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林志强 《广东气象》1997,(2):41-41,37
1概况1996年广东省的强对流天气季节自3月16日开始至9月14日结束,历时近6个月,全省先后有110个站次出现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根据各地气象台站的正规WS报资料),比1995年的57个站次约增加了一倍。本文所统计的强对流天气是指2~9月份雷达开机联防探测期间,省内各测站观测到冰雹、龙卷风或)17m/s的雷雨大风(实际上,其它月份也未曾出现过上述天气)。21996年几次主要的强对流天气过程2.1灾情最严重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4月18~19日,在锋面低槽的影响下,广东省西南部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遭受了一次严重强对流天气的袭击,…  相似文献   

2.
1概况1995年4月9日傍晚,广州市出现了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9日13时弱对流云产生于粤桂交界的苍梧、郁南一带,以后边发展边东移,18时移到四会、佛山一带;18时40分,乌云从广州西边席卷而来,顿时雷雨交加、狂风呼啸,20时前后对流云团逐渐减弱并向东北方向移去,强对流天气随之结束。广州市9日19时至20时一小时降水量达48.9毫米。9日19时10分至19时15分广州天河测站测得24.2米/秋的大风,从开阔地区的受破坏程度看,其阵风远不止于这个风级。市内部分地区还伴有小冰雹。受这次雷雨大风的影响,广州市区不少交通要道两旁的树木被刮倒,…  相似文献   

3.
1995年4月19日,我省珠江流域遭受了一次历史上罕见的特大飑线天气的袭击,其影响范围大(包括肇庆、佛山、广州、中山等市),持续时间长(14~20时)。在强雷雨、大风、冰雹、龙卷等强对流天气影响下,给上述地区造成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其中死亡29人,受伤500人,倒塌房屋2100间,损坏房屋4000多间,农作物受灾面积6.9公顷,一大批船只沉没,珠江三角洲沿线公路一些汽车被掀翻,直接经济损失约8.6亿元。现就这次飑线天气过程及雷达回波特征的演变情况作一探讨分析:1飑线天气背景和雷达回波资料1.1天气形势这次飑线天气过程,主要是由于…  相似文献   

4.
李广平 《广东气象》1996,(1):10-11,16
1强对流天气的气侯概况1.1定义:在市内,一天内有一县或以上发生≥8级雷雨大风或冰雹或龙卷或飑,则定义为一个强对流天气日或出现一次强对流天气。1.2资料来源:各县气表-1和强对流发生时即时登记资料。1.3强对流天气的气候状况(1)时间分布①年际变化根据197o~1990年21年的气象资料统计,我市共发生强对流天气218日(次),平均每年为10.4日(次),其中最多年为1983年,发生20日(次),最少年为1970年和1979年,只有4日(次)。从图1可见,我市强对流发生次数的年际变化大约有9年左右的周期。②月际变化根据周年资料统计:我市除1…  相似文献   

5.
20022年6月16日,一次多单体强对流天气影响太原及周边地区。利用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分析了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着重对冰雹云在其强度PPI、速度PPI、距离高度显示RHI上的回波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且利用垂直液态含水量分析了冰雹云增长的定量和定性的特征。通过分析总结出了冰雹云回波所具有的一般特点。2003年的汛期马上就要到来,这些分析结果,将为今后判别冰雹云和人工消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1概述1996年4月19日,受西南低压槽和南下冷锋的共同影响,出现了今年第一场强对流天气。我省的西南部、北部和珠江三角洲一带共57个县(市)先后遭受了大暴雨、龙卷风和冰雹的袭击。其中,云浮市的云城区19日08时15分出现了17.3米/秒的偏北大风,日降雨量达966毫米(杨柳镇156毫米);该区有6个镇,22条村,1.5万人口受灾,损坏房屋30O间,倒塌4O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400公顷,经济农作物受灾600公顷,鱼塘受灾70公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3600多万元。2环流特征2.l华南西南风低空急流的演变据预报员的经验,春末夏初,偏南风低空急流对…  相似文献   

7.
梁山县冰雹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梁山县1959-2004年冰雹天气的气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了1985-2004年造成雹灾的天气系统和雹云移动路径,并对1995年7月1日一次典型的低涡强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梁山县冰雹天气主要出现在4-9月,其中6月降雹次数最多,傍晚(18-19时)是冰雹天气的多发时段;造成冰雹的主要天气系统是低涡,它占了总数的一半以上.有利的天气系统影响、对流性不稳定、适当的℃层和-20℃层高度等是强对流发生发展和冰雹天气出现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1强对流天气过程2003年4~6月,我省共出现2次大范围的强对流天气过程:(1)4月12日08时~13日08时,有17个县市出现了8~11级雷雨大风(资溪风速最大,达30m/s)、冰雹(赣州市冰雹直径最大,达30mm)和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其中弋阳同时遭到雷雨大风(22m/s)、冰雹(直径12mm)和强降水的袭击。(2)5月6日,全省有15个县市出现了8级以上雷雨大风,有9个站出现了强降水。2强冷空气过程2003年4月1~4日,我省出现了1次强冷空气过程,过程降温幅度达9~11℃。3暴雨过程2003年4~6月,我省暴雨频繁,共出现12次10站以上的暴雨日,4月10~13日、5月12~17日和6月24~2…  相似文献   

