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秦岭寒武系硅岩建造中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西秦岭寒武系硅岩建筑中的金矿床,是我国境内发现的一种具有独特地质特征的层控金矿床。通过对寒武系统硅岩建筑以及金矿石中金的浸出率、微量元素有其特征元素比值、稀土配分型式以及硫、铅、碳、氧、氢、硅等同位素组成等方面的系统研究表明,在后期成矿过程中,金及其它伴生元素主要来自寒武系硅岩建造;成矿溶液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地下热液在五流过程中,促使硅岩建造中的成矿物质发生活化,迁移和再聚集,并最终导致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东天山康古尔金矿床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康古尔金矿的流体包裹体的氢,氧同位素组成以及硫,铅和碳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该2金矿床主矿化阶段成矿流体以变质为主,晚期以大气降水为主,总的表现为下部上升流体与浅部大气降水混合成矿特征。该矿床的成矿物质具深源性,主要来自上地幔或下部地壳,是一种火山岩区剪切带蚀变型岩金矿床。  相似文献   

3.
安徽铜陵朝山金矿床稳定同位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朝山金矿床位于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属于矽卡岩型金矿床,侵入岩体为白芒山辉石二长闪长岩体。成矿过程包括矽卡岩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3个主要成矿阶段。文章通过对朝山金矿床的氢、氧、碳、硫、硅同位素组成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探讨成矿溶液中水、碳、硅和硫的来源以及成矿溶液的演化问题。研究表明,成矿热液早期以岩浆热液为主,随着成矿过程的进行,加入的大气降水比重越来越大,到晚期可能主要以大气降水为主。该矿床矿石中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与矿区大理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其δ^13 Cv-PDB、δ^18OV-SMOW值分别为-4.5~-5.3‰、13.9~14.0‰,与岩浆作用形成的CO2的碳、氧同位素组成一致,表明矿石中方解石的碳、氧来源于岩浆作用。硅和硫具深部岩浆或岩浆热液来源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湘中锑(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Ⅱ.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从碳、氢、氧、硫、铅、锶等同位素地球化学方面探讨了湘中锑金矿床的成矿物质与成矿流体来源。研究表明:湘中盆地中锑矿床的碳、硫等矿化剂主要来源于基底地层,而盆地边缘锑(金)矿床的碳、硫等矿化剂来源于深部岩浆作用;Au,Sb等成矿物质都来源于基底碎屑岩;成矿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5.
丁坤  王瑞廷  刘凯  王智慧  申喜茂 《现代地质》2021,35(6):1622-1632
为了研究柞水—山阳矿集区夏家店金矿床成因,采用LA-ICP-MS和LA-MC-ICP-MS技术分析夏家店金矿床矿体及围岩样品中黄铁矿原位微量元素及氢、氧、硫同位素组成特征。结果表明,该矿床黄铁矿的Co/Ni 比值为0.11~0.76,说明其与沉积作用有关。矿石中黄铁矿的δ34S值(-9.40‰~7.16‰)与围岩碳质板岩的δ34S值(-8.84‰~10.64‰)接近,黄铁矿的δ34S均值(2.47‰)基本落在岩浆硫的范围内,指示矿石硫可能由地层硫和岩浆硫混合而成。氢、氧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夏家店矿床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来自岩浆水,成矿后期有大气降水的加入。综合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温度、金赋存状态等特征和黄铁矿微量元素、硫同位素组成可知,夏家店金矿床属于卡林型金矿,其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水,成矿后期有大气降水加入;其成矿物质是由深部岩浆与地层混合而成。  相似文献   

6.
应汉龙 《地质与资源》1994,3(3):201-207
本文主要研究了胶东金青顶和邓格庄金矿床蚀变体系的氧、硅同位素组成、硫化物矿物的硫同位素组成,方解石的碳、氧、锶、钐、钕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金矿床早阶段成矿热液中水以非大气降水为主,晚阶段成矿热液中大气降水增加;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壳。推断金矿床由地壳物质在燕山期大规模低程度熔融出的富K、Na的流体交代改造岩石并汲取成矿元素形成的矿化热液和岩浆热液共同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7.
胶东金矿床碳酸盐矿物的碳-氧和锶-钕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对胶东四类金矿床(盆地边缘砾岩型、斑岩型-浅成热液型、石英脉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矿石中的碳酸盐矿物开展了系统的碳-氧同位素和锶-钕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宏观的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床地质特征相对应,山东金矿床可能有亲岩浆岩和亲沉积盆地两个不同的成矿系统。前者包括斑岩型-浅成热液型、石英脉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三类金矿床,后者指盆地边缘砾岩型金矿床,二者具有不同的碳-氧和锶-钕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山东亲岩浆岩系列的金矿床,其锶-钕同位素与同时代的幔源岩浆岩一致,碳同位素显示幔源碳和岩浆碳的特征,氧同位素则显示初生水与大气降水不同比例混合的可能性,因此有可能是以CO2为主、富合成矿金属的地幔流体与浅部下渗大气降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与岩浆岩关系不密切、主要受盆地边缘断裂控制的盆地边缘砾岩型金矿床,其碳-氧和锶-钕同位素组成均较分散,可能主要与地壳浅部下渗大气降水对上地壳各种岩石淋滤萃取演化而成的成矿流体有关。  相似文献   

