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约是陆地的2.44倍,是地球上尚未充分开发的一大领域。它被认为是新技术革命要开辟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新领域。海洋气象学是海洋与气象的边缘学科,主要研究大气现象与海洋现象及海上作业之间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学科。其研究范围包括海洋及巨大水域上的天气现象和天气系统、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海上风暴潮、海浪等等。一、海洋气象探测和资料收集海洋开发要求对海洋环境提供开发所需要的各种水文气象参数,这就需要大力开展常规海洋气象观测,特别是雷达、卫星等遥感以及飞机等探测,建立从空中、水面、水下的海洋水文气象综合监测网。(一)常规气象观测:主要发展方向是遥测仪器的推广应用和常规观测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2.
海洋与大气     
前言关于海洋和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现在仅仅开始对以往资料的分析和数值实验的各种研究。这个问题不仅是复杂的,而且在具有比较长时间、比较丰富气象资料的地区,与其对应的海洋资料却不齐全,并且,气象学主要是研究短期气象变化,而海洋学方面还处在发现和解释阶段。  相似文献   

3.
在揭示海洋气象学学科归属问题和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学科内涵和外延的综合分析,厘清了海洋气象学学科归属。海洋气象学归属于大气科学比归属于海洋科学更适合其发展。厘清海洋气象学学科归属的关键是理解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的多尺度特征。未来海洋气象学的发展极大地依赖于海上高科技探测技术、实地和遥感观测的综合应用、中小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理论、多层次大气-海洋耦合模式,由此需要加强更小尺度的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研究。分析结果可供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科研、教学、业务、管理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1974-1979年间,美国农业气象工作发展较快,为各种农业活动提供的各式各样的农业气象服务越来越多,有关部门和生产者对这些情报的使用也日益增加. 一、加强农业气象组织机构 1.成立农业气象研究所为了适应各部门对农业气象情报日益增长的需要,美国农业部和国家海洋大气局于1978年7月成立了“联合农业气象研究所”.该所以国家海洋大气局的农业气候服务研究室为基础,又增加了一些气象学家,以保证对全世界所有主要农业区天气条件的监视能力.另外,还从农业部世界粮食和农业形势展望委员会调来两名农业气象学家,国家海洋大气局负责监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9月30日,美国气象学会(AMS)公布了2017年度的获奖名单。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海洋与大气学院"千人计划"谢尚平教授获得斯维尔德鲁普金质奖章(Sverdrup Gold Medal),成为该奖项自设立以来第40位获得者,也是首位获得该奖的华人科学家。谢尚平教授主要从事海气相互作用和气候变化研究工作,是该领域的国际  相似文献   

6.
耦合区域地球系统模式(RESM)现在仍处于早期的发展阶段,在本文中,我们对其近期相关进展进行了回顾。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发出了耦合的区域大气–海洋–海冰、大气–气溶胶和大气–生物圈模式,但总体它们仅在有限的区域得到应用,需要更多的工作来评估其在更多区域的可移植性。我们认为RESM发展中的未来挑战,是在大气、海洋、冰冻圈、生物圈、化学圈以外,同时将人类及其活动成分以完全相互作用的方式引入进来。  相似文献   

7.
美国气象学会“第13届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科学会议”于2004年8月9~13日在美国缅因州波特兰举行。本届会议与16届边界层和湍流会议一起召开,部分专题报告会联合举行。参加两会的专家来自世界10多个国家,共200多人,其中参加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科学会议专家近100人,88人作了口头报告,并安排晚上时间阅览了两会的大字报。  相似文献   

8.
印度洋和南海海温与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3,自引:8,他引:4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前言 长江中下游地域广阔,位置重要,该区夏季降水的异常变化,涉及千百万人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因此,此区夏季降水预报,尤其是旱涝的长期预报,历来是人们重视的问题。近几十年来,随着海洋观测资料的增加和计算技术的发展,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在长期预报中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我国许多气象工作者也积极开展了太平洋地区海气  相似文献   

