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大兴安岭北段中生代火山岩新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构造等方面的分析表明,该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形成于明显的挤压环境.再结合区域构造、区域岩浆作用、稳定同位素、古地磁特征等的分析,得出以下认识:该区中生代火山岩来源较深,具幔源特征;岩浆总体形成在挤压的环境中,是"减压"-"剪切"作用的产物,而不是裂谷环境中的产物,从而使得岩浆在演化过程中混入了大量的壳源物质  相似文献   

2.
额尔古纳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形成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宏  金成洙 《辽宁地质》1999,16(1):5-14
额尔古纳地区中生代火山活动强烈,其主要的活动期间为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根据新的岩石化学,稀土,微量元素,稳定同位素,构造等方面的分析结果得出以下认识:1.该区中生代火山岩来源较深,具幔源特征,岩浆形成在总体呈挤压背景的环境中,使得岩浆在演化过程中混入了大量的壳源物质。2.中生代火山岩大致分两个亚旋回,其中塔森寺沟组火山岩和上库力组火山岩是同一岩浆亚旋回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明确珠江口盆地中生代陆缘岩浆弧特征及构造演化过程对于古潜山勘探至关重要.综合构造学、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学现有成果,认为珠江口盆地基底主要为燕山期岩浆杂岩,以中酸性侵入岩为主,中生代岩浆活动以105~165 Ma最为强烈,发育了NE-NEE走向和NW-NWW走向两组中生代断裂.区域构造研究表明中生代期间,珠江口盆地处于古太平洋板片俯冲作用控制的陆缘岩浆弧构造环境,岩浆岩具有流体活动元素富集、Ta-Nb-Ti亏损的特征,形成复合火山岩-侵入岩“双层”岩性组合.重建了珠江口盆地中生代陆缘岩浆弧5个阶段的形成演化过程,揭示了珠江口盆地古潜山的成山背景.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中部地区侏罗纪出露众多闪长-辉长岩类基性小岩体,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为具大陆碱性玄武岩特征的大陆边缘超壳断裂环境中岩浆侵入的产物,属幔源分异型侵入岩。它们的出现标志着海南岛中生代构造-岩浆作用由“挤压-地壳增厚-陆壳重熔”向“岩石圈伸展-减薄-双峰式岩浆作用”机制的彻底转变。  相似文献   

5.
博克图属大兴安岭火山岩带中部,中生代火山岩浆作用强烈,广泛分布中生代陆相火山岩地层。文章通过对火山岩地层的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了博克图地区中生代火山岩成因及其构造环境。结果表明:1)博克图地区塔木兰沟组以玄武岩和粗面岩为主,满克头鄂博、玛尼吐组和白音高老组以流纹岩为主。2)塔木兰沟组火山岩源区为受俯冲流体交代形成的富集型岩石圈地幔;玛尼吐组-白音高老组火山岩的岩浆来源于下地壳基性岩浆,并且受到了上地壳物质的混染。3)博克图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形成于岩石圈伸展和减薄环境,岩浆演化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造山后的伸展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赣南—粤北白垩纪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得出火山岩系形成于一种过渡性构造环境(介于强烈挤压与强烈伸展之间)。其中,基性火山岩形成于走滑相对伸展环境,岩浆源自较深部,具亏损地幔性质;酸性火山岩形成于走滑相对挤压环境,岩浆源自较浅部,以壳源组分为主。它们共同构成过渡性岩浆杂岩建造。  相似文献   

7.
福建燕山期具有3个阶段岩浆活动,在环太平洋火山岩带中独具特色。而中生代火.山岩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的时空变化,亦反映出其火山活动具有3个发展阶段的特点。通过研究认为,福建中生代火山岩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俯冲作用有密切相关。是处于板内靠近大陆边缘或大陆边缘靠近板内的特殊构造位置环境下的产物。可谓之“浙闽型火山岩”。  相似文献   

