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桐柏县老湾金矿带地质物化探特征及找矿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平国  简新玲 《河南地质》1999,17(4):254-262
老湾金矿带是桐柏--大别山地区重要的构造蚀变岩型金成矿带,在对矿带成矿地质背景、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找矿模型及找矿标志,以期望以模型指导找矿,提高矿床研究水平和地质找太效果,通过建立模型及综合找矿评价标志,对矿床 认识程度有了进一步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2.
云南北衙矿床是中国21世纪初新发现的超大型矽卡岩-斑岩型金多金属矿床之一,除已经勘查评价的Au、Fe、Cu、Pb、Zn等元素外,还伴生有一定量的W元素等有益组分。文章对北衙金多金属矿床万硐山矿段及外围马头湾和南大坪矿区中的钨矿化开展系统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初步查明了万硐山矿段和其外围矿床中的钨矿化特征。研究发现,这些矿区(段)的含钨矿物主要为白钨矿,在万硐山矿段和马头湾矿区还有少量的黑钨矿产出;钨矿化主要产于岩体与围岩地层接触部位的矽卡岩或其退化蚀变岩中,白钨矿多充填在石榴子石等矿物的晶体间隙,个别被石榴子石包裹(南大坪矿区);万硐山矿段和马头湾矿区中的白钨矿具有较高的w(Mo)。这些特征表明,北衙地区的钨矿化作用与典型矽卡岩型白钨矿矿床基本一致。万硐山矿段中白钨矿交代黑钨矿的过程与磁铁矿的结晶过程密切相关,暗示钨矿化与铁、金矿化作用是同一成矿作用的产物。北衙地区的区域土壤W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具有良好的浓度分级,且部分异常中心与已知的矿床/点明显对应,说明北衙地区具有良好的钨矿找矿潜力,白钨矿和黑钨矿均可以作为找矿标志性矿物,而Mo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则可以作为间接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3.
根据玲珑矿田以往地质找矿的情况,在全区开展了系统的面积性原生晕详查工作.通过对已知金矿异常的分析,归纳出对该区未知异常的评价标志,在应用中取得了好的找矿效果,因此认为玲珑老矿田金的潜在资源仍很丰富,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4.
激电法在辽宁柏杖子金矿勘查中的作用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柏杖子金矿床是冀东金矿带大型金矿之一,金矿化类型为含金黄铁矿石英细脉浸染型和含金黄铁矿石英脉型,大部分金矿矿体是隐伏矿体,矿体与围岩电性差异明显,矿床普查阶段开展了电阻率中梯测量、激电中梯测量和激电测深工作。矿体具有低阻高极化特点,异常带与矿区主构造和花岗斑岩吻合一致,因此由以往围绕北西向小矿体找矿,改变为沿矿区主构造和花岗斑岩寻找隐伏矿体,根据电法异常布设钻孔,取得了显著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桐柏县银洞坡金矿综合找矿标志及找矿模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通过对银洞坡金矿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建立综合找矿标志及找矿模型,进而对矿床、矿带及矿带以外的地球化学异常进行预测评价。以模型指导找矿,不但提高了物化探理论和矿床研究水平,而且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找矿效果。本文着重介绍这一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河南桐柏老湾金矿综合找矿标志及找矿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宏卫 《物探与化探》2007,31(3):211-215
老湾金矿带是桐柏-大别山(北坡)金银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老湾金矿床是该成矿带的主要矿床之一,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变质碎屑岩型大型金矿之一。在分析研究老湾金矿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建立综合找矿标志信息及找矿模型,以模型指导找矿和找矿靶区的定位分析,以期为该类型矿床的预测评价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冶金地质化探工作十大创新成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总结了20世纪冶金地质化探工作中的10项有创新、并取得显著找矿效果的成果:找金矿盲矿体的构造叠加晕模式、汞气测量和热释汞测量寻找隐伏矿床、典型有色金属矿床地球化学异常模式研究、中国主要类型金矿找矿模型研究、胶东金矿带盲矿预测的原生地球化学专家系统、包裹体气晕、离子晕及其叠加晕找金新方法、脉钨矿床的"三环一帽式"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应用卤素找盲矿和土壤热释卤素新方法、建立优质锰矿床的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区带化探找贵金属及有色金属矿产.  相似文献   

