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中小地震活动特征 ,探讨其物理意义及其与强震的关系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方向。本文以判定中长期大陆强震的发生地点为目标 ,强调从中小地震活动性图像提取前兆信息的方法应具有可重复性 ,前兆特征应较为稳定且有一定的物理意义 ,并要求选取的前兆应以尽量大的比率对应强震 ;依据该前兆划定的强震危险区的范围应尽可能地小。根据上述研究目标和要求 ,本文确立了中小地震活动性图像定量、全时空扫描和分震级处理的原则。强调使用定量方法处理中小地震活动性图像 ,目的是使这一工作具有可重复性 ;全时空…  相似文献   

2.
北京地下水位趋势下降动态及地震前兆信息识别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北京地区超采引起的地下水位动态特征与成因作了详细分析,并对超采背景下如何提取地震前兆异常信息的问题作了探讨.北京地区地下水位年动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下水开采和降雨,而地下水位动态的趋势变化则与区域地下水超采量有直接关系.本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北京平原区超采量与水位变化之间的关系,为评价超采区观测井的干扰影响程度、识别地震前兆信息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区域超采不严重的地区引起的水位趋势性变化中,也包含着地震前兆信息;采用消除趋势及年变化影响的数学处理方法,可提取出地震的趋势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地震预报中,对地下水电导的测定已广泛应用于群专台站.几年来我测报点水化学分析的实践证明,在地震的孕震期里,尤其在临震前夕,由于震中应力场的急剧变化,引起了地壳形变,而伴随这一现象所引起的地下水动态变化使地下水的温度及各种离子浓度发生了异常变化.这些与地震信息相关的变化,可以测到地震的前兆信息.这为综合分析地震前兆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极监测系统,接收地震前的电磁交变信息是研究地震短临前兆的新方法。本文主要介绍该监测系统的结构及其所接收到的信息与地震的关系,根据大量实验资料与地震的相关性质,证明电极监测系统能够获得一定范围内中强以上地震的短临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测年方法及其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地下水动力学特征的观测与研究,是地震前兆监测的重要方法之一。地下水动力学研究中,利用地下水测年方法,可以对地下水的补给、径流特征及更新能力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际上常用的地下水测年方法,总结了前人在该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地下水更新能力与地震前兆信息的关系、地下水运动规律与地震构造活动的关系以及地下水浅层补给与异常干扰排除的方法等。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地下水年龄的测定与分析方法对于了解监测点映震能力、评价构造活动与地震活动程度,以及在观测资料异常变化的现场核实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土地电是目前测极点广泛采用的主要观测手段之一。实践证明,土地电与地震确实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但它的缺点是干扰因素多,抗干扰能力差。降雨,气温、地下水等均造成很强干扰,噪音往往淹没了异常信息。如何排除干扰成为土地电观测是否有效的重要环节。如何通过数学处理达到排除干扰,提取地震前兆异常信息是探索土地电与地震关系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对地下水动力学特征的观测与研究,是地震前兆监测的重要方法之一。地下水动力学研究中,利用地下水测年方法,可以对地下水的补给、径流特征及更新能力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际上常用的地下水测年方法,总结了前人在该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地下水更新能力与地震前兆信息的关系、地下水运动规律与地震构造活动的关系以及地下水浅层补给与异常干扰排除的方法等。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地下水年龄的测定与分析方法对于了解监测点映震能力、评价构造活动与地震活动程度以及在观测资料异常变化的现场核实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地震预测是极具挑战性尚待解决的世界性的科学难题,目前尚处于初期的科学探索阶段,总体水平仍然不高,特别是短期与临震预测的水平与社会需求相距甚远。从理论上讲,地震是有前兆的,地震前兆信息是预测地震的依据,只有获得了地震前兆,才有可能对地震作出预测。但在实际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中,如何从观测资料中识别和提取地震前兆信息,如何依据这些地震前兆信息进行地震预测,始终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并且必须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全面整理我国大陆二十余年来的地电阻率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地电阻率前兆异常特征及其与地震三要素之间的关系,给出地震强度(震级)与异常时间和震中距乘积的对数呈线性关系的实用结果,研究了不同类型地震地电阻率短临前兆特征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探讨了地电阻率前兆变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现行无量纲地震前兆信息的提取和表示方法:归一化、相对变化量、比值、从属函数、相关系数和斜率等方法。详细地讨论了无量震前兆参数的地震前兆特性及其年变化、日变化、随机变化和趋势性变化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1.
前言     
地震科学是一门以观测为基础的科学 ,地震预报的根本突破取决于地震观测技术、观测方法及科学水平的不断完善与提高。因而 ,要想提高地震预报的水平和能力 ,首先要提高观测技术系统的现代化水平。地震前兆是与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有着密切联系的科学事实的总称 ,对这些科学事实及其与地震联系的研究是前兆研究的基本内容。地震前兆观测技术系统就是用以获取地震孕育、发展、发生全过程中前兆异常信息的技术系统 ,它对地震前兆信息的观测是地震预报和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辽宁省地震前兆观测技术系统是七十年代建立起来的 ,基本都是观测精度较低…  相似文献   

