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独仲德 《地下水》1990,12(3):165-168
本文首先对地下水流向流速测定方法作了初步分类,然后叙述了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介绍了目前国外常用的电位差法、井中电视法和热示踪法;分析讨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强调指出,仪器的测量必须与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的物理化学特性相结合,才能正确地测定地下水的流向流速。  相似文献   

2.
开發地下水源时,为了找到好的井址,以便多出水量,必須事先測定当地地下水的流向和流速。一般推断地下水流向需要測量許多鑽孔或井眼的地下水位,繪成地下水位等高线,然后按流向与等高线成直角的規律進行推断。对于局部地区也有用三点法來定流向的。至于测定流速不論使用哪种指示剂,都要有已經知道地下水流向的兩个鑽孔或井眼。在上坡井投入指示剂,从下坡井采水化驗,根据时間、距离來求流速。  相似文献   

3.
在河北省蔚县某井田,使用高密度电法仪对地下水进行充电法流速及流向探测。首先通过盐化测井确定含水层深度,以此确定供电电极A的井身位置为25.14m,然后以井孔为中心,以45°等方位间隔布置测线,分别测量盐化前后的电位值,最后根据观测到的地下水盐晕变化情况,运用等电位线图和公式计算,得出该地下水的运移情况:该研究区地下水流向约是157°,流速约0.143m/h。  相似文献   

4.
马安丽 《地下水》2011,33(5):5+93-5,93
在山东省济宁某井田,使用电法仪对地下水进行充电法流速流向探测。首先通过常规测井确定含水层深度,以此确定供电电极A的井身位置为175 m,然后以钻孔为中心,以45°等方位间隔布置测线,分别测量盐化前后的电位值,最后根据观测到的地下水盐晕变化情况运用矢量合成和公式计算,得出该地下水的运移情况。该研究区地下水流向是W21°1...  相似文献   

5.
自然电场法勘测地下水流向的极差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荣 《物探与化探》2003,27(1):46-48
总结了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自然电场法中"8"字形观测法测量地下水流向时,对常规误差进行修正的经验,讨论了初始极差的产生因素、影响程度和处理方法,对后期资料处理中的补偿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武汉长江底钻孔同位素单井法地下水流速、流向测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论述了在武汉市长江底部第四纪孔隙含水层中用单井稀释法测定地下水流速、流向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并对在这种试验条件下所得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得出了相应的结论。测试结果表明:武汉长江底部JC II 6号钻孔处地下水流向从上到下都受到地表长江水流的影响。上部受到影响大,而深部较弱,地下水流向从上到下逐渐向东偏转35°左右。上部中细砂层中的地下水流速,大于下部粗中砂层中地下水流速。本次测试由于测定点靠近江心地下水排泄带,其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水头差0 5m左右,试验虽然采取了特殊的施工工艺,也还可能受到垂向流的微小影响,使测试结果中的水流速度比实际地下水水流速度可能要稍偏大些。但因本点水文地质条件决定了三段之间或地下水流和江水之间无明显的水头差,所以引起的误差不大,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7.
过去常用直流电法(电阻率法)、地震法、电测井等物探方法调查地下水,获得了一定效果。但这些方法多用于定性测量。随着核子技术的发展,近来常常利用天然放射性探测脉状地下水;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地下水流速、流向及循环速度(地下水年龄);还可用于含水层渗透性能的确定,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用同位素测井技术确定地下水侧向补给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达西公式计算孔隙地下水系统的侧向补给量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当水力梯度不能准确确定时尤为突出。本文在采用单孔放射性同位素(1 31 I)测井技术测定地下水渗透流速、流向的基础上,用流速断面法计算地下水侧向补给量。应用FDC—2 5 0A型地下水参数测试仪测得鹿泉—灵寿断面含水层渗透流速为0 11~1 16m d。根据10个井的测流数据计算得到鹿泉—灵寿46 2km断面的侧向补给量为5 0 73 19万m3 a。结果表明,同位素流速测井技术可以较好地确定山前地下水侧向补给量,并可提供流速、流向、含水层分布等信息。  相似文献   

9.
电探法在苏联已广泛地应用于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工作中,在我国这还是一门年青的科学。到目前为止,利用电探法已有可能解决如下水文地质问题:①确定含水层的厚度,埋藏位置以及分布情况;②确定地下水面埋藏深度;③阐明与水文地质条件有关的区域地质构造情况;④确定地下水的流速流向;⑤测定在抽水试验过程中或矿井疏干时地下水的影响半  相似文献   

10.
为了测定柴达木盆地西台吉乃尔盐湖地下水流速、流向,从而来计算该区的渗透系数,正确确定其渗透系数,无论对科学研究还是对生产开采,均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介绍同位素示踪方法测定该区地下水卤水流速,流向实验原理及结果,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  相似文献   

11.
同位素示踪单井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要查清地下水的流向、流速等参数,一般采用多口井测水位和抽水试验,连通试验等,对于埋藏较深的承压水,还须进行分层止水测水位,难度很大,钻群孔花钱多,且费工、费时。我们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方法,多次成功地在单井中测定了各含水层的地下水流向、流速。应用这种方法只需一口井,配合“核萤地下水流向流速仪”, 1—2人短期内就可完成诸如区域调查和划分均衡场边界  相似文献   

12.
由江苏省农科院原子能所与核工业部七所共同研制的同位素示踪单井地下水流向流速仪1986年8月4日通过鉴定。 同位素示踪单井地下水流向流速仪是以放射性同位素碘—131等作示踪源,以热释光探测器(TLD)和(或)直读  相似文献   