8.
文章总结了20世纪冶金地质化探工作中的10项有创新、并取得显著找矿效果的成果:找金矿盲矿体的构造叠加晕模式、汞气测量和热释汞测量寻找隐伏矿床、典型有色金属矿床地球化学异常模式研究、中国主要类型金矿找矿模型研究、胶东金矿带盲矿预测的原生地球化学专家系统、包裹体气晕、离子晕及其叠加晕找金新方法、脉钨矿床的“三环一帽式”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应用卤素找盲矿和土壤热释卤素新方法、建立优质锰矿床的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区带化探找贵金属及有色金属矿产。  相似文献   

9.
渣滓溪锑矿是本队近年来探明的一处大型锑矿床。为继续扩大找矿领域,根据矿床控矿特征,开展了以F3断裂构造为主要对象的构造地球化学找矿工作。经初步实践检验,获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1 区域及矿区地质背景渣滓溪锑矿带位于湘西钨锑金矿带中段的西南侧,西南起自溆浦羊皮帽,经  相似文献   

10.
龙王江锑金矿位于湘西雪峰山NE向弧形剪切构造带与湘中白马山--龙山EW向构造岩浆岩带的复合部位,为赋存于前寒武系浅变质岩系中的剪切带型锑金矿.在分析湘西龙王江锑金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矿区及外围280km2进行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发现所圈定的10余处具有一定规模的Au-Sb-As元素综合异常,除有与已知矿床(点)相吻合的异常外,还有多处具进一步找矿潜力的新异常.其中,南江坪综合异常经控制性钻探验证,见矿情况与化探推断意见完全一致,预测该异常金资源量达5t以上,表明矿区及外围类似的综合异常找矿前景良好.因此,该区及类似地区在化探工作中关注Au元素异常的同时,加强对Au-Sb-As综合异常的研究将有助于寻找金矿或锑金矿.  相似文献   

11.
冈底斯成矿带东段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唐菊兴  王立强  郑文宝  钟康惠 《地质学报》2014,88(12):2545-2555
根据全国重要矿产潜力评价项目成矿规律研究之成果,开展综合分析,将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划分为驱龙-甲玛铜多金属矿集区等13个矿集区,确定了主要矿集区中重要矿床的矿床类型,总结了矿床时空分布和矿床组合等方面成矿规律,完善了矿床成矿系列、亚系列和矿床谱系,建立了中新世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的控岩控矿模式.提出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冈底斯中部中酸性岩浆岩接触带似IOCG型铁铜金矿、早中侏罗世—中新世斑岩型铜矿外围的浅成低温热液金矿、与剪切带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等是冈底斯成矿带东段下一步找矿的重要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12.
采用构造 -沉积 -成矿综合分析方法对秦岭造山带大型 -超大型矿床的地质背景及构造定位进行了研究 ,认为秦岭泥盆纪聚矿沉积盆地位于两类大陆构造环境中 ,即秦岭微板块板内聚矿沉积盆地及秦岭微板块北缘被动陆缘上聚矿沉积盆地 ,这些聚矿盆地均属伸展盆地。提出秦岭造山带大型 -超大型矿床定位模式及新勘查思路。  相似文献   

13.
The Dexing porphyry copper ore mine is located in the Qin-Hang metallogenic belt between the Yangtze block and the Cathaysia block. It is a giant porphyry copper mine in China, including 3 ore districts: Tongchang, Fujiawu and Zhushahong. Our analyses of Re in molybdenite indicate that the ore-forming material of the copper ore deposits in Dexing should be mainly mantle-derived. Our study fills in a gap in the study of formation time of the Dexing copper mine, and further proves that the copper ore deposits in the three ore districts should be formed simultaneously, about 170 Ma, belonging to the early Yanshan period, and that the formation time of the copper ore deposits should be consistent with the formation time of granodiorite porphyry in which the copper ore deposits are hosted. Promising areas for seeking porphyry copper ore deposits is predicated to be the west or southwest of Dexing.  相似文献   

