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FMI方法计算地磁K指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使用地磁场X和Y分量计算地磁K指数的FMI方法进行修改,使其成为适合于我国地磁观测H分量K指数的计算方法——FMI—H方法。使用该方法,对肇庆数字地磁仪的分钟值数据计算了K指数,并与全国平均K指数进行比较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使用FMI—H方法计算的K指数,不管是在K频次分布还是逐时值,或是日总和,都与全国平均K指数有很好的一致性。该方法可应用于我国数字化地磁资料的K指数测定计算。  相似文献   

2.
对格尔木台正在运行的地磁相对记录数字资料及模拟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出数字记录资料要明显优于模拟资料,数字仪器取代模拟仪器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磁情指数K、磁暴与地震相关性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收集整理全球大震数据目录资料的基础上,利用贵阳地磁台地磁报告分析资料和FHD数字化磁力仪记录资料绘制图,统计分析了磁情指数K、磁暴与地震的关系,认为K指数〈5时,磁暴次数少,地震多;反之,K指数≥5时,磁暴次数多,地震发生的次数少。根据有关专家研究统计对比模拟记录与数字化记录,两种仪器的观测记录资料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地磁相对记录的任务是连续记录因电离层中的电流体系引起的地磁场变化。本文详细阐述了应用于地磁相对记录的数字矢量磁力仪的工作原理、信号处理电路设计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对洛阳地震台数字与模拟地震记录并行观测27个月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数字观测具有记录频带宽、获取的地震信息量更丰富、地震波到时的量取更准确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数字记录的初至波早于模拟记录,且持续时间较长,大部分的数字地震震级比模拟记录、标准震级小。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自1939年国际地磁和天电协会建议在实践中使用K指数、定量测定太阳微粒辐射对地磁活动的影响以来,K指数一直作为描述均一的连续的或突发的、瞬时的太阳微粒辐射的地球效应提供着日地之间关系的主要信息。其重要性仅次于地磁台站观测报告中的时均值,并且日益成为地磁记录中定量描述的一个内容,补充于台站的观测报告中。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K指数测量技术,一开始就遇到识别非K效应和K效应定量化之  相似文献   

7.
涉县地震台在2005年建成了符合《地震及前兆数字观测技术规范(电磁观测)》(中国地震局,2001)要求的地磁FHD相对记录室。本文描述了从观测场地清理,到选定磁房位置,从建材选择,到建成符合标准的地磁相对记录室的建设过程,总结了一些需要掌握的技术要点和心得及经验,希望为其他台站的地磁记录室建设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新安江地震台JB型金属摆倾斜仪和VS垂直摆倾斜仪这两种模拟与数字地倾斜仪器进行记录的情况,并对模拟记录和数字记录的运行率、相关性、噪声水平、稳定性、观测精度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数字化观测与模拟观测的差异,为地震台站进一步搞好数字化观测,提高观测精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使用地电扰动幅度与静日变化幅值比的地电活动指数(GEI)计算方法,连续计算江苏、安徽两省6个地电场台站2018年第一季度的单台地电指数D、平均地电指数Ds。同时将地电指数D、Ds与单台地磁指数K、平均地磁指数K(即[K+0.5])对比得到:86.48%的指数D与指数K完全相同或仅相差1,89.44%的指数D s与指数完全相同或仅相差1。两类电、磁指数的高度吻合说明:(1)连续产出的地电指数是可靠的。(2)地电指数D、Ds可以量化界定地电场活动水平。极个别的地电指数D、Ds与地磁指数K、仍存在一定差异,这与地电场台站观测有关,提升地电场观测资料的质量能更好地确定地电指数。(3)地电指数与地磁指数相互弥补能更准确地确定地球电磁活动水平,其在相关的地球科学技术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在综合考虑乾陵地震台地磁记录图(相纸)中的磁暴期、非磁暴期和超出图幅等形态细节的基础上,利用二值化、字符识别、曲线跟踪等图像处理方法,较好地利用程序实现了地磁记录图纸的数字化识别,识别结果误差一般不超过0.6 mm,在磁暴期个别误差可达1 mm左右.认为地磁记录图的数字化识别是一种较好的历史地磁资料再利用的途径,是完全可行的,可满足地磁观测数据分析的基本需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相对地磁测量记录光点的定位和作用,提出了一些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2.
西宁地震台FHD数字化核旋仪从2006年10月安装以来,一直与模拟仪器并行工作。二者采样率不同,所测的量也不相同。在对西宁地震台磁变仪的记录图纸进行数字化转换、生成分钟值的基础上,对FHD仪和磁变仪的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数字FHD仪比三分量磁变仪更加准确地记录了当地地磁场的变化,数字仪器的观测资料明显优于模拟仪器。  相似文献   

