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报导了1994~1995年春在湛江港进行浒苔、礁膜的生态调查。每月在湛江港的特呈岛东北角及南三岛湖村两个海区插竹签观察幼苗附着及藻体的消长情况。发现4月份大部份藻体成熟,并放散孢子。5月份藻体逐渐消失。6月底竹签上出现极小的幼苗,7、8、9三个月幼苗生长缓慢,10月份幼苗生长加快,11月份藻体长达3~5cm,12、1、2月份生长最茂盛。11月份又在两海区各安放一个100×100cm的维尼纶网片,12月份附着一定数量的幼苗,生长迅速.2月份长达10cm以上。3月份收获,特呈岛海区为116g/m2干品,南三岛海区为125g/m2干品。初步结论:采天然苗生产应该在11月份进行。  相似文献   

2.
隐丝藻科(Crytonemiauae),除少数生长在热带海区外,多数分布于冷温带海区,目前已知19个属,它们的藻体变异大,在分类上也是比较困难的1个科。曾呈奎(1935、1936、1937)及曾呈奎等(1962)先后报导过我国产的隐丝藻科的3个属共9种(3变型)。作者研究我国沿海的本科标本所用的材料是由徐法礼(1977—82)、李伟新(1977、1980)采自青岛港、刘凤贤(1978—80)、李伟新(1979)采自厦门、湛江水产学院(1953—82)采自广东大陆沿岸的标本,并承中国科学院海洋所、福建师大、上海水产学院、厦门水产学院、浙江大学及浙江水产学院等单位的热情支持,借用本科标本,经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用噴雾栽培细基江篱的新方法。试验表明:此法能有效地避开自然海区对细江篱的生物敌害,促进藻体生长,比自然海区可增产,而且藻体清洁干净,收获方便。  相似文献   

4.
报道中国红质藻科的新记录种,尖根星丝藻Erythrotrichia biseriata,加粗星丝藻E.incrassata,日本星丝藻E.japonica,垫状星丝藻E.pulvinata,分枝星丝藻E.welwitschii。  相似文献   

5.
已知多丝藻科(索藻目,褐藻门)约有50种,我国仅仅报道2种。记述多丝科的美丝藻属Compsonema、小孢藻属Microsponigum和原水云属Protectocarpus等3个中国新记录属,以及球状美丝藻Compsonema coniferum、多线美丝藻C.myrionematoides、匍匐美丝藻C.serpens、放射百丝藻Hecatonema diffusum、繁育百丝藻H.distromatica、初级百丝藻H.primarium、球形小孢藻Microspongium globosum、考氏多丝藻Myrionema corunnae、原水云Protectocarpus speciosus等9种中国新记录种。研究的标本采集于中国海区,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标本馆(AST)。  相似文献   

6.
萎软几内亚藻(Guinardia flaccida(castracane)Peragallo)、分类上属硅藻门(Bacillariophyta)?中心纲(Centriae),圆筛藻目(Colscinodiscales),细柱藻科(Leptocylindraceae),几内亚藻属(Guinardia)。  相似文献   

7.
螺旋藻的功能和应用──精细化学品的新课题马贵武(湛江水产学院食品与制冷工程系湛江524025)钝顶螺旋藻(SpirulinaPlatensisGeitler)是一种多细胞藻,藻体呈丝状螺旋形,属蓝藻门、颤藻科。该藻原产于中非乍得咸水湖中,经开发研究已...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2016-2019年在北部湾沿海采集的绿藻门蕨藻类的样品进行分类学研究。【方法】利用形态学方法,对蕨藻科样品进行形态鉴定。【结果与结论】经过鉴定,确定该水域蕨藻科2属4种/变种,即拟蕨藻属(Caulerpella)的含糊拟蕨藻(Caulerpella ambigua)和蕨藻属(Caulerpa)的盾叶蕨藻(Caulerpa chemnitzia)、总状蕨藻大叶变种(C. racemosa var.macrophysa)和棒叶蕨藻长柄变型(C. sertularioides f. longipes)4种。  相似文献   

9.
报道中国红质藻科的新记录种,尖根星丝藻Erythrotrichia biseriata,加粗星丝藻E.incrassata,日本星丝藻E.japonica,垫状星丝藻E.pulvinata,分枝星丝藻E.welwitschii。  相似文献   

