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50余口井的储层实验资料,对苏北盆地主力勘探地区海安凹陷和高邮凹陷泰州组砂岩储层进行孔隙类型和有利储层评价。综合研究表明:海安凹陷和高邮凹陷泰州组发育三角洲、浊积扇、扇三角洲等成因类型砂体,这些砂体由成分和结构成熟度较低的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组成,并且砂岩储层发育次生孔隙,原生孔隙较少;海安凹陷泰州组储层第一个次生孔隙发育段为2 300~2 500m,系大量碳酸盐胶结物、长石和岩屑颗粒遭受强烈溶蚀而成,孔隙度为12%~25%,第二个次生孔隙发育段为2 600~3 200m;高邮凹陷泰州组储层孔隙演化与海安凹陷有一定差异,其只存在1个次生孔隙发育段(2 400~2 900m),孔隙发育程度与海安凹陷的第一个次生孔隙带相似;泰州组砂岩储层中次生孔隙的形成主要与沉积物中有机质演化产生的有机酸、酚以及碳酸有关;大部分次生孔隙是由粒间碳酸盐胶结物溶蚀产生;海安凹陷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东部三角洲前缘砂体和滑塌浊积扇砂体中,高邮凹陷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南部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中,储层埋藏浅、物性好,均以Ⅰ和Ⅱ类储层为主,是有利的勘探地区。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三叠系扇三角洲沉积与储集层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顾家裕  何斌 《沉积学报》1994,12(2):54-62
轮南地区三叠纪时由于受轮台断裂影响,断裂两侧地形高差大,冲积扇沉积直接进入湖盆,形成扇三角洲沉积体群?扇三角洲沉积体明显地可划分为:扇三角洲平原亚相?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扇三角洲亚相?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中的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砂体是主要的油气储集体,储集砂体最发育地区位于桑塔木断垒带及以南地区?储集砂岩类型主要是矿物和结构成熟度较低的细─粗粒岩屑砂岩,石英含量15~60%,长石含量10~25%,岩屑含量35~75%?储集层的储集空间以次生溶蚀孔为主,其中包括粒间溶孔?粒内溶孔?超大孔隙?胶结物溶蚀孔?微孔隙,其次是原生孔和裂缝?轮南地区三叠系属深埋?高孔?高溶储层特征,埋深4200~5400m,其储集砂体,泥质含量低,小于5%?有机酸和无机酸对颗粒的溶蚀,扩大了储集空间,粘土矿物中绝大部分为斑点状高岭石,不易堵塞孔隙和喉道,低的地温梯度和短期的深埋等使三叠系储层具备高孔高渗的特点?孔隙度为15~28.54%,渗透率为10~4317.9×10-3um2?  相似文献   

3.
利用岩芯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及岩石物性测试等多种资料,本文对济阳坳陷车西洼陷陡坡带沙三下亚段近岸水下扇储层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车西洼陷沙三下段近岸水下扇储层岩石类型宏观上主要表现为泥质杂基支撑砾岩、碎屑支撑砾岩、砾质砂岩等沉积,微观上以岩屑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为主,灰泥质杂基含量最高可达40%。车西洼陷沙三下段近岸水下扇储层为典型的特低孔、特低渗储层类型,其平均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为3.42%、2.02×10-3μm2;但在3 500~4 000 m深度段发育异常高孔带,孔隙度可达10.2%,储集空间多为溶蚀孔和微裂缝。研究区储层经历了复杂的成岩演化过程,目前处于中成岩B期,其成岩演化序列为:压实作用/碳酸盐胶结→长石溶蚀/碳酸盐胶结物溶蚀→石英溶蚀/碳酸盐胶结/灰泥重结晶→石英加大/碳酸盐胶结溶蚀→碳酸盐胶结。不同亚相所经历的成岩演化有所差异,其中中扇辫状水道中远端及中扇前缘经历了多期溶蚀作用,储层物性相对较好,平均孔隙度分别可达4.5%,7.25%,为研究区近岸水下扇砂砾岩储层的“甜点区”。  相似文献   

4.
