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游景炎 《气象》1987,13(8):13-13
“北方暴雨短期临近业务预报方法研究”(原“北方暴雨预报方法研究”)课题总结鉴定会,于1987年3月10日至15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会议收到论文110篇,大会交流27篇,有关专家在会上作了专题报告。 会议交流按北方强降水的气候特征、环流分型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北地区干旱气候的成因、预测和对策研究”课题第三次工作、交流会议于1995年9月25日至28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课题领导小组及技术组成员近20人参加了会议。新疆自治区气象局徐羹慧副局长应邀参加了会议,对课题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宝贵建议。这次会议的议题是①汇报一年来的研究和管理工作。②交流已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③对一年来的研究管理工作进行评估④讨论安排下一年的工作重点。在这次会议中,交流了14篇研究成果,其主要内容是①国内外气候研究的一些课题和进展;②西北干旱特征分析;③青海湖水位年际变化规律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和国家基础性研究重大关键项目“气候动力学和气候预测理论的研究”专家委员会联席会议于1993年5月19日在安微黄山市召开,会议由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主任和项目首席科学家曾庆存教授主持。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名誉主任和项目顾问叶笃正教授,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和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王绍武教授,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秘书长黄荣辉教授及有关专家共22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4.
2005年7月4-6日在捷克共和国首都布拉格召开了世界气象组织的科学研究项目“世界气候研究项目”(WCRP)下设的两个课题“20世纪气候”(C20C)和“季节与年际气候预测”(WGSIP)联合专题研讨会。会议由两个课题的负责单位英国哈得莱中心(HADL)和美国海洋-陆地-大气研究中心(COLA)的有关领导和科学家主持,包括来  相似文献   

5.
“全国农业气象预报学术交流会”和“中国气象学会第21届农业气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1988年8月21日至26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农业气象委员会委员和正式代表43人,分别来自23个省、市、自治区的气象部门和10所大专院校以及研究所.会议共收到论文114篇,会议交流的37篇,其中19篇作了大会报告与讨论,其余的论文在分组会上进行了交流.新疆气象科研所郑维等向会议提交的“准噶尔播区气候铃期预报方法研究”一文在大会上  相似文献   

6.
2006年度我院申请的“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农业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控制技术研究”、“人工影响天气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灾害天气精细数值预报系统及短期气候集合预测研究”已分别于2006年10月9日和14日顺利通过了由科技部组织的可行性专家论证。“农业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控制技术研究”项目于2006年11月2日、“人工影响天气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和“灾害天气精细数值预报系统及短期气候集合预测研究”项目于11月9日分别由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组织完成了课题评审会。  相似文献   

7.
前言     
为了及时反映和交流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支持的重大中日合作项目“黑河地区地-气相互作用野外观测实验研究(HEIFE)”的研究进展和已经取得的阶段成果,“HEIFE专刊”第三辑出版了。本辑共收集了15篇论文,除1篇综述和1篇转载外,其余13篇均为研究成果。其中第1,2,3篇论文是有关边界层过程的。“干旱地区中尺度非均匀边界层气候的数值研究”一文利用β—中尺度模式研究了干旱地区非均匀下垫面  相似文献   

8.
1987年9月11日至16日,在安徽省绩溪县召开了全国局地气候学术会议.这次会议是由中国气象学会、中国地理学会、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联合召开的,收到论文181篇.其中山地气候方面的论文125篇,水域气候方面论文44篇,其他局地气候方面论文12篇.新疆有3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并选送论文5篇,新疆大学地理系1篇,新疆地理研究所2篇,新疆气象局2篇. 论文内容丰富,质量较高,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水域到干旱区,从丘陵到高山  相似文献   

9.
2008年5月28日,“科学前沿——中国卓越研究奖暨科学引文中国论坛(2008年)”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科学前沿分析中心《、科学观察》编辑部、Thomson Reuters汤姆森科技信息集团联合主办。共有24篇研究论文荣获“2007年汤姆森科技中国卓越研究奖”。  相似文献   

