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扎鲁特旗巨日合地区1∶20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研究及1∶5万区域地质调查实地工作,对古生界下二叠统大石寨组地层的岩性组合、空间展布、上下层位接触关系及地层对比作细致的综合研究整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在东乌旗开展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修测和1∶25万区域化探扫面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并收集在该地区开展过的1∶20万区域重力和1∶5万航空磁法测量成果,对小坝梁铜金矿的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特征进行较为详细的总结,为今后在该地区开展大比例尺的地质调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在东乌旗开展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修测和1∶25万区域化探扫面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并收集在该地区开展过的1∶20万区域重力和1∶5万航空磁法测量成果,对东乌旗黑钨矿及沙麦钨矿的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特征进行较为详细的总结,为今后在该地区开展大比例尺的地质调查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大兴安岭北段完成的1∶25万和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及矿产调查工作,在部分地段发现可与早侏罗世柴河组对比的地层,并恢复使用柴河组。作者通过综合研究相关的实际资料,将恢复使用的柴河组介绍给在大兴安岭北段工作的同仁们,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1、区域地质概况内蒙古中部大青山地区是华北地块北缘前寒武纪变质结晶基底岩系出露区之一,到目前为止最古老的地质体为古太古界兴和岩群,其建组剖面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兴和县附近。西乌兰不浪地区的兴和岩群二十世纪70年代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时称其为古太古界五台群,1987年《内蒙古地层表》称其为古太古界集宁群,李树勋等(1986)认为其相当于色尔腾山岩群的高级变质岩系。同时,部分学者认为大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以往地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青阳—东至地区下奥陶统红花园组、仑山组地层特征进行了概述,并从岩性厚度、矿石质量、沉积相进行了地层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青阳—东至地区下奥陶统地层整体属于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但受沉积环境、古气候、构造活动等因素影响,各地区地层呈现出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孙连云 《西部资源》2013,(4):81-84,91
内蒙古满洲里地区自上世纪80年代开展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以来,已先后发现了上更新统冰水堆积、第四纪冰臼、冰河时期动物猛犸象与披毛犀化石等冰川遗迹.这些遗迹直接反映了第四纪古冰川的存在,再次推翻了“大兴安岭没有经历第四纪冰川时代”的论断.并对预测未来区域气候、环境演化趋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查干敖包地区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时,将本区出露的宝力高庙组划分为三个岩性段,一段为中偏碱性——酸性砖红色、紫色火山岩夹砂(砾)岩段;二段为灰色、灰紫色安山质火山岩夹碎屑段;三段以灰白色流纹质火山岩为特征,夹砂岩、泥灰岩等,砂岩含安格拉植物化石。在一段粗面岩、流纹英安岩获得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297.0±1.2、323.0±1.4Ma;为宝力高庙组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9.
中国典型等降水量线年代际空间演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1960-2013年中国573个气象站的月降水量数据,选用普通克里金插值法生成典型等降水量线(200、400,800 mm),从等降水量线移动距离和移动趋势的角度分析了中国近54年典型等降水量线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 200、400,800 mm等降水量线近54年的空间分布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且从西北到东南有序排列。(2) 200 mm等降水量线在宁夏平原和西藏中西部波动强烈,且均有向东和向南偏移趋势。200 mm等降水量线在宁夏平原20世纪70、80年代、21世纪初东移,20世纪90年代、21世纪10年代初西移。西藏中西部自20世纪80年代起200 mm等降水量线有西移和北移态势,新疆北部200 mm等降水量线范围不断扩大。(3) 400 mm等降水量线在华北中东部波动强烈,20世纪70年代、21世纪00年代东移,20世纪80、90年代和21世纪10年代初西移,且整体有向东和向南的偏移趋势,但年代际波动大。(4) 800 mm等降水量线在秦岭-淮河一线波动强烈,20世纪80年代、21世纪00年代北移,20世纪70、90年代、21世纪10年代初南移,且纬度降低趋势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大老虎店等四幅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项目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入研究,本文以野外地质调查为依据,运用地层剖面特征、岩石类型及特征等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本地区乌拉山岩群分为四个岩组:榴云片麻岩岩组、黑云角闪片麻岩岩组、钾长变粒岩岩组、大理岩岩组,对探讨该地区区域变质作用特征、地层特征、混合岩化、原岩恢复及早期大陆地壳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兰坪中新生代盆位于特提斯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构造域的结合部位,由晚三叠纪至上新世的沉积岩地层构成,岩相环境由海相-海陆交互-陆相沉积演化,古新统云龙组,为一套湖相含盐沉积,早期为浅湖相沉积,中期湖盆上升为干涸蒸发沉积,晚期为浅湖相沉积。南新组为河流相-三角洲相沉积,与下伏地层景星组为渐变整合接触。1∶5万兰坪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和金顶矿区详查报告认为金顶矿区原地系统由白垩系景星组和古新统云龙组地层构成,我们通过对区域和金顶矿区云龙组、南新组地层的岩性、岩性韵律、岩相特征的对比研究,认为金顶矿区原划归原地系统的"云龙组"地层应属于下白垩统南新组层,云龙组地层不是含矿层。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在进行1∶5万巴润布拉格等五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在昌德敖包一带重新填绘了大磨拐河组并测制了剖面,层序特征显示该组在盆地边缘为一套山间河流相粗碎屑岩沉积建造,向盆地内(钻孔中)逐渐过渡为深——半深湖相泥岩夹细碎屑岩沉积建造;在本地区该套地层中采集到了大量具有鉴定意义的植物、鱼、叶肢介、介形虫等化石,为其层位归属及时代确立提供了充足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阿龙 《西部资源》2014,(4):20-20
<正>7月3日,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组织召开了内蒙古自治区部省合作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调查评价工作部署方案审查会议。由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编制完成的《内蒙古自治区部省合作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调查评价工作部署方案(2015-2020年)》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和沈阳地质调查中心的专家评审。根据部省合作开展内蒙古自治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调查评价工作部  相似文献   