8.
宁芜盆地娘娘山组钾质火山岩为盆地内中生代最晚期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岩,其矿物成分中钾长石主要为透长石;辉石均为透辉石;黑云母为镁质黑云母,黑云母结晶温度为650℃~750℃,氧逸度(logfo2)约为-12~-10。这些矿物的化学特征与庐枞钾质火山岩中矿物的化学特征非常接近,综合其全岩地球化学、同位素年龄数据,表明娘娘山组钾质火山岩形成于造山后的构造环境。对黑云母的成分分析表明其岩浆来源较深,应为幔源岩浆分异演化的产物,并推测与地壳发生了较弱的同化混染作用,同时娘娘山组钾质火山岩的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特征揭示了其岩浆演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新生代玄武岩与壳幔作用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4  
中国东南部的火山活动在早中生代时期仅有很小规模,晚中生代最早的、较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始于中侏罗世早期,至早白垩世是火山岩浆活动的鼎盛期,在近100个Ma的时间内形成了大面积分布的晚中生代火山-侵入岩,而在新生代则以面积较小的玄武岩浆喷出活动为主,局限分布于沿海一带。以晚中生代湘南、赣南和闽西南的近EW向火山岩带和浙、闽沿海地区的近NNE向火山岩带,以及新生代近NNE向火山岩带为研究对象,对这些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结合时空分布,讨论了它们的起源及其与壳幔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及它们形成的构造环境,其结果显示,EW向晚中生代火山岩带(180~170Ma)的西段玄武岩独立产出,且明显属碱性系列;而中段和东段玄武岩和流纹岩伴生,其中的玄武岩均为亚碱性系列的拉斑玄武岩。它们形成于板内拉张构造环境,是中国东南部特提斯构造域向太平洋构造域转换、晚中生代大规模岩浆作用的序幕。研究表明,该火山岩带自西向东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壳幔相互作用,玄武岩在成岩过程中有少量陆壳组分加入。NNE向晚中生代火山岩带(130~90Ma)主要为流纹质岩石,安山岩和玄武岩很少。即使是双峰式火山岩也以酸性岩为主,玄武岩仅占全部火山岩体积的30%以下。其中的玄武岩主要属钙碱性系列,少数属拉斑系列。它们形成于火山弧构造环境,是中国东南部受太平洋构造域影响发生大规模火山岩浆作用的主旋律。其中玄武岩岩浆成分受到了较高程度的陆壳物质混染,同时代的中性火山岩是由底侵的玄武岩岩浆和陆壳物质来源的酸性岩浆发生岩浆混合作用而形成的,反映了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NNE向新生代火山岩带,分布在浙闽沿海,以碱性系列玄武岩为主,均含幔源包体,并受NNE向大陆边缘断裂构造的控制。它们形成于板内裂谷环境,是中国东南沿海由晚中生代火山弧构造环境转换为新生代板内裂谷环境的标志,起源于软流圈地幔,并有EMII岩石圈地幔的混合组分,但基本没有受到陆壳物质的混染。  相似文献   

10.
徐志刚 《矿床地质》1986,5(1):13-26
本文系笔者在探讨火山岩型铁矿成矿地质背景过程中,对中国东部中生代陆相火山作用某些基本特征及与铁矿成矿作用关系的一点认识。笔者在另一文曾较详细论述了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各岩带、亚带、岩区和岩省火山作用及其产物的差异性,给出了各地火山岩平均化学成分,分出了碱性玄武岩-粗安岩-粗面岩(或响岩)、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和流纹岩-英安岩-(安山岩-玄武岩)三类火山岩组合及幔源型或幔壳混染型和壳源型两类不同成因火山岩;并指出玄武岩浆多形成于拉张构造环境,流纹岩浆往往发育于挤压构造环境,可把由某组分(上地幔和地壳)局部熔融形成的出熔岩浆之组分看作压力的函数(当然还有温度的影响);笔者还从中国东部中生代构造格局和地壳应力场特征探讨了中国东部不同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
对满洲里地区大青山盆地中生代玄武质火山岩类地球化学特征进行讨论,结合野外观察和前人资料,对其岩浆演化、成因及成岩构造环境进行探讨,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分析可知,该区玄武质火山岩类岩浆源于富集不相容元素的富集地幔,后有壳源物质参与,是岩石圈伸展背景下早期流体交代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通过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以及和邻区产铀火山岩特征类比可知,本区具备较好的火山热液型铀及多金属成矿的构造环境及火山岩浆演化系列。  相似文献   

