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在地震资料信噪比较低、叠加次数较低的情况下,常规处理效果不好,可以采用分频处理。根据频谱分析及能量扫描,把地震记录分成几个频带,分别进行自动剩余静校正、互相关静校正、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反Q滤波、消除噪音、自适应倾斜面元等处理。然后再将各频带的地震反射波能量加起来做最终修饰,获得最终叠加剖面。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各个频带的反射波能量,提高处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山西黄土塬地区地表地质条件复杂、低降速带不稳、黄土厚度变化较大且高程变化剧烈,导致地震记录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通过对地震数据静校正处理,总结出了层析静校正和折射波剩余静校正的结合,能够很好地解决区内不同波长的静校正问题。这两种方法的结合,在实际的生产中较好地改善了叠加剖面同相轴的连续性,提高了勘探精度以及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3.
山西黄土塬地区地表地质条件复杂、低降速带不稳、黄土厚度变化较大且高程变化剧烈,导致地震记录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通过对地震数据静校正处理,总结出了层析静校正和折射波剩余静校正的结合,能够很好地解决区内不同波长的静校正问题.这两种方法的结合,在实际的生产中较好地改善了叠加剖面同相轴的连续性,提高了勘探精度以及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4.
地震资料处理中CMP道集在经过静校正和动校正处理之后,仍然会存在剩余校正量。剩余校正量的存在影响叠加成像效果。传统剩余校正量求取采用基于统计规律的互相关算法。设计了一种振幅绝对误差剩余校正量求取算法,并用MATLAB编程进行了仿真测试和实际地震资料处理试验。两种算法有着相同的效果,但振幅绝对误差算法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静校正一直是地震勘探资料处理的重要内容,静校正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的资料处理效果。尤其是对于复杂地区而言,有时候静校正技术成为勘探项目是否能取得较好效果的关键。而在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中,由于近地表条件的差异,在进行了野外静校正的资料上仍然有残存的静校正量,影响叠加效果。一般残余静校正不是很严重的地区通过剩余  相似文献   

6.
复杂地表区地表起伏大,表层低速带横向变化大,静校正是此类地区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和难点。层析静校正方法利用地震初至波射线的走时和路径反演介质速度结构,因不受地表及近地表结构纵横向变化的约束等优势在地震资料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笔者针对人机交互和全自动层析静校正技术做了概要描述,并给出了两种技术的实现过程,结合鄂尔多斯北部工区的实际资料,开展初至拾取、反演模型、静校正量、反射波剩余量、叠加剖面、闭合误差和长波长静校正等应用效果的对比研究,论述两者在静校正应用效果上的优缺点和差异,为地震资料处理选择实用高效的静校正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南堡4号构造中浅层纵向发育多套含油层系、含油井段长,但是单油层厚度薄,平面上油层分布零散,地震剖面上分辨率低,不利于开展河道砂体预测工作。根据实际地震资料特点,以原始资料野外采集频宽为依据,采用了VSP井驱动Q补偿、高保真分频去噪、分频剩余静校正、井约束反褶积以及优势频带反褶积等技术手段,在高保真保幅的基础上逐步拓宽频带提高信噪比及分辨率,最终提高了井震吻合程度,达到了河道砂体预测要求。  相似文献   

8.
基于改进模拟退火算法的剩余静校正及程序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退火算法是以固体退火过程为物理背景的全局优化算法,能很好地解决剩余静较正中的非线性问题和"周期跳跃"现象,但也存在迭代次数大、收敛速度慢和费时等缺点。针对以上缺点,提出了改进方案:设计了新的退火策略对温度的衰减进行控制,以减少迭代次数和加快收敛速度;采用时窗内采样点的振幅差之和作为目标函数,以加快计算速度;通过在低温时对模型扰动进行约束,加快最优解的求取。通过对模拟数据和新疆某地区的实际地震资料进行剩余静校正处理,表明改进模拟退火的剩余静校正不但收敛快、效率高,而且能有效提高叠加剖面的分辨率和信噪比。  相似文献   

9.
自适应倾斜面元法(ADA)采用智能信号处理方法,以面元估计代替CMP法的点估计,等效地增加了叠加次数,自适应地确定叠加方向并对资料自动地进行剩余动、静校误差补偿,有效地提高广信噪比。间断点的认识和非线型处理,正确地保留了断点。实际处理结果表明,使用ADA叠加比常规CMP叠加在提高讯噪比方面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土塬地区地震资料静校正严重的问题,提出一种分步逐级静校正方法。该方法利用网格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再利用差分法初至波剩余静校正解决部分短波长静校正问题;然后,利用反射波综合全局寻优剩余静校正解决剩余静校正问题。黄土塬实际地震资料应用效果表明,应用文中提出的分步逐级静校正方法获得的地震剖面同相轴连续,一致性好,断点绕射波形态特征明显。使用本方法能够消除黄土塬地区地震资料的静校正问题,获得最佳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落实地质格架构造的特征,建立井震统一的等时层序结构。很多探区陆续开展了多区块的连片地震资料处理,而且连片块数越来越多,面积越来越大。由于连片处理涉及的各区块,所以往往信噪比、分辨率、波形特征等因素差异较大,增加了处理难度,特别是连片静校正技术制约着连片处理的效果。通过对影响连片静校正因素的分析,这里提出了进行连片静校正计算的四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均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也指出了连片静校正所产生的弊端和引起的误差。正确认识连片静校正所带来的利弊,能够更好地避免构造解释或寻找圈闭带来的失误。  相似文献   