山东东营凹陷古近系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25,自引:1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大量储层物性数据的分析和整理,结合薄片观察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研究了不同构造背景、不同沉积类型及不同埋深的储层物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东营凹陷近系碎屑岩储层类型多样,大多形成在冲积扇-河流、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深水浊积扇、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扇以及滨浅湖滩坝等多种沉积环境中。碎屑岩储层类型主要包括砾岩、含砾砂岩、中粗砂岩、细砂岩及粉砂岩。其中中砂岩和细砂岩是最好的储层。但是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储层物性存在较大的差异。物性最好的储层为河道、(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砂体。在相同深度条件下,中央隆起带的物性最好,北部和南部次之。另外,本区随埋藏深度增加,碎屑岩储层物性逐渐变差(剔除次生孔隙的影响)。根据碎屑岩储层物性差异性分析和储层成岩演化研究结果,其储层物性主要受压实作用、碳酸盐溶蚀与胶结作用及沉积条件四大因素控制,其中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及胶结作用是主要控制因素,而沉积条件对物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控制原生孔隙的发育程度,并进一步控制溶蚀、胶结等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央洼陷带是东海盆地西湖凹陷重要的油气勘探开发区域之一,寻找优质储层发育区、明确优质储层主控因素是油气勘探开发深入的关键。本文综合运用钻井岩心、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物性分析等技术方法,结合钻探成果,分析西湖凹陷中央洼陷带花港组储层特征,探讨了优质储层主控因素。认为中央洼陷带花港组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优质储层主要受沉积微相和有机酸溶蚀双重控制,多期叠置水道储层厚度大、粒度粗、分选好、杂基低,孔候连通性好,物性较好;花港组储层主要岩性为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下伏平湖组煤系烃源岩早期产生的有机酸和晚期生成的CO2顺断层向上运移至花港组砂岩储层中,大量长石和碳酸盐胶结物被溶蚀,形成大量铸模孔和粒间溶蚀,有效改善了砂岩储层的渗流能力。  相似文献   

6.
银额盆地拐子湖凹陷巴音戈壁组发育一套深水重力流沉积,虽然埋深超过3 400 m,但储层物性较好。为了阐明该优质储层的特征,综合应用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和物性分析等资料,结合埋藏史特征,对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与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分析,进而探讨该套深层优质储层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储层的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较低,总体属于低孔、特低渗型储层(平均孔隙度11.4%,平均渗透率6.093×10-3 μm2),储集空间类型以残余粒间孔隙为主,其次为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发育少量微裂缝,储层的喉道总体偏细、孔喉比较大,属于中高孔、中细喉储层。沉积组构条件是形成拐子湖凹陷巴音戈壁组深层优质储层的重要基础,由于沉积水动力强、沉积物粒度粗、分选中等、杂基含量低,使得储层初始物性好;同时,较高的刚性颗粒含量增加了储层的抗压性,而一定含量的长石和岩屑为后期的溶蚀提供了物质基础。