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中国大别山东南缘首次发现大坝陨坑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介首次在大别山东南缘安徽省境内发现的大坝陨坑构造。经初步评价,知陨坑呈椭圆形,长轴呈北北东向,长约19km,短轴长约12km,最大坑深约2km,是一个有中央隆起区的复杂型陨坑。在卫片上陨坑显示环形影像,地貌形态为一洼地。陨坑基座保存尚好,可对它直观和追索陨坑构造边界。形成于230Ma左右的各类撞击变质岩石系列齐全,其中含有柯石英等典型的撞击变质矿物及撞击碎理等超微构造,特别是在陨坑基座内壁普遍发现有鉴别陨坑构造最可靠的标志——干裂自角砾岩,都证明大坝环形影像是一个典型的陨星撞击坑构造。它的发现,具有很大的科学及经济意义,对今后褶皱山区寻找和研究陨坑构造具有示范和指导作用,同时大大丰富了建设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依据。无庸置疑此发现将促进大别山旅游业的发展及陨星撞击科普知识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近20年来,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在地外星球上进一步发现大大小小、密密麻麻的陨石撞击构造(简称陨坑构造),启发地质工作者广泛开展了地球上的陨石、陨坑及其地质作用的调查研究,并取得巨大成绩.截至1989年,地球上已发现的陨坑或星疤约120个(不包括中国报导的多伦星疤等构造及笔者正在勘查的安徽“十字铺陨坑构造”线索),并按每年大约新发现5个的速度在增加着(R.A.F.格雷夫,1989).但是,这些已知的陨坑都是在地球有了沉积盖层以后发生的,特别以年龄不到两亿年或属近代  相似文献   

3.
1978年9月10日16时许,在江苏省溧水县城西南的洪兰蒲公社胜利大队,陨落了一块球粒陨石。地理位置为东经118°59′,北纬31°38′。陨落时人们曾听到闷雷般的响声。陨石降落在干水塘边的泥土里,坑深约半尺,取出时陨石尚有余热。 陨石外形似馒头状(照片1)长约100毫米,表面覆盖一层亮褐色熔壳,壳厚约0.2—0.5毫米。总重量498克,现将研究结果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地质找矿工作的需要,河南省地质局的坑探工作近几年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其明显标志是:笨重劳累的凿、装、运工序已基本为机械化所替代;零散的坑探队伍日趋稳定,现全局约有坑探职工450人,组成四个风动机掘坑组、两个电动凿岩坑组、一个内燃凿岩试验班、四个取样钻班。机掘工  相似文献   

5.
吐哈盆地北缘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兆生 《地层学杂志》2000,24(4):310-314
对吐哈盆地北缘锅底坑组中部和上部孢粉组合研究后发现 ,中部组合见有晚二叠世的重要分子 L uecki-sporites及二叠纪的重要分子 H amiapollenites,以具肋双囊粉含量明显较高为特征 ;上部组合出现了具有一定含量的早三叠世的典型分子 L undbladispora,三叠纪的常见分子 Chasmatosporites,以及以 Taeniaesporites的含量较高为特征。两个组合既具有明显的不同 ,但共有分子又在 2 0种以上 ,占各自组合孢粉种总数的一半以上 ,这说明二者又具有连续过渡的性质。因此 ,桃东沟剖面二叠系 -三叠系生物地层界线应划在锅底坑组上部 ,位于锅底坑组与韭菜园组岩石地层界线以下约 40 .49m处 (即第 12层与第 11层之间 )  相似文献   

