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锶同位素地层学是化学地层学的组成部分 ,简要介绍重庆市秀山县溶溪乡罗家沟寒武系剖面海相碳酸盐的锶同位素分析结果 ,建立了该剖面的锶同位素演化曲线 ,并与 Gao及 Denison等的同期锶演化曲线作了对比 ,秀山寒武纪锶同位素演化曲线与其他两条同期曲线有较大相似性 ,据此提出了秀山寒武系剖面部分主要年代地层界线的参考意见 ,并简述了寒武纪全球海平面变化的概况。  相似文献   

2.
化学地层学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智勇 《地层学杂志》1999,23(3):234-240
化学地层学是利用岩层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演变规律及含量分布特征进行地层的划分和对比,进而推断地层形成时的地球化学环境的一门地层学分支。根据所采用的化学信号,化学地层学可进一步划分为放射性同位素地层学、稳定同位素地层学、分子化学地层学、有机碳和碳酸盐碳化学地层学和元素化学地层学等。  相似文献   

3.
Sr、C同位素对苏皖北部上前寒武系时代的界定   总被引:42,自引:7,他引:42  
对苏皖北部上前寒武系碳酸盐岩地层系统采集灰岩样品 ,采用弱酸处理方法测定清液部分的 Sr同位素组成 ,对全岩样品测定 C同位素组成。测定结果与 Shields(1999)发表的新元古代古海水 Sr、C同位素组成随时间的演化曲线对比表明 ,苏皖北部上前寒武系是跨越北方青白口系与南方震旦系之间的一段连续地层 ,其时代约从70 0 Ma到 85 0 Ma,该研究进一步印证了淮南生物群属于先伊迪卡拉期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4.
锶同位素地层学是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在地层学中的重要应用。本文基于87Sr/86Sr在地球历史中的特殊演化规律,以二叠系乐平统为例介绍了锶同位素地层学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以及在地层学研究中需要关注的问题,特别是详细介绍了样品采集、化学预处理、分析测试仪器设备的选择,以及后期数据处理等方法和这些方法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案和简要理论依据。作为重要的化学地层学方法之一,锶同位素地层学可以为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及相关的古环境、古构造、古海洋等的研究提供新的依据和研究手段,而且对缺乏生物地层资料的剖面的断代、划分和对比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 化学地层学(Chemostratigraphy)是根据物质化学性质的规律性变化来研究地层的一种边缘地层学研究方法。在传统的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应用受到极大限制的条件下,如对前寒武系地层、“哑地层”、不同沉积相区之间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或仅有少数钻井地层资料时,化学地层学有可能成为远距离、大区域之间海相地层精确划分、对比的工具。岩层中的化学元素(包括常量、微量、稀有元素和有机元素)及稳定同位素组成,虽然可能受到沉积时期海水循环、大气与气候、有机碳产率及成岩过程  相似文献   

6.
罗惠麟  蒋志文 《地质学报》1991,65(4):367-375
本文简要报道了1987—1988年间对梅树村剖面在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及年代地层学等方面深入研究所取得的最新成果。重点对产于梅树村阶顶部的拉普渥斯壳(Lapworthella)进行了显微结构研究,特别是在中谊村段发现具有对比意义的遗迹化石Phycodes pedum Seilacher,玉案山段发现激江动物群的蠕形动物,水母和节肢动物.对梅树村阶的化石带作了补充。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的最新结果,提出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年龄值为597Ma。进一步讨论了“B”点仍是划分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有关地层学学术讨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地质年代表、生物地层学、事件地层学、层序地层学、磁性地层学、同位素地层学、综合地层学、沉积相与沉积古地理、生物古地理、构造古地理10个方面。这些研究可以明显反映出目前国际地层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地层学研究不断深入,特别是一些经典地区和关键层段的研究仍然在不断深入,这些经典地区和关键层段在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上的突破带动了整个地层学研究的发展;地层学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服务范围也不断扩大,地层学与其它学科相互渗透,为地层学这门古老的学科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地层学各分支学科相互结合,向多学科综合研究的综合地层学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地层学杂志》2005,29(4):410-410
本刊是地层学(含生物地层学、岩石地层学、磁性地层学、年代地层学、时间地层学、事件地层学、化学地层学、构造地层学、地震地层学及层序地层学等)及与其相关的地质学、沉积学、古地理学、古生态学、古气候学研究的学术性期刊,主要刊载与上述学科有关的专门性论、学术动态、报道、讨论、书刊和论的评价、综述或译,以及国内外工作方法交流和经验的介绍等。  相似文献   

