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前言西宁盆地是青海省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也是通往柴达木盆地的交通要道。几年来随着西北地区的开发和柴达木资源的陆续发現,在工农业生产双跃进的今天,盆地的工业也將要遍地开花。为此正确的了解盆地內的地質及水文地质条件,对今后的工程建设,工业及城市供水等就具有特別現实的意义。然而由于过  相似文献   

2.
祁连山地区包括祁连山地及以北的河西走廊平原,以南的柴达木盆地北部。它的北面与内蒙的阿拉善盟相邻,南面是柴达木盆地,东面止于乌鞘岭并向南延伸至西宁以东,西面与阿尔金山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一般以阿克塞的当金山口为界。总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其中  相似文献   

3.
东昆仑—柴达木北缘地区早古生代火山活动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分析整个特提斯构造域的基础上,从火山岩的角度对东昆仑—柴达木北缘地区构造演化进行系统的研究,提出东昆仑—柴达木北缘地区早古生代火山活动反映了柴达木微板块从华北板块上裂解下来以后经历的大范围的拉伸作用,在昆中、祁漫塔格和柴达木北缘等地形成拉伸盆地或小洋盆,但并未形成典型的洋壳,并利用岩石微量元素对早古生代时期岩石圈厚度进行了初步的估算。  相似文献   

4.
青海柴达木盆地北缘全吉群分布广泛,尤以欧龙布鲁克、全吉山及阿尔金山安南坝地区最为发育(图1),叠层石也相当丰富。  相似文献   

5.
西北地区油页岩形成条件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北地区是我国油页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不仅在鄂尔多斯、准噶尔、塔里木、柴达木、额济纳旗—银根等大型沉积盆地广泛分布,而且在大青山、阴山地区的海流图、固阳、石拐沟、卓资及乌兰花等陆相山间盆地,祁连—河西走廊地区的盆地群(西起敦煌盆地,东至六盘山盆地—巴音浩特盆地,南抵柴达木盆地包括了众多的以古生界为基底的中新生代中小型沉积盆地)的许多中小型盆地也广泛分布。通过对西北地区不同沉积盆地油页岩形成条件与成因类型分析,总结了西北地区油页岩的3种成因类型,即深湖-半深湖相成因;海陆交替相成因和沼泽相成因。认为大型内陆湖盆深湖-半深湖相沉积,由于沉积环境稳定,富含有机质,形成的油页岩矿床具有分布面积广、厚度大、含油率稳定的特点,往往形成大型油页岩矿床,为最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部11个新近纪沉积盆地的沉积相演化、古流向和物源演变的详细对比研究,揭示了研究区新近纪4次沉积演变与构造隆升的响应.①中新世早期(23~19.5Ma):阿牙克库木湖、柴达木、德令哈和酒泉盆地的古流向和物源分析表明东昆仑和阿尔金已经抬升成剥蚀区.循化、贵德和临夏等盆地物源和古流向指示西秦岭和拉脊山也已成为隆起区.区域上整体地势差异不显著.②中新世早中期(17.5~15Ma):区域湖盆面积扩大,阿牙克库木湖、索尔库里、柴达木和酒泉盆地的资料反映东昆仑、阿尔金和祁连山已经全面隆升,贵德循化、临夏盆地的古流向反映为盆地周缘型,指示西秦岭和拉脊山明显抬升,区域差异隆升造成盆地凹陷扩张进入湖泛期.③中新世中晚期(10~7Ma):阿牙克库木湖、索尔库里、柴达木和酒泉盆地沉积物的粒径和沉积速率增大,与热年代学证据一致,揭示出阿尔金山和祁连山进一步快速隆升.贵德、循化和临夏盆地古流向和物源反映为显著的多源性,除西秦岭和拉脊山外,位于循化和临夏两盆地间的积石山也开始隆起.④上新世(5.3Ma以来):索尔库里、柴达木和酒泉盆地古流向没有明显变化,沉积速率和粒径继续增大,阿尔金和祁连山加速隆升为高海拔地貌.贵德盆地主物源区是拉脊山.区域上,地势差异加强,湖盆被肢解后逐步萎缩消亡.  相似文献   

