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鲁西含煤区中部煤的煤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鲁西含煤区中部新汶和肥城煤田煤的岩石学、煤化学、煤矿物学和煤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成果表明山西组煤层和太原组煤层在煤岩学、煤化学、煤矿物学和煤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山西组煤层比组煤层具有相对高的惰质组和壳质组含量,相对低的镜质组含量;山西组煤层比太原组煤层具有相对低的灰分和硫含量以及挥发分产率;山西组煤层具有相对低的矿物含量,而太原组煤层具有相对高的矿物含量。山西组煤层和太原组煤层之间的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发育石炭-二叠纪和侏罗纪两套含煤岩系,由北向南发育五大煤田,煤层发育,厚度较大,煤炭资源量丰富。石炭-二叠系煤层煤级高,Ro值为0.51%~1.89%,均值为0.95%,以肥煤、焦煤、无烟煤为主,宏观煤岩成分以暗煤和亮煤为主,煤岩类型主要为半亮煤和半暗煤;侏罗系煤层煤级低,Ro值为0.5%~2.7%,均值为0.72%,以气煤、不黏煤、长焰煤为主,宏观煤岩成分以暗煤为主,煤岩类型主要为半暗煤和暗淡煤为主。两套煤层煤岩显微组分均以镜质组和壳质组为主,属于Ⅲ型(腐殖型)有机质,煤的变质程度均为低成熟到高成熟阶段,具有良好的生气潜能,以生成湿气为主。侏罗系煤层孔隙度高于石炭-二叠系煤层,而石炭-二叠系煤层吸附性能强于侏罗系煤层,煤层含气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影响煤层构造变形特性与机理的关键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个煤级的煤样高温高压实验结果表明,煤是一种温度敏感性较弱的岩石。影响煤层构造变形机理的关键因素是煤级,随煤级增高煤层塑性减弱、脆性增大。韧性变形主要发生在煤级较低的煤层,煤级较高煤层主要发生脆性变形。不能完全用煤层本身强度特性解释煤层容易发生强烈流变或成为拆离、滑脱层的现象,需考虑其它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4.
我国主要含煤区煤体结构特征及与渗透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我国主要含煤区的100多个煤层以及若干个钻孔煤心,进行宏观煤岩类型、煤体结构、煤裂隙以及与煤层渗透性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a.我国煤体破坏程度由北向南、自西向东增强,从盆地中部向盆缘增强.我国中、西部和北部主要是原生结构煤,东部和南部以及盆缘构造煤发育.b.糜棱煤是地层构造变形强烈的产物,但构造变形强烈的地层不一定形成糜棱煤.c.碎裂煤的渗透率比原生结构煤高,碎粒煤和糜棱煤渗透率低.对于一个即有碎裂煤,又有碎粒煤和糜棱煤发育并交替出现的煤层,碎粒煤和糜棱煤在碎裂煤之间起着低渗透性的屏障作用,渗透性低的煤分层扼杀了渗透性高的煤分层,极大地降低了煤层渗透性.因此在有碎粒煤和糜棱煤发育的煤层,煤体结构对煤层渗透性的影响大于裂隙发育程度的影响,成为控制渗透性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定顺煤层剪切带的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在对顺煤层剪切带的受力状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应用Mohr-Coulomb理论研究了顺煤层剪切带的形成机制,并探讨了顺煤层剪切带内的煤层变化特征、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特征及地应力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煤层倾角接近剪切滑动的临界角时,易产生薄煤区,而远离临界角时,煤层厚度增加,煤层厚度剧烈变化部位为应力集中区并具有较高的应力梯度;顺煤层剪切带内的压应力、煤层的面理化结构和煤层厚度的剧烈变化使其在宏观上形成了高瓦斯含量和高瓦斯压力特征,微观上糜棱煤细颈瓶型的孔隙形态为发生煤与瓦斯突出提供了必要的介质条件;在紧闭褶皱区,煤与瓦斯突出类型以突出为主,在宽缓褶皱区和伸展型顺煤层剪切带内,煤与瓦斯突出类型以压出和倾出为主。顺煤层剪切带内的高地应力、高瓦斯压力和发育的构造煤等3个因素是煤与瓦斯突出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黄河北煤田煤层发育良好、分布广泛;煤岩有机显微组分均以镜质组为主,惰质组次之,壳质组少量;煤层主要为低压储层—常压储层;可采煤层中,太原组7煤和10煤的吸附能力较强;实测太原组7煤、10煤、13煤各煤层渗透率范围为0.12~6.35mD,渗透性比较好;煤岩镜质体最大反射率R_o为0.70%~2.50%,主要为煤化作用成气;煤层具备一定的含气性,上煤组含气量峰值普遍较高,从5煤至10煤含气量呈现出"上下高,中间低"的趋势,下煤组含气量明显降低;煤层气绝大部分以吸附状态存在于煤层微孔隙之中,游离气较少。通过多参数综合评价,优选出黄河北煤田有利区块为煤田南部的赵官区和长清区,属于低丰度的小型煤层气田。  相似文献   

