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朱元林 《冰川冻土》1996,18(4):373-373
我国冰川冻土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第五届全国冰川冻土学大会”在兰州召开朱元林(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730000)由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及其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冰芯与寒区环境实...  相似文献   

2.
谢自楚 《冰川冻土》2003,25(1):114-115
2002年9月19日至9月21日,第六届全国冰川冻土学大会暨冻土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召开.笔者参加了自1978年以来的历届全国冰川冻土学大会,每届大会都展示了中国冰川冻土科学的新成果和新方向,不断推动着冰冻圈科学的发展,对这次大会笔者也有同样的感觉.在冰冻圈及全球变化专题方面参加会议的论文共32篇,其中在大会宣读的共16篇,另16篇因作者在野外考察等原因没有在会上宣读,但已发表在《冰川冻土》期刊2002年第24卷第5期的“第六届全国冰川冻土学大会暨冻土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专辑中.  相似文献   

3.
全国冰川冻土测试技术会议于1980年3月16日至21日在兰州举行,来自全国39个单位83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宣读论文63篇。经全国科协批准,在会上正式成立了“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学会”,并选出了以施雅风同志为理事长的学会理事会。  相似文献   

4.
中国冻土学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冻土学在中国从无到有,走过了三十年的历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值此三十周年之际,考察中国冻土学的现状,展望其将来的发展,无疑对促进冻土学的进一步发展会有所俾益。 一、中国冻土学的现状 1.普通冻土学 通过参与冻土区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工作,以及专门组织的区域冻土考察,区域冻土的工作业已初步查明我国多年冻土区面积约2.5×10~4km~2(周幼吾等,1982),确立了我国的世界第三冻土大国的地位;同时还查明,我国高海拔多年冻土的面积居世界  相似文献   

5.
《冰川冻土》征稿简则一、《冰川冻土》是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联合主办的冰川学、冻土学学术刊物。它的任务是:反映我国冰川学、冻土学领域中最新的科研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冰川冻土》以中文出版,附有英文论文题目、作者及...  相似文献   

6.
从第三届国际冻土会议看普通冻土学的成就和动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8年7月10日至13日在加拿大阿尔伯达省埃德蒙顿市举行了第三届国际冻土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加拿大、美国、日本、法国、英国、挪威、丹麦、西德、阿根廷、苏联等十四国。我国应邀参加了这次会议,在会上宣读了四篇论文。会议期间共宣读了150篇论文,其中综叙性的有七篇,论述普通冻土的论文有119篇,有关工程冻土的论文有31篇。在119篇普通冻土的论文中有关区域冻土的论文有20篇,冻土现象14篇,冻土勘测方法16篇,冻土区的生态及植被6篇,冻土层的热物理14篇,冻土的物理和化学性质14篇和冻土力学性质22篇。本文只对普通冻土学方面的论文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7.
R.J.E.布朗博士是加拿大著名的冻土学家,在国际冻土学界享有盛名,是我国冻土科学工作者的好朋友。两年前的1980年11月,癌症夺去了他的生命,结识他的中国朋友无不感到悲痛,他的逝世对冻土科学的发展是莫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由国际多年冻土协会下挂的中国冰川冻土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和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组织的第六届国际多年冻土会议,将于1993年7月5—9日在我国北京国际交流中心举行。 会议将以论文宣读、专题讨论和论文展示的形式开展。宣读论文是会议的主要方式,大会将设立三个分会场,同时宣读普通冻土学;冻土物理学、化学、力学和冻胀;多年冻土工程等三个研究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多年冻土发展”、“高山多年冻土和冰缘过程”及“寒区线形构筑物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冻土专门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国水工建筑物抗冻情报网共同发起召开的工程冻土学术交流会,于1993年9月22—25日在兰州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我国北方10个省市区的科研、设计院所、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及防渗材料生产厂家19个单位共32位代表。甘肃省水利厅副厅长、甘肃省水利学会副理事长冯婉玲、甘肃省水利厅总工程师、甘肃省水利学会名誉理事长王钟浩出席会议并讲了话。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徐学祖研究员就国内冻胀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作了学术发言。会议就冻深和冻胀的预报、冻土工程分类、冻土力学和冻土热学最新研究成果、工程防冻胀融化破坏措施等主题展开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铁道学会、中国水利学会、水电部松辽委员会联合召开的第三届全国冻土学术会议,于1986年8月19日至24日在哈尔滨市召开。来自全国各有关部门84个单位的173位代表及国际冻土协会副主席、美国第四纪研究会主席T.L.辈伟教授为首的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专家、教授十多位专程来我国参加了会议,并宣读了他们的论文。提交会议的论文共216篇。  相似文献   

