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系统论述了以含油气储集层为核心划分盆地成藏组合,并以成藏组合为基本评价单元的资源评价方法.在综合分析盆地构造、沉积、地层演化特征,储集层岩性和岩相特征,区域盖层发育,油气富集程度等因素的基础上,在纵向上和平面上对盆地的成藏组合进行了划分.通过统计不同的成藏组合内已发现油气藏的数量及规模,确定资源评价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参数,最终获得符合目前盆地勘探现状及石油地质认识的资源量计算结果.以巴西坎波斯盆地为例,将该盆地划分出4个成藏组合,分别是:上部上白垩统一中新统Carapebus浊积砂岩储层成藏组合、中部下白垩统Macae碳酸盐岩储层成藏组合、下部下白垩统Lagoa Feia 鲕粒灰岩储层成藏组合和底部下白垩统Cabiunas裂缝火山岩储层成藏组合,并分别计算了每一个成藏组合的预测待发现可采资源量,综合分析认为上部上白垩统一中新统Carapebus浊积砂岩储层成藏组合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2.
巴西坎波斯(Campos)盆地石油地质特征与勘探有利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西坎波斯(Campos)盆地是南美洲大陆东缘的一个典型大西洋型被动大陆边缘型盆地。盆地经历了前裂谷→同裂谷→过渡→后裂谷(漂移)等4个演化阶段。盆地裂谷期发育的Lagoa Feia湖相黑色页岩为盆地主要的烃源岩,在始新世(52 Ma)时达到生油窗开始生油,在中新世(22~8 Ma)达到生油高峰。盆地主要发育上白垩统和第三系Carapebus浊积砂岩、下白垩统Macae组碳酸盐岩和Lagoa Feia组鲕粒灰岩以及前寒武系的Cabiunas组裂缝玄武岩等4套储集层。盆地过渡期发育的Alagoas组盐岩层是盆地良好的区域性盖层,第三系层间泥页岩为盆地局部层间盖层。以主要含油气储集层为核心,盆地可以划分出下部、中下部、中上部和上部等4套主要的油气成藏组合,其中上部Carapebus浊积砂岩体成藏组合内已发现的可采储量占盆地总可采储量的80%以上,是盆地最重要的成藏组合。未来盆地最具潜力的勘探领域为Campos断层以东的Carapebus成藏组合的浊积砂岩体和Lagoa Feia成藏组合渗透性的鲕粒灰岩。  相似文献   

3.
巴西桑托斯盆地深水区白垩系—新生界的油气绝大部分分布于圣保罗高地,其次分布于盆地陆坡坳陷区。盆地的下白垩统区域性蒸发岩盖层为盐下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保证。根据盆地的构造格局以及烃源岩、储集层和油气分布的特征,划分出两个含油气系统:下白垩统含油气系统和上白垩统含油气系统,下白垩统含油气系统还可划分为盐下和盐上两个成藏组合。划定了含油气系统在盆地中的分布范围。认为圣保罗高地下白垩统盐下Guaratiba群湖相碳酸盐岩层系最有勘探潜力,盆地北部和中部的上白垩统土伦阶Ilhabela段浊积岩和新生界Marambaia组内浊积岩储层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西南部下白垩统盐上Guaruja组海相碳酸盐岩储层亦有一定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4.
西非塞内加尔盆地是全球近期油气勘探最活跃的前缘盆地之一。基于盆地最新的油气藏数据和勘探成果,应用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和含油气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塞内加尔盆地的油气分布规律和主控因素,以成藏组合为评价单元,评估了待发现油气可采资源量,并探讨了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和未来的勘探领域。研究表明,盆地发育3套含油气系统,志留系含油气系统、盐下三叠系含油气系统和白垩系含油气系统,白垩系含油气系统是最重要的含油气系统。区域上,盆地的油气主要分布于毛里塔尼亚次盆和北部次盆;层系上,油气主要储集于上白垩统赛诺曼阶、下白垩统阿尔比阶和中新统;埋深上,盆地油气储量集中分布于1 500~2 000 m和2 000~2500 m。油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是生储盖的有效配置、优质的储层和圈闭及盐活动。资源评价结果表明,塞内加尔盆地待发现石油、天然气和凝析油的可采资源量分别为1 5083×106 bbl、363 Tcf(万亿立方英尺)和3270×106 bbl,合计7 8879×106 boe油当量,最具勘探潜力的成藏组合是上白垩统赛诺曼阶成藏组合和下白垩统阿尔比阶成藏组合。  相似文献   