9.
采用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客观分析海气通量项目最新发布的海气热通量和相关气象场、NOAA提供的向外长波辐射和表面风场等数据,研究了暖池区域(144~154 °E,1~6 °N)局地海气相互作用的季节依赖性,并探讨可能对其产生影响的外强迫。结果表明,暖池区域海气相互作用在3月显著表现为受ENSO影响的海洋对大气的强迫,而在6月则显著表现为以局地作用为主的大气对海洋的反馈。当海洋强迫大气占主导时,海温趋势(dSST/dt)的年际变化的数值小于海温;而当大气反馈海洋占主导时,海温趋势的年际变化数值大于海温。ENSO会减弱暖池区域3月海洋对大气的强迫,而6月大气对海洋的反馈受ENSO影响不大;去除印度洋偶极子(IOD)影响后海气关系基本维持不变。3月ENSO通过增强暖池上空的对流,减少短波入射,从而使海温呈降低趋势,减弱海洋对大气的强迫。   相似文献   

10.
王福志 《气象》1990,16(12):65-65
“1990全国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科学讨论会”于9月15日至18日在青岛举行。 会议由中国气象学会海洋气象学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青岛海洋大学、南京气象学院、青岛远洋船员学院、青岛海洋环境预报区台及山东省航海学会和上海、山东、大连、青岛的气象学会等单位参加联办。 出席这次科学讨论会的共有117人。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85篇。会上交流了55篇专题论  相似文献   

11.
肖祥 《贵州气象》2000,24(1):45-46
星移斗转,世事沧桑,人类迈进新世纪。气象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气候变化是近年来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之一。众所周知,一个地方的气候是该地多年(一般取30年)的大气平均状态。从学术研究角度来说,气候是由大气及与大气有明显相互作用的海洋、冰雪圈、陆地表面和生物圈五个成员所组成的复杂系统的总体行为。  相似文献   

12.
“1990全国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科学讨论会”于9月15日至18日在青岛海军潜艇学院举行。这是继1987年(青岛)、1988年(大连)我国召开的海气新学科研究的第三次大型学术活动。 这次会议是由中国气象学会海洋气象学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青岛海洋大学、南京气象学院、青岛远洋船员学院、青岛海洋环境预报区台等行政单位及山东省航海学会和上海、山东、大连、青岛的气象学会12个单位参加联  相似文献   

13.
“1990全国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科学讨论会”于9月15-18日在青岛海军潜艇学院举行。这是继1987(青岛)、1988(大连)我国召开的海气新学科研究的第三次大型学术活动。 这次会议是由中国气象学会海洋气象学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青岛海洋大学、南京气象学院、青岛远洋船员学院、青岛海洋环境预报区台等行政单位及山东省航海学会和上海、山东、大连、青岛的气象学会等12个单位参加联办的。  相似文献   

14.
简单的热带海气耦合波——Rossby波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巢纪平  王彰贵 《气象学报》1993,51(4):365-393
在本文中分析了当大气和海洋中未经耦合前的自由波均为Rossby模时,经相互作用后所激发出的耦合波的物理性质。结果表明,由于大气和海洋的背景状态不同,可以激发出两类不稳定耦合Rossby波。一类波要求大气的背景场是斜压的,而海洋的混合层较深,即热容量较大。这是一类弱相互作用的不稳定波。另一类要求大气的背景场趋于正压性,而海洋的混合层较浅,即热容量较小。这是一类强相互作用的不稳定波。色散关系的计算表明,这两类不稳定波产生的物理机制也不相同。文中对解不同截断模的本征值问题提出了几种数学方法,同时还进一步提出了一种使大气和海洋自由Rossby模的色散关系不受歪曲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山地环境气象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登义  邹捍  周立波  刘宇 《大气科学》2003,27(4):567-590
中国山地环境气象学是研究中国山地与大气、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交叉学科.近数十年来,中国山地环境气象研究进展迅速.1960年以来,大气物理研究所多次参加中国科学院组织的山地综合科学考察,多学科的相互交叉促进了中国山地环境气象的研究,特别是在珠穆朗玛峰、天山托木尔峰和横断山脉山地环境气象、雅鲁藏布大峡谷环境气象研究等方面进展较快.为监测全球环境气象变化,中国气象局在青藏高原上设立了环境气象监测站.此外,在利用臭氧卫星资料研究青藏高原与臭氧分布、准两年振荡(QBO)信号、ENSO信号的关系方面也颇有进展.  相似文献   