6.
太湖冲击坑溅射物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太湖冲击成因说由来已久,但始终未成定论。近几年在太湖及周边湖泊的淤泥层中发现了许多形态各异的奇石,经多种方法测试研究,确定为太湖冲击坑的溅射物。根据成份,溅射物分为两大类。一类富铁质,以菱铁矿及其胶结的碎屑为主,包括微小球粒、棍状及各种形态的块状和片状体 ;另一类贫铁质,以方解石及其胶结的长英质碎屑为主,碎屑为锐角状的石英晶屑及少量粘土和长英质岩屑。溅射物的大小从厘米级块体到毫米级球粒,再至微米级尘粉都有。溅射物外形多具有旋转扭曲形态及熔壳特征,显示了熔融、塑性- 半塑性特征。这些特征显示其成因经历了冲击震碎、熔融、挖掘抛射、空中飞行,最后溅落在冲击坑及其周围。溅射物的成分反映了太湖靶岩基岩岩性特征。太湖冲击坑溅射物的发现是继太湖诸岛石英砂岩中石英晶体的冲击变质微结构发现之后,又一重大突破。综合其它特征,可以确定太湖为一冲击坑。  相似文献   

7.
<正>自东昆仑夏日哈木超大型镍矿床发现以来,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〇八地质队[1]和青海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2]又相继在东昆中和东昆北地区发现了石头坑德和冰沟南镍矿点,证明东昆仑造山带成镍潜力巨大。本次研究报道了石头坑德铜镍矿点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的岩石学和年代学特征,以期对东昆仑的镍矿勘查工作提供更多的依据和线索。石头坑德铜镍矿点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之昆中带内部,格尔木东约40 km处。岩体2  相似文献   

8.
密坑山锡矿田位于江西省会昌县西南约40km处。该区为一晚中生代破火山,火山岩为上侏罗统鸡笼嶂组流纹质凝灰熔岩及火山碎屑岩,火山口周围环状及放射状断裂发育,火山口中心为浅成相的密坑山似斑状钾长花岗岩中央岩株侵入体所充填。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该岩体与流纹质凝灰熔岩的内外接触带相继发现了岩背、淘锡坝、苦竹岽、矿背、上湾等一批大、中型锡多金属矿床或矿点,表明这一岩体对成矿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本文运用LA-ICP-MS锆石U-Pb、全岩Rb-Sr和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技术,对密坑山岩体及相关锡矿床的成岩和成矿年龄进行了精确测…  相似文献   

9.
卢清地  张正义 《福建地质》1997,16(4):159-164
福建尤溪砚坑滑脱构造是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发现的,它位于七场背斜西翼,其主要构造特征是二叠纪栖霞组,童子岩组,翠屏山组地层滑移到中-晚元古代东岩组成及龙北溪组变质岩之上。  相似文献   

10.
阳翔  邵鹏 《矿产与地质》2013,(6):471-478
上山坞地区位于江绍拼接带的北东端,芙蓉山破火山构造东部。区内出露陈蔡群徐岸组变质岩、上侏罗统西山头组中一酸性火山碎屑岩.环状、放射状断裂发育,徐岸组与西山头组地层为断层接触,接触带两侧共圈定四个综合异常区,区内发现多条矿化带,其中上山坞村综合异常区是寻找铜矿床的良好靶区;王坞坑综合异常区是寻找锌、铅的良好靶区,经深部钻探王坞坑综合异常区已发现舍铅、锌矿段。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闽清县池园地区早、中株罗世地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中部闽清园-上莲一带晚侏罗世南园组火山岩地层之下覆盖着一套沉积-火山岩,原划归晚侏罗世长林组,通过对该地区1∶500000区调,依岩性组合特征、同位素地质年龄值、古生物化石及接触关系等资料,重新厘定划分为梨山组、藩坑组、漳平组。早侏罗世藩坑组的发现为福建中部火山岩基底地质构造研究、火山岩区找矿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2.
我队在仁虎山沟矿区进行坑探施工时,由于空压机厂房位置选择不当,采用2台75马力移动式空压机井联送风,空压机厂房距离152坑约800公尺,距离292坑约950公尺,长期只带动2台-OM-506凿岩机,因此,凿岩效率虽高,但动力费超支严重,经济上不合理.当时虽经过多次检查,但未找出原因,及时得到合理解决.后来采用试验测定的方法,通过多次的试验研究后,才找出了影响空压机效率低、风压低风量不足的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基本上解决了上述问题.现将我们试验的的情况及其改进措施介绍如下:一、试验情况及影响风压风量的原因1、开动2台75马力空压机带动2台OM-506凿岩机的风压情况:152坑进行凿岩时正常终压为5.5Kg/Cm~2,292坑正常格压为5kg/Cm~2;停止一台凿岩机时,152坑风压为6.2kg/Cm~2,292坑风压为6Kg/Cm~2.  相似文献   