13.
利用安徽省地磁台站2007-2009年数字化观测资料,应用地磁转换函数方法,对华东地区ML4.0以上地震进行对应关系研究,发现不同台站、不同周期的转换函数参量与安徽及邻近地区地震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为今后数据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太原基准地震台数字化仪器及地磁资料作一准确评价,利用太原基准地震台地磁相对和绝对资料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收集兰州、乾陵、红山地磁台的地磁资料作为参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太原基准地震台相对观测仪器M15、GM4运行稳定,能够真实记录场源的变化,绝对观测仪MingeoDIM优于CTM-DI。同时存在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和存在背影噪声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收集数字化观测以来山西及邻区地磁台站数据,利用地磁低点位移法、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法和地磁日变幅逐日比法等多种地磁分析方法,分析了山西及邻区4次中强地震前地磁异常特征。研究发现,这些异常类型与该区域中强地震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地震多发生在异常预测线集中交汇区域,这缩小了地震预测范围;异常数量的增加提高了单一方法的可信度,预示着发震概率的增高。通过对震前各种异常类型的分析,认为地磁异常综合特征对山西及邻区中强地震的短临预测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基于数字地磁资料的滤波幅相法初步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畸变异常的周期特征, 应用FHD磁力仪分钟值观测资料, 通过富氏拟合滤出1~3 h的日变化,突出垂直分量日变化中的畸变变化, 直接获取了幅相法异常。 新方法只需单台的垂直分量分钟值观测资料, 克服了原有幅相法需要参考台资料的缺陷, 方便了异常提取, 拓展了数字地磁观测资料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选用德都台2011—2012年的地磁基线值数据,来分析绝对观测数据、相对记录数据和温度数据对基线值的影响。通常基线值的主要影响因素除温度外,还与人为观测误差、湿度和记录墩的稳定性有关。首先保证绝对观测固定为同一人员,确保人为观测误差忽略不计,再排除湿度与记录墩的不稳定性,最后利用回归分析计算方法,得到基线值数据与温度数据的回归方程,并对该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表明地磁基线值与温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再以此回归方程来判断我台地磁数据的好坏,为更好的改进我台地磁观测数据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数字地震记录研究唐山震区台下的P、S波速度结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直接采集数字地震记录的原始 P波、S波记录波形 ,与利用 Haskell矩阵传递方法得到的理论综合地震图进行对比 ,通过不断调整介质模型 ,最后得到台站下方的体波速度结构模型 ,此方法中得到的 S波速度结构不同于通过其他波形转换而来的结果 ,而是同 P波一样从原始波形拟合而来 ,同时获得地震台下方 P、S速度介质模型 ,这为我们讨论地下介质的性质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数字地震波形资料取自于唐山市遥测地震台网陡河和滦县的短周期地震记录 ,共选用了震中距范围为 30~ 60°、震源深度为 1 0 0~ 60 0 km的 5个不同地点的深源远震记录资料。结果表明 ,台站下方的纵波和横波速度分层结构相当吻合 ,说明拟合结果相当可靠。两个台站下的地壳厚度均为 38km,速度结构在 1 3km的低速层处出现差异 ,滦县的低速层比陡河要更厚一些。两个台站的地壳速度结构都是高低相同 ,而且陡河的高低差异较滦县更为显著。唐山震区滦县部分的震源比陡河附近的浅 ,而 1 976年唐山 7.8级地震发生在陡河附近 ,可见地震的发生与壳内低速层的差异幅度有关。从泊松比高值来看 ,地幔顶部存在低速层 ,该区域是地幔上隆区 ,可能有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