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家湾地区是北秦岭一处含铀及铌钽等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发育区,在简要论述伟晶岩成矿地质背景和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认为该区含稀有金属伟晶岩脉规模小,分布稀疏,范围广,与围岩的接触面积大,铌钽钛铁矿便于筛选,且普遍含铀。深部及外围具有较好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白杨河地区地质背景,分析了白杨河地区地下水系统和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认为该地区具备了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环境,对白杨河地区铀成矿条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卫境地区查干哈达岩体碱交代广泛发育,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室内电子探针分析和常量元素化学分析等方法,初步确定该岩体的矿物交代蚀变顺序为钾交代——钠交代。碱性成矿热液先是富K,然后富Na,且二者成分相似,但是富Na热液更有利于铀成矿。与正常花岗岩对比,查干哈达岩体碱交代岩中的Si O2含量明显减少,Na2O的含量远大于K2O的含量,与铀成矿关系非常密切。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核工业二O八大队在近十多年来,通过对内蒙古鄂尔多斯盆地、二连盆地和巴音戈壁盆地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发现了一批超大型、特大型、大型和中型等砂岩铀矿床,取得了我国铀矿找矿和科研史上的重大突破。勘查实践证明,内蒙古是我国最重要的铀成矿区带之一,鄂尔多斯盆地、二连盆地和巴音戈壁盆地铀成矿地质条件十分优越,成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5.
蔡彤 《西部资源》2014,(4):170-173
该文在分析研究努和廷铀矿床主含矿层沉积充填序列和矿石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该矿床铀成矿规律,初步建立了沉积成岩型铀成矿模式。研究认为,努和廷铀矿床属于典型的沉积成岩型铀矿床,其形成主要经历了晚白垩世二连期沉积成矿作用阶段和古近纪——新近纪成岩成矿作用阶段;该矿床产在晚白垩世形成的次级凹陷的沉积沉降中心,铀矿体严格受二连组湖泊扩张时期接受的湖泊沉积层控制;并提出今后应加强在二连组湖泊发育区的铀矿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6.
在吐哈盆地中东部地区已投入部分铀矿找矿工作,但是没有取得较好的成果,本文拟对吐哈盆地中东部长流水地区铀成矿条件进行前景分析,对找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区位于骆驼圈子浅凹陷中,南部蚀源区总体铀含量较高,目的层也具有较高的铀背景值,满足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层间氧化带发育,通过钻探工作发现部分的铀异常以及铀矿化现象,具有较好的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南雄官田地区相关地质勘查成果,详细分析了区域地质背景,并从岩浆岩、构造、变质作用与热液蚀变、地球物理场特征方面分析了本区铀成矿地质条件,结合区内矿点、矿化点论述了铀矿化特征,认为本区矿床类型为花岗岩构造热液蚀变型铀矿床,受构造热液蚀变多种因素控制,并对区内铀成矿前景进行了分析,认为官田地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为该区下一步铀矿地质勘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马尼特坳陷位于二连盆地北中部,是二连盆地砂岩型铀矿的主要产地之一,经过多年的铀矿勘查工作,已在坳陷内发现一系列铀矿床、矿产地和铀矿点。笔者通过分析马尼特坳陷目前已有的铀矿勘查成果,总结重点地区铀成矿地质特征,指出找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柴北缘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古亚洲构造域与特提斯构造域结合部位的多旋回弧盆造山系;岩浆活动强烈,印支期岩浆岩主要分布于新青界山、察汗诺、哈莉哈德山南以及橡皮山等地区,岩浆岩以中酸性岩为主,花岗岩类分异程度高,与稀有金属矿产关系密切,形成于印支期柴北缘活动大陆边缘俯冲碰撞环境。柴北缘地区伟晶岩脉断续出露200余公里,伟晶岩具有集中性、分片性产出特征,其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印支期是伟晶岩型稀有金属成矿重要时期;厘定出稀有金属主要成矿类型为伟晶岩型、花岗岩型。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述多伦火山盆地的大地构造、岩体构造和火山机构的发育特点,结合区域地质、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简单论述了多伦地区的火山盆地铀成矿条件及成矿前景,提出认识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分析诸广山岩体已知的32个铀矿床的航空伽马能谱铀、钍、钾场分布特征,总结铀成矿特征及远景片划分原则,并以此原则对诸广山岩体划分铀成矿远景片421片,其中一级远景片236片,二级远景片105,三级远景片80片,且多达29个已知铀矿床位于一级远景片内,说明远景片的划分可靠,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绥阳县太白铀矿床位于北东向正安断褶带与南北向桐梓—遵义断褶带斜交复合部位,铀矿富集受次级断层及层间破碎带控制。矿物成分比较复杂,主要有沥青铀矿、富钙铀矿、黑钒铀矿、黄铁矿。根据包裹体测温可知,区内铀为中低温热液成矿,形成于燕山晚期。  相似文献   

13.