14.
曾凯 《地质与勘探》2019,55(1):19-29
滇西勐往-曼卖地区位于临沧-勐海锡、稀有稀土多金属成矿亚带南端,主体发育于临沧-勐海岩浆弧带上,花岗岩风化壳发育,成矿母岩、气候、地形地貌特征有利,离子型稀土矿成矿条件优越。本文对该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研究,从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母岩及矿体赋存特征、成矿控制条件等方面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勐往-曼卖地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成矿地质特征,进而总结该区稀土矿成矿规律,结合1:5万矿调工作成果,对该区稀土矿找矿潜力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5.
崔宁  邢树文  肖克炎  丁建华 《地质学报》2016,90(7):1623-1635
随着地质大调查的开展和班公湖-怒江地区新的找矿进展和预测成果不断涌现,班公湖-怒江作为我国找矿的重点成矿区带之一,故对其开展系统的成矿区划和部署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找矿突破为基础,通过综合分析,在该地区划分新的重要成矿部署区带,厘定边界并将其命名为"班公湖-怒江Cu-Au-Fe-Li多金属成矿带"。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综合研究,在区内划分了3个Ⅲ级成矿带,初步建立了班公湖-怒江Cu-Au-Fe-Li多金属成矿带成矿谱系,其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次发育的特点,其中喜山期与燕山期是该矿带的主要成矿期。研究区主要成矿类型为斑岩型铜金矿、矽卡岩型铜金矿、变质碎屑岩中脉型岩金矿、矽卡岩型铁矿、现代盐湖型钾盐、硼矿、锂矿等。结合区域找矿进展和潜力评价最新成果,认为本区Cu、Au、Fe、Li、K、B找矿潜力巨大,为下一步勘查部署的主攻矿种,同时在本区划分了3个远景区,其中2个为重点远景区,1个为一般远景区,对研究区下一步矿产勘查部署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徐善法  王玮 《地学前缘》2012,19(3):84-92
以长江中下游1∶20万铜区域地球化学数据为基础,研究了铜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特征,认为不同尺度的地球化学异常图具有不同的研究意义:(1)1∶20万地球化学异常可以圈定矿床异常,用于大型矿床预测。研究区内13个大型矿床中有12个落在具有三层套合结构的地球化学异常中,已知矿床储量与异常面金属量、异常面积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0.95,显示区域地球化学异常规模与储量之间的较好相关性。(2)1∶50万地球化学异常可以圈定矿区异常,用于在成矿带中预测有利成矿区。(3)1∶100万地球化学异常可以圈定大型矿集区或成矿带,用于矿集区预测。如果把研究区内面积大于1 000km2且含有3个以上已知矿床的异常作为矿集区的话,则长江中下游存在3个大型矿集区:马鞍山—南京矿集区、九江—瑞昌—大冶矿集区和德兴—黄山—安庆—铜陵矿集区(实际上包含德兴和铜陵2个矿集区)。大型矿床多产于多层套合的地球化学异常中,大型矿集区所形成的异常具有至少3层套合结构,浓集中心与大型矿床存在对应关系,这些规律的发现为在不同成矿域预测新的大型矿集区提供了重要地球化学标志。  相似文献   