8.
在概要介绍了矿床产出的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矿床的围岩蚀变特征,并用国际流行的Grant的等浓度线法进行了围岩蚀变交代过程中物质带人带出平衡的定量计算;探讨了岩浆流体和大气降水在成矿过程中的水/岩同位素交换,计算了不同温度下水/岩交换产生的流体氢、氧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轨迹,判定岩浆水控制了主成矿期成矿,中生代大气降水参与了晚期成矿作用。提出了太古宙地体出露区脉金矿床矿源层的岩浆作用预富集模式,指出部分熔融作用和分离结晶作用的残留相富金。  相似文献   

9.
辽宁小佟家堡子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来源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佟家堡子金矿床地处辽宁青城子矿田东南部,为一大型蚀变岩型矿床。矿床产于辽河群大石桥组三段白云石大理岩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矿床由热液叠加改造作用形成,历经石英-黄铁矿、石英-碳酸盐两个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该矿床成矿流体属中低温、低盐Na Cl-H2O型体系热液。碳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石英-黄铁矿阶段成矿流体氧同位素δ18O组成在15.2‰~18.4‰,碳同位素δ13CV-PDB组成在-7.4‰~-13.2‰,氢同位素δD组成为-89.3‰~-92.2‰,反应该阶段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水并伴有少量的大气降水。石英-碳酸盐阶段成矿流体氧同位素δ18O组成在17‰~17.8‰,碳同位素δ13CV-PDB组成在-12.3‰~-13.5‰,氢同位素组成δD为-87.7‰~-90.4‰,表明该阶段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10.
江西大背坞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江西大背坞金矿床赋存在中元古界双桥山群第二岩性组中,产于燕山期花岗岩体的旁侧,受韧性剪切带及其中的挤压破碎带控制。流体包裹体及氢、氧、碳、硫、铅、硅、锶同位素特征表明,参与成矿的碳以岩浆源为主,铅以壳源为主,锶源于上地壳,硫和硅来自地层,流体水以岩浆源为主,混有变质残留晶间水和一定数量的大气降水。矿床成因上应属与燕山期花岗岩浆活动有关的中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1.
山西恒山义兴寨脉金矿田成矿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概要介绍了矿床产出的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矿床的围岩蚀变特征,并用国际流行的Grant的等浓度线法进行了围岩蚀变交代过程中物质带入带出平衡的定量计算;探讨了岩浆流体和大气降水在成矿过程中的水/岩同位素交换,计算了不同温度下水/岩交换产生的流体氢,氧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轨迹,判定岩浆水控制主成矿期成矿,中生代大气降水参与也晚期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2.
青海东昆仑造山型金(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青海东昆仑是我国重要的、极富潜力的金属成矿带,其中产出的金矿床不仅具有相似的地质特征,而且与本区晚华力西-印支期造山过程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并在产出构造背景、矿体特征、控矿构造、围岩蚀变、矿物组成和元素组合等方面与一般造山型金矿床极为相似,因此应属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床.矿床流体包裹体十分发育,包括富CO2、CO2-H2O和H2O-NaCl三种类型,显微测温结果显示,成矿流体为一套中低温(120~380℃)、低盐度(0.35~9.54wt%NaCl)的H2O-CO2-NaCl-CH4±N2流体体系.氢、氧、碳同位素及水-岩交换反应研究表明,成矿流体早期主要为变质水和地层建造水,成矿期以来以大气降水为主.流体不混溶、大气降水的不断加入以及水-岩交换作用是导致本区成矿流体中金、锑淀积成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马鞍桥金矿床产于西秦岭造山带商丹断裂带南缘的E-W脆-韧性剪切带中,矿床空间定位和矿体展布受脆-韧性剪切带控。选择马鞍桥金矿床矿石、地层岩石和二长花岗斑岩的代表性样品,针对性地开展碳-氧和氢-氧同位素分析测试。研究结果证明:成矿早阶段和主阶段成矿流体以变质热液或地层改造热液为主,而晚阶段则主要为大气降水。马鞍桥金矿床矿化地质特征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组成为广义的类卡林型金矿床或属介于造山型和卡林型金矿床之间的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14.
双王角砾岩型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及成矿机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文章在对双王角砾岩型金矿床地质特征进行简要描述的基础上,探讨了含金角砾岩体的成因,系统地研究了流体包裹体的特征和矿石碳、氢、氧同位素的组成。结果表明双王金矿床成矿流体以富CO2、高温、中低盐度为特征,碳明显具有深源(幔源)特征,而成矿流体以典型岩浆水为主,混入有一定程度的变质水,在成矿作用晚期可能有大气降水加入到成矿系统中。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和成岩成矿年代资料,探讨了双王金矿床的成矿作用和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东坪金矿床的氢、氧同位素特征研究表明,成矿作用从早期到晚期,大气降水在流体中的比例呈增高趋势,到晚期碳酸盐重晶石阶段基本上为大气降水。强钾化蚀变岩的氧同位素值与其原岩相比明显较低,亦表明主成矿期有大气降水参与。  相似文献   