5.
西非毛塞几比盆地(又称塞内加尔盆地)已经成为世界油气勘探的热点区.通过对毛塞几比盆地近5年的油气勘探新发现的综合地质研究,明确了盆地油气成藏条件新特征.认为盆地发育下白垩统阿普特-阿尔布阶和上白垩统赛诺曼-土伦阶2套优质的海相烃源岩;发育下白垩统阿尔布阶陆架边缘三角洲砂岩储层和上白垩统下赛诺曼阶深水浊积砂岩2套有利储层...  相似文献   

6.
根据北乌斯丘尔特盆地主要地质特征和油气聚集规律,并以储集层为核心,在始新统、下白垩统、中侏罗统、下侏罗统和石炭系等储集层内划分出7个成藏组合。然后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对不同成藏组合中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待发现可采资源量分别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北乌斯丘尔特盆地待发现可采资源量可达2102 MMboe,其中石油为1201 MMbbl,天然气为5406 Bcf。同时参考对储层、圈闭、运移和保存等成藏要素的地质风险评价结果,应用资源-地质风险概率双因素法进行有利区带的优选。共划分出1个Ⅰ类成藏组合,1个Ⅱb类成藏组合,2个Ⅲ类成藏组合,2个Ⅳa类和1个Ⅳc类成藏组合。综合分析认为盆地西部北布扎奇隆起是最有利的勘探区,中生界的勘探目标主要是发育于隆起北坡及顶部的拉长型断背斜构造,古生界巴什基尔阶和阿赛尔阶碳酸盐岩和礁体储层的勘探潜力也不容忽视。而在盆地东部的局部地区,可能会在始新统和中侏罗统砂岩储层以及石炭系维宪阶碳酸盐岩储层中发现一定量的油气资源。  相似文献   

7.
布劳斯盆地的油气勘探是澳大利亚西北陆架被动大陆边缘深水区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与亮点之一,盆地油气勘探程度目前还很低。以盆地构造演化、油气勘探现状和油气田最新资料等为基础,采用地质综合分析方法,分析总结了布劳斯盆地油气地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布劳斯盆地属边缘海型被动大陆边缘,发育三套主要烃源岩:主力储集层为侏罗系—下白垩统的河流—三角洲相砂岩,中、下白垩统海相泥页岩是区域性盖层。主要圈闭类型为断背斜、断块、压实披覆背斜和倾斜断块构造,油气主要通过断裂系统垂向运移到相邻圈闭和上部的圈闭中,盆地内发育多套油气成藏组合,主要包括下白垩统成藏组合、上侏罗统成藏组合、中下侏罗—上三叠统成藏组合和石炭—二叠系成藏组合。  相似文献   

8.
以板块构造理论和石油地质学理论为基础,分析西非中南段盐盆形成演化、成藏组合特征,提出中南段盐盆油气勘探方向。西非中南段盐盆的形成演化可以分为前裂谷、同裂谷、过渡和后裂谷4个阶段。受盆地形成演化的控制,中南段盐盆总体发育盐下下白垩统、盐上下白垩统、上白垩统和第三系共4套储盖组合。以储盖组合为核心,根据成藏组合划分原则,在中南段盐盆5个盆地共划分出16套成藏组合。综合分析各盆地勘探现状、油气地质条件和勘探潜力后,提出中南段盐盆未来勘探以深水区勘探为主,其中下刚果盆地和杜阿拉盆地应重点关注第三系成藏组合,加蓬盆地应重点关注盐上上白垩统成藏组合和盐下下白垩统成藏组合,宽扎盆地应重点关注盐下下白垩统成藏组合,里奥穆尼盆地应重点关注上白垩统成藏组合。  相似文献   

