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部分,带动了整个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并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以兴文县近7年国民经济主要产业的产值变化来分析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关联效应,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对旅游业与农业、工业、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业、邮电通讯等产业间的关联度进行测算,得出相关产业与旅游业的关联系数和关联度。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是: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农林牧渔业〉邮电通讯业〉交通运输业〉工业。结合兴文县旅游相关产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提出产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以期能有助于兴文旅游业自身的快速、协调、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2.
《中国勘察设计》2012,(10):12-12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加快发展服务业。会议提出发展服务业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并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会议指出,发展服务业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十一五"时期,我国金融、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仓储等主要服务业行业和旅游、文化、家政、动漫、环境服务、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产业和新型业态快速发展。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增加值比2005年增长1.3倍,年均增  相似文献   

3.
中国滑雪旅游目的地空间格局、存在问题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近年来中国滑雪旅游发展迅速、市场需求旺盛,但是对比瑞士、法国、奥地利、美国、日本等滑雪发达国家,中国滑雪旅游起步较晚、滑雪运动普及率低、滑雪运动意识较弱,滑雪旅游市场和产业化仍处于初级阶段,滑雪旅游经济潜力仍未完全挖掘出来。鉴于此,文章系统揭示了过热的市场需求进而引发的滑雪场空间布局不合理、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滑雪项目产品单一、冰雪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等诸多现实问题,提出了加快全国冰雪-气候资源调查与评估、滑雪旅游目的地规划、全国滑雪场环境督察、滑雪场四季经营模式探索、冰雪专业技术队伍培养等应对这些问题的对策,以规范当前不合理的滑雪场空间布局和混乱的滑雪旅游市场,促使中国滑雪旅游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该研究对于科学指导中国滑雪旅游及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哈尔滨市城市水资源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模型进行了研究。把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城市系统划分为62个部门,根据其投入产出关系建立了相应的价值型投入产出表,计算出leontief逆阵,得到62个部门的直接与间接用水系数和用水量,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城市最终产值结构对用水系统的影响,分析了城市水资源系统平衡条件,预测了未来水资源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疆准噶尔盆地发现世界储量最大的砾岩油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地质》2017,44(6):1174-1174
<正>2017年11月30日,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对外发布消息称,在新疆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发现了目前世界上储量最大的砾岩油田,已发现三级石油地质储量超过12.4亿t,其中探明储量达5.2亿t。这比世界第二大砾岩油田——美国赫姆洛克油田与世界第三大砾岩油田——巴西卡莫普  相似文献   

6.
青藏铁路对西藏各经济部门发展影响的定量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青藏铁路对西藏经济发展影响重大,定量评估其对各经济部门发展的影响程度,是全面评价铁路交通基础设施效益、分析未来冰冻圈变化对线性工程及经济社会重大影响的基础。将灰色关联分析法与投入产出法相结合,既填补了关联度分析的黑箱式缺陷,又弥补了西藏投入产出调查缺乏长时间序列数据的问题,以此来认识青藏铁路对西藏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与路径。以2006-2016年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灰色关联度模型计算青藏铁路与西藏各经济部门发展的灰色关联度值,表明铁路运输水平与西藏地区生产总值(GDP)、第三产业高度相关,其中与货运邮电业、住宿餐饮业两个部门关联度达到了0.9以上。在灰色关联度结果的基础上,运用西藏2012年投入产出表及投入产出模型计算铁路的直接作用,以及对各经济部门的间接波及作用,研究发现:青藏铁路建设及运营的劳动密集程度高,且通过灰色关联度较高行业的产品及服务影响其他行业,以直接作用、后向和前向波及作用、消费波及作用三种路径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扣除消费波及作用的总体贡献达到41.7亿元,相当于2012年西藏GDP的5.95%。由于铁路交通基础设施重要的直接作用及间接波及作用,建议在工程条件适宜地区加快铁路运输网络建设,同时,将工程设施的社会经济效益纳入冰冻圈服务功能核算中。  相似文献   