早期快速深埋、后期构造抬升以及有机质生烃等对于超压的形成和溶蚀作用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异常高压、有机酸溶蚀和油气充注等综合作用是形成巴音戈壁组深层优质储层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济阳坳陷陡坡带沙河街组砂砾岩体储层质量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济阳坳陷不同凹陷北部陡坡带沙河街组沙三段或沙四段发育近岸水下扇或三角洲较粗粒砂砾岩体,其中东营凹陷北部发育近岸水下扇(利88井区)、惠民凹陷北部发育三角洲(基山砂体)、沾化凹陷北部发育扇三角洲(义170井区)、车镇凹陷北部发育近岸水下扇(车66井区),它们的沉积类型及组成均存在差异。大量岩芯和储层实验资料分析表明,在埋藏成岩演化过程中,沙河街组储层均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解和交代等成岩作用。但受沉积类型及组成、埋藏速率、古地温变化、断裂作用等基本地质因素差异的影响,不同沉积成因的凹陷北部陡坡带碎屑岩储层经历的成岩作用、成岩演化和物性发育特征具有差异性,总体形成了低孔低渗储层。目前,不同凹陷北部陡坡带沙河街组碎屑岩埋深多为2 000~3 000 m,储层处于中成岩演化阶段。尽管济阳坳陷不同凹陷陡坡带沙河街组储层和成岩演化阶段具有相似性,但是沙河街组储层质量存在差异。这种储层质量差异不仅受控于原始沉积条件,而且也受控于储层成岩演化。在埋深和成岩演化阶段相同的情况下,溶蚀作用对于改善储层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济阳坳陷四个凹陷北部砂砾岩体储层主要经受了有机酸对碳酸盐胶结物和长石以及岩屑颗粒的溶蚀,形成的粒间和粒内孔隙不仅能增大孔隙度,而且能提高渗透率,可明显改善储层质量(孔隙度可达到20%以上,渗透率达到60×10-3 μm2)。显然,发现溶蚀作用及其形成的次生孔隙发育深度对于预测有利储层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济阳坳陷四个凹陷北部陡坡带沙河街组储层主控因素及其差异性特征分析,认为有机酸溶蚀有利于储层质量的改善,与此相关的有利储层发育深度主要位于2 200 m(惠民、东营和车镇凹陷北部)和2 900 m左右(沾化凹陷北部)深度段,溶蚀孔隙发育的三角洲河道砂体和近岸水下扇水道砂体是有利储层发育区和有利油气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8.
为了预测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勘探深度下限,根据测井孔隙度、实测孔隙度等资料,研究了福山凹陷异常高孔带的分布和成因。结果表明,福山凹陷纵向上发育4个异常高孔带(Ⅰ-Ⅳ),其深度范围分别为900~1700 m、1800~2850 m、2850~3500 m、3500~4200 m,对应的孔隙度分别为20%~36%、12%~27%、8%~28%、5%~23%;第Ⅰ、Ⅱ、Ⅲ高孔带的成孔机制,是干酪根脱羧形成的有机酸溶蚀储集层中的长石和碳酸盐胶结物形成次生孔隙,第Ⅳ高孔带主要由黏土矿物转化过程中产生的无机酸溶蚀储集层形成;福山凹陷储集层中的岩屑主要为石英岩,具有良好的抗压实性能和护孔作用;福山凹陷储集层含油气的孔隙度下限为10%,勘探深度下限为4100 m,对应于异常高孔带消失、致密砂岩出现的深度。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古近系—白垩系储层岩性主要为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主体处于中成岩阶段,不同地区、不同层段储集性差异明显。储层物性与沉积相带及岩石相关系密切,总体上滨岸浅滩相储层物性最好,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储层物性好于扇三角洲储层物性;在辫状河三角洲体系,三角洲平原储层物性好于三角洲前缘储层物性,而在扇三角洲体系,三角洲前缘储层物性好于三角洲平原储层物性。古最大埋深和晚期碳酸盐岩胶结是导致研究区储层物性差异的最主要原因;研究区内发育有两次明显的改善储层质量的溶蚀作用,一是在地层进入到中成岩演化A1阶段时,有机质低成熟产生的有机酸对储层有一次较强的溶蚀作用,第二次溶蚀作用发生在中成岩A2—B阶段,由热还原反应再次产生有机酸对储层进行溶蚀。强烈挤压构造应力对储层影响很大,一方面构造作用的侧向挤压使储层压实、压溶强度增大,造成孔隙损失1%~6%,另一方面构造作用也产生大量裂缝,为酸性水的运移提供了通道,也使孔隙间的连通性变好,形成裂缝—孔隙型储层。  相似文献   

10.
