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要评述了1999年的世界矿业形势。1999年,世界经济在渡过了漫漫长夜之后见到了一线光明。但1999年的世界矿业仍然有喜亦有优:镍、钢、锌、铝、锡、铂族金属矿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金刚石再现辉煌,而金、铅矿业仍然低迷。矿产勘查工作继续处于不景气状态,而且每况愈下,许多地质学家靠失业救济金度日。虽然如此,矿产勘查界仍有不少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报道近日,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召开2012年首次新闻发布会上,商会新闻发言人张湘表示,2012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去年以来,随着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复杂深刻变化,世界经济复苏脚步放缓,国际工程市场呈现资金趋紧、需求持续疲软的态势。这些不利因素影响会不会对我国2012年对外承包工程业务造成持续影响?  相似文献   

3.
《探矿工程》2009,(12):36-36
《中国经济周刊》2009—12—14消息2004—2008年,一项旨在向地球更深处要资源的“深部采矿”行动,为中国带来了价值超过1万亿元的矿产资源。面对严峻的世界能源形势,中国或将全面启动地球深部矿产资源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质公园地质背景浅析和世界地质公园建设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赵逊  赵汀 《地质通报》2003,22(8):620-630
2000年以来,中国基于自身丰富的地质遗产资源和保护经验,正式分2批命名了44家国家地质公园,其分布和特征受地质构造背景和新构造运动的控制。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开发产生了很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同时也为世界地质公园的申报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原油不断减少,世界常规能源供给形势日益严峻,国际上逐渐把发展非常规能源作为新世纪能源发展的主要议题。煤层气的开发具有热值高、污染少、安全性高的特点,完全可以成为石油和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的重要补充。世界上很多国家逐渐开始重视煤层气的勘探和开发试验,  相似文献   

6.
正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社会及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灾难。因疫情导致的经济下行压力,给全球经济社会发展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065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6.8%;建筑业总产值35917亿元,同比下降16%。3月以来,虽然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加快推进,但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  相似文献   

7.
赵志忠  正元  张伟 《河南地质》2009,(12):12-13
本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兴起了保护地质遗迹和建设地质公园的热潮。我国幅员辽阔,拥有许多具有世界意义的地质遗迹。2000年首批国家地质公园建立以来,我国在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方面卓有成效。但毋庸讳言,地质公园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丁全利 《辽宁地质》2011,(11):14-17
中国是世界矿业大国之一。今天,作为全球矿业市场上的重要国家,中国矿产资源领域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世界矿产资源供需形势的变化。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开幕之时,来自五大洲的矿业界人士,自然将关注的目光首先投向中国矿业政策及相关制度方面。  相似文献   

9.
《矿产与地质》2005,19(6):703-703
据有关预测,2006年世界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增长态势,预计经济增长率在4%左右。为世界铜、铝等主要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汪民 《辽宁地质》2010,(11):6-9
过去的两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中国政府全面实施了一揽子计划,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世界经济提供了强劲增长动力。从2009年第二季度开始,中国矿产品市场明显活跃,矿业经济迅速回稳并保持较快增长,对全球矿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带来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格局浅谈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是一项重要的国际合作机制,借助此机制,中国近15年来申请并建立了39家世界地质公园,成为当前全球世界地质公园最多的国家。文章通过世界地质公园建立以来的一系列相关统计资料,分析中国世界地质公园的类型、岩石构造、分布特征,阶段性地总结当前发展成果与优劣势,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期望。总体上看,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囊括的地质遗迹类型丰富,源自岩石、构造、化石、水体、冰川等类型的地质遗迹不一而足。依据核心地质遗迹所处地貌特征,可以将中国现有的世界地质公园划分为山麓型、低山型、荒原型、滨海型、湖沼型、洞穴型6个类型。另外,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分布广泛,64%的省级行政区都建立了世界地质公园,公园涵盖了多种不同的地质、地理、人文历史区域,具有丰富的区域类型。这一系列成绩与我国疆土辽阔、世界级品牌众多、地质公园研究基础深厚、地质与原住民关系度高、国家与地方支持力度大的优势密切相关。但通过不同分区模式进行剖析,也暴露出了公园建设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东部公园远多于西部,人口密度与公园密度较为相关,并且已建成的公园也逐渐出现了一些管理上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分别梳理了根源和影响因素,认为自然条件、经济建设发展速度是对公园当前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归纳了当前世界地质公园管理上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文章针对未来的资源整合与申报,尤其是西部公园申报,提出了四个可能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12.
书屋     
《湖南地质》2012,(1):6-6
即将来临的第三次世界大萧条 作者:刘军洛/著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定价:39.00元 在世界经济史上,1930年爆发的大萧条,给人类留下了刻骨铭心的恐惧,杜绝大萧条成了经济学家努力研究并为之奋斗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3.
波及全球的金融大海啸仍在峰口浪尖上,国际经济回暖尚需时日。 春节前夕,在国务院的一次例行全体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对2009年中国的经济形势作出了最权威的判断:今年是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  相似文献   

