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西部地区是冰雹多发区。全面了解冰雹云生成前的回波演变过程,适时增加开机次数,对预报服务十分有用。为了寻求冰雹云初始阶段的雷达回波特征,我们采集了朝阳站1978~1989年12年134个降雹过程的回波资料,对降雹当时及降雹前1~3小时的回波强度、回  相似文献   

2.
阿克苏地区冰雹云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普查阿克苏地区8县1市、10个气象站和120个防雹作业点1991~2000年4~9月在地区人工防雹作业阶段的降水、降雹情况及对应的雷达回波生消演变情况,对地区冰雹云天气发生背景、雹云路径及雷达回波、降雹情况等进行分析,摸清阿克苏地区冰雹云的活动规律和结构特征,改进地区人工防雹的作业模式,提高全地区人工防雹作业效益.  相似文献   

3.
阿克苏东部冰雹天气发生规律与降雹日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1985~2004年阿克苏东部(库车县、沙雅县、新和县)20a间的冰雹天气资料,统计分析冰雹天气发生规律(生成源地、移动路径),并探讨了雹云成因及雹日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4.
通过枣庄站1985~1998年5~6月的711雷达回波资料的统计分析,选用4个表征冰雹云强度的雷达回波参数,运用“0.1”回归权重系数法建立预报方程,可进行冰雹云短时是否降雹判断。1999年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冰雹云系发展演变与其地闪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永果  马丽  刘强  赵京峰 《气象科技》2008,36(3):331-334
对山东地区6次冰雹过程闪电定位仪资料和雷达回波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降雹区域内10 min闪电频数分布呈规律变化,在降雹前32~220 min闪电出现10次以上的峰值,冰雹发生前2 h正闪电迅速增加,雹后又迅速减弱.雹前正闪电基本占总闪电的50%以上.闪电基本分布在雷达回波内,但闪电密集区与强回波区并不完全对应.闪电密集区移动可以标识出冰雹云的发展移动路径;10 min降雹区域闪电频数、正闪电所占的比值和闪电时间序列分布,可能起到预警冰雹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渭南市冰雹概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 1 989~ 1 998年渭南冰雹、天气、雷达资料分析冰雹时空分布规律及发生发展特点 ,指出 :渭南冰雹具有雹季长、频次高、范围广、突发性强、来势猛的特点。降雹最高时段为 7、8月 ,且以午后型为主 ,冰雹环流形势主要为西北气流型和低槽 (涡 )型 :以及雹云雷达回波特点。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欧洲识别冰雹云的Y模式、Y值分布图以及区域降雹分布图的绘制。结合玛纳斯河流域一次强降雹过程的观测资料,研究和探讨了利用Y值分布图或区域降雹分布图,在识别雹云、指挥防雹作业、评估防雹效果以及研究雹云的降雹特征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甘肃永登强对流云的雷达气候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渠永兴  张强  康凤琴 《高原气象》2004,23(6):773-780
利用甘肃永登19年(1971—1985年,1999—2003年)的雷达回波资料,分析了强对流云回波形成及分布特征与甘肃永登地区特殊地形的关系;强对流天气大尺度天气背景和相应的强对流雷达回波的移动、高度、强度和回波谱等特征。结果表明,该区的特殊地形造成气流阻挡并使其折转汇合、垂直运动剧烈加速,使得对流云迅速发展,这是该区对流云形成和分布的决定因素;高空天气形势和对流云结构制约了对流云雷达回波的移动和基本特征。雹云回波谱表明,雹暴对流活动一般均处于旺盛状态,强回波高度和其所处的云内温度是形成雹云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对大连地区2003—2008年多普勒雷达观测到的37个冰雹和强雷雨个例雷达体扫资料进行PUP软件计算和处理,得到了每个个例雷达回波强度、回波顶高、30 dBz强回波中心高度、强回波顶高和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几个主要雷达参数值、以及各参数随时间的变化特征,总结了冰雹云识别的雷达技术指标模型;根据大连地区降雹特点,将冰雹云分为强(超级单体)雹云、多单体雹云和单体雹云三类,总结了冰雹云类型判别的雷达指标(即防雹作业决策指标)。  相似文献   

