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国昌先生是我国工程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区域稳定工程地质学的创始人、我国工程地质教育事业的一代宗师、矿产资源开发的先行者、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践行者。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后响应“找矿救国”的号召,从事野外矿产勘察10余年。1951年应俞德渊先生邀请,到东北地质学院任教,创办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任系主任、教授,从此开启了中国工程地质教育事业,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工程地质专业研究生,开办了首批工程地质进修班,奠定了我国工程地质事业的基础。1981年,调西安地质学院工作,建设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1984年,在刘国昌先生的主持下,西安地质学院获批我国首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博士点,1985年开始培养博士生,为该校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和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王秉忱简介王秉忱,1933年1月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48年考入大学,1953年毕业于东北地质学院地质矿产勘查系本科,毕业后1954~1957年随苏联专家、教授进修水文地质专业近4年,1989年又随英国专家进修水资源环境管理4个月。其主要工作经历为1953~1980年在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地质教研室任教,1956年任讲师,1961年任研究生导师,1977年借调到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工作两年半,1978年任副教授;1981年任长春地质学院学报编辑室主任,1983年任研究员。在1984年调建设部综合勘察院(现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历任勘测技术研究所长、水资源环境研究所…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6月20日,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院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李文鹏同志任《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主编。李文鹏,男,汉族,1959年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党委书记、副院长。1981年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1985-1991年先后为中国地质科学院硕士、博士研究生,1991年获理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西北干  相似文献   

4.
杨成田     
杨成田,山东潍县人.中国水文地质学家.1953年毕业于东北地质学院后,即在北京地质学院攻读副博士学位.毕业后任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实验室、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吉林省水利学会副理事长兼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吉林地质学会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吉林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总工程师、陕西省工程勘察协会顾问、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课程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西安地质学会副理事长、西安地质学院水工系主任、教授、顾问等职.  相似文献   

5.
28年的地裂缝研究之旅 我涉足汾渭盆地地裂缝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8年前.那是1988年,当时我国著名工程地质学家刘国昌教授已从长春地质学院移教于西安地质学院8年多,开创了西安地质学院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博士点学科建设.其间,先生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安市环境地质研究"和陕西省科技项目"渭河盆地活动断层及其对工...  相似文献   

6.
侯德封字洛(?),著名地质学家,河北省高阳县人.192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曾任山东莱阳县中学教员.1926年起,先后在河南中原煤业公司、北平实业部地质调查所,太原晋绥矿产测探局等单位从事地质调查和科研工作.1937年抗战爆发后,任四川省地质调查所技正,1942年任该所所长.抗战胜利后,1946年到南京中央地质调查所任技正,兼陈列馆主任.解放后,1950年任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代所长、一级研究员,  相似文献   

7.
由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辑部、长江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南京大学地质系、南京建工学院等单位的同行发起,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筹办和主持的  相似文献   

8.
刘祖彝     
刘祖彝,又名刘志鹄,湖南宁乡县人;我国著名地质学家.1927年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后,曾在天津工务局和前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工作.1933~1935年任湖南地质调查所技正.1936~1937年筹建重庆大学地质系,任教授.1939~1946年先后在湖南金矿队、川陕采金处任总工程师、处长.1947~1956年和1956~1957年,先后任重庆大学地质系和成都地质学院教授;曾教授普通地  相似文献   

9.
著名石油地质学和大地构造学家朱夏,祖籍浙江省嘉兴市.1940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地质系,同年入中央地质调查所,后参加川、康、黔的地质矿产调查、变质岩研究和中国地质图的编制工作.1947年赴瑞士国立工业高等学院和苏黎世大学深造.1949年10月回国,参与组建浙江地质调查所并任副所长.1951年参加筹建华东工业部地  相似文献   