9.
末元古系-寒武系底Sr、C同位素对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测定了云南永善肖滩前寒武系-寒武系界限Sr同位素组成及湖北省三峡 剖面震旦系碳酸盐岩Sr、C同位素组成,并与蒙古、 加拿大、西伯利亚和纳米 比亚的末元古系Sr和C同位素数据进行了比较,得出末元古纪海水87Sr/86Sr和 δ13C值的演变图。通过该演变图,可以对全球末元古系地层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0.
末元古系-寒武系底Sr、C同位素对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云南永善肖滩前寒武系-寒武系界限Sr同位素组成及湖北省三峡 剖面震旦系碳酸盐岩Sr、C同位素组成,并与蒙古、 加拿大、西伯利亚和纳米 比亚的末元古系Sr和C同位素数据进行了比较,得出末元古纪海水87Sr/86Sr和 δ13C值的演变图。通过该演变图,可以对全球末元古系地层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1.
《地层学杂志》2012,(1):132
<正>本刊是地层学(含生物地层学、岩石地层学、磁性地层学、年代地层学、事件地层学、化学地层学、构造地层学、地震地层学及层序地层学等)及与其相关的地质学、沉积学、古地理学、古生态学、古气候学研究的学术  相似文献   

12.
征稿简则     
《地层学杂志》2011,(1):110
<正>本刊是地层学(含生物地层学、岩石地层学、磁性地层学、年代地层学、事件地层学、化学地层学、构造地层学、地震地层学及层序地层学等)及与其相关的地质学、沉积学、古地理学、古生态学、古气候学研究的学术性期刊,主要刊载与上述学科有关的专业论文、学术动态、报道、讨论、书刊和论文的评价、综述或译文,以及  相似文献   

13.
西藏南部晚白垩世厚壳蛤的锶同位素年龄标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沉积岩样品年龄的直接标定是沉积学与地层学研究的难点之一.由于锶在海水中的残留时间(≈106a) 大大长于海水的混合时间(≈103a), 因而同一时间全球海水的锶元素在同位素组成上是均一的, 并造成地质历史中海水的锶同位素组成是时间的函数, 这是锶同位素地层学(SIS) 的基本原理和利用锶同位素地层学进行海相地层定年的理论基础.本文根据锶同位素地层学的基本原理, 测试了西藏南部岗巴剖面上白垩统宗山组上段地层中厚壳蛤化石的锶同位素组成, 尝试对这些化石进行了年龄标定, 4个样品分别位于剖面累计厚度381, 362, 358和296m处, 其87Sr/86Sr比值分别为0.707832, 0.707769, 0.707768和0.707695, 年龄的标定结果分别是65.68, 69.34, 69.39和72.32Ma, 定年的平均误差为±1Ma左右.研究结果表明, 锶同位素地层学在海相地层定年方面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重庆秀山寒武系锶同位素演化曲线及全球对比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黄思静  石和等 《地质论评》2002,48(5):509-516
本文评述了国际上已有的寒武纪海相碳酸盐的锶同位素演化曲线,公布了重庆秀山寒武系海相碳酸盐的锶同位素分析结果,尽管对样品进行了成岩蚀变检测和必要的筛选,但样品仍可能不同程度地经历了成岩蚀变,锶同位素组成与地层厚度投点图显得较为离散,笔者主要利用87Sr/86Sr比值较低的样品建立的寒武纪海水的锶同位素演化曲线在长期旋回上与国际上已公布的同时代锶同位素演化曲线仍具有较好相似性和可比性,说明全球事件是海水锶同位素组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海水的87Sr/86Sr比值在盆内对比,盆间对比,以及全球对比中都具有潜在价值。根据锶同位素地层学的基本原理,笔者尝试确定了重庆秀山寒武纪剖面一些关键点的年龄,累积厚度1340m处的年龄为503-509Ma,累积厚度1950m处的年龄为496-498Ma,这对秀山寒武纪剖面下,中寒武统和中、上寒武统界线的确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皖北上前寒武系地层发育完整、露头连续、化石丰富,是研究我国上前寒武系重要地区之一。地层主要分布于安徽省凤阳县、淮南、淮北市和江苏徐州一带。下部青白口系以碎屑岩为主,上部震旦系以碳酸盐岩为主。本文利用剖面中大量化学、光谱分析资料,计算了不同岩类和各组平均化学成份,用“有序样品最优分割”法,对地层进行了化学分层,用点群分析、对应因子分析归纳了元素的组合规律,并用指相元素的含量和比值,分  相似文献   