13.
袁纲坤 《岩矿测试》1986,(2):111-113
水文地质工作者为了了解地下水的流向流速,确定水力传导系数、孔隙率、弥散系数,圈定地下水的污染范围和污染物扩散方向和速度,常常采用示踪方法。这种方法是利用示踪剂在地下水传递的途径与过程,对其结果进行分析以达到上述目的。  相似文献   

14.
润扬长江大桥水文地质单井同位素示踪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文章以润扬长江大桥水文地质单井同位素示踪为试验研究对象,介绍一种新的单井同位素示踪稀释测井方法。它可以在人工和天然地下水渗流场情况下,测量到地下水的渗透流速、流向、垂向流速流向、含水层的层间补给关系、含水层的涌水量和吸水量、每米含水层的渗透系数等地下工程必需的水文地质参数,从而更广泛地应用于与地下工程相关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5.
为准确测定天然流场和人工流场下的地下水渗漏隐患,从能量测量的角度提出了一种水文地质测井的新方法——声呐渗流矢量法,系统地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理论、原型仪器和测试步骤等内容。以时差法测量原理为基础,融合了矢量声呐技术、航空定向技术、压力传导技术、GPS定位等多种新技术,自主研发了声呐渗流测量仪及其显控软件,能够准确测定渗漏部位、渗漏通道以及流速、流向、流量等量化指标。并以富水地层地下连续墙基坑为工程案例,建立三维可视化渗流场成像系统,揭示三维空间渗流场分布特征,动态指导基坑渗控设计和堵漏处理,通过复测验证堵漏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声呐渗流矢量法能够实现地下工程渗漏缺陷精准定位,在无强噪声干扰的情况下,检测结果完全满足工程渗控需要;提出以渗透流速为主、单孔渗流量和渗透系数为辅的基坑渗漏风险预警分级判定指标;结合地质勘察、监测预警、现场巡查、应急处置等手段,与其他方法相互验证,提前采取处理措施,有效规避渗漏水风险。  相似文献   

16.
丘陵地区地下水资源不丰富,依赖于地下水的生态环境也比较脆弱。在开采该地区的矿产资源过程中,采矿排水对周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应成为值得注意的问题。以安徽省庐江县某一铁矿为例,采用解析法和数值法分别对该矿矿坑涌水量进行预测,并将两种方法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500 m开采条件下,计算结果分别为41991.44 m3/d和3150 m3/d,得出数值法更适合水文地质复杂条件下矿坑用水量的预测,且与实测结果较为吻合,具有一定实用性,可为矿山制定防排水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新型地下水流速流向测量技术及其在岩溶区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南方岩溶区往往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含水层的渗透性具有较强的非均一性。为探究岩溶含水层矢量渗透系数的分布规律,识别多级次岩溶水流系统的特征,利用新型地下水流速流向测量技术,在鄂西香溪河流域的典型水文地质钻孔进行了试验研究。结合地面调查、抽水试验和压水试验等方法,对流速流向测试与分析结果进行了水文地质解释及探讨。结果表明:所选典型钻孔岩溶含水层的垂向渗透系数不均一性较强,新型流速流向测量方法计算得出的渗透系数与抽水试验的计算结果相差5%;与压水试验相比,在钻孔2个不同深度的含水段,2种方法计算的渗透系数分别相差44%和2%;不同深度的地下水流向测量结果表明,钻孔在垂向上揭示了2个不同层次的岩溶水流系统。新型地下水流速流向测量与分析方法能够较准确地识别岩溶水的优势径流方向和径流层位,对于岩溶含水层渗透性非均一性的定量刻画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Douglas  杨永强 《世界地质》1992,11(2):129-139
本文根据修正特征值法(MMOC)建立了一种综合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该模型将解运移方程的迦辽金有限元法和解地下水流方程的混合有限单元法(MFE)结合在了一起。承先条件共轭梯度法用于解由MMOC和MFE离散引起的两大稀疏代数方程组。MMOC沿总流量流速场的特征曲线,在水流方向上划分时间步长,机械扩散和弥散项将用一标准有限元来处理。MMOC法的重要特点是沿一近似水流途径时间倒移,而不是象在很多特征方法或移动网格技术中那样时间顺走。MFE法涉及解联立的水头和单位流量方程。通过MFE法获得一阶收敛,同时对比其它标准有限元法,可更精确模拟流速场。MMOC-MFE法总体优点包括在浓度梯度大的情况下模拟最小数值波动或网格取向问题,由于用MFE法模拟流速非常准确,所以大大减少了物质平衡误差。另外,与标准迦辽金有限元法相比,本方法还可以把Courant数大于1的较大的时间步长用于固定空间格子系统中而对精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针对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严重缺水现状,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高密度电阻率法与激发极化对称四极测深组合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松散层和基岩干旱地区勘查地下水,结合水文地质资料和成井条件所定的井位,后经施工钻孔验证,定井成功率100%,解决了人、畜急需用水问题。通过以上两种方法结合或单一方法在该地区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下的实际应用和应用效果分析,总结出针对该地区特定的水文地质条件选择高密度电阻率法、高密度电阻率法与激发极化法组合模式。密度电阻率法和激发极化法组合模式在该地区地下水勘查中的运用提高了地质解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值得在类似水文地质条件和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选取对潜流交换具有重要影响的河床地形作为主要研究内容,采用数值模拟(MODFLOW程序)的方法研究在河床横剖面地形不均匀的条件下,潜流交换量的空间分布以及地下水流场的演变机制。结果表明:在河床地形起伏不均的情况下,潜流交换量更易发生在河道的深水区域;地下水流向受河床地形影响较小;近河床界面处的地下水流速受地形起伏影响剧烈,深水区域的地下水流速远大于浅水区地下水流速;通过与现场试验结果对比分析,得出河床地形起伏是引起潜流带渗透系数非均质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