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额尔古纳地区是一个重要的有色、贵金属成矿省.区内金、银、铅、锌、铜等矿产具明显分带性,可划分为耳布尔、上护林及恩和3个成矿小区,分别以银铅锌、铜多金属、金为主.该区在J3-K1时期发生了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这些矿产在成因上均与J3-K1时期酸性岩浆侵入作用密切相关,成矿热液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矿体主要受次级张性裂隙控制,以NW向为主.成矿时代主要为J3-K1.  相似文献   

2.
梅勇文 《江西地质》1997,11(2):32-39
武夷及邻区燕山期成矿作用在环太平洋成矿带中具有四大特色:(1)成岩成矿在时空上从陆内向陆缘发展;(2)岩浆成矿作用具多层次造浆与多层次就位成矿;(3)华夏系列多字型复合构造控岩控矿;(4)成岩成矿具北北东向向洋分带与纬向分带叠加的“双向”分带。武夷地区是寻找火山-斑岩铜、金、锡、银铅锌等矿产的重要成矿带,又是找寻动热变质或花岗岩-剪切带型金矿床的有利地带。  相似文献   

3.
通过总结中蒙俄经济走廊产出的198个大型-超大型(或代表性)矿床的产出环境、地质特征和矿产类型,以及走廊腹地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和找矿潜力认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可划分为中朝成矿段、乌拉尔-蒙古成矿段、西伯利亚成矿段和欧洲成矿段。其中,中朝和乌拉尔-蒙古成矿段以产出大型-超大型铜-金、银、铅锌和锡矿床为特征,欧洲段以镍-铜、铁、金和铅-锌矿床(点)为特征,西伯利亚成矿段则以富产镍-铜-铂族元素和铌多金属及金刚石矿床为特征。太古宙—新生代,该区不同构造单元经历了6次主要的构造演化及成矿时期,主要有前寒武纪的BIF型铁矿、加里东期的斑岩型铜-金、岩浆型钒钛磁铁矿和古老与侵入体有关的热液脉型金矿、华力西期的钨-锡多金属矿化、中生代金、银-铅-锌、钨锡等多金属的成矿大爆发、新生代岩浆热液矿床。走廊中东部优势矿种为铜、钼、金、银、铅-锌和金刚石,主攻矿床类型为斑岩型、热液脉型、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冲积型、海相火山岩型;西部优势矿种则为铁-铜、镍-铜、铅-锌,主攻矿床为IOCG型、斑岩型和热液脉型。  相似文献   

4.
在系统分析区内成矿条件和区域成矿特征基础上,提出火山沉积变质型、海相火山喷气沉积-变质热液型、海底喷气沉积变质-岩浆热液改造型、火山热液沉积变质型为主攻矿床类型.通过对区内地质、矿产、物探、化探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并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圈定了铁、铜、铅锌、金、银、硼等8处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5.
云南宁蒗—丽江—鹤庆地区成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近几年来对该地区矿床地质勘查研究资料,剖析区域成矿条件和典型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提出该区订矿床类型为海底火山喷发沉积-热液型、复合式斑岩型和构造蚀变岩型,主要矿产为金、银、铜、铅锌矿。  相似文献   

