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翼飞  赵敏 《地球科学进展》2007,22(11):1134-1140
意愿价值评估法(CVM)以新古典经济学需求理论为基础,通过构造假想市场使生态服务价值的评估成为可能。但是,经验研究中出现了与新古典经济理论及其预期不一致的异常现象,致使CVM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受到广泛质疑,而成为目前国际CVM研究的主要方向。对国际、国内CVM有效性与可靠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梳理了国际上对WTP的内容依赖性、WTP与WTA的显著差异及可靠性与效益转移等方面的经验研究;而国内由于缺乏该方面的系统研究,制约了CVM在我国生态价值评估及环境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应用。为此,在前期开展的实例研究基础上,设计了适合我国社会经济特征和生态环境特点的CVM有效性与可靠性研究的技术路线和多重调查方案,以期推动CVM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条件价值评估法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15,自引:2,他引:115  
环境物品或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评估是国际上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研究的前沿领域。由于绝大多数环境物品或生态系统服务的公共物品特性,其经济价值的评估需要运用非市场的价值评估技术。条件价值评估法(CVM)是非市场价值评估技术中应用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方法。详细介绍了国际上CVM及其发展与应用研究的现状,分析了CVM在环境价值评估技术中的地位及其理论基础,总结了最大支付意愿(WTP)的各种引导技术,全面归纳了CVM研究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偏差及其相应的解决方法,简要介绍了最大支付意愿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澳门噪音污染损害价值的条件估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条件价值评估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 CVM)是评估环境污染的经济损失价值的有效方法之一。在CVM研究方法发展的同时,应用范围亦不断扩大。本次调查通过询问人们对环境质量改善的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 WTP)或忍受环境损失的受偿意愿(Willingness To Accept, WTA),探求澳门噪音污染的损害程度,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试验以等距离随机抽样法访问了1 920人,回收样本956个。本研究对研究方法作了一些新的尝试:①对调查的误差进行了统计学分析;②在假设受访者是诚实和有信用的前提下,问卷采用双向投标卡博弈的问卷设计,对受访者同时进行WTA和WTP之引导试验,减少分开调查时可能出现的策略性偏差;③对影响噪音污染意愿调查结果的9项因素进行了统计学分析, 给出了回归方程。研究结果显示, 被访者的月收入、家庭规模和对噪音的关注程度影响其支付意愿和受偿意愿。2003年澳门噪音污染的年经济损失(以WTP方法试验的结果, 得到澳门噪音污染的最小损害)为5.32亿MOP/a(MOP为澳门元, 1美元=8.033MOP); 以WTA方法试验的结果,得到澳门噪音污染的最大损害为10.6亿MOP/a; 如果取CVM之中值,估算出澳门噪音污染的年损害值为7.98亿MOP/a。还对WTP与WTA之间的差异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空气污染损害价值的WTP、WTA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条件估值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 CVM),通过询问人们对于环境质量改善的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 WTP)或受到损害后的受偿意愿(Willingness To Accept, WTA)来评估环境物品或服务的价值。虽然对CVM的准确性存在争议,但这一方法正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人们认识到这一方法能够解决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空气污染一直是澳门的环境问题,空气污染造成的损害是多方面的。本研究分2次进行,2002年12月SARS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爆发前,进行了WTP的调查,打电话调查样本1 600个,回收有效问卷720份;2004年3月SARS爆发后,又进行了WTA调查,打电话调查样本1 336个,回收有效问卷543份。本研究旨在采用CVM中之WTP和WTA方法,分析比较SARS爆发前后,居民对澳门空气污染损失的意愿价值的变化情况,探讨WTP和WTA两种研究方法的估值差异,为城市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本研究的特点:①对调查的误差进行了统计学分析;②CVM的调查采用支付意愿和受偿意愿相结合的对比研究。经济分析结果表明,2002年SARS爆发前,以WTP分析得出澳门空气污染的年经济损失保守估计值为3.77亿MOP(澳门元, 1美元=8.033MOP)、占当年GDP的0.69%;2004年SARS爆发后,以WTA法分析得出澳门空气污染的年经济损失最高估计值为14.32亿MOP/年,占当年GDP的2.2%。研究表明,SARS爆发后,居民的环护意识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单边界和双边界是二分式条件价值法(CVM)的2种主要问题格式。针对澳门固体废弃物管理存在的问题,应用单边界和双边界二分式条件价值法,比较研究了澳门固体废弃物管理方案改善的支付意愿及其总经济价值;结果表明,80.56%的居民对新的固体废弃物管理方案存在支付意愿。单边界二分式CVM的分析结果表明澳门居民的平均支付意愿为每人每月14.87~24.12澳门元。双边界二分式CVM的结果表明澳门居民的平均支付意愿为每人每月14.43~17.94澳门元。单边界和双边界二分式CVM的评估结果相差不大,双边界二分式CVM的评估结果较为精确。按2003年澳门总人口44.85万计算,新的固体废弃物管理方案的年总经济价值约为7.02×107澳门元。   相似文献   