9.
松南下白垩统油气系统天然气成藏组合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松南下白垩统油气系统可划分出下部、中部、上部3个天然气成藏组合。成藏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松南下白垩统油气系统主要以下白垩统沙河子组和营城组暗色泥岩和煤层为生烃源岩,河湖相中细砂、含砾砂岩为主要储层,无区域封盖层。系统的高热演化程度及有机质类型表明,其天然气勘探潜力大,尤其是其中下部成藏组合。上部成藏组合依附于中、下部成藏组合,是承接中、下部(油)气藏改造破坏后二次乃至三次运移而形成。总体看来,这一系统具有多期成藏、气藏类型多、单个气藏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科特迪瓦盆地位于西非几内亚湾北部,为典型的转换型大陆边缘盆地,是目前世界深水油气勘探的热点区域。以科特迪瓦盆地的构造演化、油气地质条件以及油气田最新发现为基础,采用油气地质综合分析方法,明确了盆地深水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可以为进一步明确勘探目标提供帮助,并为同类型盆地的油气勘探提供借鉴。研究表明,目前盆地共发育3套烃源岩,3套储层及多套盖层。盆地内最主要的深水成藏组合为上白垩统自生自储式和下生上储式成藏组合,其烃源岩为上白垩统森诺曼阶-土伦阶厚层海相页岩;储层主要是土伦阶-森纳阶深水浊积扇砂体;盖层主要是上覆新生界厚层海相页岩。盆地深水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为深水浊积扇和断层,二者相匹配共同控制油气成藏。  相似文献   

11.
西西伯利亚盆地是一个富含油气的中生代—新生代大型裂谷盆地,盆地的优质烃源岩和储层均发育于侏罗纪—白垩纪裂后拗陷阶段,这与典型裂谷盆地油气富集于裂谷层系的特点具有明显差异。基于系统的岩相古地理编图、成藏要素与成藏组合分析,划分了盆地拗陷阶段的成藏组合,探讨了各成藏组合的油气分布规律,指明了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勘探方向。研究表明:侏罗纪—早白垩世巴雷姆期,盆地经历了一次持续时间长、分布范围广的海侵—海退沉积旋回,控制了盆地最主要烃源岩和下部多套成藏组合的发育;早白垩世巴雷姆期末—晚白垩世,转变为短周期、多期次海侵—海退沉积旋回,控制了上部多套成藏组合的发育。侏罗系—白垩系纵向上可以划分为7套成藏组合,已发现的油气主要富集于下白垩统贝里阿斯阶—巴雷姆阶成藏组合和下白垩统阿普特阶上段—上白垩统塞诺曼阶成藏组合。盆地北部陆架阿普特阶上段—塞诺曼阶成藏组合中的波库尔组大型构造圈闭,南部陆上的侏罗系成藏组合中的秋明组与瓦休甘组的岩性圈闭,将是未来最重要的两大有利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南美洲28个主要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特征的系统梳理,全面总结了南美洲的油气地质特征:①发育两个时代、两种类型的烃源岩;②储层类型单一,油气集中赋存在白垩系和古近系-新近系两个层系中;③发育4种成藏模式,即西缘前陆盆地发育陡坡短距离垂向运移成藏模式和缓坡长距离侧向运移成藏模式、东缘被动陆缘盆地发育盐上"断层+盐刺穿"运移成藏模式和盐下"烃源岩内浊积砂体+潜山"运移成藏模式;④油气分布平面上呈两带展布、两中心富集的规律。同时,以成藏组合为基础评价单元完成了南美地区资源评价。预测南美洲待发现可采资源量约为214 065MMBOE。主要集中分布在东缘海上被动陆缘盆地群和西缘陆上前陆盆地群两个领域。东委内瑞拉盆地、马拉开波盆地、桑托斯盆地和坎波斯盆地是预测资源量较大的4个盆地。  相似文献   

13.
被动陆缘盆地演化通常包括裂谷期、过渡期和漂移期3套巨层序。分离的陆缘具有早期发育相关和后期发育稳定的特征。低勘探程度被动陆缘深水区研究方法包括使用共轭性分析拟定成盆规律特征和深水油气聚集条件、区带类比分析揭示不同级次构造带深水勘探潜力、成藏组合评价确定深水优质储层层系和平面分布位置,进而确定深水远景区圈闭类型及可能的成藏模式。以巴西北东部波蒂瓜尔盆地为例,研究表明:该盆地与西非尼日尔三角洲盆地共轭,其深水油气主要烃源岩是裂谷期湖相泥岩和过渡期浅海泥页岩,储层以漂移期斜坡扇体和浊积水道复合体砂体为主。盖层为层间或区域性海相泥页岩。区带分析显示,盆地南东部海域断阶带下降盘湖相砂岩或漂移期深海浊积岩、北西部漂移期深水扇体、水道复合体和前端朵叶体为主要勘探目标。纵向上最有利深水成藏组合是晚白垩世坎潘阶-中新统阿启坦阶Ubarana组砂岩成藏组合,平面上北西部紧邻烃源岩分布区以及南东部紧邻断阶处的砂体是最有利勘探区域。研究认为,盆地深水远景区以地层或与构造相关的地层圈闭为主,油气藏分布主要受疏导体系和成熟烃源岩分布控制。  相似文献   