7.
阿尔金断裂两侧地质体能否对比,是中国西部地质领域里的重大科学问题,长期存在争议。以沉积建造和地质构造为基础,结合古生物和古地磁资料,对比分析早古生代阿尔金断裂两侧地质特点,认为早古生代阿尔金断裂两侧的岩相古地理及其他地质特征都具有很大差别:1)早寒武世塔里木陆块主要是伸展环境,缺少火山活动,祁连地区主要是收缩环境,发育火山活动;中寒武世塔里木北缘深水盆地里普遍出现含磷钒铀沉积,祁连地区主要形成火山岩及蛇绿岩;寒武纪中晚期柴达木北缘出现红色泥岩建造,而塔里木无论是盆地区还是盆地边缘,均缺少这套沉积;奥陶纪,祁连地区继承寒武纪构造特点,塔里木则转化为收缩环境;志留纪,塔里木南北两侧形成弧后扩张盆地,祁连地区俯冲作用基本消失,南祁连形成弧后海相前陆盆地。2)寒武纪至奥陶纪塔里木、柴达木、祁连地区生物分别具有亚—奥生物区、华北生物区和华北与华南型混生特点;中晚志留世塔里木和祁连地区分别为温带和亚热带—温带生物特点。3)寒武纪塔里木、柴达木—中祁连及阿拉善等陆块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奥陶纪塔里木明显南移,阿拉善、柴达木徘徊在赤道附近;志留纪到泥盆纪,塔里木北移大于33°,柴达木与阿拉善分别北移约5°和10°;各陆块有明显不同的运动轨迹。4)寒武纪阿尔金地块漂浮于阿尔金洋中,寒武纪晚期开始阿尔金洋向两侧陆块俯冲后消亡。因此,早古生代阿尔金断裂两侧具有完全不同的岩相古地理特征,应当使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进行资源勘查。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地层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2016,(1)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是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研究程度最高的地区,地层发育特征对该区油气成藏有重要的地质意义。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古生物等资料,结合测井、岩芯、地震以及青海油田应用资料分析,认为柴达木盆地基底具有双重基底结构,即古生代褶皱基底和元古代结晶基底。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从晚侏罗纪开始接受沉积,其沉积中心在各个时期持续迁移。在晚中生代沉积中心位于阿尔金山前,古近纪沉积中心逐渐迁移至狮子沟地区,到了新近纪沉积中心向东南方向迁移至茫崖以东。在古近纪至早新近纪,柴西地区为持续沉积阶段,到了晚新近纪至第四纪,柴西地区开始严重剥蚀。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北地区的三个盆地,即准噶尔、塔里木和柴达木盆地,许靖华教授认为均是由冲积物充填的弧后盆地,其依据如下:(1)据地球物理特征表明,三者之下均为变薄陆壳或洋壳,并非是在克拉通内部形成,且四周环绕造山带。(2)由冲积物充填的盆地表面平坦,但是盆地基底地形强烈起伏。  相似文献   

10.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含油页岩盆地,其中柴北缘鱼卡地区油页岩潜力巨大。为查明柴北缘鱼卡地区中侏罗统石门沟组油页岩品质特征,对研究区鱼油页1井(YYY-1)岩芯进行系统取样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油页岩为中等含油率、中等发热量、高灰分、中等挥发分、低水分、低密度和低硫型油页岩。鱼卡地区交通便利、地质条件好,结合一系列工业分析指标,认为鱼卡地区油页岩品质好、埋藏浅、具有较高工业开发价值。建议对鱼卡油页岩含矿区可采用一套联合干馏炼油-发电-二氧化硅-建材的一体化工业开发流程,进而建设鱼卡地区油页岩综合开发利用工程,不仅可以改善柴达木盆地当前能源短缺的局面,还有利于促进柴达木地区的农牧业生产。  相似文献   