12.
南岭中段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南岭中段北部湘东南地区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进行了较系统研究,主要提出以下认识。(1)中三叠世后期—中侏罗世初(早中生代)为板内造山阶段。中三叠世后期在区域NWW—SEE向挤压构造体制下发生强烈的陆内俯冲、汇聚作用,形成大量东倾为主的NNE向逆冲断裂与褶皱。其中茶陵—郴州断裂以东隆起区的隔槽式褶皱形成机制为"厚皮式"而非"薄皮式"。NW向基底隐伏断裂产生强烈左旋走滑,并使构造线产生逆时针旋转,形成了安仁"y"字型构造和水口山—香花岭南北向构造。挤压造山使地壳持续大幅增厚、深部地壳温度持续升高。中三叠世末—晚三叠世后期(233~210Ma)区域挤压应力松弛,被加热的中地壳下部岩石熔融,同时存在幔源基性岩浆底侵,从而于后碰撞环境下产生较大规模的花岗质岩浆活动。晚三叠世末—早侏罗世因同造山上隆伸展作用而形成裂陷盆地,中侏罗世初期在区域NNE向左旋汇聚走滑体制下形成逆冲断裂及山前冲断收缩盆地、NW向右旋走滑断裂等。早中生代板内造山活动的动力机制主要与板块汇聚的远程挤压效应有关。(2)中侏罗世早期—白垩纪(晚中生代)为后造山—陆内裂谷伸展阶段。中侏罗世早期—晚侏罗世(174~135Ma)因岩石圈拆沉而发生大规模花岗质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岩体的被动就位机制、暗色镁铁质微粒包体的发育、Sr-Nd同位素特征、以(高钾)钙碱性岩类为主的岩石组成、构造环境的岩石地球化学判别、大规模有色金属成矿、区域构造演化背景等,指示该时期为后造山构造环境。白垩纪进入强烈的陆内伸展阶段,形成盆-岭构造和相关的离散走滑断裂,广泛发育各类岩脉,局部形成AA型花岗岩小岩体和基性火山岩。热年代学资料暗示盆-岭构造的演化先后经历了构造剥蚀和风化剥蚀-沉积两个阶段。(3)造成湘东南燕山早期花岗岩成矿能力远高于印支期花岗岩的原因,主要是区域构造环境暨构造体制差异,即燕山早期后造山伸展构造体制下岩体中矿质更易于向周围扩散并沉淀,而印支期后碰撞环境弱挤压体制下矿质则被封闭;其次是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差异,即构造-岩浆演化历史和深部成矿流体的参与使燕山早期花岗岩具有更好的成矿岩石地球化学条件。(4)燕山早期钨锡多金属和铅锌多金属两类矿床组合的形成可能主要与岩石圈结构(厚度)和深部热扰动强度,以及相应的岩浆作用规模和岩体侵位深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松辽盆地火山岩的同位素年代、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沉积盆地内部的火山岩是研究盆地形成的构造环境以及探讨盆地发展演化的动力学特征的重要线索。松辽盆地具有二元结构特征,断陷构造层发育大量的火山岩。但是,前人尚未对比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根据采自钻井岩芯的火山岩样品,通过同位素测年(K/Ar)和地球化学分析等结果,讨论了松辽盆地晚中生代火山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盆地发育早期的构造环境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指出松辽盆地在其形成早期(即断陷期)是一个发育陆缘岩浆弧构造背景上的走滑拉张盆地,火山岩岩浆源区具有多成分、复合性的演化特点。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南部广泛发育的林子宗火山岩蕴涵着新特提斯洋俯冲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过程的地质信息。为探讨冈底斯中段格达地区典中组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岩浆源区及构造环境等特征,对其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该地区典中组火山岩锆石U-Pb年龄为(61.6±1.0) Ma; 典中组火山岩相对富集LILE和LREE、亏损HFSE,具典型岛弧火山岩的特征; 岩浆源区主要来源于地壳物质部分熔融,是俯冲岛弧构造环境下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消减过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对小兴安岭北部孙吴-嘉荫地区早中生代花岗岩进行了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据此探讨其成因及形成的构造背景。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研究区早中生代花岗岩分为晚三叠世和早侏罗世两期,形成时代分别为210 Ma和187~181 Ma。晚三叠世碱长花岗岩属铝质A型花岗岩,岩浆源区为新元古代从亏损地幔中增生的基性火成岩地壳。早侏罗世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属埃达克岩,是由加厚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正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与同期埃达克岩具明显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岩浆源区为中元古代从亏损地幔中增生的基性地壳物质。结合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特征,认为晚三叠世花岗岩是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碰撞造山后伸展构造环境下的产物,早侏罗世花岗岩的形成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产生的挤压构造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6.
吉林夹皮沟金矿带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夹皮沟金矿的区域、矿带、矿体和成矿元素等构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中生代太平洋板块向华北板块碰撞、俯冲,其效应激发了幔源和壳源岩浆的发生,成矿微量元素活化、迁移并形成区域性Au、Cu侧向分带。矿带内Cu-Au-Bi对称性分布、控矿构造组合类型与矿体原生晕序列的相关性以及稳定同位素所揭示的构造分馏等特征,都体现夹皮沟金矿带是幔-壳流体加入、矿质多源、中生代构造-岩浆-成矿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嫩江地区中生代双峰式火山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测年结果显示嫩江地区中生代双峰式火山岩形成于127.5Ma的早白垩世晚期。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早白垩世晚期火山岩具有双峰式组合特点,基性端员富碱,富含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Nb、Ta、Ti、Y),形成于富集的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和分离结晶作用,形成的过程可能含有少量的陆壳混染。酸性端员显示A型流纹岩的特征,为幔源岩浆底侵,使中下地壳岩石发生部分熔融的成因。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的存在暗示其形成于陆内拉张的构造环境。结合区域上中生代火山岩的空间展布特征,嫩江地区早白垩世晚期双峰式火山岩的形成应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的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溧水盆地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东部,与庐枞、宁芜等火山岩盆地相似,发育中生代火山岩。为了探讨溧水盆地不同旋回火山岩形成时代、岩浆源区及岩浆活动的大地构造背景及其与铁铜成矿关系等问题,本次研究选取溧水盆地广泛出露且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中生代龙王山旋回和大王山旋回火山岩进行了锆石精确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以及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研究表明溧水盆地岩浆活动起始时间为~135 Ma,峰期时间为135~124 Ma。龙王山、大王山旋回火山岩Hf同位素特征相似,εHf(t)值范围大多在-6~-11之间,暗示其源区可能相似。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龙王山—大王山旋回岩浆由中基性向中酸性过渡,并向高钾富碱方向演化,空间上从北西-南东方向演变,与盆地内铁铜金锶矿的形成有关。龙王山旋回火山岩明显Sr正异常,推测龙王山旋回可能是Sr矿的矿源层。结合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认为岩浆源区为可能为富集地幔,在喷发早期受到了少量陆壳物质的混染。溧水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其它火山岩盆地形成时代相似,可能受同一构造背景控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认为在~135 Ma为太平洋板块俯冲的转折点,即俯冲作用减弱,俯冲板块发生后撤,形成区域性拉张环境,从而形成的一系列火山岩盆地。  相似文献   