16.
延边地区金(铜)成矿系列的成矿流体中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其中δ18O的范围为-10×10-3~+5×10-3,δD的范围为-120×10-3~-40×10-3。小西南岔金铜矿床早期成矿流体主要以岩浆水为主,为典型的斑岩型金铜矿床;刺猬沟、五凤金矿床成矿流体主要以大气降水为主,为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闹枝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是介于上述两种类型之间的过渡型。该成矿系列的典型矿床硫、碳同位素地球化学具有幔源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大水金矿时空分布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研究,探讨了地幔流体参与大水金矿床成矿的可能性。大水金矿属于川甘陕"金三角"矿集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时空分布上受深大断裂、壳幔混合源岩浆岩的控制,是西秦岭地区勘查发现的大型金矿床之一。研究表明,矿石及贯穿于整个成矿过程中的方解石脉的稀土配分模式总体具相对富集轻稀土的特征。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显示矿床的成矿温度范围为105℃-400℃。包裹体(方解石)气相成分主要为CO2和H2O,液相成分中阳离子以K^+为主,Na^+次之;阴离子以SO4^2-为主,Cl^-次之。矿物黄铁矿的δ^34S为-1.8‰-+4.1‰,平均值+2.4‰,反映成矿流体中硫部分来源于地幔。热液方解石的碳、氢、氧同位素组成反映成矿流体既有来自地幔的流体,也有来自岩浆岩、地层的流体,还有明显大气降水的加入。硅化灰岩矿石及硅质岩矿石的硅同位素组成具深部或岩浆热液和热水来源的特点,其氧同位素组成具火成石英来源的特点。矿石铅与矿区岩石铅(灰岩和脉岩)的铅同位素组成比较相近,在铅同位素构造模式图及Δγ-Δβ成因分类图解中,铅属壳幔混合铅。综上可知,矿床在成矿作用过程中存在地幔流体活动。  相似文献   

18.
浙江治岭头金银矿床中两期含金石英脉的氢、氧、碳及硫的稳定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各自具有明显不同的同位素组成特征,两期矿化作用的成矿热液流体具不同成因类型。早期是与基底陈蔡群变质水有关的热液流体;而晚期则是与盖层火山岩浆水和古大气降水有关的混合热液流体。因此治岭头矿床是一个具有多源成矿热液流体相叠加的复合型矿床。  相似文献   

19.
安徽铜陵铜官山铜矿田是中国长江中、下游铁、铜、硫、金成矿带中著名的夕卡岩型矿床.小铜官山铜矿床位于安徽铜陵铜官山矿田,侵入岩体为铜官山石英二长闪长岩.成矿过程包括夕卡岩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3个主要成矿阶段.笔者通过对小铜官山铜矿床的氢、氧、碳、硫、硅同位素组成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成矿溶液中水、硅和硫的来源以及成矿溶液的演化问题.研究表明,成矿热液早期以岩浆热液为主,随着成矿过程的进行,加入的大气降水比重越来越大,到晚期可能主要以大气降水为主.硫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即地层和岩浆热液,但以后者为主.硅具深部岩浆或岩浆热液水来源的特点.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组成模式为右倾型,夕卡岩、矿石的稀土配分曲线类似于铜官山岩体石英二长闪长岩,故认为形成本区的夕卡岩型矿床的热液流体主要来源于闪长质熔体.  相似文献   

20.
共坪金矿床的氢,氧同位素特征与成矿流体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招崇 《黄金地质》1996,2(3):36-41
东坪金矿床的氢,氧同位素特征研究表明,成矿作用从早期到晚期,大气降水在流体中的比例呈增高趋势,到晚碳酸盐,重晶石阶段基本上为大气降水。强钾化蚀变岩的氧同位素值与其原岩相比明显较低,亦表明主成矿期有大气降水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