10.
利用CPAS系统中的雷达资料,结合探空资料和冰雹资料,分析了2015年5月17日一次冰雹天气过程的两块冰雹云在不同路径生命周期相同的情况下作业前、中、后的回波特征。结果发现:条件性不稳定和较大的垂直风切变指示当天有利的降雹环境。对雹云A实施防雹作业一次,45 d Bz顶部高度降低至少5 km,60 d Bz以上的强回波面积减少了39.3%,最大回波强度减少10 d Bz,云体加宽、减弱。对雹云B实施防雹作业两次,作业后45 d Bz顶部高度降到6 km以下,60 d Bz以上的回波面积为0,有弱回波生成,云体分裂。两块雹云人工防雹作业有效。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1986—1992年期间(6—8月)69次带状雷达回波降雹过程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带状降雹回波演变特征。重点研究了降雹云雷达回波的移动和传播,指出其降雹特点,并分析中尺度流场对带状回波发生、发展及传播的影响。这些结果对提高山东省带状回波降雹的短时预报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朱国森 《气象》1981,7(10):29-31
天气雷达是当前探测雹云的有效工具之一。近年来,各地广泛利用这种工具观测雹云的演变规律和垂直剖面结构,积累了不少有关雹云回波特征的资料。它对于准确识别雹云,深入研究雹云和有效影响雹云都是十分宝贵的资料。 虽然,3厘米雷达主要缺点是在暴雨中被强烈吸收而引起的回波失真和难以确定各参数的误差。但是,我们这些年利用711天气雷达观测雹云的结果表明,距离适中的雹云回波资料可以部分地揭示出云体结构  相似文献   

13.
《气象科技》1976,(3):9-10
雹云是雷雨云的一个特殊过程。要了解冰雹的生长过程,必须对冰雹云的结构进行探讨。本文将对1973—1974年取得的九次雹云的雷达回波照片及观测数据和九次进入雹云的探空资料以及几年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对雹云的宏观结构、温度场、电场、含水量的分布和气流结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冰雹云和多心冰雹结构的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冰雹云RHI回波绘制了1996年6月10日多心冰雹雹云结构模型,计算了冰雹云回波参量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15.
凉山地区防雹作业雷达回波判据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四川凉山地区三类雹云降雹过程的雷达回波资料,对各类冰雹个例的回波强度、回波顶高、强回波中心高度以及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等主要特征参数及随时间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雹云回波强度、回波云顶高和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等参数的跃增、骤降是人工防雹作业预警的重要参考指标,回波强度和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出现减小趋势维持时间一般为2个体扫后(约12分钟),地面将发生降雹,这一分析结果为本地区人工防雹可能的最佳作业时机和雷达回波判据指标的选择有了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6.
历年,桂西北地区在春末夏初季节常出现冰雹天气。我们希望能用雷达观测去判别雹云,及早发出冰雹预报,以便争取时间作好防雹工作。为此,我们把1977年至1979年3月至5月初出现的21次降雹中选取8次过程,以雷达回波参数等作因子进行综合分析,从中得出了一些区分一般雷雨与雹云的参数指标。一、雹云的回波强度和高度的判别指标。雹云来源于雷雨云,但它们之间有着质与量的区别。在统计中,为了符合实际应用,都选雹云发展阶段的观测记录,并把记录订正到50公里的距离处来作比较,同时考虑到711雷达探测能力受雨滴的衰减很大,因此在选个例中都把本站到雹云途中(包括本站上空)有降水回波影响的个例除外,得到8次雹云和14个雷雨云之间强度与高度的  相似文献   

17.
冰雹过程中闪电演变和雷达回波特征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应用闪电定位网的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西北地区的降雹过程,详细讨论了2004年5月15日发生在兰州皋兰的一次降雹雷雨云的闪电演变、雷达回波特征和云特定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此雷雨云的闪电机制和电结构进行了分析推断。在皋兰产生降雹的个例分析表明,云中液态水含量是否出现高值区,是识别降雹开始的重要因子。在雷雨云移动路径上,总闪和云闪为线状分布,地闪集中分布在降雹区,云闪最多,地闪中绝大多数为负闪。综合计算降雹时段云参数分析表明,云中降水率和含水量对产生闪电相对敏感,推断这次雷雨云的电结构可能属于上正下负的偶极子型。  相似文献   

18.
平凉冰雹云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用大量实测冰雹云过程回波资料,根据地面降雹大小和灾情统计资料,分析了200多例不同冰雹云的回波顶高、回波面积随反射率Ze变化的回波特征参量和各高度层反射率强度分布结构模型。表明在不同的冰雹云过程中,Ze≥30dBz的回波特征参量有明显差别,用这些强回波特征参量对认识强对流云的演变过程和识别冰雹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经过3年春夏季节防雹作业,取得了较好较果。主要是,一要正确识别雹云,尤其是强雹暴。统计分析表明,雷达回波强度N≥50dbz,回波顶高Hm≥10km,强回波区高度H△X≥8km3个综合指标是识别雹云的较好方法。二是要枞据回波强度、顶高,强回波区高度的差异采用不同的作业方式及用弹量。并对3年防雹效果进行了检查,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兴安盟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生规律、持续时间、活动路径;对产生冰雹的天气形势进行分析,归纳出影响兴安盟降雹的天气形势为西北气流型、冷涡型、前倾槽、东北气流4种形势;对冰雹雷达回波进行分析,得出冰雹云雷达回波判别指标;对冰雹的物理量指标进行了分析总结;利用T213数值预报资料,建立了冰雹预报方程;分析了冰雹的卫星云图特征;使用VB6.0编制了业务应用程序,为业务化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