13.
密坑山锡矿田位于江西省会昌县西南约40km处。该区为一晚中生代破火山,火山岩为上侏罗统鸡笼嶂组流纹质凝灰熔岩及火山碎屑岩,火山口周围环状及放射状断裂发育,火山口中心为浅成相的密坑山似斑状钾长花岗岩中央岩株侵入体所充填。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该岩体与流纹质凝灰熔岩的内外接触带相继发现了岩背、淘锡坝、苦竹岽、矿背、上湾等一批大、中型锡多金属矿床或矿点,表明这一岩体对成矿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4.
坑角效应是基坑空间效应的重要体现形式之一,但目前对带多阳角深基坑的坑角效应还缺乏具体且深入的研究。以海南滨海软土地区两垂直相交的综合管廊狭长深基坑工程为依托,利用Plaxis 3D建立了两种典型施工模式下带多阳角的综合管廊交叉节点深基坑开挖的三维数值模型,对由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支护结构变形以及支撑轴力等开展了细致的对比分析,并着重探讨了坑角效应对其分布形态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两种典型施工模式下,综合管廊狭长深基坑的地表最大沉降变化区间约为0.11%He~0.67%He,且支护结构的最大侧向变形与开挖深度之间的上下限值分别为0.25% He、1.35%He。整体而言,在完全对称的施工模式Ⅱ下,基坑周围土体的地表最大沉降和支护结构的侧向变形均低于施工模式Ⅰ的计算结果;但在施工模式Ⅱ下,基坑开挖过程中在阳角的两个临空面方向均表现为显著的坑角效应,而在施工模式Ⅰ下,仅在阳角形成之后的单一方向上表现为明显的坑角效应。坑角效应的影响范围约为2倍的开挖深度,在坑角效应的影响范围内,基坑周围土体的地表沉降、支护结构的侧向变形以及支撑轴力均较坑角效应影响范围以外的计算结果显著降低。研究认为,若在带多阳角的综合管廊交叉节点处的深基坑设计中合理考虑坑角效应的影响范围及其发挥程度,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程成本。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闽清县池园地区早、中侏罗世地层新发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福建中部闽清池园—上莲一带晚侏罗世南园组火山岩地层之下覆盖着一套沉积 -火山岩 ,原划归晚侏罗世长林组 ,通过对该地区 1∶ 50 0 0 0区调 ,依岩性组合特征、同位素地质年龄值、古生物化石及接触关系等资料 ,重新厘定划分为梨山组、藩坑组、漳平组。早侏罗世藩坑组的发现为福建中部火山岩基底地质构造研究、火山岩区找矿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吉木萨尔县大龙口非海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上下地层磁性特征的研究,在梧桐沟组-锅底坑组共发现78个极性异常,其中以负极性为主,间隔了一系列的正极性和过渡极性.梧桐沟组上部以负极性为主,间隔了2个正极性和过渡极性.这可与巴基斯坦盐岭和四川广元上寺的大隆组下部对比,即相当于Da段.梧桐沟组顶部和锅底坑组底部,正、负极性变化频繁,极性特征可与巴基斯坦盐岭和四川广元上寺大隆组中部对比,即相当于Db段.锅底坑组下部以负极性为主,间隔了2个正极性段,可与四川广元上寺大隆组中上部对比,即相当于Dc段.锅底坑组中下部以负极性为主,上部夹1个正极性段,可与四川广元上寺大隆组上部磁性特征对比,即相当于Dd段.锅底坑组中上部以负极性为主,间隔了4个正极性段,可与四川广元上寺飞仙关组下部对比,即相当于Fa段.根据磁性段的划分对比,将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置于Fa和Dd之间,即本次研究测制剖面的41层和42层之间.根据各岩组的古地磁特征求得岩组形成时的古地磁极:梧桐沟组79.1°N,238.1°;锅底坑组72.3°N,322.2°;下三叠统77.5°N,320.8°.古纬度基本一致,为32°~35°N.  相似文献   