14.
阿富汗-塔吉克盆地是中亚地区常规油气具有良好勘探潜力的前陆叠合盆地之一。基于最新的数据资料,应用石油地质综合评价和含油气系统分析的方法,本文研究了阿富汗-塔吉克盆地的油气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以成藏组合为评价单元,评估了油气待发现可采资源量,并探讨了油气资源潜力和未来勘探领域。研究表明,盆地发育2套主力含油气系统,分别为中下侏罗统-卡洛夫牛津阶含油气系统和始新统/下白垩统-古新统Bukhara含油气系统。区域上,盆地的油气主要分布于西南吉萨尔隆起和苏尔汉坳陷,盆地总体表现为"贫油富气"特征。其中,74.0%的天然气储量分布在西南吉萨尔隆起,71.5%的石油储量分布在苏尔汉坳陷,几乎所有凝析油都分布于西南吉萨尔隆起。层系上,油气在侏罗系、白垩系以及古近系分布,但集中分布于侏罗系。油气分布整体表现出"盐上构造圈闭富油,盐下地层圈闭聚气"的特征,有利生储盖组合和局部构造控制盐下层系油气分布,新生代构造运动等控制盐上层系油气分布和富集程度。资源评价结果表明,阿富汗-塔吉克盆地待发现可采石油、天然气和凝析油的资源量分别为202.74 MMbbl、8680.15 Bcf和126.65 MMbbl,合计油当量1776.09 MMboe,最具有勘探潜力的成藏组合为中上侏罗统卡洛夫-牛津阶成藏组合。  相似文献   

15.
北美常规油气富集特征与待发现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美大陆由古老加拿大地盾周缘拼贴古生代和中新生代褶皱带演化形成,经历奥陶纪洋壳扩张、志留纪—三叠纪古洋闭合、中新生代板块碰撞和古陆解体4个演化阶段,形成了3种板块边界、5个构造单元和7种类型盆地。石油地质特征研究表明,北美整体发育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和中新生界碎屑岩两大套地层,发育多套烃源岩和储集层,形成稳定克拉通、中新生代褶皱带和被动陆缘三大油气富集带。研究以成藏组合为评价单位,利用发现过程法计算北美9个重点盆地30个成藏组合的地质资源量为3 083.65亿桶,待发现资源量为1 557.92亿桶;综合美国本土陆上含油气盆地USGS(2000)评价结果,整个北美地区待发现资源量为2 082.84亿桶。其中,墨西哥湾深水第三系成藏组合、阿尔伯达盆地泥盆系成藏组合、阿拉斯加密西西比系-侏罗系和斯科舍盆地侏罗系-白垩系成藏组合待发现资源量大,是下一步勘探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南美北部前陆盆地重油成藏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各盆地重油成藏的主控因素,探讨其勘探前景。南美北部前陆盆地重油的烃源岩为上白垩统浅海相泥岩,储层为白垩系和第三系浅海-三角洲相砂岩。重油成藏具有平面上呈带状分布、生烃条件优越、主要储层单一、埋藏较浅、运移距离长、以非构造油藏为主和稠变作用强的特征。重油成藏在宏观上受烃源岩、构造背景和稠变作用的控制。各盆地的主控因素又稍有不同:EV盆地的成藏主控因素为运移通道和中新统砂岩的分布;LB盆地为渐新统砂岩和局部盖层的分布;POM盆地为上白垩统砂岩和区域性盖层的分布。研究认为,南美北部前陆盆地的重油成藏条件有利、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巨大。对于未来的重油勘探,以LB盆地的勘探潜力最大,EV和POM盆地次之;以第三系为主要勘探层系;以前陆斜坡带深度范围为61~2 667m的构造-地层圈闭为主要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7.
在研究西非海岸盆地形成演化的基础上,总结各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划分各盆地成藏组合并评价资源潜力,最终提出了油气勘探方向。西非海岸17个盆地从北往南可分为5段:北段盐盆、中段盆地、尼日尔三角洲、中南段盐盆和南段盆地,其形成演化可分为前裂谷、同裂谷和后裂谷3个阶段,总体发育6套储盖组合。以储盖组合为核心,在西非海岸17个盆地中共划分出27个成藏组合。以成藏组合为资源评价基本单元,采用类比法、发现过程法和主观概率法,计算和预测西非17个盆地待发现常规油气可采资源量为146 175 MMBOE。待发现常规油气资源在平面上主要分布于中南段盐盆和尼日尔三角洲,纵向上主要位于白垩系、古近系和新近系。西非海岸17个盆地按勘探潜力从大到小分为Ⅰ、Ⅱ、Ⅲ类,应重点选择Ⅰ、Ⅱ类盆地开展勘探活动。西非重点勘探目标为深水浊积岩和盐下碳酸盐岩,每个盆地主力成藏组合叠合最多的区域就是该盆地最有利的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8.
重油具有黏度大、大规模连续聚集、储层非均质性强、难于开采等特征,利用传统的体积法评价其资源潜力无法揭示重油资源在空间三维尺度上的富集差异性或预测"甜点区"的分布。空间网格插值法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成藏组合为基本评价单元,划定各单元分布面积,统计和分析每个成藏组合储层的厚度、含油饱和度、孔隙度、采收率4个关键参数的空间分布规律,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反距离加权插值、克里金插值等方法进行插值,实现关键参数网格图的空间叠加计算,最终计算出每个成藏组合的重油资源丰度图,定量表征重油资源的空间分布,厘定重油"甜点区"。将该方法应用于中东扎格罗斯褶皱带重油资源潜力评价,揭示三叠系-侏罗系Butmah成藏组合、侏罗系成藏组合、白垩系成藏组合以及第三系成藏组合总可采资源潜力为140亿t。其中,未来有利勘探目标为白垩系成藏组合,可采资源量为85亿t。初步预测"甜点区"位于盆地西南部。  相似文献   