6.
高阳 《地质与勘探》2021,57(1):198-209
本次研究的中蒙俄跨境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中亚造山带东部,是多种矿产的成矿密集区。本区成矿区带包括2个Ⅰ级成矿域、2个Ⅱ级成矿省和9个Ⅲ级成矿带。区内金属矿床的分布主要受北东-北北东向及北西向两组断裂的控制。研究区重点金属矿产中,铜矿床以斑岩型为主;金矿床以岩浆热液型为主,也有部分作为伴生矿种产于斑岩型铜(金)矿床之中;铅、锌矿床以热液脉型为主;铀矿床以火山岩型为主。铜、金、铅、锌、铀成矿作用与燕山期岩浆及其热液活动关系最为密切。本研究区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巨大的找矿前景,是进一步开展铜、金、铅、锌、铀等金属矿产找矿工作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7.
赣南中生代火火活动时代及岩浆来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赖章忠  王安诚 《江西地质》1996,10(2):111-118
同位素地质研究表明,赣南中生代火山活动分属侏罗纪和白垩纪两大旋回,火山地层的时序为菖蒲组(J2),鸡笼嶂组(J3)、路径金伯利金砾岩(K1),赣州组(K1^2-K2^1),版石组(K2^2);火山岩浆属壳幔混源型,不同活动时期壳幔组分比例呈规律性变化,是板内深断裂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新疆哈图金矿成矿流体地球化学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新疆哈图金矿床赋存在石炭系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中,矿体受古火山口断裂系控制。矿脉内流体包裹体较为丰富,主要为气液相NaCl-H2O包裹体和少量的NaCl-CO2-H2O包裹体。成矿热液中富含CO2、N2、Na+、K+、Cl-和SO2-4,而所含的成矿元素以Au-As-Ag-Sb组合为特征。成矿热液为低盐度流体,主成矿阶段的盐度为4.1wt%~6.3wt%NaCl,密度为0.88~0.80g/cm3,fO2为10-35~10-31Pa,Eh为0.60~0.80eV,为还原环境。金沉淀成矿的最佳温度为230~260℃。哈图金矿成矿热液不是典型的岩浆热液,而是受到了古大气水混入的火山晚期热液。流体不混溶、水-岩反应及古大气水的混入是造成本区金沉淀成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墨西哥是矿产资源大国,其中产量最高的包括银、铜、铁、铅锌等。这些矿产的生成主要源于多种多样的矿床类型和各式各样的矿化类型,其中浅成低温热液型、斑岩型、矽卡岩型、IOCG(铁氧化物铜金)型是最突出的矿床类型。这些矿床的形成与北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有关,体现了联合大陆长期积聚或解体的某些阶段,尤其是中新生代成矿带的空间展布特征与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密切相关。划分的9个构造-岩浆-成矿带,分别形成3个俯冲成矿系列,即从沿海到内陆依次发育的IOCG型铁铜金成矿带→斑岩型铜钼金成矿带→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金多金属成矿带,分别代表太平洋古板块、法拉隆板块和科科斯板块向北美板块从俯冲、挤压到碰撞后伸展的板块构造岩浆成矿环境。这类俯冲边界型成矿系统的主体部分是西马德里造山带岩浆弧中的斑岩型铜钼矿成矿系统和盆岭省中的火山岩控制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金矿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10.
钦杭成矿带东段(江西段)矿产预测类型谱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钦杭成矿带东段是江西省最重要的成矿带。矿种有煤、铁、铜、铅、锌、金、银、钨、钼、锰、镍、锂、铌、钽、磷、硫、萤石、重晶石等。通过综合研究成矿带内16个主要矿产预测类型,从成矿时代、成矿作用、适用矿种的角度分析归纳各矿产预测类型特征,总结其主要预测要素,归属全国评价模型,初步构建钦杭成矿带东段(江西段)矿产预测类型谱系。认为该带各个地质历史时期均成矿,而180~148 Ma的燕山期为主要成矿期,以岩浆热液及火山成矿作用为主,以沉积及变质成矿作用为辅。  相似文献   

11.
滇中龙岗地区多金属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总结了滇中龙岗地区金、铜、铁、铅-锌、银等多金属矿床的类型和成矿规律,指出该区成矿演化有4个时期:早元古代铁-铜成矿期,中元古代-中三叠世古风化壳铁(金)矿成矿期,燕山期-早喜马拉雅期金、铅-锌(银)成矿期,晚喜马拉雅期金成矿期;相应地在空间上自下而上形成了4种成因类型的矿床组合:海相火山喷发-沉积-变质铁-铜矿床,古风化壳型铁(金)矿床,构造破碎带热液蚀变脉状金矿床和铅-锌(银)矿床,沉积-热液改造砂砾岩型金矿床。文章指出了该区找矿主攻矿种和有利找矿地段。  相似文献   

12.
论新疆东准噶尔陆相火山成矿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早石炭世晚期至早二叠世时期,东准噶尔地区陆相火山作用广为发育。近年来的研究证明,这一时期的陆相火山作用形成了两套重要的成矿岩浆建造,即安山-英安质喷溢、喷发岩建造和中性-中酸性潜火山杂岩建造,它们具有同一的成矿专属性,与金、铜、铁成矿密切相关。前者主要形成特征的浅成低温热液陆相火山岩型金矿。后者与金、铜成矿关系极为密切,其突出特征表现为受同-成矿岩浆作用的制约,在不同的外部条件下,形成不同类型的多种矿床,分别构成自成体系的金矿床系列和铜矿床系列,充分揭示了东准噶尔与陆相火山作用有关金、铜成矿的广阔前景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河北洞子沟银(铜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论述了洞子沟银(铜、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时代及矿床成因,并从硫同位素、氢氧同位素及包体成分、稀土元素等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矿床硫同位素变化范围窄,δ34S=(-0.49~+2.8)×10-3,硫同位素组成以重硫型为主,接近陨石硫同位素组成。δ18OH2O=12.9×10-3,δDH2O=-73×10-3流体包裹体成分反映出成矿热液以岩浆来源为主,并混合了部分大气降水及雨水。提出本矿床是地洼区内的多因复成矿床。  相似文献   

