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海温一场与ENSO关系的CGCM模拟结果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全球大气与热带太平洋相耦合的数值模式(CGCM) 很好地模拟了ENSO (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型海表水温(SST) 异常, 进一步分析多年的模式积分结果, 清楚地表明赤道中东太平洋SST 异常与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 深100 ~200 m) 的海温异常有密切的关系。在El Nino 事件发生之前的半年到一年左右, 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海温有明显正异常,并向东传播; 而在La Nina 发生之前的半年到一年左右, 暖池次表层海温有明显负异常, 并向东传播。因此, 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海温异常及其东传对El Nino (La Nina) 的发生有极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进一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ECMWF的格点资料对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作了进一步分析研究,表明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既有Kelvin波型扰动,也有Rossby波型扰动;影响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移动的主要因素有扰动波型和积云对流活动的异常;伴随ElNino事件的发生,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动能急剧减小,而准定常扰动动能急剧增大,既反映了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对ElNino的激发作用,也说明了在ElNino期间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偏弱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东亚大槽强度与ElNino事件的统计分析,揭露了在多数ElNino(反ElNino)事件的前期冬季,东亚大槽强度偏弱(偏强)的事实,对10个ElNino事件的合成分析亦表明,ElNino前冬季东亚西太平洋中高纬地区500hPa为显著的高工正距平。谱分析进一步指出,冬季东亚大槽强度与赤道东太平洋各季SST有密切的关系,它们都具有显著的3-4年周期振荡,且槽强度的变前于SST约4-8个月。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 EI Nio事件发生和消亡中热带太平洋纬向风应力的动力作用,建立一个类似于Zebiak的简单热带海洋数值模式,在观测到的风应力异常的强迫下,模拟赤道太平洋地区 1971年1月至 1998年8月海表温度异常的变化。结果表明,模式对观测的Nio3区海表温度异常(SSTA)有很好的模拟能力。模拟和观测Ni区SSTA之间的相关系数可达 0.90。模式对 El Nio事件期间赤道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随时间变化也有较好的模拟能力。为了分析El Nio期间SSTA的空间分布及其随时间变化的动力学机制,还对1986~1989年 ENSO循环期间赤道太平洋地区观测的 SSTA的传播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模式较好地模拟出了观测到的赤道太平洋地区SSTA的传播特征,即从1986年底至1987年 4月, SSTA具有向东传播的特征,从 1987年 6月至 1988年 2月具有向西传播的特征。动力学分析的结果表明,赤道中西太平洋地区的缔向风应力异常对 El Nio事件的发生和消亡具有重要作用。赤道中西太平洋地区的西风异常可强迫出东传的Kelvin波,这个东传的 Kelvin波对正 SSTA的东传起主要作用,当这个东传的 Kelv  相似文献   

5.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激发El Nino的机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资料分析了表明,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同El Nino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在El Nino事件发生之前,热带大气(尤其是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季节内振荡异常加强;伴随着El Nino的发生,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动能明显增加。简单海-气耦合模式的分析表明,只有在年陵时间尺度大气外强迫作用下,海-气系统才可以产生类似ENSO模的耦合波。资料和理论模式分析和结果相结合,说明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激发El Nino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利用历史观测数据,研究了印度洋海表温度(SST)的季节变化特征,证实赤道印度洋和东太平洋SST年际变化有显著的正相关,指出这种正相关是由于沿赤道印度洋上空纬向季风环流和太平洋上空Walker环流之间显著的耦合造成的。这两个异常的纬向环流圈之间的耦合形式看起来很象是存在于赤道印度洋和太平洋上空的一对齿轮(简写为GIP),当一个作顺时向变化时,另一个则作反时向变化。文中还证明ENSO事件与GIP的年际异常存在很好的对应关系,暖事件时GIP为反向运转;冷事件时GIP为正向运转;异常的GIP的啮合点位于印尼群岛附近。对80年代以来的ENSO事件的分析表明,每次事件前期异常的GIP的啮合点首先出现在印度洋上空,然后逐渐传入太平洋,引起GIP东侧的大气纬向风u和SST同时发生异常变化。当这种风场和SST的异常变化发展东传到达赤道中东太平洋时,导致ENSO事件最终出现。本文由此指出印度洋上空纬向环流的异常可以通过印度洋和太平洋上空大气系统的齿轮式耦合去影响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气相互作用并触发ENSO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7.
利用一个2层海洋模式和GISST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对大气正压/斜压运动与ESNO循环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大气斜压模在ENSO时间尺度上的变化位相略超前于正压模的变化,正压模的变化位相超前于SSTA变化,SSTA变化位相超前斜压模的变化位相。斜压纬向风异常与SSTA具有正相关关系(西太平洋西部相反);正压模则与Nino3区海温异常有负相关关系(西太平洋西部  相似文献   

8.
ElNino事件对不同区域风场异常影响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MC850hPa月平均风场资料,对赤道太平洋-印度洋区域、热带两大洋过渡区域、东亚-西太平洋区域环流异常受ElNino事件影响程度作了估计。结果显示,3个区域环流异常受ElNino事件影响差异明显,从而揭示出某些区域环流异常成因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海温的异常增暖对30-60天低频振荡的影响,利用OSU两层大气环流模式作了两组试验:一组使用气候平均海温,另一组包括两个试验,它们分别设正的海温距平(ΔSST)中心位于赤道东太平洋的东部(100°W)和中部(145°W)。结果表明:赤道东太平洋冬半年的海温异常增暖可改变低频振荡方差贡献的地理分布,其中当正的ΔSST中心位于赤道东太平洋的东部时,热带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地区的低频振荡的方差贡献较为显著,而热带东太平洋的低频振荡较为不活跃;当正的ΔSST中心位于赤道东太平洋的中部时,情形则相反,即热带东太平洋的低频振荡的方差贡献较显著,而西太平洋地区的则不活跃。在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过程中,低频振荡的传播特性对ΔSST中心位置的响应是敏感的,即当正的ΔSST中心位置偏于该海区的东部或中部时,低频振荡的传播方向和传播速度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两类ENSO事件前期的热带太平洋海温距平场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分析了1956年以来两类ENSO事件热带太平洋海温距平场的特征。结果指出,东部型ElNino事件前期为LaNina事件年,热带中东太平洋为强的海温负距平,东部型LaNina事件前期为ElNino事件年,热带中不太平洋为强的海温正距平,中部型ElNino事件前期热带中西太平洋多为明显的海温正距平,中部型LaNina事件前期热带东太平洋多为明显的海渐负距平。两类ENSO事件前期海温距平场特殊基本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