9.
根据广西强对流天气的普查和统计分析,将全区日出现雷雨大风、冰雹总站次≥5的作为区域性的强对流天气过程。通过对1990~2001年共12a春季(2~5月)广西所出现的51次区域性强对流过程的环流形势场和对强对流天气有指示意义的一些物理量场的合成分析,得出了广西产生区域性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环流特征和物理量的分布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10.
2004年3月17日傍晚出现在黔西南州境内的一次强对流天气,其雷达回波是一次较为典型的多单体风暴,其中的两个超级单体生成和发展造成黔西南州普安县境内的70mm的大冰雹,贞丰县境内50mm的大冰雹和初春极为少见的1h内达32.8mm的强降水。文章仔细分析了这次强对流天气的回波图像,总结出一些在黔西南州出现的强对流天气的多普勒回波特征。  相似文献   

11.
1995年4月19日,我省出现了多年来罕见的强对流天气,其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灾情严重。19日07:45左右,惠州市部分地区遭受雷雨大风、冰雹和龙卷风的袭击,造成5人死亡,20人受伤,损坏房屋2000余间。高压线路和通讯线路一批、厂房和果树一批,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下午至上半夜(14~20时),大范围的强对流天气袭击了肇庆、广州、番禹、中山、深圳等地。在强雷雨、大风、强降水、冰雹以及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影响下,造成四人死亡,5000人受伤,倒塌房屋达ZI00间,损坏房屋4000多间,农作物受灾面积6.9公顷,一批船只沉没,珠江…  相似文献   

12.
1977年7月13日我省的寒亭、青州、昌邑等县市发生了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昌邑、寒亭等十几个县市下了冰雹,冰雹实测最大直径5—6厘米,并伴有大风和降水,沂水等县市还出现了龙卷。14日、15日全省还有十几个县市又降了冰雹。本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在盛夏,且连续三天发生降雹,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3.
1987年3月中下旬相交之际,我区发生了一次少有的大范围持续强对流天气过程,过程开始于3月15日晚上,于24日结束,前后长达10天之久。在此过程中有43站次出现了强对流天气,其中发生冰雹32站次,雷雨大风11站次;从地区分布看,它们多集中在桂东地区。  相似文献   

14.
根据广西强对流天气的普查和统计分析,将全区日出现雷雨大风、冰雹总站次≥5的作为区域性的强对流天气过程。通过对1990~2001年共12a春季(2~5月)广西所出现的51次区域性强对流过程的环流形势场和对强对流天气有指示意义的一些物理量场的合成分析,得出了广西产生区域性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环流特征和物理量的分布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15.
陈峪 《气象知识》2014,(2):42-45
3月19日,浙江省出现大范同强对流天气,其中台州和温州北部出现冰雹,最大冰雹直径超过3厘米,冰雹数量之多、雹体之密集均为近十几年来少见。进入春季后,我国强对流天气会明显增多,冰雹的一年之旅也将开肩,值此,让我们认识一下冰雹这个气象玩意儿。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2008年5月23日700 hPa高空图、19:00 FY2C红外图象以及雷达观测资料,对一次陆地龙卷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揭示了龙卷风强对流天气发生的主要原因,对冰雹、龙卷等强对流天气的临近预报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闽南强对流活动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雹、雷雨大风和局地暴雨等强对流天气是影响闽南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为了进一步做好闽南金三角地区经济开发的气象服务工作,厦门特区气象台于1985年底组织了“闽南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课题的研究。在省气象局领导和有关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对1986-1988年12次强对流过程的强化观测,取得了大量的资料,并进行了较深入的介例分析。在此基础上,又对1981年以来的31个冰雹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从而得出闽南地区强对流的活动规律和短时预报方案,在1989年的初步试验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2001年河南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001年连续两次发生在河南省的以冰雹和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为主的过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天气背景下,强对流过程中的中尺度雷达回波系统不同,对应的灾害性天气的各类和影响范围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9.
沈阳地区一次冰雹天气过程形成机制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隋东  沈桐立  张涛 《气象》2005,31(7):20-23
应用中尺度MM5数值预报模式对2003年6月28日发生在沈阳地区的一次冰雹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并与实况观测资料进行比较,成功地模拟出中尺度强对流天气系统演变规律,得出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触发机制,为冰雹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提供有应用价值的思路和方法。此次冰雹强对流天气过程主要是受深厚的低涡天气系统作用的结果,高低空急流的耦合、干湿空气间强的风垂直切变和上层干冷、下层暖湿的位势不稳定层结是此次冰雹强对流爆发的重要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   

20.
刘曙光  杜策 《贵州气象》1994,18(3):11-12
1994年4月8日凌晨,涓潭县境内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冰雹、大暴雨天气过程.为提高强对流天气的分析和预报能力,本文对这次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热力条件、不稳定能量和当地环境条件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