11.
新疆吐拉盆地构造特征与含油气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召杰  张志诚 《地质科学》1999,34(3):357-364
吐拉盆地侏罗纪时是柴达木盆地的一部分,其原型盆地是北断南超的箕状坳陷,由于新生代阿尔金断裂带的左行走滑活动,形成吐拉盆地现今构造面貌。吐拉盆地侏罗系暗色泥岩发育,有机质丰度较高,正处于生油高峰阶段,应具有生成油气藏的地质条件。吐拉巨厚油砂岩的发现,证明吐拉盆地已经生成一定规模的油气藏,建议进一步开展吐拉盆地的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12.
在系统分析青藏高原新生代98个残留盆地类型、形成构造背景、岩石地层序列的基础上, 对青藏高原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及上新世构造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进行了讨论: (1)古新世—始新世: 松潘—甘孜和冈底斯带为大面积构造隆起蚀源区.塔里木东部、柴达木、羌塘、可可西里地区主体表现为大面积的构造压陷湖盆-冲泛平原沉积.高原西部和南部为新特提斯海.(2)渐新世: 冈底斯—喜马拉雅和喀喇昆仑大范围沉积缺失, 指示上述地区大面积隆升.沿雅江自东向西古河形成(大竹卡砾岩).西昆仑和松潘—甘孜地区仍为隆起蚀源区.塔里木、柴达木、羌塘、可可西里地区主体表现为大面积构造压陷湖盆沉积.塔里木西南部为压陷盆地滨浅海沉积.渐新世末塔里木海相沉积结束.(3)中新世: 约23 Ma时高原及周边不整合面广布, 标志高原整体隆升.塔里木、柴达木及西宁—兰州、羌塘、可可西里等地区主体表现为大面积的构造压陷湖盆沉积; 约18~13 Ma高原及周边出现中新世最大湖泊扩张期.约13~10 Ma期间, 藏南南北向断陷盆地形成, 是高原隆升到足够高度开始垮塌的标志.(4)上新世: 除可可西里—羌塘、塔里木、柴达木等少数大型湖盆外, 大部分地区为隆起剥蚀区.由于上新世的持续隆升和强烈的断裂活动, 使大型盆地的基底抬升被分割为小盆地, 湖相沉积显著萎缩, 进入巨砾岩堆积期, 是高原整体隆升的响应.高原从古近纪的东高西低格局, 经历了新近纪全区的不均衡隆升和坳陷, 最终铸就了西高东低的地貌格局, 青藏作为一个统一的高原发生了重大的地貌反转事件.   相似文献   

13.
祁连山的冰川、积雪融水,是干旱的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北部、西北部农业灌溉的重要水源之一。因此,祁连山冰川的研究,不仅在冰川学理论上有意义,而且对于建设河西商品粮基地,发展柴达木盆地的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陆上的大型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盆地东北部的榆(林)、神(木)、府(谷)地区,中、下侏罗统的分布而积达7000km2,含有具重要经济价值的煤层,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煤田地质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震旦纪—三叠纪盆地演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汤良杰  张兵山 《地质科学》1999,34(3):289-300
柴达木盆地震旦纪-三叠纪构造演化经历了2 个一级构造旋回,即震旦纪-中泥盆世开合旋回和晚泥盆世-三叠纪开合旋回,它们与祁连洋、赛什腾-锡铁山洋、昆仑洋和阿尔金洋在不同阶段伸展张裂、俯冲消减和闭合作用有关,其分划性时间界面分别为800Ma、377 Ma 和208 Ma,时间跨度分别为423 Ma 和169 Ma.第一个旋回自震旦纪开始张裂,柴达木形成大陆裂谷盆地;寒武纪-中奥陶世伸展为被动大陆边缘,柴达木表现为克拉通内(伸展)盆地;晚奥陶世开始俯冲消减,泥盆纪晚期碰撞闭合,柴达木形成克拉通内(挤压)盆地。第二个旋回表现为海西-印支期与南昆仑洋有关的弧后拉张-弧后造山事件,柴达木在晚泥盆世-早二叠世形成弧后裂陷盆地,晚二叠世-三叠纪形成弧后前陆盆地。在两个开合旋回的末期,均发生大规模盆地反转作用,导致柴达木及邻区构造格局、海陆分布和沉积特征发生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青藏高原的气候环境演化, 对青藏高原不同部位的盆地沉积物的粘土矿物特征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 古新世阶段—始新世阶段时期, 青藏高原古气候以行星风系居主导地位, 青藏高原北部以温暖和季节性干旱为特征.柴达木地区在~36 Ma的降温事件则明显早于全球降温事件(~34 Ma)近2 Ma.在渐新世(34~23 Ma)期间, 古气候以干旱炎热为特征, 但气温相对要低于始新世.在中新世—上新世(23.0~2.6 Ma)期间, 青藏高原北缘的柴达木、循化盆地均在~21.5 Ma发生气候变冷事件, 而8~7 Ma的气候变化事件遍及整个青藏高原.在藏南的吉隆盆地、青藏高原西北部的叶城盆地, ~1.8 Ma之前的盆地沉积物中仍然有相当高含量的蒙脱石, 说明这些地区在~1.8 Ma之前, 虽然总体上气候变冷、变干, 但仍然处于一种相对湿润的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盆地侏罗系分布的主控因素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探讨了柴达木盆地现今上、中和下侏罗统的残余分布及控制因素,指出侏罗纪为连续的沉积过程,下侏罗统的断陷盆地原始沉积中心集中在阿尔金、红山和冷湖构造带以南的地区;中侏罗世为坳陷型盆地,沉积面积大于早侏罗世;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为范围广阔的大型坳陷盆地。晚白垩世大面积隆升,侏罗系剥蚀量最大的地区位于冷湖一带。新生代晚期的走滑冲断作用对于侏罗系的分布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赛什腾山和北部的南祁连山隆升使侏罗系被分割成南北两个残余分布区。  相似文献   