17.
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及邻区铋矿化带的发现与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铋是一种稀有金属, 在世界分布很不均匀, 全世界铋资源绝大部分赋存在中国, 我国的铋资源主要集中在湖南的柿竹园。本文通过系统的野外调查与样品采集、室内ICP-MS与扫描电镜及电镜能谱方法分析, 确定班公湖-怒江成矿带12个矿床(点)单件样品铋含量达到边界品位的要求, 9个矿床(点)单件样品达到工业品位的要求, 最高达到9575×10?6。铋含量高的地质体东西向呈带状展布, 为一铋的成矿带。确定材玛矽卡岩型铁矿、尕尔穷矽卡岩型铜矿、舍索矽卡岩型铜铅锌多金属矿-社样多金属矿-更乃矽卡岩型铜铁矿、拉屋矽卡岩型铜矿-尤卡浪脉状铅矿共4个铋矿找矿远景区。铋矿物种类为硫铜铋矿、自然铋、硫铋铜铅矿、硫铋银矿共4种。铋含量较高的样品主要分布于矽卡岩型矿床中, 斑岩型矿床的铋含量较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铋的矿化时代应为燕山期,为班公湖-怒江向南(即冈底斯地块)俯冲使之闭合后碰撞阶段所形成的。拉屋多金属矿床正在开采, 其矿石含有较高的铋含量, 由于铋的单位价值远远大于正在开采的铜与铅锌等资源, 因此, 该矿床开采时需加强铋资源的评价, 以提高其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八方山-银母寺铜铅锌成矿带位于凤太金铅锌矿集区西部的次级热水沉积盆地中,成矿条件优越,已探明八方山大型铅锌矿床、银母寺中型铅锌矿床及多个小型铅锌矿床。目前已进入寻找隐伏铜铅锌矿阶段,找矿靶区的确定和找矿方法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带内典型矿床的控矿条件进行分析,矿床明显受一定的层位、热水沉积岩相和次级紧闭(倒转)背斜等因素综合控制。在已知矿床延伸地段及与其控矿背斜平行的次级背斜构造部位,优选甘沟铅锌铜矿点、尖端山东西部及杨家湾铜(铅锌)矿点等为主要找矿靶区,需开展物探工作、大比例尺地质测量及工程验证等综合方法进行找矿勘查。  相似文献   

19.
成矿系统及综合地质异常   总被引:40,自引:9,他引:31  
翟裕生  邓军 《现代地质》1999,13(1):99-104
矿床综合异常是成矿预测的重要标志。在概述成矿系统特征的基础上,论述了地质异常与成矿系统的关系,提出矿源场异常、矿液通道异常、矿石圈闭异常(储矿场异常)等概念,建立了成矿系统与综合异常的相关性模型框架。提出了矿床综合异常的研究方法,并依据对胶东金矿和赣西北铜矿地质异常的实际研究,提出对找寻热液金属矿床有重要意义的4种异常带:①异常浓集带;②异常急变带;③异常复合带;④异常叠加带。并强调指出,对控矿地质因素和矿化类型的详细研究是评价异常和成矿预测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0.
矿床保存变化研究的热年代学技术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万明 《岩石学报》2016,32(8):2571-2578
成矿后矿床的保存与变化是矿床地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研究程度不高,至今仍属于薄弱环节。矿床的保存与其隆升剥露密切相关,深入细致研究恢复矿区矿床的隆升和剥露历史,是揭示矿床保存变化的一种重要途径。本文重点论述研究矿床保存变化的技术方法,通过综合应用裂变径迹、(U-Th)/He、~(40)Ar-~(39)Ar年代学以及La-ICP-MS、锆石U-Pb定年等多种技术手段,研究成矿期次、构造活动期次以及二者间的联系,定量计算不同矿区、不同矿体、不同部位、不同时间的冷却隆升速率、隆升幅度、剥蚀速率和剥蚀量,探讨矿床保存深度与剥蚀量间的关系,总结不同时代、不同矿区矿床保存-变化过程,建立新的矿床地质-保存环境模型,完善矿床预测的综合示踪标志,最终预测不同矿区、不同地段隐伏矿床可能的产出深度,给出矿床可能已经被剥蚀殆尽的区段或地段,为深部找矿和区域成矿潜力评价提供依据。本文可为地质工作者的相关应用提供借鉴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