7.
煤的吸附能力是决定煤层含气量大小和煤层气开发潜力的重要储层参数。通过对沁南-夏店区块二叠系山西组3号煤层72个煤样进行等温吸附实验,剖析了3号煤层煤的吸附性能,建立了基于Langmuir方程的煤层含气量预测方法,揭示了研究区3号煤层煤的吸附性能及含气量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沁南-夏店区块3号煤层主要为贫煤和无烟煤,煤的空气干燥基Langmuir体积为18.15~34.75 m3/t,平均29.36 m3/t;Langmuir压力为1.47~2.71 MPa,平均2.03 MPa;煤储层压力梯度0.11~1.06 MPa/hm,平均0.49 MPa/hm,煤储层压力随着煤层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煤层含气饱和度整体呈欠饱和状态。通过预测模型预测研究区3号煤层含气量2.87~24.63 m3/t,平均13.78 m3/t,且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其含气量相对沁水盆地南部偏低。煤储层含气量分布主要受控于本区煤层生气、储气和保存等因素。   相似文献   

8.
宁夏王洼煤矿补充勘探区延安组第二含煤段中8号煤组厚度大、结构复杂,在详细叙述8煤组各分煤层特征基础上.根据标志层特征、层间距特征及地球物理特征对各分煤层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显示,8煤层为煤组主体煤层,厚度变化小,属稳定煤层;8—2煤层为局部可采不稳定煤层;8—3煤层为有可采见煤点但不连成片的不可采煤层;勘探区西部边界外由于地处鄂尔盆地盆地边缘存在无煤区。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晋城高煤级煤的有机质成熟度、有机质丰度和有机类型的分析, 阐明了本区高煤级煤的有机质特征。并评价了现存煤层的剩余生烃潜力和煤层在煤化过程中成煤物质产出的、并以特殊方式吸附在煤层孔、裂隙中的烃量。初步分析了高煤级煤的生烃潜势,并指出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高煤级煤仍有较高的生烃强度。  相似文献   

10.
贯二中井田应用灰成分进行煤层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马田矿区贯二中井田含煤地层为上二迭统龙潭组,共含煤8层。主要可采煤层为3~2煤层,次要可采煤层为2煤层和4~2煤层。全矿区的主要可采煤层4煤层和5煤层,在本井田变为次要煤层甚至不可采。由于3~2煤层伪顶泥岩比较发育,局部很难和2煤层的顶板泥岩区分。通过灰成分分析,发现3~2煤层灰成分中SiO2的含量比2煤层高得多,又发见3~2煤层灰成分中Fe2O3的含量比2媒层低得多。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东胜煤田延安组煤的两种主要成煤模式,结合煤质分析数据,探讨成煤环境条件对煤质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河流成煤模式的煤层,煤岩类型以暗淡型为主,煤中富丝质组,煤层中矿物质含量较高,灰分含量多大于10%,煤类以不粘煤为主。湖泊三角洲成煤模式的煤层,煤岩类型以光亮煤和半亮煤为主,煤中富镜质组,煤层中矿物质含量低,灰分含量少于10%,煤类以长焰煤为主。经对比两种成煤模式煤的工艺性质,认为富丝质组煤利于气化、动力燃烧、制吸附剂,富镜质组煤则首选液化和配焦。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重庆地区煤炭资源勘查资料总结,分析了二叠系煤类分布特征,并探讨了煤变质对煤层含气量的影响。分析认为,重庆地区二叠系煤层主要以高、中变质煤的无烟煤、贫煤和瘦煤为主,煤类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煤变质作用以区域深成变质类型为主;煤的变质程度R0为1.39%~2.51%,处于吸附能力较强的阶段,因此煤层含气量较高,其中松藻矿区无烟煤R0为2.43%~2.51%,煤层含气量达27.1m3/t。  相似文献   