16.
热带气象灾害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陈联寿 《气象》2010,36(7):101-110
地球上的热带(Tropics)地区位于赤道两侧低纬度的环球带内,该区域海洋占有远大于陆地的面积,海洋向大气输送大量能量,海、陆、气相互作用制造出很强的天气系统。例如季风(Monsoon)和台风、飓风、气旋性风暴等旋转风速很强的大气涡旋,统称为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s)。热带地区的急性(Acute)灾害性天气主要就是热带气旋和季风。热带地区的另一种严重灾害是干旱(Drought)和沙漠化(Desertification),它会引起粮食减产和饥荒,但这是慢性(Chronic)灾害。热带灾害性天气系统一般发源于热带而灾害不限于热带。当灾害系统移到中高纬度,灾害便会延伸到温带甚至寒带。有的灾害性天气系统发源于寒带,南侵成灾,也会受到热带气象领域的关注和研究,例如冬季风(Winter Boreal Monsoon)爆发和灾害。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发生的重大热带气象灾害事件以及热带气象领域发现的一些新事实,这些奇异现象很受关注。同时还介绍了国际热带气象研究的前沿科学问题及其进展以及近8年来国际热带气象领域所开展的外场科学试验、科学目标以及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7.
浩瀚的海洋,运动不息;海洋上空的大气,也无时无刻不在流动变化。在大气的底层,海洋与它紧紧的连接在一起,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是大自然里一双重要的对偶系统。 一、海—气相互作用 研究的重要性 地球外部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大气中风、云、雨、雪等一系列变化的能源、是由太阳供给的。而太阳辐射当其通过大气时,由于干空气本身不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仅仅是其中很少的一部份被大气中所含  相似文献   

18.
大气探测高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大气探测技术是支撑大气科学,特别是大气物理和大气环境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础,其主要任务是发展新的探测和试验手段、原理和方法,为认识大气运动以及大气中各种物理、化学、生物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提供技术手段和方法。除了充分利用国内外已有的成熟技术和产品对大气科学发展提供支持外,大气探测还存在一系列科学与技术问题需要研究和开发,这也是大气探测科学与高技术的前沿。本文从强对流和降水探测技术、雷电探测技术、云特性探测技术、臭氧和气溶胶等大气成分探测技术、地基GPS观测反演大气和海洋参数、大气与环境综合探测平台六个方面综述近五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在地面大气探测高技术研发、实验观测及相关研究领域所取得的一些主要进展,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前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加深对气候和大气环流的认识,改进气候和大气环流模式,必须深入认识大气同地表的相互作用。目前人们对大气与海洋的相互作用,即海气相互作用已经有了相当的研究和了解,但是人们对陆气的相互作用,即地气相互作用(或陆面过程)的研究和认识却较为落后。由于陆面本身的复杂性,使得陆面过程的研究也较为复杂和困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气候形成及长期天气过程与短期天气过程的不同,在于前者具有非绝热性。在影响长期天气过程的非绝热场中,海洋加热是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近年来国内外不少气象学者从研究海洋加热场入手,探讨形成长期异常天气条件的物理成因。J.S.舍维尔(Sawyer)指出,当异常热源的强度达到1千卡/厘米~2·月时,就能够使大气环流产生异常变化。另外,A.C.莫宁(),尼科拉也夫等人在研究海气相互作用时,论证了海洋输向大气的热通量强度及其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