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在我国有一种被称为涨落差法的水位预报方法已应用了约50年,此方法来源于水文预报实践经验的总结,因此被视为一种经验方法.本文对涨落差原理进行了再分析,从河道洪水扩散波方程入手,证明河道上、下游断面水位涨落差法的计算公式的本质为河道洪水扩散波的数值解.本文还对应用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黄夏坤 《水文》2003,23(5):53-56
梧州水文(三)站是西江的首要控制站,历年来采用连时序绳套曲线法进行流量资料整编和水文情报预报查读流量,此法要求的流量测点多,工作量大,人工定线时还会造成一定的误差,且不适应计算机处理。通过连时序绳套曲线法、水位后移法、校正因数法、涨落比例法的对比分析,认为涨落比例法最符合梧州水文(三)站的测站特性,是一种有较高精度,便于电算化处理的资料整编和水文情报预报查读、计算相应流量,且能满足各方面要求的推流方法。  相似文献   

3.
董謙 《水文》1959,(11)
将野外观測改为室內观測,是我們很久以来就盼望的一件事,所以在完成四化工作中,我們把它当做一項重点。由于領导的正确指导和友邻站的支援,我們用土法制成了一部水文电傳操作台,使大部分观测工作实現了电傳化,改变了測站的工作面貌。本站自制的操作台可做以下10种工作:1.观測水位,2.观測  相似文献   

4.
宋秋波  黄凯  乔家乐 《水文》2018,38(3):43-48
准确计算降水补给系数对于水资源评价等十分重要。水位动态法因其使用方便、成本低、精度高等优点被广泛用于计算降水入渗补给系数。但传统水位动态法是以次降水入渗补给过程为基础,往往忽略过程中地下水排泄、滞后等问题,导致计算结果存在偏差。针对传统水位动态法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水位动态法,将年降水看作一次降水过程,基于水均衡原理,计算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并以沧州市金牛镇大牛庄村为例,对比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虽然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在同一数量级,但改进水位动态法相对于传统水位动态法减小了降水入渗补给系数间的偏差,使得结果更集中可靠。  相似文献   

5.
为了准确地测出钻孔中水位的深度,我们研制了钻孔水位仪。1980年试制成功,经过一年多的使用,效果比较满意。在此基础上经研究改进定型为DK-82型钻孔水位仪,已开始批量生产。该仪器具有线路简单、造  相似文献   

6.
在水文計算工作中,有时需要在缺少实測流量資料情况下繪制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現今常用的有两种基本方法:一种是根据相应水位引借流量关系曲线;一种是根据謝才公式繪制。 利用相应水位法,要在邻近断面有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而且两个断面的水位关系必須十分密切。 由于糙率选择任意性較大,确定河段水面比降也上匕較麻煩,因此采用謝才公式来計算水位流量关系曲  相似文献   

7.
洪水浸泡和水位骤降情况下黄河下游堤防堤岸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宇坤  刘汉东  李庆安 《岩土力学》2011,32(5):1495-1499
水库库岸边坡稳定在水位骤降工况下的研究目前已比较成熟,但对黄河下游堤防在水位骤降工况下的堤坡稳定状态却研究甚少。通过选取黄河下游标准化堤防某段堤岸边坡为研究对象,建立有限元渗流模型,提出黄河下游堤防的水位骤降速度标准,同时分析了在水位骤降速度为2、4、5 m/d时的坡内浸润线变化、堤岸稳定性变化,以及在水位骤降组合洪水浸泡最不利工况下的堤岸稳定状态。通过分析,给出水位下降情况、水位下降组合浸泡情况下的堤岸稳定状态图,并从图中可以查出在某一水位下降速度、洪水水位降至某一高程处的堤岸稳定状态,为工程人员在堤防建设中运用和推广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8.
在水文测井中通常使用扩散法、提捞法和注入法等来取得钻井含水层的厚度、位置以及涌水量等资料,从而进一步推算出渗透系数(K)。为了取得准确可靠的水文测井资料,在测井过程中,必须保持钻井内水位的稳定。为做到这一点,我们自己设计制作了一台简单的“钻井水位变化指示器”。  相似文献   

