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脊椎动物的起源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目前人们普遍认为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中的脊索动物起源于同一个原始祖先。头索动物文昌鱼和尾索动物海鞘是现存的无脊椎动物中和脊椎动物亲缘关系最近的类群,是研究胚胎发育机制和脊索动物统进化的典型材料。长期以来,文昌鱼一直被认为是脊椎动物的姊妹类群,比尾索动物海鞘更接近于脊椎动物。但最近的研究却有了相反的观点,这导致了脊索动物进化历程之争,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和关注。本文介绍这两类原索动物的研究现状,并对它们的进化地位以及作为研究脊椎动物起源的模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的纽带——头索动物文昌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头索动物文昌鱼是现存的最接近脊椎动物的无脊椎动物,它的形体结构简单却具有脊索动物的基本特征,而且其没有经过大规模复制的基因组结构与脊椎动物的始祖很接近。文昌鱼占据着重要的进化地位,并且长期以来在进化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等研究领城中一直作为模式动物,本文从文昌鱼的发现、形态结构、物种及分布、生活习性和胚胎发育等方面作以阐述。  相似文献   

3.
文昌鱼是一种珍贵海洋动物。它的形态结构特殊,既有无脊椎动物的特征,又有脊椎动物的特征。因此,被认为是无脊椎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的过渡类型与典型代表。人们将文昌鱼视为脊椎动物的祖先,主要是根据它的结构具有鳃裂、脊索和神经管为依据的。文昌鱼作为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和生物教学的宝贵材料,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生物学家和进化论者的高度重视。文昌鱼还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海珍品,  相似文献   

4.
不同环境条件下文昌鱼耗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嫣  朱锦天 《海洋科学》2002,26(6):18-19
文昌鱼 (BranchiostomabelcheriTsingtauenseTchangetKoo)属于脊索动物门 (Chordata)头索动物亚门(Cephalochordata)文昌鱼科 (Branchiostomidae)。在系统演化上 ,它是介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的过渡类型。据Carrol1988年认为文昌鱼是和脊椎动物亲缘关系最近的现存的无脊椎动物[9]。因此它成为了研究脊椎动物起源的珍贵材料。文昌鱼也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其营养丰富 ,味道鲜美。但是据方永强等1978年的调查结果 ,由于栖息环境改…  相似文献   

5.
文昌鱼是现存的与脊椎动物原始祖先最接近的无脊椎动物,长期以来一直作为研究动物进化和胚胎发育的典型材料。目前,文昌鱼的基因序列和表达模式已经被广泛用于不同物种之间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和发育同源性分析中。文昌鱼独特的进化地位和它未经复制的基因组使其在比较基因组学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通过对文昌鱼、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基因组之间的比较,可以揭示脊椎动物原始祖先基因组的结构和演化过程进而探索人类的起源。同时,通过对文昌鱼和其它物种发育基因表达图式的比较可以显示不同生物身体部位之间的同源关系,并可以了解发育基因是如何引起不同物种之间形态变化的。  相似文献   

6.
文昌鱼是半透明的“鱼形小动物”,是动物进化过程中,从无脊椎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的过渡类型,被动物分类学家誉为“活化石”。  相似文献   

7.
<正>文昌鱼(amphioxas或lancelet)属于脊索动物门(Chordata)、头索动物亚门(Subphylum Cephalochordata)、文昌鱼纲(Amphioxi)、文昌鱼目(Amphioxiforms)、文昌鱼科(Amphioxidae),有2属或3属(有争议),它们是鳃口文昌鱼属(Branchiostoma),侧殖文昌鱼属(Epigonichthys),偏文昌鱼属(Asymmetron)。早在5.2亿年前就已经出现,是无脊椎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的过渡类型,也是脊椎动物的祖先原型。因其具有个体小、产卵量大、体外受精和发育以及胚胎透  相似文献   

8.
线粒体基因组已被广泛应用于后生动物分子系统发育和群体遗传的研究。文昌鱼(Amphioxus)作为研究脊椎动物起源和进化的模式动物,在脊椎动物起源和进化研究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作者综合分析文昌鱼2科7个种的51条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全面揭示了文昌鱼线粒体基因组的基本特征。文昌鱼线粒体基因组均编码后生动物标准的37个基因...  相似文献   