12.
只有在假设各种前兆类型之间是彼此独立的前提下,从几种不同类型的前兆现象预测震害的问题才是可行的.通常情形下的独立性假设对连续时间的震害估计并不理想.本文介绍了另一种方法,其主要假设是,与某种特殊类型地震的前兆无关的地震,其发生比率也与其它类型地震的前兆信息无关,而且某种特殊类型的错报现象是以一种常速率发生的,它不依赖于地震和其它预报.此方法适用于具有地点与震级大小限制的(尽管很宽)震害估计,也适用于地震发生时间的一般概率分布,该地震在一种特殊类型的报警之后发生.若所考虑的各种前兆有相当不同的时间尺度,那题就简化了.  相似文献   

13.
收集了芦山7.0级地震震源区附近39个地电场台2010年以来的地电场观测资料。对所有台站原始观测资料进行检查分析后发现,多数地电场观测资料中存在着与固体潮相关的周期性变化和不规则的扰动变化,造成不能从地电场原始观测资料中识别和提取地震前兆信息。为了排除地电场各种周期性变化和远场的干扰,突出近场的地震前兆信息,本研究通过计算同台站、同测向地电场观测资料长、短极距测值的比值来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芦山地震前地电场观测有较丰富的地震短临前兆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河北平原区地下水超采区第四系第三承压含水层水位的变化机理,依据上覆地层的荷载效应、非稳定流抽水中弱透水层的释水和越流过程,阐明地下水超采区内地下水位大幅下降的内在规律,为科学合理地提取地震前兆信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地电阻率法是地震预报前兆方法中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近二十年来,一直用地球物理勘探中用于找矿的DDC-2系列仪器进行地电观测。 地电前兆观测与地震前兆观测一样,都是从强干扰背景中提取弱的震兆信息。但由于上述仪器无法排除各种强干扰,使观测精度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决定研制新的地电仪。ZD-8地电仪是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在总结了多年地电观测的经验和多种地电仪器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6.
以山西昔阳地震台和河北张家口地震台体应变观测资料为基础,运用地震前兆信息分析处理软件,对2001年至2008年国内M 6.0以上及国外有较大影响的地震,提取固体潮和地震前兆特征信息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体应变固体潮的异常变化与地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区浅层地下水和气的异常运移与唐山地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唐山地震及其强余震临震前,北京地区枯井喷气发响以及浅层地下水变浑和水位上升的特征和原因,论述了这些现象可能含有前兆信息的理由,并研究了异常的动力、机理、地质背景和物质来源,讨论了这些异常与唐山地震的关系以及研究地下水与地震关系的意义.由于未发现深部气体的大量喷涌,故认为这些异常现象反映了浅层地下水和气体的异常运移,是在统一的区域应力场作用下,由北京地区活动断层脉冲形式的附加构造应力场作用于一定水文地质结构的结果.认为深入研究地下水和气的异常运移,可能对地震预报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含水岩石破裂前的声发射b值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 地下水是地震前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除地下水自身的活动和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可作为地震前兆外,水分还影响地壳岩石的强度、破裂特征和形变、波速、电阻率等一系列地震前兆的特征。因此,人们在探索地震前兆机理和影响因素时,做了许多工作以阐明水分的作用。 微震活动的b值和m值的变化作为地震前兆已经研究了二十多年。目前已积累了  相似文献   

19.
形变,应变短临前兆标志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各手段的前兆异常标志,从而组合各类前兆标志体系是“八五”地震短临预报攻关研究项目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以形变,应变手段的主要研究对象,初步建立了一个形变应变短临前兆标志体系,并总结出了各种异常的判别标志,为利用系统优化理论和专家系统理论进一步研究形变应前兆系统和地震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提高中短期地震预报的水平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台站观测数据主要包含台站固有信息与前兆信息,对前兆信息的准确识别和提取,是提高运用氡观测站开展地震活动监测预测有效性的关键环节。采用标准年动态曲线形态分析方法,对甘肃省内8个地下流体台站的水(气)氡异常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给出8个地下流体台站水(气)氡的前兆异常映震能力与空间响应特征。研究表明,标准年动态曲线形态分析方法是识别地下水(气)氡前兆短临异常信息的有效方法,有望在地下流体前兆数据分析及异常落实工作中发挥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