19.
《地学前缘》2017,(3):249-256
Sureste盆地为墨西哥油气最富集的盆地,但与墨西哥湾北部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勘探潜力。在分析油气成藏要素、成藏模式的基础上,首次对成藏组合进行了划分与评价,指明了盆地的勘探潜力。研究表明:以上侏罗统提塘阶为主的4套烃源岩为盆地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5套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优质储层为盆地提供了多样的勘探层系。受盐岩活动、构造运动和沉积负载的共同控制,盆地发育6种圈闭类型和4种成藏模式。据此,将成藏组合在纵向上划分为深部、中部、浅部3套,其展布范围、控制因素及勘探程度各不相同。目前油气发现在中部成藏组合最为富集,其中深部和中部成藏组合以断层沟通下生上储的挤压背斜油气藏为主,浅部成藏组合以"盐岩+断层"沟通下生上储的盐刺穿相关油气藏为主。盆地未来勘探潜力主要集中在陆上深层和海上深水。陆上深层深部成藏组合的牛津阶风成砂岩勘探程度很低。海上深水至今未有油田投产,其西侧以浅部成藏组合为目标,东侧以中部成藏组合为目标,南侧以深部成藏组合为目标。  相似文献   

20.
深水浊积砂岩油气藏是当今世界油气勘探的热点领域。基于地震、钻井、地球化学等资料,系统分析了西非北段科特迪瓦盆地深水浊积砂岩油气成藏的差异性。研究表明,科特迪瓦盆地经历了裂陷期(早白垩世)和漂移期(晚白垩世—现今)两大构造演化阶段,漂移期发育塞诺曼—土伦阶优质海相烃源岩,裂陷期发育阿普特—阿尔布阶湖相烃源岩。漂移期层系为盆地的主力勘探层系,发育两种类型的浊积砂岩油气藏。塞诺曼—土伦阶浊积砂岩油气藏为典型的“砂体运移、自生自储、源内成藏”的油气成藏模式,其油气主要来源于塞诺曼—土伦阶烃源岩,广泛分布的浊积砂岩是油气运移的主要路径,烃源岩的生、排烃期决定了油气成藏时期,是否发育有效烃源岩是该类油气藏成藏的主控因素。圣通—马斯特里赫特阶浊积砂岩油气藏为典型的“断裂运移、下生上储、源外成藏”的油气成藏模式,其油气主要来源于深部裂陷期阿普特—阿尔布阶湖相烃源岩,断裂是油气运移的主要路径,断裂的活动控制了油气的运移和成藏时期,是否发育油源断裂是该类油气藏成藏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