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地理的教学过程中.省级行政区划这一节是学习的基础。传统的授课方式一般是读读政区图、填填填充图.这种枯燥的方法丝毫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不佳。我尝试着通过“读图”、“填国”、“剪图”、“拼图”的方法,努力多方面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达到手脑并用地掌握中国政区图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所谓“副板书”就是在讲课过程中,不能列入正板书之中,但又与本节课的教学有密切关系.并有助于同学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而辅助教学的字、词、句、草图、符号或运算等。我常书写的“副板书”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3.
孙月飞 《地理教学》2014,(14):40-42
所谓比较法,就是在找到有一定联系的事物、概念和规律的基础上,比较它们的异同,从而找到它们的相似规律或显示差异的方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尤其是高三复习课中,利用习题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迅速形成解题思路,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地理知识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4.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地球的内部结构”和第四节“板块构造学说”.都使用了“软流层”这一概念。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如果教师不讲深讲透.学生对此概念的理解就会产生偏差.进而影响学生对岩石圉、板块等概念的学习和理解。  相似文献   

5.
“农业概连”一节的教学存在一定难度。首先.本节内容理论性强.语言精炼.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不感兴趣。其次,率节无任何图象资料,对于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尚差的高一学生来讲.要顺利实现学习目标有一定难度。教学中,笔适当补充一定数量的景观图、投影片和录像资料.引用大量实例.启发学生分析讨论,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收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6.
“影响天气的因素”是“天气和气候”一章的重点内容。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正确选取比较对象,精心设计比较项目.采用列表对比的比较法进行提纲挈领的叙述.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人教版初中地理第三册“中国的自然资源”一章“土地资源”一节中,有一幅“草原自东向西的变化”插图,这幅图综合反映了我国气候的东西变化,从而决定了我国草原及放养的牲畜的东西变化的特点。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该图,加强对这方面的讲解。首先,我出示事先写在小黑板上的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在本节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插图,紧紧围绕东亚地区的东、西部不同情况,采用比较法,配合讲述、分析等教学方法,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使用改进的S—T分析法和ThomaL.Good&JereE.Brophy的课堂观察技术对高中地理课堂提问行为进行分析,以《百节名师风采课》中“荒漠化的防治”一节为例,得出的结论如下:“荒漠化的防治”这节课主要是在提问行为为主的对话型教学模式下完成的;注重了问题引入方式的多样性;提问方式采用群体与个别提问相结合和鼓励性的教学反馈等四大亮点。同时,该节课的课堂提问行为有四点待改进:需要注意高层次的提问类型与低层次的提问类型相结合;减少教师自问自答;鼓励学生提问;适当增加提问后停顿时间,正确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0.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这部分内容由文字信息和图像信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两部分组成。“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绘制清晰,示意明确,蕴涵了比文字内容更为丰富的信息,为学生观察、想象、推测、比较、归纳、概括等提供了多样的探究资源和广阔的探究空间。因此,以“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为教学的蓝本和依据,步步设问,层层探究,努力提高学生依据图像系统提取信息的综合能力,应成为这部分内容教学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1.
如何讲清高中地理教材中“自然资源”和“能源”两个概念及其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自然资源”和“能源”两章教学的基点。我们通过剖析、举例、比较、图解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此理解深刻.概念牢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南极洲极地投影图是世界地理分区图中较为特殊的一个,其地球自转方向的确定、地理方位的判别、东西半球的划分以及四周海陆的辨认,是教学中的四个难点。尽管“南极洲图”并非是本节教学重点,但对图中四个难点的解决,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南极洲的地理知识,而且对学生学会阅读地图,形成较强的读图能力,为将来进一步学好地理知识起着很好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静 《地理教学》1998,(6):23-24
“自然带”一节是在前面各章节比较系统地讲述每个地理要素的重要属性及在整个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对整个地理环境进行综合分析。本节容量大,理论性强,学生不容易记忆.理解。为此.在教学中,我注意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和多媒体计算机、直观教具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4.
王跃华  慕岩 《地理教学》2011,(12):46-49
2009年11月,我和慕岩老师参加了中图社举办的中学地理教材实验区教学研讨会,主题是“案例教学”,分派给宁夏实验区在大会上做主题发言的课题是“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或工业区位)”。慕岩老师选择“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一节进行了交流。以下先展示慕岩老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和主要教学环节,然后以这节课为载体与同行们一起探讨地理“案例教学”。  相似文献   

15.
世界地理教学中,有三个区域是把不同大洲的地区合二为一进行编排的,它们是“西亚和北非”、“欧洲东部和北亚”、“拉丁美洲”。相比而言,西亚和北非这两个地区的可比性更多、更强,本章教学效果好坏除了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外,还对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许多方法如联系比较、归纳综合、以图导学等意义尤为重大。  相似文献   

16.
“河水”这节教材中,概念较多,理论性极强,部分内容还比较抽象。我们对这节课的教学构思是:  相似文献   

17.
“南极洲”和“青藏地区”都因自然环境的独特性在世界和中国区域地理中分别单列讲述,而且两个地区都是以“高”和“寒”作为主要自然特征,围绕这一特征展开阐述。在自然环境和科研价值方面两都有许多共同点,在教学中都要以“人地关系”作为主线;在国情教育和思想教育方面都有许多可挖掘的内容,在教学要求上都有相似的目的,而且在教学巾都要借助各种媒体增加感性认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8.
高中地理第十一章“人类和环境”第二节“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中.涉及到”搞好国土整治工作”这一内容。在教学中.我除了讲清“国土”、“国土整治工作”、“国土规划”等概念以外,着重围绕“国土立法工作”“依法治理环境”等问题,发动学生自己寻找资料,展开讨论.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法治观念与爱护国土与环境的意识。  相似文献   

19.
王建明 《地理教学》2009,(11):45-46
“图也是课文”,或者说,“图就是课文”,这是在地理课上我经常给学生灌输的一种观念。学生学习地理感到比较头痛的是自然地理,而自然地理中的原理、问题绝大部分体现在示意图上。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如何有效地来引导学生剖析图意,是决定一节课是否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初中地理课本“中国的人口”一节中运用了大量的图表和数据,其数据之多,在其它章节中少见,为学生掌握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提供了强有力的事实根据。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这些数据的教法很重要。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使数据具体化、形象化,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