9.
载脂蛋白D(ApoD)属于脂蛋白家族,目前对ApoD的研究集中在基因表达、组织分布和具体功能上,而对其包括调控区在内的基因组结构分析相对较少,而该部分内容对进一步了解和阐明ApoD蛋白功能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生物信息学角度对分属于原生动物、无脊椎动物、头索动物和脊椎动物类群的10种动物ApoD的基因结构及调控区的调控元件的分析及比较,发现:(1) ApoD基因结构从原生动物草履虫到原口动物再到后口动物海胆的进化过程中不保守,但在分析的几种脊椎动物中相当保守;(2) 文昌鱼ApoD基因扮演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承上启下的角色,代表脊椎动物ApoD基因原型;(3) 调控区大多数调控元件为不同动物共有,说明ApoD功能及其表达调控在进化中的保守性;(4) ApoD基因个别调控元件是随着物种进化而出现并开始发挥相关作用,如SF-1;还有个别的调控元件在进化过程中还没有发现其规律,这可能说明ApoD的某些功能因物种不同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
Gcm(Glial cells missing)是含Gcm-motif的转录因子。在果蝇中,Gcm决定神经元细胞与胶质细胞的分化命运;而在哺乳动物中,Gcm基因有Gcm1和Gcm2两种形式,主要表达于非神经组织,分别参与尿囊绒膜和甲状旁腺的形成。故Gcm在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中的功能是有差异的,但对其是怎样进化的并不清楚。文昌鱼是在进化中接近脊椎动物的无脊椎动物,是进化研究的良好模式生物。本文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出文昌鱼基因组中存在Gcm2-like基因,并对其进化与表达进行了研究。Gcm2(或Gcm2-like)基因存在于从刺胞动物到哺乳动物的各物种中,而Gcm1基因仅从两栖动物中才开始出现。无脊椎动物的Gcm2-like基因可能代表了脊椎动物Gcm1和Gcm2基因分化前的原始形式,且无脊椎动物的Gcm2-like基因可能与脊椎动物的Gcm2基因直系同源。另外,通过利用RT-PCR和原位杂交技术对文昌鱼Gcm2-like基因的表达进行了检测发现:Gcm2-like基因主要在文昌鱼的鳃、肠和肝盲囊中表达,特别是在鳃中明显高表达,支持哺乳动物甲状旁腺起源于鳃的观点。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Gcm功能的进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文昌鱼嘌呤代谢酶基因:结构与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嘌呤代谢是动物含氮废物排出体外的重要途径之一.嘌呤代谢终产物在不同动物各不相同.这是由于进化过程中,参与代谢1种或多种酶基因或者酶活性的丢失所致.本文从JGI网站佛罗里达文昌鱼基因组数据库中搜索文昌鱼参与嘌呤代谢主要5种酶(黄嘌呤脱氢酶、尿酸酶、尿囊素酶、尿囊酸酶、尿素酶)的基因,并且将它们与其他12种具有代表性且基因组序列已知的动物包括人、小鼠、狗、鸡、爪蟾、河豚、斑马鱼、海鞘、海胆、果蝇、线虫、海葵的基因结构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文昌鱼参与嘌呤代谢的酶基因有的和脊椎动物基因相似(黄嘌呤脱氢酶和尿酸酶),有的和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基因都不相似(尿囊酸酶),还有的和无脊椎动物海胆与海葵基因外显子个数与内含子相位都相似但外显子之间缺乏对应关系(尿素酶).所有这些都支持文昌鱼代表脊椎动物始祖代表类型,同时兼具特化特征的观点.尿素酶基因存在于水生无脊椎动物中,而在陆生的果蝇和线虫中均未发现尿素酶基因,因而我们推测随着动物由水生向陆生进化,参与尿素分解的尿素酶基因可能在陆生动物中完全丢失.  相似文献   

12.
文昌鱼是无脊椎动物进化至脊椎动物的过渡类型,在学术研究上有重要意义,一直吸引着国内外专家学者从事多方面的研究。文昌鱼的营养价值极高,但它的资源量日趋减少,受到人们的关注。中、美、加、日、瑞典和联邦德国的一些研究机构,都投入力量研究文昌鱼的进化过程、文昌鱼的生殖生理,探索人工繁殖文昌鱼的可  相似文献   

13.
从猿到人,这几乎是童叟皆知的常识。人类的最早祖先是谁?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了答案——人类的最老祖宗是鱼类。有两种鱼——矛尾鱼和文昌鱼,被科学家们推崇为活化石,是世界各国博物馆陈列品中的佼佼者,要弄清这两种划时代鱼类的科学价值,继而证明鱼类是人类的始祖,不妨先从动物起源进化问题谈起。我们知道,人是由猿人进化而来的。那么,猿人又是谁进化而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文昌鱼是无脊椎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的过渡类型,在学术上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国内外都投入力量进行研究。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方永强等课题组历时12年,围绕着“文昌鱼生殖内分泌调控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先后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动物学报》、实验生物学报》、《海洋学报》、《台湾海峡》和国际会议论文集中发表论文40篇。论文发表后有9个国家44位科学家函索。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动物系主任提出交换留学生。最近,在厦门召开了“文昌鱼生殖内分必调控系统的发现鉴定会”,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山大学、山东大…  相似文献   

