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应用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观测夜间云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利用云状在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图中的外形、结构和图像特征,归纳了若干利用卫星云图和多普勒雷达图像在夜间云观测中应用的一些方法。如卫星云图上积雨云常呈球形或胡萝卜形;高层云和高积云为层状;卷云为纤维状等特点。雷达图上雨层云为分片成片、面积大和回波在20dBz左右,积雨云为结构紧密、棱角分明、回波强度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利用东营市713数字化雷达和卫星云图资料,分析了1995年6月24日发生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暴雹天气过程,对冰雹云的雷达回波特征及卫星云图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侯淑梅  路西曼 《山东气象》1997,17(2):18-20,24
主要利用东营市713数字化雷达回波和红外卫星云图资料,分析了1996年7月20日东营地区降雹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和卫星云图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雷达回波具有明显的雹云回波的特殊形状和跃增阶段,跃增是冰雹云与雷雨云回波的一个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4.
英国伯明翰大学教师E.T.斯特林格(Stringer)所著气候学教科书中的一部,1972年美国旧金山出版。此书与作者的另一部著作《气候学基础》(Foundations of Climatology)有着密切联系,内容包括三部分共八章:第一部分为基本方法,有天气观测、观测结果的表达,气候学模型等三章;第二部分为基本方法的一些应用,有辐射气候学、温度、云与气候、目视气候与光学气候学四章;第三部分仅一章属地理气候学。作为气象学和自然地理学中间学科的气候学,已有较长时间的发展历史。近年来,气象学各部分内容如天气动力学、物理气象学、数值预报等的迅速发展,气象雷达、卫星等新探测技术的引进,自然地理环境考察以及环境保护学科的形成,为气候学  相似文献   

5.
卫星云图分析图是卫星云图经过分析后绘出的云实况图。这种图具有直观、清晰、定时、连续的特点,特别适合无云图判读经验的县站预报员使用。目前一般县站都可以接收日本播发的卫星云图分析图。宜山站从1985年汛期开始接收该图,用来作汛期降雨预报的辅助用图,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将我们的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随着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遥感信息时间序列的增长,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遥感气候学。遥感气候学不同于以往的气候学,它的资料源自雷达或卫星,而不是常规气象台站的观测。通过初步讨论遥感气候学的研究方法和范围问题,给出了遥感气候学的某些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云是大气运动的产物.卫星云图能真实地、完整地显示出云的演变.这种大面积的云的演变又能清楚地反映出大气运动,揭示出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与演变.而这些天气系统的演变在天气图上有时反映不出来,或不能完整地反映出来,特别是在戈壁、沙漠、大山、大洋中,由于缺乏测站资料,天气图是无能为力的.而卫星云图能够弥补天气图之不足.新疆面积大,地形复杂,台站稀少,且分布不匀,集中在两大盆地周围.因此,卫星云图在新疆天气预报实践中更有其重要作用. 我们对1979年到1984年六年的卫星云图  相似文献   

8.
林光 《气象科技》1977,(2):15-16
一、图集的一些情况六十年代初期,气象卫星云图诞生,给天气预报增添了一个有用的工具。六十年代后期开始,有人对卫星云图进行各种气候统计,例如计算平均云量、海面温度、热带气旋频率和路径等,使古典气候学进入到所谓卫星气候学的阶段。《全球相对云量图》是美国商业部和美国空军在1971年9月出版的第一本也是到目前为止所看到的比较完整的云量方面统计成果。该图集使用了1967—1970年四整年的每日可见光电视卫星云图资料,每日  相似文献   

9.
云的微结构     
酆大雄 《气象》1980,6(12):26-29
前几讲中,我们已经讲到了云的分类与形成。从尺度上来讲,我们肉眼能见到的云的各种形态,从雷达荧光屏上见到的云和降水的回波,以及从卫星云图上看到的云场,它们的尺度从几米到上千公里,它们的特征与形成过程是与大气层结、流场和天气系统相联系的。这种把云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的特征,如云的外形、生命史、云内温度分布、气流状况等都属于云  相似文献   

10.
陈万奎  严采蘩 《气象》1982,8(4):15-17
云是大气中水汽相变的产物,又是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但是,有云并不一定产生降雨,因此,研究降雨云的概率,对大气中水循环或利用卫星云图估算地面降雨以及人工影响云雨的研究都有实用意义。 根据地面和高空的云物理观测,降雨不仅来自低  相似文献   