14.
截至2022年1月,日本共有9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其“自下而上”的社区参与对于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笔者等梳理了日本世界地质公园的发展历程、基本情况、管理体系;从经费来源、基础设施建设、地质遗迹保护角度概述了日本世界地质公园建设情况;以科普、旅游和社区发展的视角,探索了日本世界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活动的开展。了解日本世界地质公园的发展模式对我国世界地质公园增强社区参与、推动地质公园产品开发、加强地质公园科研工作和科普活动的开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蔡胤璐  韩晋芳  张志光  刘宝印 《地质论评》2022,68(2):2022030002-2022030002
截至2022年1月,日本共有9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其“自下而上”的社区参与对于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笔者等梳理了日本世界地质公园的发展历程、基本情况、管理体系;从经费来源、基础设施建设、地质遗迹保护角度概述了日本世界地质公园建设情况;以科普、旅游和社区发展的视角,探索了日本世界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活动的开展。了解日本世界地质公园的发展模式对我国世界地质公园增强社区参与、推动地质公园产品开发、加强地质公园科研工作和科普活动的开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吕金波 《城市地质》2011,6(2):8-11,34
北京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北纬40°,东经116°附近,是具有山区、平原和盆地的城市,是世界上具有地热资源的6个首都之一。目前,北京有1个世界地质公园、6个世界文化遗产地。其中,有以喀斯特景观为特色的房山石花洞世界地质公园;横亘于北山火成岩上的古代万里长城;位于温榆河下游两大洪积扇之间的古运河房山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等等。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是矿产资源大国,其矿产资源不仅在确保本国经济发展中,也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俄罗斯拥有世界上30%的天然气、10%的石油、30%的金刚石 、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世界地质调查工作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对地质调查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地质调查的驱动机制、主要任务和工作内容、技术手段、服务意识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体趋势为:需求驱动——地质调查工作的驱动机制由传统的供给驱动型向需求驱动型转变;领域拓宽——地质调查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从以寻找、发现矿产资源为主的矿产资源型转变为兼顾资源与环境保护、灾害减轻的资源与环境并重的社会型;技术先导——地质调查的技术手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地质调查传统的“老三件”正逐渐被“新三件”所替代;服务优先——地质调查的服务意识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9.
<正>从近年的情况看,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矿产和金属的消费国之一。有人认为,到2020年我国铁矿石的消费将占到世界的35.71%,而消费比例超过20%的矿产由高到低有  相似文献   

20.
世界水资源和用水:当代评价和未来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0~1996,俄罗斯国立水文研究所的科学家,在本文作者的科学指导下,对世界水资源、用水和可用水量的动态变化作了新的综合评价,也对其未来状况进行了预测。依据世界水文站网资料,简明地给出了世界各洲、不同自然地理和经济区,以及一些选定国家的可更新水资源动态数据;给出了满足人口、工农业需要的全球用水量,以及本世纪和未来(2000、2010和2025年)的动态可利用水量;分析了世界水资源、用水和可利用水量变化的长期趋势,后者与气候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有关。本项研究成果将以专着《21世纪初期世界水资源》于1999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