14.
新疆喇嘛苏铜矿成矿地质条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永新 《矿产与地质》1994,8(5):369-372
喇嘛苏铜矿床矿化类型为接触带、断裂裂隙、岩浆期后热液型,其成矿受断裂、岩体和层位联合控制.今后找矿(1)黄铁矿化砂砾屑结晶灰岩、矽卡岩化灰岩与NE、NW向成矿期断裂的交汇、复合处;(2)岩体与JxKs-Jxks的不整合接触处,岩体的“内湾、外湾”构造和岩体超覆接触处;(3)NE向成矿期断裂与其它构造带的迭加地段.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鸡东四山林场金银矿床的初步普查结果表明,矿区内主要矿产包括金、银、铜、钼等,并初步控制Ⅰ、Ⅱ号金银矿体,探求金平均品位5.09×10-6、资源量近3 t,银平均品位66.18×10-6、资源量30 t.区内由南向北依次为铜、钼矿床、金银矿床、铜矿、金矿化,具有东西成带,南北成行的分布特点.地质、地物和地化综合研究表明,上元古界阎王殿组为本区金、多金属主要矿源层,中生代以来的构造岩浆活动与成矿关系密切,矿体主要赋存于地层与岩体的接触带中.金银矿床成因为闪长玢岩岩浆活动期和期后含金银的热液活动富集形成的热液型金银矿床,并总结了进一步找矿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印支-燕山期构造-岩浆热液活动,对秦岭-祁连造山带的区域成矿控制与影响作用十分显著,主要表现在该期北东向构造-岩浆活动不仅控制了金等矿产的形成,而且使先期形成的铜,铅锌等矿产发生了较强烈的改造和富集作用,该期北东向构造带与先期的北西、近东西向构造或含矿层交汇叠加部位,是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的重要条件。文章对秦岭-祁连造山带印支-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带的发育特征及其对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控制与影响等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提出了本区新一轮矿产勘查研究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17.
青海鄂拉山地区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条件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青海鄂拉山地区为海南三叠纪沉积盆地西缘的北北西向印支期构造-岩浆活动带,其交切柴达木地台边缘东昆仑近东西向构造。其中铜多金属矿床形成于盆地裂陷和陆内俯冲一滑脱造山期。盆地裂陷后期(T2)海相基性火山岩喷发前,热水活动形成了铜峪沟铜矿床,同时也形成了区域性含Cu等成矿元素高的“矿源层”;在造山期(T2未-T3),通过区域动热变质和岩浆气液交代,形成日龙沟沉积-变质锡多金属矿床、赛什塘沉积-变质-岩浆热液叠加铜矿床、索拉沟多金属矿床及尕科合岩浆热液交代-充填式含铜银砷矿床和什多龙铅锌矿床.文中扼要地阐述了矿床受地层、岩浆岩、构造及交代岩控制的特点,强调鄂拉山地区的南段,既是北北西断裂与东西向基底断裂交汇部位,有利于海底热水成矿,同时这里还是陆壳俯冲-滑脱构造强烈地段,对变质和岩浆热液有集、迁移和储存也较有利。  相似文献   

18.
中国周边国家银矿床主要分布于原苏联、蒙古、日本、朝鲜、菲律宾、缅甸、印尼等国家。有5种类型银矿床可与中国相应地区银(含银)矿床进行类比,即(1)大陆边缘带陆相火山岩型(金-)银(-多金属)矿床;(2)火山(一次火山)热液型含银黄铁矿型铜或多金属矿床;(3)斑岩型银或含银金-铜(铅-锌-锡)矿床;(4)变质热液交代型金-银矿床或银-铅-锌矿床;(5)矽卡岩型含银磁铁矿或多金属矿床;并提出我国相应地区  相似文献   

19.
河北宽城峪耳崖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峪耳崖金矿是冀东地区与中生代花岗岩有关的金矿床的典型代表,其成矿岩体具有明显的陆壳改造型花岗岩特征,成矿热液富CO2并具有较高的K^+,Ca^2+,Cl^-和HCO3^-,成矿温度集中于280-330℃,压力变化于111.4-30.4MPa,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导,成矿热液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体系。  相似文献   

20.
王雷 《地球学报》2023,44(4):649-659
青海省西秦岭成矿带成矿条件优越, 成矿带内金、铜、汞、钨、锑、砷、石灰岩等矿产主要分布在青海南山—泽库Au-Ag-Cu-Pb-Zn-W-Sb-Fe-As-石墨-花岗岩-盐类-干热岩成矿亚带(IV-28-2)和苦海—作母沟Hg-Au-Pb-Zn-Sb-W-泥炭成矿亚带(IV-28-3)内。金属矿产空间展布上主要产出于构造活动强烈, 深大断裂活动、火山活动、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和沉积地层变形-变质改造较为普遍的地区。并呈现出区域集中、带状、近等距性分布的特点。研究区内34个矿种的成因类型以岩浆作用矿床和含矿流体作用矿床为主, 其次为沉积作用矿床, 成矿时代以三叠纪和第四纪为主, 石炭纪—三叠纪古特提斯洋演化阶段形成了以接触交代型、岩浆热液型金(银)、铜、铅锌、钨、砷, 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锑、铜、铅锌、汞、砷为主的内生矿床, 以化学沉积型石灰岩为主的外生矿床。以区内地质构造演化与成矿时空分布特点为基础, 依据成矿系列理论, 共厘定出西秦岭成矿带成矿系列组3个, 矿床成矿系列9个, 矿床成矿亚系列12个, 矿床式13个。在成矿远景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区内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