6.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既是对“两山”理念的践行路径,也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并行实践的重要渠道,对全面推动我国经济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梳理已有研究关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成果发现:(1)生态产品相关的研究显著增加,研究内容不断深入,有效促进了学科交叉融合发展;(2)研究内容涉及生态产品概念辨析及内涵外延、生态产品价值的核算方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和模式、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探索以及典型案例分析和价值实现的制度保障建设等多个方面。基于此,指出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以及如何确保生态产品价值高效转化等研究难点。通过理论研究的梳理和典型实践探索案例的归纳分析,以期为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矿产资源价值评估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系统评述了国内外有关矿产资源价值的观点,分别介绍了国外和国内矿产资源价值评估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状况,同时,以矿产资源级差收益的理论和评估方法也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态经济理论的生态需水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简述生态需水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生态经济理论,提出了基于生态经济思想的生态需水概念,并进行了理论分析.根据生态经济领域中的生态价值理论,确定不同生态需水量条件下的生态价值,进而通过水资源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合适的生态需水量,并通过实例对该方法的具体步骤进行了说明,认为由该法所确定的生态需水量符合客观实际,可以作为生态建设过程中生态需水研究的方法之一.该法通过水资源将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联系在一起,对于研究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水资源利用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条件价值法是目前资源环境经济价值货币评估中较为广泛的应用方法,其经济理论基础虽已趋完善,但准确性仍受质疑,而双边界二分式条件价值法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偏差的支付诱导方式。本文将双边界二分式CVM模型引入农民对耕地资源保护补偿意愿的经济价值评估研究中,为平衡同一主体受偿意愿与支付意愿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基于不同的假想市场,以武汉市450份农村居民意愿为例,进行农户对耕地资源保护的接受意愿和支付意愿的实证分析,以探索条件价值评估法双边界二分式意愿引导技术在我国应用的适用性。研究表明:农户的受偿意愿每亩在309.30~650.39元之间,其点估计值为477.47元;支付意愿在206.87~380.38元之间,其点估计值为290.86元。根据我国国情、补偿时空差异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确定具有一定弹性的耕地资源保护补偿意愿标准为每亩290.86~477.47元之间。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经济功能区划的玛纳斯河流域生态服务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遥感和GIS技术, 对玛纳斯河流域及不同生态经济功能区1958-2006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分析, 并借助Costanza评估模型探讨了研究区及不同生态经济功能区的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在1958-2006年期间, 流域生态服务价值从22 130.86×106元下降到16 050.45×106元, 净损失6 080.41×106元.研究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系数接近于区域真实值, 结果可信.流域不同生态经济功能区的生态服务价值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化; 基于不同生态经济功能区的生态经济特点和生态问题, 提出相应的生态恢复策略以提高流域总的生态服务价值, 对实现该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和总结前人对红藻石和蓝藻石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岩石薄片显微镜下观察实例,发现在以往碳酸盐岩颗粒分类中没有红藻石和蓝藻石的合适位置。鉴于红藻石重要的成因意义和造礁作用,有必要明确红藻石的概念和归属。珊瑚藻本身极易钙化,经生物矿化作用最终保存下来的珊瑚藻屑一直放在生物碎屑中,而红藻石是由非固着的珊瑚藻构成的钙质独立结核,因此也可以被划分到生物碎屑中。蓝藻石作为蓝细菌钙化作用的产物,同时鉴于蓝藻石的广泛存在,把钙化蓝细菌形成的核形石命名为蓝藻石,这一重要概念从提出到现在一直被使用。然而蓝绿藻概念已变更为蓝细菌,蓝藻石的形成与藻类无关,显然将其称作蓝菌石更加确切。因此,应将红藻石和蓝藻石分别归为生物碎屑和核形石当中,并用新的术语蓝菌石替代蓝藻石。其意义在于使红藻石和蓝藻石的概念及归属更为规范,并为碳酸盐岩颗粒的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线索。  相似文献   

12.
宋兵  蔡健 《岩土力学》2011,32(8):2313-2318
研究桩与岩石的侧摩阻力组成及影响因素,有助于准确地把握桩与岩石的侧摩阻力取值原则。在对桩与岩层的摩擦黏着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界面力与岩层抗剪力的区别,并提出岩层的极限侧摩阻力由界面强度及岩石强度两者较弱一方决定的观点。进行了中风化岩中4组混凝土短桩的抗压及抗拔极限摩阻力对比试验,获得了相应的极限侧摩阻力值以及抗拔与抗压极限侧摩阻力值的比值。抗拔时由于上部岩层对桩侧岩层的约束作用较弱,会使侧摩阻力相对抗压时有较大降低。通过有限元计算及其与试验值的比较分析,研究短桩与岩层的界面强度条件,发现岩层和混凝土灌注桩间的侧摩阻力中界面黏着力占很大比例。  相似文献   