10.
萎软几内亚藻[Guinardia flaccida(castracane)Peragallo]、分类上属硅藻门(Bacillariophyta),中心纲(Centriae),圆筛藻目(Coscinodiscales),细柱藻科(Leptocylindraceae),几内亚藻属(Guinardia)。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采自我国沿海岸的褐藻门短毛藻科Elachistaceae短毛藻属Elachista的分类。【方法】对采自我国沿海岸的短毛藻进行形态学鉴定,描述新种的形态特征以及其他分类学信息,并与相似种进行比较。【结果】鉴定出长海短毛藻E. changhaiensis Luan et Ding、短毛藻E. fucidola (Velley) Areschoug、暗色短毛藻E. fusca Luan et Ding和细枝短毛藻E. tenuissima Luan et Ding sp. nov.等4个种,含新种1个。细枝短毛藻藻体暗褐色,半球形,直径4~5 mm;基部由薄壁细胞组成基垫;同化丝可分成长同化丝和短同化丝,长同化丝较短,长1~2 mm,由63~128个细胞组成,直径6.0~9.5μm;短同化丝较长70~225μm,直径3.5~6.0μm。单室囊囊状,多室囊线状。模式标本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标本馆(AST)。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原来的石炭二叠系界线下面找到了Misellinaclandiae科化石带,因此将杭州地区石炭二叠系界线放在船山组浅灰色含球状藻(船山球)生物泥晶灰岩层之顶部。  相似文献   

13.
环纹藻化石不仅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部新生界地层,而且笔者近年在黄土高原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孢粉中亦有较多发现。在8个化石点共找到环纹藻化石2378粒.研究表明,它具有横向和纵向分布规律性。含环纹藻的孢粉组合不仅有喜暧湿的阔叶树种花粉,而且也有喜冷湿的暗针叶树种花粉,反映了环纹藻对气候有很强的适应性.我国西部环纹藻化石种类较东南部单调,其数量从东向西趋于减少。其时代分布,从晚更新世早期到晚全新世,以中全新世最为繁盛。人们可依据它及其共生藻类,追溯到地史时期淡水湖沼的消长。  相似文献   

14.
叉枝粉枝藻 Liagora divaricata(图Ⅰ)及三亚粉枝藻 L Samaensis Tseng(图Ⅱ)属于蠕枝藻科 Helminthocladiaceae 粉枝藻属 Liagora(7)。1941年曾呈奎发现于海南岛,均定名为新种。它们分布于我国海南岛的琼海及三亚等地,为热带性藻类。这两种海藻在1941年发表以后,只 Abbott(1945)(1)和 Dawson(1954)(4)先后在夏威夷和越南报导过叉枝粉枝藻,而三亚粉枝藻迄今未有人报导过,故对它们不是很了解的,尤其是对其生殖器官更不了解。近两年来作者在海南岛采到了两种的大量标本,并观  相似文献   

15.
湛江地区位于广东省西部,面临南海,其附近海区东面包括雷州半岛以东至上川岛以西的海区,南面隔琼州海峡与海南岛相对,西面为雷州半岛以西、北部湾的东北部海区。海岸线曲折漫长,海底平缓,水质肥沃,海流不急,加之气候温和,年平均水温较高,适合虾类,  相似文献   

16.
珠江口海区位于我国南方最大的河流一珠江的出口处,北部多滩涂,中部和南部多岛屿。在上百个岛屿中基本上是岩礁岛屿,如担干岛、桂山岛、大万山、高栏岛、荷苞岛等。由于本海区直接受到珠江水系的影响,每天从上游带来大量营养物质的同时,大量的淡水注入也影响到海区的盐度变化,  相似文献   

17.
2018年12月12日,记者从交通运输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获悉,该中心历经4年,总投资2596万元,初步建成了覆盖我国北方海区沿海水域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北方海区沿海水域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分两期进行建设,由26个基准站、1个海区数据处理服务中心和1个全海区数据处理服务中心及专网通信链路组成,是中国沿海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系统有效覆盖范围内,定位精度平面优于3厘米,垂直优于4厘米,我国海上定位进入了“厘米”时代。  相似文献   

18.
螺旋藻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吴琴瑟(湛江水产学院养殖系湛江524025)螺旋藻属蓝藻门(Cganophyta)、颤藻门(Oscilatoriales)、颤藻科(Oscila-atoriaceae)的螺旋藻属(Spirulina)。该属全世界已知共有36种...  相似文献   

19.
用交叉点数据计算中国近海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由测高卫星升、降弧段海面高在交叉点上的约束监测海平面变化的方法;用TOPEX/POSIDON测高数据计算了中国黄海、东海、南海海域的海平面变化,其中黄海、东海海域受两个月周期分量的振荡信号影响,而南海海域以年周期变化为主要表现特征;分析了3个海区海平面变化的相关性,扣除两个月的周期分量振荡信号后,其海平面变化的相关性达到90%以上;分析了海水面积随纬度带的变化对不同纬度分布的海区海平面变化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雾中航行     
本文主要介绍我国南海海区雾的生消特点,航海工作者在南海海区雾航的经验体会,如何保证雾中航行的安全,如何正确理解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中几个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