西湖凹陷砂岩储层异常高孔带分布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大量岩石薄片、铸体薄片、碳酸盐碳氧同位素测试、流体包裹体分析、黏土矿物X衍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以及物性资料,结合区域构造沉积背景,研究了东海盆地西湖凹陷砂岩储层异常高孔带分布规律及成因。结果表明:储层2 500~3 100 m和3 400~4 400 m的深度段发育大量的次生孔隙,两段次生孔隙带成因不同。第一段次生孔隙是在酸性环境下主要由有机酸等酸性流体溶蚀长石类矿物导致,还有少部分是由TSR反应生成的H2S溶蚀造成。第二段次生孔隙带主要由残余的早期酸性溶蚀孔和碱性环境下高岭石的伊利石化导致,少部分则由碱性流体溶蚀石英颗粒形成,同时异常高压保护深层次生孔隙,而且形成了一定量的裂缝。异常高孔带成因机理有助于优质储层的预测。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中游是旱涝灾害频发区,但人们对该地区的古水文变化规律了解得很少.基于长江中游地区的大九湖泥炭沉积和 清江和尚洞石笋研究,综合集成4个古水文代用指标,重建了本地区13ka以来的古水文,探讨其变化规律,识别出持续时间 达千年以上的3个长时间尺度的较干时期(11.7~10.7kaBP、6.4~5.5kaBP、4.0~3.0kaBP)和3个长时间尺度的湿润期 (13.0~11.7kaBP、8.7~6.4kaBP、3.0~1.7kaBP).其中,8.7~6.4kaBP的长时间湿润期可能具有大区域性乃至全球性的特 点(全新世大暖期),对应于以定居的村落为规模的水稻种植发展.随后的6.4~5.5kaBP的长时间较干时期也具有大区域性 乃至全球性的特点,对应地出现了复杂的、具有国家性质的社会.长时间的湿润期之前或之后出现了长时间较干时期.此外,还 识别出5个短时间尺度的较干时期(9.8~9.2kaBP、9.0~8.7kaBP、5.0~4.2kaBP、1.7~1.1kaBP、0.7~0.0kaBP)与5个短 时间尺度的湿润期(10.7~9.8kaBP、9.2~9.0kaBP、5.5~5.0kaBP、4.2~4.0kaBP、1.1~0.7kaBP).长江中游地区大部分较 干时期表现出暖干的特点,这与北方的冷干现象不同.同时,湿润气候既可以出现在温暖时期,也可以出现在寒冷时期,水热配 置存在不稳定性.尽管古温度与古水文的关系比较复杂,但当温度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转变时,长江中游地区的干旱程度 加剧.长江中游古水文对古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1543—2001年北疆区域年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征,同时200 a左右的周期变化特征也较为明显,且不同历史时期的周期变化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突变检验表明,均值突变尺度在50~100 a尺度上更为明显,公元1613-1643年,1731-1792年的突变表现为年降水量的增加,而公元1669-1712年的突变则表现为年降水量的减少;方差突变则以18世纪80年代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黄元有  冉灿  吕许朋 《云南地质》2011,30(3):336-339,331
评细研究区布格重力局部异常后认为:元阳哈播为金、铜、铅锌找矿有利地段,金平-新安里为金、铅锌、铜、钼多金属找矿地段,个旧老厂为锡多金属矿成矿有利部位,薄竹山为钨、银铅锌找矿区,而马关老君山为钨、铜、铅锌多金属矿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4.
以滇中地区1∶20万水系沉积物区域化探扫面资料为基础,应用地球化学块体理论与方法,对研究区内Cu地球化学块体特征及层控型铜矿资源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共圈出5个地球化学块体、10个面积相对较小的地球化学亚块体,并根据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划分为2个Cu地球化学分区。以1km矿床勘探深度为准则,计算各(亚)块体的铜金属供应量及铜矿产资源量,预测全区潜在铜矿资源总量为586.1万t。通过追踪地球化学块体谱系,揭示了元素在地球化学块体中逐步浓集成矿的轨迹,并结合区域控矿要素,确定了11个层控型铜矿成矿远景区,其中以3-1,3-2,10-1-1-1-1-1,10-1-1-2-1-1,10-1-1-2-1-2子块体的成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5.
