传达、学习了1980年4月15日至19日在英国牛津大学召开的国际水文预报学术讨论会的情况及论  相似文献   

6.
消息报道     
《水文》1987,(2)
第八届国际冰情学术讨论会在美国召开国际水力学研究协会(LAHR)第八届国际冰情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8月18~22日在美国爱阿华大学召开,我国首次派出以陈赞廷为团长的3人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与会的151名代表来自16个国家。会议收到交流论文81篇和特邀报告5篇,我国代表陈赞廷应邀作了题为“黄河冰情问题”的专题报告。 (陈希媛)  相似文献   

7.
会议消息     
《水文》1986,(1)
中国水利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于1985年11月18日至23日在成都市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水文测验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从事水文测验工作的专家、科技人员共120人。会议共收到论文145篇。经会议论文审查组评议,有102篇在会议上交流,其中在大会发言的有38篇。最后推荐34篇论文将陆续在《水文》杂志上发表。这些论文基本上反映了我国近几年来水文测验技术的新进展。一些论文将水力学、数理统计、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生物学会昆明组及云南省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受中国古生物学会及云南省地质学会的委托,于1982年11月23日至27日在比明召开了“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地区(云南部分)地层古生物学术讨论会”。会议收到论文摘要63篇,论文全文16篇。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省内外有关部门和单位的代表79人,列席代表32人,共111人。由于广大代表对三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研究中心和兰州大学地理系承办的“中国西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5月18日至22日在兰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长期从事于中国西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研究的专家、学者近百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同时也是1991年将要在我国召开的第13届国际第四纪联合会(INQUA)大会的西部片预备会议。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122篇,其中大会报告20余篇。  相似文献   

10.
1990年,冶金地质学会完成了下属各专业委员会的换届任务.共召开了8次国内学术会议,征集论文304篇,462人参加学术活动(表1).选派3人出席在渥太华召开的第8 届国际矿床成因会议.编辑、出版了《冶金地质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1. 开展冶金地质发展战略研究在"八五"即将到来之际,学会组织召开了冶金地质发展战略研讨会.会议认为,今后一个时期冶金地质发展的指导方针应是:一保证(保证冶金工业生产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二延伸(发展地勘延伸产业)、三多营(以安置富余人员为主的多营产业)、四对外(发展外向型地质经  相似文献   

11.
由国际天文联合会(简称IAU)主办并由国际空间科学研究委员会(简称COSPAR)资助下召开的第四届“星际尘埃性质和相互作用”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7月8日在法国名城马赛召开(第一届在夏威夷、第二届在汉堡,第三届在渥太华)。讨论会历时4天。出席大会的有法国、美国、西德、日本、中国、苏联、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的83位科学工作者。提交会议的论文共92篇,其中,安排大会发言的论文有83篇,张贴的论文9篇。我国有两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所提交的两篇论文均在大会上作了发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所  相似文献   