7.
基于绿洲土地利用的区域GDP公里格网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解决以行政单元为单位的经济数据空间表示与实际空间分布不符的问题,根据分县控制、分产业建模的思路,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建立基于土地利用的1 km栅格GDP空间化模型对统计型经济数据进行空间分布仿真模拟.对第一产业产值采用面积权重的方法进行拟合,对第二产业建立基于道路的反距离加权模型,第三产业产值则基于城镇规模,建立距离衰减加幂指数模型.通过对新疆2000年GDP数据的空间化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新疆GDP的模拟值与真实值间的相对误差为-1.13%,其中第二、三产业产值的模拟效果较好,相对误差分别为0.45%和0.11%.研究区GDP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天山北坡和南坡的经济、石化产业带上,这与实际情况相符,较真实地反映了区域经济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满足对社会经济数据的空间化需求,对准确把握区域经济动态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赵晨  王超  杨岗青 《地下水》2011,33(3):182-186
从产业关联角度,利用投入-产出模型研究西安房地产的带动效应和其在发展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进而通过投入产出分析表,计算相关系数,揭示西安地区房地产对其他产业的定量关系;最后从达到明确并得到西安地区也与房地产业相关联的主要产业类型;房地产业的带动效应和优化地区产业结构目标出发,提出西安地区房地产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河流域社会经济系统水循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循环包括自然水循环和社会经济系统水循环2个方面。虚拟水概念的提出为社会经济系统水循环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以社会经济系统水循环的理论为基础,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定量描述了塔里木河流域社会经济系统水循环路径,分析制约塔里木河流域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水资源管理的关键问题。结果表明:(1)塔里木河流域虚拟水输出的主要部门是农业、石油天然气和食品工业。其中农业用水占用水总量的98%以上,其绝大部分转移到食品工业和纺织工业中,而食品工业又将从农业部门转移来的水部分输出外地。山东省是塔里木河流域最大的虚拟水输出地,水资源输出格局主要体现在东部沿海地区。(2)塔里木河流域虚拟水输入的主要部门是冶金工业。最后,针对塔里木河流域产业间和地区间社会经济系统水循环中产生的问题,提出塔里木河流域农业用水及工业用水的调控途径及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为了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节能减排和民生改善,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近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要发挥政府带动作用,引领社会资金投入节能环保工程建设。这意味着节能环保工程建设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据了解,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速在15%以上,到2015年,总产值将达到4.5万亿元。这将有效拉动消费需求,有力支撑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从而使节能环保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将为节能环保工程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1.
近期气温变暖叶尔羌河冰湖溃决洪水增加   总被引:21,自引:13,他引:8  
水是整体环境的一部分,它的可用性对于生物圈的有效运转是不可替代的,人类和经济的发展如果没有安全、稳定的供水是不可想象的.另一方面,水也具有破坏性,极端的事件不仅对人类和社会而且也对陆地环境产生影响.随着全球变暧,不稳定天气出现的频率增多,新疆冰川退缩,融水增大,使雪崩、冰川泥石流和冰湖洪水等冰雪灾害发生频率也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冰雪旅游是冰雪经济的核心引擎,是实现绿色转型升级发展的有力抓手。在探讨冰雪旅游概念的基础上,从分析中国冰雪旅游发展历史经纬的角度,诠释了中国“冰雪+”全域旅游模式的发展过程,基于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剖析了“冰雪+”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的内生-外衍机制,通过分析“冰雪+”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的区域差异性,构建了一套“冰雪+”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体系:东北地区冰雪产业发展模式、泛京津冀地区冰雪体育赛事模式、陕甘宁新冰雪-丝绸之路文化发展模式、青藏高原自驾探险与观光模式、大香格里拉地区冰川观光度假模式、南方地区冰雪休闲体验发展模式。尽管在北京冬奥会红利与国家全域旅游政策的助推下,冰雪旅游实现了“量”的跃升与融合发展,但其因冰雪的本质属性,既易受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又受到市场竞争与冰雪科技发展等的强烈影响。最后,建议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规划决策机制;平衡利用冰、雪资源,适度开发冰川旅游资源,挖掘冰雪文化资源,发掘冰雪科技类资源;走综合发展道路,增强冰雪旅游业抗风险的韧性。  相似文献   

13.
安宝晟  程国栋 《冰川冻土》2013,35(5):1292-1300
青藏铁路的开通, 在加快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同时, 对西藏的生态环境变化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运用生态足迹法, 从铁路客运和货运两个方面, 计算2006-2011年青藏铁路开通带给西藏的生态足迹的变化及趋势, 探讨了青藏铁路开通对西藏生态足迹变化的影响. 铁路客运产生的生态足迹主要体现在旅游生态足迹方面, 主要包括铁路入藏游客的住宿、餐饮和购物产生的生态足迹;货运方面主要包括货物运入和运出两个方面. 结果表明: 铁路客运产生的旅游生态足迹中, 住宿比重最高, 购物次之, 餐饮最少. 总体铁路输入的旅游生态足迹仅占不考虑铁路开通时西藏总生态足迹的1%左右;而铁路货物运入的生态承载力逐年上升, 且占不考虑铁路开通时西藏总生态足迹的比重较大, 最大达到51%, 对西藏生态足迹产生重要影响;铁路开通输入的生态足迹远远小于铁路为西藏增加的生态承载力.  相似文献   

14.
雷文度  陈力 《地下水》1999,21(2):47-49
1新疆地下水资源的基本概况新疆是内陆干旱地区,具有“荒漠绿洲、灌溉农业”型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体系,水利在新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突出地位,它不仅是绿洲生态的命脉,也是新疆国民经济的命脉。1984年进行的水资源评价中,新疆地表水资源793亿m3,河川径流总量884亿  相似文献   