水—岩反应与稀土元素行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凌其聪  刘丛强 《矿物学报》2001,21(1):107-114
大量研究表明,水-岩反应过程中REE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活动性。富含各种络合剂的流体与岩石反应时可活化REE;水-岩反应过程中既可出身HREE优先活化,亦可出现LREE优先活化,这取决于流体的化学成分、Eh、pH以及REE的寄主相及其赋存状态;水-岩反应过程中的可出现Eu的正异常、负异常和无异常。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流体的氧化-还原状态;单矿物组合的REE行为受制于矿物的晶体化学性质,而多矿物组合则取决于体系的Eh、pH、水/岩值和络合剂浓度等,目前亟待开发实验工作有:①流体的化学组成及其性质,尤其是各种络合剂的活度及其对REE的活性的影响;②REE在热液矿物与流体相之间的分异机制及控制因素;③T、P、pH、Eh和水/岩比如何影响REE的活动性和分异行为。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东坪金矿几种新金矿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东坪金矿是与偏碱性杂岩有关的新类型金矿床,矿物组成复杂,在其中发现了8种未定名的新矿物,它们是:Au2TeO4(A),Au2TeO4(B),AuTeO4,Au(Pb,Te)O4,(Au,Zn)2,(Bi,Te)O5,AuO.nH2O,Au2Te3S2和Au2Te。对以上矿物的形态及物理特征,光学性质,化学成分,元素价态,X射线衍射数据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孢粉记录揭示的2万年以来若尔盖地区的气候变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刘光锈  王苏民 《冰川冻土》1995,17(2):132-137
若尔盖黑河牧场DC剖面的孢粉记录表明,末次冰期晚阶段若尔盖原高的气候表现为不稳定性,即冷暖变化频繁,其基本变化与全球一致,相对暖的阶段发生在20-18KaBP,16-15KaBP和13-11.2KaBP;相对冷的阶段在18-16KaBP,15-14KaBP和11.2-10.2KaBP。其中末次冰期最盛期发生于18-16KaBP;11.2-10.2KaBP的降温可对应于YoungerDryas事件。  相似文献   

18.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冈瓦纳北缘晚古生代-中生代冈底斯-喜马拉雅构造区中段北部,雅鲁藏布江巨型铜多金属成矿带北亚带。研究区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已发现的主要矿床类型为矽卡岩型铅锌多金属矿,其次为热液型铅银多金属矿。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点)、多金属地球化学异常均沿纳木错-嘉黎断裂带呈近东西向带状展布,该带地域优势明显,多金属矿产资源潜力巨大,通过进一步的地质找矿工作,该区有望成为西藏重要的铜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带。  相似文献   

19.
新疆梧南金矿床原生晕特征与深部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梧南金矿床是天山构造带新发现的产于碳酸盐岩地层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在野外调研、总结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对该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地表和钻孔中原生晕分布规律进行了专题研究,首次确定了梧南金矿床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Au-Bi-Cu-Mo-Hg-Sb-Ag-As-Pb-Zn),探讨了隐伏矿信息,并进行了深部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20.
思茅坳陷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年奕 《云南地质》2009,28(2):103-112
思茅坳陷存在古生界和中一新生界两套沉积盖层,具有多套生储盖组合。以二叠系、三叠系为主力烃源岩,储层低孔低渗,侏罗系一白垩系“红层”组成区域盖层。思茅坳陷气水同喷、原油显示表明,该区海相地层仍有油气勘探前景,以存在K3-N区域盖层、断裂改造较弱、源岩成熟度较低、构造发育的英德一景谷、勐腊一勐满含油气保存单元为首选靶区,具有一定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