11.
张泽  马巍  张中琼 《地球科学》2016,41(2):351-360
冻土属土质学范畴内的一种“特殊”土类,以地学研究的问题类型和俄罗斯工程地质学理论为基础,利用科学哲学的手段对冻土学研究的问题、系统类型、学科结构、研究任务、科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首先,对冻土进行了重新定义,从冻土的形态多样性入手说明了冻土学的研究对象;其次,提出冻土学中“今日”、“昨日”和“明日”3个问题;再次,针对冻土学研究的系统类型,并结合工程、冻土和环境的动态变化关系,将冻土学研究系统分为冻土-工程系统和冻土-环境系统,并从各个子系统(圈)的动态变化入手深入阐述其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然后,将广义工程地质学的学科结构应用于冻土学,并针对现今冻土学的发展状况,简要地展望了冻土学未来的理论-方法研究任务;最后对冻土学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了分类,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冻土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理学会全国冰川冻土学术会议正式开幕了,这是冰川冻土学工作者盼望已久的一次盛会。但在“四害”横行时期,要想召开和开好这样一个会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感谢华主席、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踢开了阻碍科学发展的绊脚石,迎来了科学的春天。现在,全国人民正在积极响应华主席、党中央的号召,为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形势十分喜人。在这样一个大好形势下,广大冰川冻土工作者欢聚一堂,交流科学成果,畅述个人建议,促进我国冰川学、冻土学的发展,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这是大家都非常高兴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13.
张明义 《冰川冻土》2019,41(3):749-750
正2019年6月28-30日,第一届全国冻土工程与寒区环境学术会议暨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研讨会在兰州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主办,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会议开幕式由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吴青柏研究员主持。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赖远明院士和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主任马巍研究员分别致辞,对参会代表致以热烈欢迎。在报告环节,中山大学刘建  相似文献   

14.
由苏联科学研究院西伯利亚分院冻土研究所著,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西北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和兰州大学科技人员合译出《普通冻土学》一书,最近,由中国科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是作为纪念冻土学的奠基人——M.N.苏姆金诞辰100周年的献礼。根据苏联科学研究院西伯利亚分院冻土研究所近三十年来所积累的大量冻土实际资料,以现代科学水平撰写而成的一部颇有影响的冻土学专著;全书25万字,共分十三章,图文并茂。主要论述了冻土学的概念、定义、发展史  相似文献   

15.
在历时十年的灾害性的文化大革命运动结束后,中国的科学技术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1978年是中国冰川冻土发展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中国科学院在原兰州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的基础上分建了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派出了冰川学代表团访问瑞士、法国和英国,结束了以往的孤立状态;举行了第一次中国冰川冻土学术会议,会议上宣读和印发了178篇论文或摘要。1979年创办了《冰川冻土》学术期刊。1980年举行了冰川冻土测试技术会议,宣读论文62篇,并成立了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学分会。下面简单叙述1978至1980年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若干工作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王保来 《冰川冻土》2023,(3):1200-1204
从20世纪80年代初第一次阅读拉肯布鲁克博士的论文开始,我一直被他的冻土物理热学的研究方法吸引着,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着我对科研课题的选择。我曾把他的热学方程应用到自己的研究。1993年在北京举行的第六届国际冻土大会期间,我与拉肯布鲁克博士相见,并在会后一起参加了青藏高原调研旅行。尽管他个头高大,但说话却很温和,是一位非常耐心的良师益友。我曾通过信件联系他,并向他请求寄送其发表的文章给我,另外,他也曾作为专家为我的文章审稿。拉肯布鲁克博士的去世是地球物理学和冻土学界的一大损失,他是冻土物理热学研究的巨匠和先驱。他在美国地质调查局的专业研究生涯长达60多年,他的研究深入到地球物理、地热热流、多年冻土、地貌,以及大地构造和地震学,并在这些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对深层冻土温度剖面的测量和研究使他比较早地提供了地球变暖及全球变化的证据。他对热油管道和多年冻土相互作用的研究避免了掩埋热油管道对冻土环境灾难性的破坏。拉肯布鲁克博士是一位多产的科学家,出版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许多文章已成为冻土学研究的基准和经典,这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和财富。在我们缅怀这位大师的同时,也为他对地球物理及冻土学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致以敬意。拉肯布鲁克博士不仅是一位科学家,他还是一位城市规划能手,他曾志愿担任所居城市市政规划委员会主任长达10年之久。为了纪念拉肯布鲁克博士,市政府最近决定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一条人行道。  相似文献   

17.
经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理事会研究,考虑到东北地区会员集中和冻土分布普遍的特点,决定成立冰川冻土分会东北区会。1981年10月18日参加全国第二届冻土学术会议的东北地区会员代表举行会议,推选了东北区会理事会。  相似文献   

18.
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马巍  朱元林 《冰川冻土》1998,20(3):264-272
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唯一的一个以冻土工程为主要研究内容的综合性实验室,其建设和发展对促进我国冻土学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迎来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建所40周年之际,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也走过了近9年的历程,回顾昨天,展望未来,只有紧紧把握粘土学科前沿,创新超前,解决国家在寒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提出的基础性,关键性和综合性的工程和资源环境问题,才能创建一流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使我国冻土工程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为了促进和繁荣我国的雪冰冻土科学事业,决定设立“雪冰冻土优秀奖”,以奖励在冰川学(广义)、冻土学和低温环境科学研究中作出显著贡献的科学工作者和组织工作者,并于今年开始评定。学会已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推荐“雪冰冻土优秀奖”候选人名单。 “雪冰冻土优秀奖”共分五种:(一)优秀基础理论奖;(二)优秀技术发明(或服务)奖;(三)优秀  相似文献   

20.
2 0 0 0年国际地层冻结和土冻结作用会议于 2 0 0 0年 9月在比利时召开。会议共设 6个专题 :热质迁移、冻结敏感性和冻胀、力学性质、环境土冻结、工程设计和工程实例。围绕这 6个专题 ,介绍了国际冻土力学与工程方面研究的一些主要进展 ,既反映了国际冻土力学与工程研究的水平 ,也代表了 2 1世纪冻土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