15.
核地质系统全面贯彻“坚持找铀、大力转民、突出效益、实现‘四自”’的方针,大力开拓工程建设市场,工程产业的经济总量和规模迅速扩张,在核地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大幅度攀升,工程产业、民品生产、矿业开发、商贸服务的产值占多种经营总产值的比例分别为:40%,46%,4%和10%,华东、中南地质局的工程产业到1995年已分别占两局多种经营产值的49.5%和48%,成为支撑和带动两局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同时,工程业实现的利润也不断提高,由1990年的259.5万元,发展到1995年的1503.9万元,年均增长42.l%。核工业地质系统现已…  相似文献   

16.
朱叶俊 《河南地质》2013,(11):50-51
广陵经济开发区是江苏省扬州市的省级经济开发区,自启动开发建设以来,开发区先后引进项目近40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5个,形成了液压装备、精密机械、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四大主导产业,2012年,实现地区业务总收入793亿元,工业总产值728亿元,财政收入21亿元,亩均产值和税收收入分别达748.8万元和15.4万元。在开发区飞速发展过程中,土地要素的瓶颈制约也日益显现,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开发区选择“用地零增长”的发展路径,实现了用地节约、持续发展、效益良好的多赢局面。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态足迹的理论,将兴文世界地质公园的旅游生态足迹划分为旅游交通、餐饮、住宿、购物、游览、娱乐等6个方面,对小岩湾景区的旅游生态足迹进行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在5739.81hm2总生态足迹中,旅游交通足迹所占的比例最大,旅游餐饮足迹次之,旅游购物足迹和旅游休闲足迹可以忽略不计。整个景区的生态赤字为4020.13hm2,合理使用生态资源,才能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据有关专家分析,沿海地区大规模产业转移估计5年左右完成,到2010年,仅广东、上海、浙江、福建4省市,需要转出的产业产值将达到14000亿元左右。湖南作为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部崛起的重要省份之一,近年来承接产业转移呈现出全方位拓展态势,引进项目和企业,已重点转向战略投资和大项目、大企业,涉及制造业、房地产业、餐饮业、交通、能源、城建等领域。  相似文献   

19.
新疆冰川、积雪对气候变化的响应(II):灾害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地区冰川、积雪广泛分布,在其融水补给河川径流的同时,也常伴有冰川洪水、融雪洪水、冰湖突发洪水、冰川泥石流、冰雪崩和风吹雪等冰雪灾害发生,这些灾害对当地居民居住地以及重要国防干线的安全运营形成较大威胁.冰川、积雪变化直接影响到冰雪灾害发生的程度与影响范围,新疆的冰川洪水和冰湖突发洪水灾害主要发生在塔里木河流域的喀喇昆仑山、昆仑山以及天山南坡西部一带,融雪洪水灾害主要发生在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和天山北坡一带,冰川泥石流、冰雪崩灾害主要发生在帕米尔高原、天山西段和西昆仑山地区,风吹雪主要在天山中、西段地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尤其是新疆从1987年开始的气候由暖干向暖湿的转型,冰川退缩加剧,融水量增大,冰川洪水和冰川泥石流灾害随着冰川融水径流的增加而增多;而融雪洪水、雪崩和风吹雪随着气候变化引起的冬季积雪增加和气温升高,其灾害强度在增强;冰崩灾害随着气温升高引起的高山冰体崩解而呈增加趋势.在新疆地区,冰雪灾害主要表现为冰雪洪水,已观测到近十几年来在气候变化影响下冰雪洪水发生的频次和强度有增加的趋势,塔里木河流域的冰湖溃决洪水和冰川洪水及北疆春季的冰凌和融雪洪水已对当地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危害,新疆的水资源安全、灾害等问题日益凸显.预计未来,随着气候增温引起的冰雪融水径流的增加,相关的冰雪灾害增多,因而增加了冰雪灾害的危险程度,并可能形成若干新的灾害点.面对气候变化诱发的众多冰川、积雪灾害,目前还缺乏对灾害监测、预测预警方面的适应对策.因此,在全球气候变化不断加速的趋势下,冰雪灾害应引起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加强气候变化对冰雪灾害的影响评估和适应性管理对策研究,使科学技术在减灾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揭示新疆山地冰川变化及其影响,对新疆山地-绿洲-荒漠系统的健康和稳定发展意义重大。系统梳理新疆冰川物理变化、化学过程、生物资源、气候响应与生态效应等研究成果。结果表明:①新疆山地冰川总体上呈加速消融之势,且受地形、气候影响,冰川变化的区域性差异明显;②气溶胶解释了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表层物质的组成与来源,同位素定量了各流域径流中冰川融水的比例;③冰川变化对极端微生物生存条件、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较为成熟,但其与生物资源间的综合反馈机理尚不明晰;④冰川消融对水资源的影响随冰川融水拐点的到来而加剧,造成的生态服务缩减和冰雪产业损失日益凸显。制定统一的冰川提取标准、扩宽研究视角、全面系统观测冰川、提高模拟预测精度、加强灾害预警与制定对策是未来新疆山地冰川研究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