15.
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 tsingtauense)属于脊索动物门(Chordata)头索动物亚门(Cephalochordata)文昌鱼科(Branchiostomidae),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据认为(Carrol,1988),文昌鱼是和脊椎动物亲缘关系最近的现存无脊椎动物,在系统演化上,它介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之间,是研究脊椎动物起源的珍贵材料。此外,文昌鱼体内蛋白含量高达70%,并含有丰富的碘、铁和磷,脂肪含量低(Svetashev et al.,1994),在我国福建省和东南亚地区被视为美味佳肴。但是,近年来由于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环境污染,文昌鱼种群在世界各海区都在减少(方永强,1987;Nishikawa,1992)。为保护这一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和一定经济价值的濒危动物,开展全人工养殖的研究是十分必要和急需的。 杜琦等(1990)以及Wu等(1994)曾先后进行过文昌鱼人工培育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目前,我们又开展了实验室培养文昌鱼的繁殖生物学研究。有关天然海区文昌鱼的产卵、排精及其受精卵胚胎发育已有大量描述(Wickstead,1975;金德祥,1964),但是,实验室培养文昌鱼的产卵、排精及其受精卵早期胚胎发育观察却未见报道。通过研究发现:(1)文昌鱼只有在雌、雄同时存在时才能产卵、排精,而雌、雄分开后都不产卵排精,说明文昌鱼产卵、排精很可能受性外激素的控制;(2)实验室培养的文昌鱼受精卵能正常发育,并形成正常幼虫。  相似文献   

16.
文昌鱼(Amphioxus)胚胎发育的研究是从Kowalevsky(1867—1871)开始的。经Hatschek(1881),Cerfontaine(1906)和Conklin(1905—1932)等的研究,使我们对文昌鱼正常发育的过程,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至于用实验方法来研究青岛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 tsingtaoense Tchang et Koo)的发育,童第周、吴尚懃、叶毓芬等作了系统而全面的描述。文昌鱼属于脊索动物门,头索动物亚门,文昌鱼科,是无脊椎动物进化  相似文献   

17.
于富才  吴贤汉 《海洋学报》1982,4(4):483-489
文昌鱼是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是研究动物演化的理想材料.了解文昌鱼在代谢过程中发生的生物化学变化和从分子生物学观点研究个体发育的特点,在科学上是有重要价值的.这必将受到胚胎学、细胞学、遗传学和生理学工作者的极大重视. 文昌鱼的卵母细胞是一种生长非常旺盛的生殖细胞.  相似文献   

18.
为了在头索动物文昌鱼中对zglp-1(Zinc finger, GATA-like protein 1)基因进行鉴定,并检测其在青岛文昌鱼(Branchiostomajaponicum)中的组织定位,本文对文昌鱼zglp-1基因的进化及表达进行了研究。同线性分析表明,文昌鱼zglp-1基因是斑马鱼zglp-1和人ZGLP-1基因的同源基因。文昌鱼Zglp-1蛋白的锌指结构域在进化上保守性较高,其三维结构与脊椎动物Zglp-1蛋白的三维结构也高度相似。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文昌鱼Zglp-1处于脊椎动物Zglp-1进化的基部,可能代表了脊椎动物Zglp-1进化的原始形式。利用RACE技术克隆得到青岛文昌鱼zglp-1基因完整的ORF序列,其编码389个氨基酸。实时定量PCR技术显示zglp-1基因在文昌鱼性腺中特异高表达,其中在卵巢表达最高;再利用切片原位杂交技术发现zglp-1基因在卵巢、精巢、肝盲囊和鳃等组织中有阳性信号,其中在卵巢中信号最强,与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综上,本研究表明文昌鱼zglp-1为脊椎动物Zglp-1的同源基因,其在文昌鱼性腺高表达,这与该基因在脊椎动物性...  相似文献   

19.
林秋明  方永强 《台湾海峡》1993,12(4):365-368
在繁殖季节,给正在成熟的文昌鱼体腔注射GnRH-A,结果表明,注射激素后36h时,有50%文昌鱼产卵,未产动物成熟卵母细胞达95.5%。而对照组无任何动物产卵,成熟卵母细胞为55%,我们由引首次直接证实文昌鱼脊椎动物一样,GnRH-A是调控其卵母细胞成熟和产卵的重要激素。  相似文献   

20.
我国首次文昌鱼人工增殖放流在厦门举行厦门文昌鱼属国家二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是脊索动物头索类生活的现存种类,介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的过渡类型,被认为是脊椎动物的祖先,享有“5亿年前活化石”的称号,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较高的经济价值。2005年11月13日,厦门市海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