12.
黔西某煤矿受区域性地质构造控制,矿井地貌属高原低山丘陵地貌,最大相对高差为319.2m。该区采用可控震源和炸药震源激发,原始资料信噪低,静校正问题严重。在资料处理过程中,主要采取了折射静校正、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技术、反褶积、三维剩余静校正与高精度速度分析、DMO叠加、随机噪音衰减、三维一步法偏移等处理措施,很好地克服了地形变化大、资料信噪比较低、野外静校正效果不明显、大倾角反射成像差、层速度突变等难题,最终处理的剖面归位准确,目的层连续性较好,达到了“三高”处理目的。  相似文献   

13.
YM区块地表条件复杂,相对高差较大,原始资料品质差。通过对原始资料分析,该区块资料处理中存在静校正,提高信噪比,压制多次波三个难点。针对静校正问题,综合采用层析成像静校正,非线性综合全局寻优静校正,反射波自动剩余静校正,较好地解决了工区存在的静校正问题。对叠前叠后综合多种去噪方法,逐步提高了信噪比。综合分析多次波成因类型,道集内切结合叠后时变预测反褶积,逐步衰减多次波,保证了基底构造形态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4.
通常地层介质都是粘滞性的,由于地层的吸收作用,地震波在向下传播过程中能量被衰减,特别是高频能量的衰减,使反射信号频带宽度变窄。为了补偿被吸收的能量,笔者采用粘滞声波方程波场延拓方法进行能量吸收和衰减补偿。首先,从粘滞性波动方程波场延拓函数理论出发,推导了波场延拓函数稳定性条件;其次,对其有效性进行了测试和分析;最后,通过设计数值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对比试验,证明了基于粘滞性声波方程的吸收补偿方法能够很好地对粘性介质吸收衰减进行能量补偿,改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转换波综合静校正技术在新场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换波静校正问题一直被认为是转换波处理中较难解决的问题,目前已研究的转换波静校正方法都存在一定的不足。这里根据新场地区转换波资料的特点,采用多种静校正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了切实可行的转换波综合静校正技术。首先,利用模型法求取转换波长波长静校正量;然后,采用全局寻优静校正方法解决残留的长波长和中长波长转换波静校正问题;最后,在共检波点叠加道集上相关方法计算短波长静校正量。实际数据处理表明,该转换波静校正技术能较好地解决新场地区的转换波静校正问题,使地震记录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柴铭涛 《物探与化探》2007,31(Z1):60-62
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是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叠前去噪是进行噪声压制的主要处理技术。小波变换方法由于具有同时在时间域与频率域分析的特点,在信号的分析处理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笔者采用小波变换把叠前地震数据分为不同的频段,并对包含干扰波的频段采用中值滤波消除干扰,再运用小波反变换来重构去噪后的记录;该技术不仅实现了噪声压制,还达到了保持宽频带的目的,应用于实际资料处理中,取得了很好的去噪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西部地区由于表层激发接收条件差, 常采用高叠加次数的地震观测技术。在地震数据处理中, 在进行了地形校正和基准面校正之后, 还存在数十毫秒的剩余静态时差。在叠加剖面上, 这种静态时差对反射波的起伏形态的影响具有浅中深层的差异性, 即出现了"静校不静"的现象。分析表明 , 这种现象是由叠加次数高、排列偏移距大, 在同一个CMP道集中, 浅、中、深层参加叠加的道数差异较大, 导致叠加过程中对静态时差平滑作用的差异所致。与岩石裸露山区中因反射波传播路径差异形成的非地表一致性"静校不静"现象不同, 仍然是"地表一致性"的。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为正确进行静校正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毛乌素沙漠西南边缘勘探区,地表大部分为固定、半周定沙丘.少部分为随季风流动的供状沙丘及新月型沙丘,地形起伏剧烈。该勘探区存在着检波器耦合难、实施变脱难、地震浒号屏蔽作用姓、心始记录面貌差、干扰波复杂、资料处理难度大等问题。为此采取了加长检波器尾锥、加大井深和药量、综合应用多种静校正技术以及与提高信噪比为主的资料处理流程等技术措施,经验证术措施采用合理,勘探成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9.
杨通树  王亚萍  张晓平 《云南地质》2010,29(2):224-227,214
运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中的图像增强方法,分析ETM+遥感数据,提取与金属矿化有关的异常信息,将化探异常图像和遥感信息叠加进行相关异常信息与成矿的关系研究,对本区找矿预测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