东胜铀矿床直罗组岩石中的自由气体、紫外荧光、酸解吸附烃研究表明,直罗组绿色岩石中存在明显的天然气显示,尤其是绿色砂岩顶板处的绿色粉砂岩、泥岩中烃含量最高。烃主要由气态烃和轻质油组成,湿气含量较高,可能来自下古生界煤系地层。铀矿化受绿色蚀变岩石带与灰色岩石接触带的控制,铀矿石形成在强还原环境下,4价铀含量较高,铀矿物以铀石、钛铀矿为主,并含有大量富含气态烃的重烃包裹体。另外铀成矿时间与上古生界大规模生排烃时间基本相同,因此东胜铀矿床成因可能同天然气的还原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粤西北地区处于国家重点攻关的南岭东西向成矿带与郴怀北北东向成矿带的交汇部位。通过对粤西北地区铀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分析总结了区域铀成矿规律。分析表明该区具有对铀成矿十分有利的地质条件,在花岗岩体内、岩体外接触带、灰岩砂岩层间破碎带等均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5.
杨代武 《西部资源》2022,(1):127-129
大东山东部产铀岩体处在东西向大东山—贵东岩浆岩带东段,区内铀成矿条件较为有利.前人在大东山地区总结了花岗岩型铀矿的找矿标志、成矿规律,并在实际找矿勘查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本次研究在叶天竺先生提出"矿床找矿预测地质模型"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大东山东部岩体的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特征,初步建立了研究区铀成矿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生代发育起来的大型内陆拗陷盆地,面积约25万km2。研究区位于盆地北部的Ⅰ号砂岩朵体上。通过对巴音布拉格地段的铀成矿条件分析,认为该地段无论从铀源、构造、含矿含水层的岩性-岩相条件、层间氧化作用及后生还原作用,还是古气候及古水动力条件,都与纳岭沟、皂火壕铀矿床非常一致或者相似,并且业已发现了重要的矿化线索,因此其成矿远景极为乐观,有望发展成为新的铀矿带。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阿木诺苏地区的铀源条件、构造条件、围岩蚀变条件、放射性地球物理场特征的分析,认为阿木诺苏地区具有有利的铀成矿条件,进一步明确了找矿方向,圈定铀成矿远景区,为下一步勘查工作提供必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塔木素铀矿床的水文地球化学参数为依据,通过PHREEQC软件的模拟,计算出该地区氧化还原电位的临界值为-26.63mv~59.77mv,同时发现水中铀主要以UO2(CO3)22-和UO2(CO3)34-的形式存在,然后通过简化的铀成矿过程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将CH4与H2S的混合气体通入矿床地下水后,发现铀的化合物沉淀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9.
含铀煤岩型铀矿作为陆相碎屑岩型铀矿的一种亚类型,是贵州地区重要的工业铀矿床类型,具有规模较大、埋藏较浅、受层位控矿的特点。通过对黔南方村向斜含铀煤岩型铀矿的控矿因素、沉积建造及岩相古地理特征进行分析,圈定了黔南方村向斜地区的该类型铀矿的找矿远景区,认为其具有较大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20.
江湾地区206矿床位于大东山岩体的东部,在粤北山字型构造中,处于马蹄形盾地和脊柱的接触部位,具有有利的铀成矿地质特征。区内岩浆存在多期多阶段活动,北东、南北向构造极为发育,成矿条件优越。通过综合分析区内的岩浆岩、构造、热液蚀变等控矿因素,并结合近年来在该地区找矿成果,表明区内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是江湾地区开展铀矿找矿突破的重点地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