13.
宝玉石产地来源的研究是近几年地质学、宝石学和考古学界的热门话题之一。一方面,不同产地来源的宝玉石可能具有不同的品质特征及经济价值,其研究有助于珠宝首饰价值的判断,为各国海关执法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古代宝玉石产地的确定对了解古代宝玉石的开采与古代科技的发展水平及不同区域的文化交流均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微区测试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从微量元素、包裹体以及同位素分析等方面探讨总结了微区测试技术在确定宝玉石产地来源研究中的应用。当前的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技术方法对确定宝玉石的产地来源均有一定的意义,但宝玉石产地来源的最终确定往往需要依赖更大范围和更深入地对宝石矿床的地球化学进行多技术手段的交叉分析。显然,确定各种不同类型宝玉石产地来源的标型特征及建立相关重要宝石产地的地球化学数据库,是最终解决宝玉石产地来源鉴定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In June 2014, the "Statistics System for the Damage and Loss of Large-scale Natural Disasters" (SSDLLND) was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Civil Affairs and the Office of National Disaster Reduction Committee, which marked that the statistics and assessment of China's catastrophic natural disaster damage and losses formally entered a new stage of institutionalization.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five major international disaster damage and loss assessment systems, including HAZUS-MH, ECLAC, DaLA, EMA-DLA and PDNA,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SDLLND” of China and five major international systems were compared from the statistics and assessment contents and indicators. Combined with the statistics and assessment practices of China’s large-scale disaster damage and loss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ational systems in recent year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SSDLLND were proposed in three aspects: Enriching and improving the framework of damage and loss statistics content, stepwise improvement of disaster impact assessment methods (such as the ecological capital loss assessment, tourism industry loss assessment due to the disasters, etc.), and improving indicators and parameters of loss statistics. The study ha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statistics and assessment system of the damage and loss of major natural disasters and better serving the post-disaster 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 decision-making.  相似文献   

15.
RS和GIS技术集成及其应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RS(遥感图像处理系统)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其集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讨论了RS和GIS技术及其集成的内在涵义、相互关系,认为RS是GIS重要的外部信息源,是其数据更新的重要手段,尤其对于全球性的 地理动力学分析,更必须有RS所提供的覆盖全球的动态数据与GIS的结合。反之,GIS则可以提供RS所需要的一些辅助数据,以提高RS图像的信息量和分辨率,同时,GIS可以将实地调查所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地矿局建局63年以来,钻探工程作为地质找矿的重要技术手段,发展至今已形成门类齐全、设备精良、技术精湛的专业体系。本文在总述贵州省地矿局地质找矿辉煌成就的基础上,从小口径岩心钻探、大口径深井钻探、地下水机井钻探、浅层地温能钻探等几个重点方面详细回顾了钻探工程的发展历程,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同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供今后的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considers an ellipse, produced by the intersection of a triaxial ellipsoid and a plane (both arbitrarily oriented), and derives explicit expressions for its axis ratio and orient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ntral and noncentral sections, and the problem of intersection probability,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ing equations have obvious applications in structural geology and optical mineralogy, and in stereological modeling of grain-size and grain-shape distributions.  相似文献   

18.
相控和气洗分馏作用对油气组分及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油藏条件下的相控和气洗分馏作用使得油藏中油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通过不同温压条件下的PVT实验及其产物测量为该观点提供了十分有意义的科学证据,其主要结论结下:(1)总的来看,气洗分馏作用较由温度和压力引起的相控分馏作用明显,气洗作用是油藏中原油性质(如:含蜡量、密度和粘度等)发生重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2)PVT分馏不仅导致凝析油中饱/芳比值的异常高值,而且饱/芳比值在凝析油和正常  相似文献   

19.
In the history, the Yellow River nurtured Chinese civilization. It is respected as the "ancestor of the four large rivers in China" and praised as "the mother river of China". At the same time, the Yellow River is regarded as "the misery of China" and considered as the most complex river hard to control in the world. Today, the Yellow River is also one large river greatly influenced by human activities in the world. The safety of the Yellow River, particularly flood control, is always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for governing and developing the country. Great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after many years of efforts for controlling the Yellow River. However, since the nineties of 20 century, some new problems occurred, such as sharp reduction of flux to sea, dry rivercourse, worsen environment, etc. Rapidly shrinking riverbed and two-level perched stream are disadvantageous to flood safety especially. The new concepts and new practices are urgently needed to control the river. Therefore, the Yellow River Conservancy Committee of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had continuously carded out flow and sediment diversion each year from 2002 to 2005. To timely probe into the new issues produced after flow and sediment diversion, and in order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rules for the Yellow River's water and sediment and provide reference and experience to the researchers for other large rivers, five hydrologic and hydraul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Yellow River, such as lack of water, much of sediment, different resources of water and sediment, inconsistency between water and sediment and frequency of sink switching and route changing, are described. Flow and sediment diversion of the Yellow River is also reviewed. Under flow and sediment diversion,  相似文献   

20.
回顾了地勘单位利用钻掘技术优势在工程市场上取得的瞩目成绩,指出了当前在技术发展上存在的“拓重三轻”的问题,分析了钻掘工程市场的发展前景,从技术发展战备的高度规划适应市场需要的岩土钻掘工程技术的体系,并提出了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