14.
在青海省天峻县快尔玛地区广布一套火山—沉积地层,化石稀少,研究程度较低。在快尔玛等六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对该套地层进行了详细研究,于下部变质流纹质含角砾熔结凝灰岩及变质英安岩中分别获得736±8Ma和740±14Ma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时代归属新元古代早南华世,为南祁连地区首次发现的前寒武纪地层,并将其创建为天峻组。天峻组的建立对南祁连地层分区地层系统的完善,及探讨南祁连造山带前寒武纪的演化历史等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1∶20万区调及1∶5万前进公社亥吐幅、西巴彦花幅、华杰幅区调综合整理,进一步研究了科尔沁右翼中旗一带下二叠统寿山沟组的岩石地层层序、岩性岩相变化及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6.
海丰县塘尾铜锡多金属矿区位于武夷成矿带粤东段,属于广东莲花山断裂带南西段锡铜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塌山—尖吉山重点工作区中部,根据1∶20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处于区域构造莲花山深断裂带东束大埔—海丰断裂带北西侧。本文着重点在于通过对矿区矿床(体)地质特征的分析,阐明矿体赋存特征,为该矿区寻找矿体的隐伏部分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随着油气资源地质调查工作的开展,对古生界地层油气资源的潜力评价越来越高,尤其是内蒙古东部地区分布范围广且发育多套巨厚层泥岩的上二叠统林西组被认为极具较好的油气勘查前景。2016年内蒙古地勘十院开展霍林河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对于区内存在的上二叠统林西组暗色泥页岩露头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工作,从有机质丰度、类型、来源和成熟度指标等几方面研究其烃源岩特征,判断其是否为潜在的烃源岩层系,样品测试结果表明:林西组泥页岩有机质丰度中等—较好,属于中等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Ⅱ1型;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表明霍林河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为较好烃源岩,具有一定的生气生油潜力特点。  相似文献   

18.
DEM数据辅助遥感信息进行第四纪沉积物自动识别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重讨论了第四纪沉积物覆盖区进行区域地质调查中,运用遥感定量分析方法,充分提取第四纪地层的遥感信息,结合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在对南阳-襄樊盆地南缘的第四纪地层典型剖面的勘查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数字地面模型DEM辅助光谱信息进行第四纪地层及沉积物类型识别和分类的方法,并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次遥感地质解译工作主要参考了1∶20万康定幅地质图,利用1.5米分辨率SPOT6/7遥感数据及30米分辨率的TM多光谱遥感数据,综合工作区区域地质概况等特征对工作区进行了地层构造解译,解译时按照由已知到未知、从区域到局部、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进行,按照由新到老的次序,循序渐进,逐步细化。  相似文献   

20.
大同盆地第四纪以来发育了厚层的河湖相,上覆马兰黄土或全新统,蕴含着丰富的过去气候变化信息。以地层测年数据建立年代框架,结合地层磁化率、粒度测试资料,主要以常量化学元素为气候代用指标,对气候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地层沉积物中常量化学元素含量的平均值SiO_2>Al_2O_3>CaO>Na_2O>Fe_2O_3>K_2O>MgO,沉积相不同元素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反映出元素聚集时气候环境存在差异。(2)220ka BP以来大同盆地气候变化经历了中更新世220~199ka BP暖湿期、中更新世199~138ka BP干燥寒冷期、末次间冰期138~71ka BP温暖湿润期、末次冰期71~11ka BP寒冷干燥期、全新世11ka BP至今的暖湿冷干交替频繁波动期,在每个时段仍存在次一级的气候波动。(3)这种气候变化过程与纬度位置大体相近的中国北方萨拉乌苏河流域、内蒙古岱海地区有着相似的气候变化过程,反映出本区气候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所导致的东亚冬夏季风势力互为消长的区域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