11.
首先介绍了近年来国际上在雷达气候研究方面的一些进展,特别聚焦于不同地区对流风暴和对流性降水的日变化特征,以及京津冀地区雷达气候研究的一些最新成果。主要揭示了不同地区对流的形成、加强和日循环传播与太阳加热、地形强迫、盛行风及天气尺度和中尺度系统活动等存在紧密联系。其次,对雷达气候学的另一特色研究——采用三维风暴属性追踪统计的方法也进行了介绍。文章也从城市化影响对流风暴和对流性降水发展演变以及从雷达气候学角度研究城市地区强天气两个方面,做了研究进展的一些回顾。最后,对雷达气候学在城市地区强天气演变机理研究及精细化临近预报预警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周莉 《气象》2004,30(8):57-57
云的形态是一刻也不停地在变动。标准云图上的图片和说明只提供了某一时刻的一些形态,因为它所搜集的各类云状多为特征显著且易辨认的,由于受摄影条件、时间限制,不能表示出各种云在天空分布及增减情况,也不能把全部天空摄出。初参加观测工作者,多以云图为蓝本,对照识别常觉得又像又不像,难以确定。在十几年的工作实践中,笔者把云图和实测的现象反复印证,逐渐掌握了广东本地一些云及其变化的一般性规律。  相似文献   

13.
我国卫星总云量与地面总云量分布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4,自引:11,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国际卫星云气候学计划(ISCCP)的总云量和地面总云量资料,分析并讨论了两者在我国的空间分布和单站年变化中的相关性和差异性,对比了两种总云量的全国分布形势。结果指出,在总趋势大致相似的前提下,卫星总云量图能更好地揭示青藏高原、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及沿海地区的云气候特征。最后还就青藏高原总云量分布特点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雷暴云电结构与闪电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雷暴云偶极性电结构理论,结合卫星和雷达资料分析了不同荷电结构下地面电场。结果表明:当正电荷中心高度越高、负电荷中心高度越低,形成的地面负电场越大,越有利于地闪的形成;负地闪发生后或云砧下方,地面电场成正极性,易引发正地闪;地闪分布与雷达回波、卫星云图中雷暴云位置基本一致,结合雷达和卫星资料可初步判断正/负地闪发生位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2008年7月5~6日发生在肇东地区的一场大暴雨的原因。主要是从环流背景、物理量场、卫星云图和雷达探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从环流形式上水汽条件到卫星云图的定量估测以及雷达回波显示和回波移动,我们得出了这次降水的主要影响因子和特征。特别是卫星云图定量估测降水的使用,在这次降水过程发挥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FY-2C卫星云图和鄂尔多斯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7年2月20—21日内蒙古河套地区的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天气是在两脊一槽的环流形势中,高空槽、低层切变线与低空急流配合地面倒槽产生的;高低空急流耦合,为降雪天气的发生提供动力条件,低层700h Pa低空急流源源不断的将南海水汽输送至河套地区上空,为降雪天气的发生提供水汽条件;卫星云图上显示,强降雪主要发生在明亮密实的盾状云区,高低空急流与云区一一对应;雷达回波强度整体偏弱且稳定,但持续时间近12h,长时间的停留是此次暴雪天气发生的主要原因,回波顶高度基本位于6km以下,低层有暖平流进入,反映出此次降雪过程为稳定的层状云降雪。  相似文献   

17.
图象相关分析法判别因子的比较与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气雷达跟踪回波运动,或卫星云图上示踪云测风,广泛使用相关分析法。本文对比方法中的判别因子进行了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个例实验。结果表明,在回波结构变化时,用原点矩相关系数R_3作为相关分析法的判定因子跟踪回波或示踪云,较中心矩相关系数R_1和相关亮度综合因子R_2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主要利用FY-2C卫星3.7um短波红外云图(或称中红外云图)、可见光云图、红外云图,结合大尺度环流形势对我国东部地区2006.12.25—26大雾的发生发展过程、范围变化等进行了定性的分析,揭示了这次大雾天气长时间持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冷涡天气系统影响下内蒙古强对流天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资料结合常规天气资料,分析冷涡天气系统影响下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的特,征为中尺度对流天气的实况监测和防雹作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GRAPES-Meso云分析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应用LAPS(Local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System)云分析方案,基于美国"风暴分析预报中心"开发的中尺度模式ARPS(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 System)的资料分析系统ADAS(ARPS Data Analysis System),开发了GRAPES-Meso(Mesoscale of the Global and 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区域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的云分析系统,首次实现了地面云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反射率资料在GRAPRS模式中的综合同化应用。详尽分析了地面云观测资料、卫星红外云图、可见光云图、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多种观测资料对GRAPES模式初始三维云覆盖、多相混合比等云微物理因子以及初始场的调整。通过对2009年6月28日至7月4日湖南省一次强降水过程的模拟试验检验云分析系统的性能,对比分析表明:(1)云分析系统通过地面云观测资料、卫星红外云图、可见光云图、多普勒雷达反射率的同化,能够反演出三维云覆盖状况;(2)在三维云覆盖的基础上结合云底云顶高度,能够反演出云水、雨水、云冰等微粒,并显著改善模式初始湿度场;(3)云分析系统能够显著缩短模式的热启动时间,明显增大了开始几小时的降水量预报,对24小时的降水预报效果也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