9.
针对平原区多数河流缺乏有效的流量资料的情况,研究适用于平原区河流生态水量阈值的计算方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对比分析7Q10法、保证率法、湿周法、基于Tennant改进的生态水位法等4种代表性生态水量计算方法与结果,以水文节律、生态水位满足度为判别原则,评价了上述方法的适用性。分析结果显示:(1)在水文节律相应性方面,7Q10法、Q90法、湿周法计算的生态水位值为单一的特定值,无法反映水文节律的天然变化过程;(2)在生态满足度方面,7Q10法的多年平均生态水位的满足度最小;(3)基于Tennant法改进的生态水位法的水文节律模拟效果最好、生态水位满足度最高。研究表明:在选择的4种计算方法中,相较于7Q10法、Q90法及湿周法,基于Tennant法改进的生态水位法能较好地满足水文节律相应性和生态水位满足度原则,对平原区河流生态水位(阈值)计算具有一定的适用性。该研究成果可为苏北平原河网区流量资料缺乏型河流生态需水的确定和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自适应加速遗传算法及其在水位流量关系拟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杨晓华  陆桂华  郦建强 《水文》2002,22(2):14-18
分析了传统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拟合过程中存在的精度不高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适应加速遗传算法,直接拟合水位流量关系。通过实例应用对该法与传统优化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法具有直观、简便、快速,适用性强等特点,是一种优秀的全局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2020,(1)
对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地下水控制水位的划定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论述了从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上划定红线水位的必要性,提出了划定红线水位的意义,其次介绍了研究区的概况、水文地质条件,在此基础上,说明了地下水控制水位的指标分类,分别论述了地下水红线上限水位和地下水红线下限水位的划定方法,最后针对研究区对各种划定方法做了简单应用,说明了各种划定方法的应用条件,通过各种划定方法在华北平原中部典型区的应用对比,结果表明,历史资料法和含水层厚度法更适用于典型区,且含水层厚度法确定的地下水红线下限埋深普遍较大,反映出历史资料法更加偏于保守。可为区域地下水资源的人工调蓄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孙桂明  史猛 《地质学报》2019,93(S1):197-205
于家汤地热田因地热流体的大量开采已出现水位、水温下降的现象,如何准确评价其可采资源量是地热田可持续开发的首要任务。本文基于于家汤地热田2006~2016年的水位、水温、水质、水量等长期动态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法计算得出该地热田在温度不低于38℃时的最大允许水位埋深为19 m;利用Lumpfit集中参数模型模拟得出地热田在保持现有平均开采量不变的条件下,水位最大埋深可达14. 5 m;反演计算水位埋深降至19 m时的可采资源量为1523 m3/d,同时通过地热田多观测孔抽水试验解析法计算地热田可采资源量与之对比,充分证明本次研究采用方法的可靠性,从而为于家汤地热田的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现有的剩余推力法中,没有对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的条件下的渗透压力做出明确的说明,因此在对斜坡稳定性评价和设计中难以客观的给出。针对这一状况.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将地下水位对库水位的响应应用到剩余推力法中,进一步明确了当库水位波动时对斜坡岩土体产生的渗透压力.然后把这些量化关系应用到剩余推力法公式和程序中,最后通过一个实例分析,计算表明更符合实际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2016,(3)
以河北太行山区某水文地质单元为例,在地下水位的监测过程中,为更加精确的求得地下水位的平均变幅,进而进行地下水资源均衡分析,在计算机软件进行人工网格划分的基础上,采用地下水水位监测井权重的泰森多边形法进行地下水平均水位计算,并与各监测井传统的地下水平均水位算术平均法进行比较,最后分析了监测井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人为划分网格的主观性因素、泰森多边形法的精度问题等。最终表明,与传统算术平均法相比,基于泰森多边形法的计算机网格划分下的地下水平均水位计算结果更加准确,从而为地下水资源均衡分析计算精度的评价提供了更为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天津地区深层地下热水开采动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深层地下热水由于多年长期开采致使水位持续下降,同时由于每年采暖期和非采暖期的交替开采,水位在下降过程中又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另一方面受温度差异的影响,钻井井口水位并不能反映深层地下热水的实际水位,应对实测水位进行校正,校正后的水位具有复杂的周期性变化和趋势性变化。本研究通过对天津地区深层地下热水开采动态分析,建立趋势项与周期项之和的数学模型来描述水位变化。用线性函数拟合其趋势项,用傅立叶级数拟合其周期项,用Welch法对周期项进行频谱分析,利用最小二乘法确定周期项函数。用校正水位和计算水位的均方差检验拟合结果,结果表明拟合效果好。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用来预测深层地下热水动态变化,预测水位能较好地反映水位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6.
多坝水文站属一般站、报汛站、区域代表站。通过对多坝水文站1981-2012年实测年最大和年平均流量数据的分析,利用皮尔逊—Ⅲ型流量频率分布曲线来划分流量级,然后来划定不同的水位级,为本站不同量级时的流量测验制订切实可行的测验方案。可为抗旱防汛、防灾减灾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苏业助 《水文》1989,(1):44-48,40
笔者曾在《水文》1982年第6期上发表了“应用马斯京根法对受涨落率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单值化处理”一文。随后,不少同行应用文中介绍的方法对一些测站进行了验证,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成果。但也有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现拟在本文中对马斯京根法与抵偿河长法用于水位~流量关系单值计算中的有关概念,马斯京根法中的特定河长与抵偿河长的关  相似文献   