13.
测井解释煤层甲烷含量与煤层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煤层甲烷含量和渗透率是评价煤层甲烷地面抽放的重要技术指标。通过对南,淮北部分井田测井曲线,煤层甲烷含量和煤结构的研究,认为测井曲线解释煤层甲烷含量和煤结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煤型铀矿的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对于缓解我国天然铀供需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山西组煤层中的铀含量(3.00×10^-6)小于太原组煤层的值(4.96×10^-6)。同时,山西组1号煤、4号煤中铀含量大于3(2)煤中铀含量;太原组15号煤中铀含量最小,其它煤层煤中铀含量有从上到下增加的趋势。对于沁水煤田煤中铀的富集成矿,应重点关注煤田东南部长子-高平区域,铀在该区域的3(2)号煤层和15(9+10)号煤层中均有富集,总预测量达67141t,成矿前景良好,另外,煤田东北部寿阳区域煤中铀资源也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5.
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和煤质分析等技术方法,对内蒙古胜利煤田0-1号钻孔揭露的早白垩世1、2和4号煤层(共20个煤分层,1个夹矸)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2号煤层的挥发分产率大于44%,透光率小于50%,煤类为褐煤;4号煤层挥发分产率42%,透光率53%,煤类为次烟煤(长焰煤);1、2号煤层灰分和硫含量较高,4号煤层灰分和硫含量较低。与世界煤微量元素含量平均值相比,1、2和4号煤层中Sb富集,V、Zr、Nb、Hf、W等元素轻微富集,其它微量元素的含量接近或低于世界煤含量的平均值。1、2和4号煤层中稀土元素和钇(REY)含量较低,根据上地壳标准值(La/Lu)N比值,所有煤分层均显示重稀土富集类型特征,而煤中泥岩夹矸则显示轻稀土富集类型特征。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鲁蒙能源鹰骏三号矿井赋煤地层为侏罗系,煤层围岩为陆相沉积,胶结较差,其稳定性影响着煤矿的安全绿色开采。采用岩体质量系数法、岩体质量指标法等方法,对2煤、2煤、5煤、8煤及15煤的围岩岩体质量和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煤、5煤、8煤和15煤顶板均为不稳定顶板,煤层掘进回采时要采取软弱岩层支护措施,防止顶板冒落事故的发生。煤层底板岩石抗压强度大多小于10MPa,水稳性差,为软弱破碎底板,在掘进回采时要密切注意煤层底板稳定性变化情况,防止底鼓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南桐矿区煤的微孔隙与瓦斯储集,运移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煤及煤层顶底板岩石的孔隙及孔隙参数研究的结果表明,煤的微孔隙与煤层、煤变质程度、煤层气的储集和运移等有关。南桐矿区煤层有一定的孔容含量和较好的通道,对瓦斯储集和运移比较有利。  相似文献   

18.
兖州煤田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以往主要侧重于3煤的煤质分析与研究,系统地分析其他煤层的煤质相对较少。为了全面了解该矿煤质指标,采用煤地质学、地球化学等方法,通过采样、测试以及分析,对其水分、发热量、灰分和灰成分、硫分、挥发份和主要元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煤层自上而下灰分含量逐渐降低,硫分含量逐渐增高,挥发份含量逐渐加大;18上为中灰煤,其余煤层为低灰煤;太原组煤层富硫,山西组煤层低硫;各煤层均为中高发热量;山西组煤层的水分含量略高于太原组。太原组与山西组的煤层均属气煤,太原组煤层较山西组略偏肥煤。  相似文献   

19.
新疆准东煤田主要煤层为赋存于中侏罗系西山窑组地层中的B煤组煤层,受区域构造和沉积环境的影响,该煤组煤层存在分叉合并、露头、缺失、火烧等地质现象,煤层结构比较复杂。以准东煤田西山窑组地层中的B煤组煤层为例,介绍了上述地质现象在地震时间剖面上的表现特征及解释原则,并采用地震反演技术对该区煤层厚度及煤层结构进行了解释,其精度与实际揭露相比,吻合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木里煤田是青海省重要的煤产地,煤类以炼焦用煤为主。聚乎更矿区四井田位于木里煤田的最西端,经详查、勘探提交煤炭资源量2.5亿t,煤类为气煤、1/3焦煤、焦煤、1/2中粘煤、弱粘、瘦煤、贫瘦煤、贫煤、不粘煤。通过对下2煤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煤岩特征及煤类的统计分析,认为区内同一煤层的变质程度随含煤地层和上覆岩系的总厚度增大而增高,在垂向上随煤层层位的降低而增高;四井田总体构造形态为倾向南西的单斜构造,其煤类分布总体表现北东到南西沿煤层倾向变质程度逐渐增高,沿煤层走向呈带状分布,但在井田边界断层附近煤的变质程度要比其它地段相同深度煤层的变质程度稍高;四井田煤的变质作用类型主要为深成变质作用,部分地段受动力变质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