12.
1982年10月26日至30日南京大学主办的国际花岗岩地质和成矿关系学术讨论会准时召开,应邀参加的国内外学者有一百余人,其中有著名岩石学家查佩尔、怀特,奥古斯蒂梯斯、黑田寿男及狄迪埃等国外学者20余人,我国著名学者张文佑、涂光炽,郭文魁、宋叔和,董申葆等也应邀参加。大会共收到论文共130余篇,在会议上交流宣读的有60余篇。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国际喀喇昆仑学术会议”,于1981年9月14—17日在英国伦敦皇家地理学会召开(第一次国际喀喇昆仑学术会议,又称“地球科学新近技术进展”会议,于1980年6月23—25日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的真纳大学召开)。 应英国皇家地理学会邀请,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张祥松、陈建明,北京地球物理所林邦佐,兰州大学李吉均、徐叔鹰和董智斌等6人组成的中国喀喇昆仑学术小组参加了会议,并提交了6篇学术论文。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交流1980年6—9月间国际喀喇昆仑考察队在巴基斯坦北部进行大规模多学科综合考察的研究成果,来自英国、中国、巴基斯坦、瑞士和美国的61位科学家总结应用现代先进技术解决地球科学有关基本问题的情况。会上共宣读了32篇论文(英国28篇,中国1篇、巴基斯坦3篇)。论文包括地质学、地震学(板块构造)、地貌学、冰川学、测量及自然灾害等6个专题。这次会议开得比较成功,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全面地反映了1980年为期3个多月的多学科综合考察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4.
谢自楚 《冰川冻土》2003,25(1):114-115
2002年9月19日至9月21日,第六届全国冰川冻土学大会暨冻土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召开.笔者参加了自1978年以来的历届全国冰川冻土学大会,每届大会都展示了中国冰川冻土科学的新成果和新方向,不断推动着冰冻圈科学的发展,对这次大会笔者也有同样的感觉.在冰冻圈及全球变化专题方面参加会议的论文共32篇,其中在大会宣读的共16篇,另16篇因作者在野外考察等原因没有在会上宣读,但已发表在《冰川冻土》期刊2002年第24卷第5期的“第六届全国冰川冻土学大会暨冻土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专辑中.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等单位支持和主办的复杂岩石中的建筑物国际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三日到七日在北京召开。 二十二个国家和地区的307名学者报名参加会议。共提交了132篇论文,其中特邀论文2篇,特别报告1篇。在大会上宣读了57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水利学会,地质学会最近在福州联会召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学术座谈会。参加座谈会有卅三个单位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科技人员共六十多人。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系林观得教授在会上作了题为“福建省海平面升降问题、福州盆  相似文献   

17.
由国际科学和高技术中心(ICS)、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世界气象组织(WMO)联合发起的“地中海气旋国际讨论会”于1992年5月18~22日在意大利的德里亚斯特市(Trieste)召开。来自欧洲、亚洲、非洲的33个国家和地区共47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地中海气旋作为世界气象组织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已召开了两届学术讨论会,本届为第三届。会议共收到了论文40余篇,其中有30余篇在大会上宣读,北京气象学院院长丑纪范教授和国家气象中心徐传玉代表中国出席了会议,并在大会上做了题为“地形对冬季地中海气旋的发展影响的数值模拟”、“东亚气旋和地中海气旋结构特征的对比分析研究”等三篇学术报告,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 会议围绕发生在地中海区域的气旋,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广泛地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东南亚及西太平洋地区锡钨花岗岩对比和资源评价,即IGCP—220项目的研究计划,有澳大利亚、中国、印度、日本、南朝鲜、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国家(地区)和东南亚锡业研究开发中心(SEATRAD Centre)参加。 IGCP—220项目已组织了3次国际学术讨论会;1985年4月在泰国清迈召开了第1次专题讨论会;1986年6年29日至7月2日在澳大利亚坎培拉举行了第2次国际学术讨论会,约有100位代表参加,宣读了44篇论文;1986年9月在马来西亚怡保举行了第3次国际学术讨  相似文献   

19.
大会概况:第三十一届国际地质大会于2000年8月6日~17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约3705名,分别来自10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181名是中国(不含台湾)代表。大会共收到并发表论文摘要6139篇,其中5705篇(分146个讨论场)参加学科讨论,434篇(分59个讨论会场)参加专题讨论。会议期间有14位中国地质学家被邀请主持学术讨论会;50余位中国地质学家应邀在各种讨论会上发言。大会安排了7条会前野外地质考察路线,9条会间野外地质考察路线和14条会后野外地质考察路线;7000余人次参观了地质展览会。本届国际地质大会主题是“地质学与可持续性发…  相似文献   

20.
两年一届的国际勘查地球化学(22届IGES)暨第一届国际应用地球化学会议于2005年9月18~23日在澳大利亚珀斯(Perth)召开。来自23个国家的2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澳大利亚代表占一半以上(125人),加拿大30人,其它国家的代表大概在10人左右。中国2人参加会议,提交论文4篇。本次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