19.
长岭断陷早白垩世火山岩富硅、富碱,岩石以非碱性系列为主,包括钙碱性和高钾钙碱性系列,碱性系列火山岩为钾玄岩系列。酸性岩与中、基性岩的微量元素特征差别明显,岩石总体微量元素特征与造山带火山岩相似,富集LREE、Rb、K和大离子亲石元素,TiO2含量低,贫Sr。火山岩的形成与造山带岩石圈拆沉作用引起地壳拉张减薄的大地构造背景有关。研究区基性火山岩为地幔岩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岩浆演化过程中存在单斜辉石和橄榄石等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中性岩为原生玄武质岩浆分异演化的产物,营城组酸性火山岩的形成与构造活动存在直接关系,为构造剪切挤压应力致使上地壳重熔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梅勒图组火山岩是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活动的主要产物之一,是确定大兴安岭地区白垩纪构造环境的重要岩石组合。本文以牙克石地区出露的梅勒图组火山岩为对象,重新厘定了该组火山岩的岩石组合类型,并结合火山岩岩相与火山机构特征,反演了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结果表明,该组火山岩的岩石类型主要为安粗岩和橄榄玄武粗安岩,少量粗安质火山碎屑岩;其锆石U-Pb(LA-ICPMS)年龄为(114.25±0.5)Ma;火山岩相以溢流相为主,局部有爆发相和潜火山岩相;火山机构类型为裂隙式,晚期收缩为点式喷发,火山活动受控于海拉尔河北东向断裂,早期沿断裂发生溢流式火山作用,形成溢流相熔岩,随后收缩为点式喷发,形成了牙克石农场等处的坠落-溅落火山锥,晚期潜玄武粗安岩沿火山通道的充填,标志着火山活动的结束。火山岩形成于造山作用后期向伸展作用转化的构造环境,岩浆来源于壳幔边界,且幔源组分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