18.
非饱和-非稳定渗流条件下的边坡临界滑动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季节性降雨或水库运行的影响,岸坡外水位及坡内孔隙水压力场的变化较大,不利于岸坡的稳定性。在水位变化过程中,利用非饱和-非稳定渗流有限元计算得到孔隙水压力场,基于非饱和土的渗流和抗剪强度理论,对水位变化过程中的边坡临界滑动场法进行改进,提出可考虑水位变化与岸坡非饱和-非稳定渗流过程的边坡临界滑动场数值模拟方法。将改进后的水位变化过程中的边坡临界滑动场法分别应用于黏土、粉土岸坡在水位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分析,研究了水位升降速率及基质吸力对岸坡稳定性的影响,并揭示了边坡在水位变化过程中的稳定性变化历程。研究表明,该方法计算结果合理、可靠,更适用于涉水边坡的稳定性计算,且岸坡稳定性变化历程受水位升降速率、基质吸力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只有在考虑非稳定渗流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基质吸力的作用才能正确得出水位变化过程中岸坡稳定性变化规律和实质。  相似文献   

19.
华北东部平原深层抽水井水跃值计算方法及其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分析了目前常用的几种水跃值计算方法的适用性与不足,认为在华北东部平原地下水位变化强烈的漏斗区,这些方法均难以应用。同时提出了C—G法,即一次定流量抽水同步观测抽水井和观测井的水位,合理地解决了区域背景水位对水跃值计算的影响。研究表明,与修正后的多次定流量试验法——两次定流量抽水法相比,C—G法计算结果可靠。然后探讨了如何间接获取抽水期间抽水层区域背景水位动态资料的方法,校正背景水位波动对抽水水位的影响,采用自动水位计(DIVER)同步监测井中大气压对地下水位的影响。最后分析水跃值随时间和抽水井水位降深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明渠规则断面流量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时现有明渠流量测量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规则断面明渠流量的自动测量方法-"流速-水位法".首先基于断面流速分布经验公式,给出"流速-水位法"测量明渠断面流量的基本原理、计算公式及测量步骤;然后应用该法对某实际灌区的两个典型断面进行流量测量,并与流速-面积法的实测结果作对比,两者符合的较好,说明本文所提出的"流速-水位法"是准确可行的.实例应用成果表明,所提出的"流速-水位法"可用于规则断面明渠流量的自动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