17.
海南岛白沙陨石坑的遥感图像解译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道经  李健 《中国地质》1993,(5):23-24,32
据著名的冲击构造学家E.M.Shoemaker估计,在地球演化史中产生的直径大于10km的陨石冲击构造不少于1500个,较小的陨石冲击构造数量更多,但因长期复杂的地质作用的破坏和改造,幸存者甚少.全球已发现的陨石冲击坑约130个,有的受剥蚀而残缺不全,另一些为后期沉积物掩埋,由钻探发现不能直接观测,只有少数保存和出露都较好,如美国亚里桑那州的梅特奥尔(Meteor)陨石坑和爱沙尼亚的卡利(Kaali)陨石坑等,其成坑时代很新、规模小、冲击能量不大、冲击形成物种类不丰富.  相似文献   

18.
新疆苇湖梁煤矿塌陷区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苇湖梁煤矿已有50多年的开采历史, 长期的地下开采造成了严重的地面塌陷。本文将新疆苇湖梁煤矿塌陷区作为研究区, 以2013年的IKONOS高分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 以ArcGIS为支撑平台, 采用人机交互的解译方法对塌陷区的相关信息进行提取, 结合实地调查验证的方法, 分析研究区内地质灾害的特征。通过遥感调查发现: 研究区内发育规模较大、位于塌陷区周围的拉伸区的地裂缝约有64条;塌陷坑(群)约有94个, 主要分布于南北塌陷槽及两侧;塌陷回填区总面积达0.92 km2, 并在回填区发现了3个新塌陷坑。本文充分发挥了遥感技术宏观性强、速度快的特点, 调查结果反映了塌陷区灾害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9.
中国非海相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吉木萨尔三台大龙口剖面已被推荐为国际非海相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侯选剖面。该剖面是世界上研究非海相二叠─三叠系界线最理想的剖面之一,也是我国非海相二叠─三叠系界线研究程度最高的剖面。准噶尔南缘上二叠统─下三叠统统称仓房沟群,下分5个组(自下而上):泉子街组、梧桐沟组、锅底坑组、韭菜园组、烧房沟组,除烧房沟组与下伏韭菜园组间有显著冲刷面外,各组间均为整合接触关系。仓房沟群中生物化石丰富,可以划分出植物、孢粉、双壳类、叶肢介、介形虫、脊椎动物等不同的生物组合,尤其重要的是在锅底坑组上部发育晚三叠世与早三叠世生物混生的过渡层。这个过渡层揭示了生物演变的连续性,即脊椎动物Jimusaria与Lystrosaurus共生,孢粉Lueckisporitesvirkkiae与Lundbladisporawatangensis共生,以及二叠纪型的植物、双壳、介形虫与三叠纪型的叶肢介之间的混生。即在这个过渡层中既含晚二叠世型的孑遗分子,也含早三叠世型的新生分子,因而可以确定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就在锅底坑组内,置于大龙口背斜南翼剖面第36层,北翼剖面第34层之底,即在锅底坑组与韭菜园组传统岩组界线之下约50m(北翼)~60m(南翼)处。古地磁反映的正负极性与生物地层界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坑头金矿产于江南造山带西南缘低绿片岩相的下江群清水江组浅变质岩中,本文采集了与金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成矿期—成矿阶段黄铁矿样品进行单矿物LA-ICP-MS原位微区微量元素分析,发现黄铁矿中金含量较低,蚀变岩石中金主要以游离金的形式存在,金与砷的相关关系反映坑头金矿可能的成矿热液来源于造山过程中深部的变质流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