18.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七大含油气陆相盆地之一,油气资源总量丰富,勘探潜力巨大。柴达木盆地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及评价项目研究工作开展2年以来,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和认识:德令哈断陷内大面积分布中—下侏罗统烃源岩;盆地东部石炭系具有生烃能力;盆地北缘东段红山地区地震勘探采集到较好品质的资料;狮子沟地区天然地震勘探得到初步成果;综合应用地震、钻井等资料,确定了狮子沟构造的深层构造。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是进一步加强盆地东部石炭系评价的力度,深化狮子沟、红山、德令哈等地区深层构造的研究及圈闭资源量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9.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主要含油气盆地之一,对其油气勘探和基础地质研究工作已有70余年的历史,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但柴达木中生代原型盆地恢复及构造演化等问题仍存在着诸多争议,影响了盆地的油气勘探进程。项目组对现今柴达木盆地周缘中生代地层开展沉积学、岩石学、沉积相分析等综合地质调查研究,在位于德令哈至都兰国道旺尕秀煤矿东南10 km山沟内原白垩系犬牙沟组地层中,发现一套滨浅湖相风成砂沉积。对其进行1:100沉积构造厘定和岩石特征剖面实测研究后发现,剖面上发育典型的大型板状斜层理、颗粒流(grain flow)和下降流(fall flow)风成砂构造,并且伴生大量虫迹(traces)、潜穴(burrows)、泥裂和液化弯曲层理潜水位线之下的滨浅湖相沉积构造。同时采集大量组板状交错层理、斜层理等沉积构造古风向产状数据,室内利用古风向数据校正、玫瑰花图绘制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犬牙沟组风成砂沉积时期应盛行西风和西北风,与中国北方晚侏罗世—白垩纪时期区域研究资料一致。犬牙沟组垂向上显示了风成与水成交互—风成主导—水成主导的变化趋势,表明干湿波动性气候的存在。前人研究认为风成沉积是重要的油气储层,柴达木中生代盆地新发现的一套滨浅湖相风成砂沉积,对于盆地油气勘探有着重要的意义,且能为柴达木中生代盆地原型盆地恢复及构造演化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主要含油气盆地之一,对其油气勘探和基础地质研究工作已有70余年的历史,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但柴达木中生代原型盆地恢复及构造演化等问题仍存在着诸多争议,影响了盆地的油气勘探进程。项目组对现今柴达木盆地周缘中生代地层开展沉积学、岩石学、沉积相分析等综合地质调查研究,在位于德令哈至都兰国道旺尕秀煤矿东南10 km山沟内原白垩系犬牙沟组地层中,发现一套滨浅湖相风成砂沉积。对其进行1∶100沉积构造厘定和岩石特征剖面实测研究后发现,剖面上发育典型的大型板状斜层理、颗粒流(grain flow)和下降流(fall flow)风成砂构造,并且伴生大量虫迹(traces)、潜穴(burrows)、泥裂和液化弯曲层理潜水位线之下的滨浅湖相沉积构造。同时采集大量组板状交错层理、斜层理等沉积构造古风向产状数据,室内利用古风向数据校正、玫瑰花图绘制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犬牙沟组风成砂沉积时期应盛行西风和西北风,与中国北方晚侏罗世—白垩纪时期区域研究资料一致。犬牙沟组垂向上显示了风成与水成交互—风成主导—水成主导的变化趋势,表明干湿波动性气候的存在。前人研究认为风成沉积是重要的油气储层,柴达木中生代盆地新发现的一套滨浅湖相风成砂沉积,对于盆地油气勘探有着重要的意义,且能为柴达木中生代盆地原型盆地恢复及构造演化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