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高台台站地震前兆数字化系统通信故障的检查与处理。从地震前兆数字化系统的组成部分及接口界面,阐述了地震前兆数字化公用设备的一些常见故障的检查及处理。地震前兆仪器通过现场总线与DSC-2型数据采集器连接,通过有线,无线调制解调器入网后实现地震前兆台网对数据的收集。  相似文献   

2.
地震前兆台网观测数据跟踪分析工作应用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基于中国数字化地震前兆台网,探索创建由数据分析模型、软件硬件设备、数据库、网络通讯等构成的挖掘处理系统。对海量前兆观测数据进行挖掘处理,获得地震前兆观测事件记录信息,并行于前兆台网观测数据产出流程,形成常态化地震前兆观测事件记录产出流程,为推进智能化地震前兆监测、提升数字化地震台网信息处理能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论述铁岭地震台在前兆数字化观测过程中出现的微机通讯控制系统、公用设备、前兆仪器主机及传感器之间某一环节,由于雷击或电路自然故障,导致不能正常通信和数据不能正常采集,以及采集后的数据为非法前兆数据的故障判别,并给出简单的故障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前兆台网管理经验点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都圈防震减灾示范工程项目的实施,使河北省地震局张家口中心台所辖的5个台站,地震前兆观测技术实现了综合化、数字化、自动化、遥测组网。该台网拥有一个台网中心、7个子台、28个主测项、11个辅助测项,日产出形变、电磁、流体科学的观测数据8万3千组。 地震前兆数字化遥测台网由多个台站多种手段组网而成,集前兆观测、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为一体,实现了地震前兆观测数据的及时采集、传送也处理,这些功能的实现,都需要台网设备的正常工作做保证。现将我们在管理数字化前兆台网工作中的点滴经验介绍如下。 1 数字化前兆台站的第8…  相似文献   

5.
"九·五"期间,陕西省地震局对周至深井进行了数字化改造。该项目于2001年底通过验收,于2002年元月开始投入正式运行。从正式观测至今,周至深井的数字化公用设备一直正常运转,保持着近100%的运行率。笔者认为,保证前兆数字化观测设备正常运转,要有可靠的接地系统,合理的供电系统,高度的工作责任心,较强的工作技能等。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地震前兆数据的管理技术与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前兆台网中心技术改造是中国地震局“九五”数字化前兆观测系统技术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甘肃省前兆台网中心技术改造项目通过了中国地震局组织的验收,考核期间系统正常运行率达到98%以上,各项指标均达到了系统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数字化地震前兆台网通过验收后,面对集系统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为一体的地震数字化前兆台网技术保障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数字化前兆仪器的特点,提出了建设地震前兆设备技术保障体系的观点。利用本省数字化前兆台网建设的有利时机,有计划地培养一支技术保障队伍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8.
小波变换在前兆观测资料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由于数字化前兆具有高精度特点,因此,如何分离数字化前兆中的高频与低频信息,以及如何识别地震前兆的趋势异常与短期异常,是数字化前兆资料分析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给出了小波变换应用于正常的数字化前兆资料高频与低频信息的分离方法,并实际应用于地震前兆观测资料的处理,结合实例给出了地震前兆的趋势异常与短期异常的识别思路,从而为数字化前兆的趋势异常与短期异常的识别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九五"数字化地震前兆台站整体接入因特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如何将"九五"数字化前兆台站设备整体接人因特网,提供了一种非常简便、实用的整体接人方案.台站原来的构成模式没有改变,台网中心和台站熟悉的原工作方式得到了保留,实现了台站网络化的目标,使现有台网在因特网环境下能够正常运行.它能够与"十五"新建的前兆台网进行集成,便于整个台网的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10.
地震前兆数据采集器是数字化地震前兆台站的关键性设备之一,不仅在技术指标和功能上有严格要求,其工作性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更是至关重要。本文着重对地震前兆数据采集器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和讨论,给出一些相关结论,并介绍可靠性分析的有关基本名词概念,从而给出电子化系统可靠性分析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