16.
综合地层学在山东省中生代地层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李守军 《山东地质》1998,14(4):31-36
本文利用综合地层学理论,在研究过程中选用了多门类生物地层学、同位素年龄地层学和火山地层学、生态地层学和岩石地层学及沉积地层学、地震地层学和测井地层学等手段,对鲁北区,鲁西南区、鲁中区和鲁东区中生代地层进行了划分和对比。  相似文献   

17.
综合地层滂的系统层次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华舟  谢德凡 《地层学杂志》1994,18(4):241-247,280
本文在分析地层客分支科学研究内容,出发点和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从系统科学观点出发阐述了综合地层学在研究地层体时空工分布规律中以岩石地层学为基础,以沉积地层学,火山地层学,磁性地层学,构造地层学等为基本层次,以生物地层学,同位素年龄地层学,年代地层为学主层层次系统结构特点。综合地层学就是要以这种系统结构为基本指导思想,最大限度地利用包括地层的岩石组合,化石,变形变质,物理化学属性和侵入地层中的岩脉及它  相似文献   

18.
梅冥相 《古地理学报》2016,18(4):513-524
在现行的前寒武纪地质年代表中,由于太古宙底界没有得到很好的定义,只是被粗略地置于大约4000,Ma,因此也造成了一个没有得到较好定义的“冥古宙”。2个重要的发现促使学者们对冥古宙的地层学属性进行修订:(1)在西澳大利亚Jack山脉太古宙砾岩中发现了真正古老的锆石晶体,其不仅可将地层时代延伸到4404,Ma,而且包含了有关地球早期环境条件较为丰富的信息; (2)在加拿大北部发现了大约4030,Ma的Acasta片麻岩。根据这些发现,并结合月球和陨石的测年数据,就产生了大量有关太阳系和地球早期历史的新知识,包括太阳系与地球的形成、初生地球时期的重要变化及其物质记录和生命的起源及早期进化,这成为修订冥古宙地层学属性的重要基础。修订后的冥古宙代表了地球演变历史的最早时段,即从太阳系和地球在T0=4567,Ma的形成,一直延续到地球上最古老岩石的出现(4030,Ma)。冥古宙还可被进一步划分为2个代:(1)“混沌代”(4567,Ma—4404±8,Ma);(2)“杰克山代”或“锆石代”(4404±8,Ma—4030,Ma)。由于没有保存相应的地层记录,因此冥古宙顶界(4030,Ma)与底界(4567,Ma)的年龄值,仅为一个计时性的年代界限。上述这个被赋予了明确地层学属性的冥古宙,不仅代表了前寒武纪地层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进展,而且也为深入了解地球早期演变历史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选择层型剖面,确定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是当前国际地质学领域中的重大课题之一。目前,各国界线工作者主要运用生物地层学和沉积学方法以及一些可以利用的辅助手段对层型剖面进行研究,其目的是为查明界线地层的划分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标志。然而,与上述目的一样,利用X射线粉末法对层型剖面进行系统的矿物组分分析研究的成果尚属少见。因此,笔者选择了我国南方著名的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的重要地区——云南晋宁梅树村和四川峨  相似文献   

20.
很多地层学与沉积学特征,如显生宙较高的海平面位置以及最高的大气圈二氧化碳含量、全球性温暖的气候(温室效应条件)、后生动物骨骼生物礁的贫乏、三叶虫的主导性、典型的方解石海、SPICE碳同位素事件所代表的大洋缺氧事件和大气圈增氧事件,将寒武纪芙蓉世特征化。经过多年的努力,一个全新的芙蓉统年代地层格架已经得到了系统的确立,芙蓉统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排碧阶、江山阶和没有得到最后定义的第10阶。湖南桃源县瓦尔岗剖面,以丰富的斜坡相三叶虫的发育著称,是全球寒武系芙蓉统第10阶底界GSSP的候选剖面。为了配合第10阶层型剖面的年代地层学研究,在层序地层学框架内,对该剖面第10期地层为主的地层序列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旋回地层学研究。基于基本的岩相和沉积相的观察与研究,将该剖面沈家湾组中主要归为第10期的大部分地层归为一个三级沉积层序,并进一步划分为两个四级海平面变化层序;该三级沉积层序大致包含48个准层序级别的六级米级旋回,这些米级旋回常常4个一组构成五级旋回(准层序组)而表现出明显的沉积旋回的1∶4的叠加样式,成为较为典型的米兰柯维奇旋回属性而可以作为代表性的"定时器"。结果表明,第10期地层的形成时限大致为4.80Myr(百万年),稍大于地球化学测年得出的4.10Myr(~495.0-489.5Ma);而且层序界面代表的沉积环境变化要超前于阶的界面代表的生物变化。因此,层序地层学框架内的旋回地层学研究,丰富了瓦尔岗剖面的地层学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