10.
1会议概况 2000年,中国科学院和日本科学技术厅签署了“风送沙尘的形成、输送机制及其对气候与环境影响的研究”项目的实施协议。作为中国沙尘四大源区之一的新疆成为了本项目的重点研究地区。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多种手段全方位对沙尘暴的形成机制进行多学科的观测研究,为今后研究沙尘暴的形成、输送机制以及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积累窜啬的其础咨料.  相似文献   

11.
2005年7月4~6日,在捷克共和国首都布拉格举行了世界气象组织(WMO)科学研究项目“世界气候研究项目”(WCRP)下设的两个课题“20世纪的气候”(C20C)和“季节与年际气候预测”(WGSIP)联合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2.
会议简讯     
《气象》1987,13(1):58-59
▲全国气候趋势预报讨论会于1986年9月2—7日在湖南衡山召开。会议收到论文材料121篇。会议对《1976—1985年气候趋势展望》作了检验。并就过去十年气候变化的特征和原因,到本世纪末特别是“七、五”期间我国气候变化的主要趋势,气候预报的方法,CO_2和干旱化等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气象学会气候与长期天气预报委员会长期预报组与“长期天气预报理论和方法研究”课题组,于1993年4月23—28日在南京气象学院联合召开了“长期天气预报理论和方法研究”学术交流会.会议总结了过去两年的研究成果,认为在长期天气过程的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在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突出对β-中尺度暴雨机理的研究,提高暴雨监测与预测水平,总结前两年研究工作进展,落实项目后3年研究工作任务并制定研究工作的总体目标,2007年5月22—23日,国家973项目“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理论和方法研究”专家组扩大会议和后3年启动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全面研讨并落实了课题责任制,调整了课题任务书,突出了研究重点和有应用前景的创新成果的形成,并围绕项目的总体目标对后3年的研究工作做出了总体的部署。  相似文献   

15.
1 会议概况全国“提高短期气候预测质量研讨会”于 1999年 11月11~ 13日在北京召开 ,中国科学院院士陶诗言、曾庆存和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王绍武教授参加了会议并发表了意见 ;中国气象局局长温克刚、副局长李黄在会上讲了话。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国家气候中心、国家气象中心、国家卫星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等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及各区域中心和部分省的短期气候预测专家近 70人。2 会议主要内容这次会议既是对目前短期气候预测业务水平的检查和回顾 ,也是对 2 1世纪短期气候预测业务发展方向的重要研讨 ,特别深入总结和…  相似文献   

16.
潘小凡 《气象》1988,14(2):13-13
由浙江省气象学会天气动力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华东六省一市“早春强对流天气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2年15—19日在杭州召开。南京气象学院、空军气象学院、杭州大学的代表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交流的专题性论文37篇。  相似文献   

17.
许协江 《气象》1989,15(2):30-30
由中国地理学会,中国气象学会和国家气候委员会联合召开的《全国气候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研讨会》,于1988年11月1~5日在大连召开,到会代表54人。会议收到研究论文88篇,48篇论文在会上报告。内容包  相似文献   

18.
《灾害性气候的预测及对农业年景和水资源调配的影响》通过验收由中国科学院承担完成的重大应用项目“灾害性气候的预测及对农业年景和水资源调配的影响”,于1996年4月29日,通过了由专家组成的验收委员会的验收。认为,该项目立项正确,适应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美国第18届气候诊断年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第18届气候诊断年会王绍武(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美国第18届气候诊断年会于1993年11月l—5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保德的气候诊断中心召开。到会140人,发表论文113篇。与过去17次会议相比,此次会议无论是到会人数还是发表论文篇数均占第2位。会议...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2月11-12日,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国家973“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七个课题中期评估会议在北京举行,经过专家组的严格评审,顺利通过了中期评估,获得专家的好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