10.
国家地质总局教育组最近召开了地质院校工程地质专业教材会议。武汉、长春、成都、河北等地质学院,南京大学地质系、同济大学工程地质教研室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莫柱孙先生 ,广东省新会县人 ,生于 1 91 6年 ,卒于 2 0 0 1年 1 0月 1 4日 ,享年 85岁。先生于 1 93 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地质系 ,先后在江西省地质调查所 (1 940~ 1 942 )、两广地质调查所 (1 943~ 1 945)、中山大学 (1 946~ 1 947)工作。 1 947年赴美攻读硕士学位 ,1 950年学成回国 ,先后在中南区第五地质调查所 (1 950 )、中南地质调查所广州分所 (1 951 )工作。 1 952~1 954年任重工业部赣南粤北地质勘探大队总工程师 ,对大吉山、画眉坳、西华山钨矿的普查勘探做出了重要贡献。 1 955调中南地质局 (武汉 )工作。 1 956年各省地质局成…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2007,29(2):F0002-F0002
汪集旸——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热和水文地质学家,《地下水》杂志特聘顾问。1935年10月生于江苏吴江。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水文与工程地质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62年在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获苏联地质矿物学副博士学位(相当于PhD),同年10月回国后迄今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1999年改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1979-1981年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任访问教授及美国地质调查所(USGS)任高级客座研究员。1989-2001年任国际地热协会(IGA)主席团成员。1981-1995年任国际热流委员会(IHFC)委员。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  相似文献   

13.
今年五六月赴苏考察期间,我们先后访问了苏联地质部现有的两个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一所是成立近五十年的著名的全苏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座落在莫斯科近郊,是直属地质  相似文献   

14.
正黑龙江省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始建于1957年,是东北地区最早成立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队伍。1998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质勘察院、黑龙江省地调三所勘察处的并入,进一步增强了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的实力。黑龙江省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具有建设部颁发的工程勘察专业类甲级资  相似文献   

15.
刘玉海,男,1933年1月25日生于辽宁省台安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 ,享受政府津贴专家。1958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1961年硕士研究生 毕业 后留校任教,1982年调入西安地质学院(现长安大学),直至2000年11月25日去世。   刘玉海教授一生桃李满天下,他先后培养了10名博士研究生、18名硕士研究生和数以千计的 本科生。   刘玉海教授一生著作颇丰,先后完成了《延安城市工程地质》、《大同城市地质研究》、《 地震工程地质学》、《大同机车工厂及邻区地裂缝研究》等学术专著,并与他人合作完成了 《黄河大柳树坝址区工程地质研究》、《中小型水电工程地质》、《南迦巴瓦峰地区地质》 等专著,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90余篇,在病重期间仍在主编《中国城市工程地质》 专著。   刘玉海教授曾是中国环境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地质研究会理事,西安地质学会常 务理事,国际工程地质协会会员,西北大学兼职教授等。   刘玉海教授德高望重,知识渊博,虚怀若谷,平易近人,他为 我国的工程地质事业和地质教育事业,为长安大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刘玉海教授永垂不朽!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质学院于去年春季毕业了第一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的研究生,毕业设计内容包括城市供水,灌溉水文地质和矿山水文地质等方面,成绩优异,获得专家好评。去年冬季长春地质学院也毕业了一批研究生,毕业设计内容包括刘家峡、新安江等坝址工程地质的研究,水库岸边再造问题的研究,有关  相似文献   

17.
刘元镇,湖南省邵东县人,地质学家.194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地质系后,即在前湖南地质调查所任技佐、技士和技正.解放后,先后任中南地质调查所长沙分所技正、中南地质局主任工程师、河南禹县煤田地质队和平顶山401地质队技术负责.1957年起,历任广西地质局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技术顾问,并先后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五届区人民代表、区政协二届委员、区科  相似文献   

18.
个人小档案:郑宗义1939年10月生于河南南召县,1964年8月从焦作矿业学院毕业,同年被分配到中南一二七队507钻机。后调新组建的江西省二二四地质队,先后任普查组长、项目负责、地质组长、地质副科长(无正职)、副总工。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以下简称水工环地质工作)几乎是在空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50年代,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的创建发展时期.当时,由地质部承担着全国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作.“一五”计划开始时,只有几十人的队伍,至1959年发展到1万多人.50年代中期,各工业部门也陆续建立了自己的工程、水文地质勘测队伍,与地质部分工协作,各有侧重地进行工作.初期,地质部以工程地质工作起步,1956年转向以水文地质为主.  相似文献   

20.
许原道     
许原道,湖南省宁乡县人,中国地质学家.192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后,任湖南省建设厅技士.1928年入湖南省地质调查所任技士,参加地质矿产调查及编制地质图等工作,同时曾兼任湖南大学讲师.1938~1940年转入前资源委员会漠滨金矿工程处,任工程师、处长.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先后在资源委员会锑业管理处、经济部采金局、资源委员会第二区特矿处、锡矿山事务所等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