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菹草、伊乐藻对沉积物磷形态及其上覆水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集武昌南湖湖水、沉积物进行沉水植物的盆栽试验,试验设置沉积物未施磷处理和施100mg/kg磷处理,分别对应沉积物低内源磷和高内源磷状态,同时种植菹草、伊乐藻,以研究沉积物中磷形态及上覆水水质的变化特点.研究从2007年9月15日开始,历时160d.结果表明,高内源磷沉积物处理后,上覆水中水溶性总磷含量在沉水植物的作用下明显降低;种植沉水植物可使水体总磷、总氮、叶绿素a含量显著降低,且伊乐藻对总磷的净化效果优于菹草;沉水植物对高内源磷沉积物的上覆水中叶绿素a的控制比对低内源磷条件下的效果更好;无论沉积物是否输入磷,在盆栽条件下,上覆水中叶绿素a随时间的变化均能较好地用一级动力学模型来描述;上覆水TDP、TP与沉积物中Ca_(10)-P之间有极显著正相关;种植菹草或伊乐藻的沉积物中Ca_(10)-P与上覆水中TDP和T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P≤0.01)和0.977(P≤0.05).  相似文献   

2.
太湖环棱螺对两种常见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白秀玲  谷孝鸿  张钰 《湖泊科学》2007,19(1):98-102
环棱螺(Bellamya sp.)是太湖常见的一类软体动物.本研究通过室内实验,探讨环棱螺对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 Royle)和伊乐藻(Elodea nuttalli ST John)生长的影响及水体营养盐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三种处理情况下,单位质量伊乐藻增加的数量分别为:H组0.475 g,L组0.106 g,C组0.021 g,单位质量轮叶黑藻增加的数量分别为:H组0.704 g,L组0.663 g,C组0.478 g.从实验前后两种沉水植物的长度和分蘖数变化来看,H组最高,L组与C组分别次之,所以不论生物量、长度还是分蘖数的变化量,与环棱螺共存的伊乐藻和轮叶黑藻的变化都高于对照组中两种沉水植物的变化.环棱螺新陈代谢促进水体中溶解态氮磷含量增加,三种情况下水生植物的初级生产力都相当,由此可推测环棱螺通过新陈代谢,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两种沉水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陈开宁 《湖泊科学》1996,8(Z1):93-98
通过人工围隔内伊乐藻种植区、无草区和围隔外湖区对照点的水质,底质定期观测,研究了伊乐藻对围栏养鱼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围栏养鱼残饲和排泄物增加了水中N、P和COD含量,使DO与pH值降低,但伊乐藻对N的净化能力较强,使种植区TN和ION比无草区低14.5%和33.1%;(2)围栏养鱼对底泥的影响,无草区无明显变化,伊乐藻种植区养鱼前期N、P、C含量均低于本底值,养鱼后期有明显的增加趋势;(3)据N、P投入、输出计算,输出和迁移至伊乐藻与鱼体的大于投入的,计算表明,在伊乐藻生长旺季,养鱼与种植面积之比为1:3.58时,不会增加水中N、P含量。(4)养殖水体稀释扩散试验结果,在有草水体中围栏养殖水体对环境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铜绿微囊藻在竞争生长条件下对氧化还原电位降低的响应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张民  孔繁翔  史小丽  邢鹏  谭啸 《湖泊科学》2007,19(2):118-124
在室内研究了有、无伊乐藻存在条件下,不同水平的氮及氮磷比(N/P)对实验体系中附着藻类和浮游藻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有沉水植物的体系中,当氮浓度较高时(5 mg/L),浮游藻类对N/P的变化比附着藻类更为敏感;而当氮浓度较低时(2 mg/L),浮游藻类与附着藻类对N/P的响应则没有显著的差异;2)在有沉水植物的体系中,当N/P为15时,随水体中氮浓度的升高,附着藻类的生物量显著增加,但浮游藻类的变化不显著.当N/P为25时,随水体中氮浓度的升高,浮游藻类及附着藻类的生物量均显著升高;3)附着藻类的生物量在无沉水植物(伊乐藻)存在的情况下要比有沉水植物(伊乐藻)存在时高得多,且随氮浓度升高,其生物量的增加量也远高于后者.而对浮游藻类而言,情况则完全相反.  相似文献   

5.
东太湖水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根据2002年4月至2003年4月东太湖的水质监测结果,分析了东太湖的水质现状、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其中TN变化范围0.57-3.91mg/L,平均值1.61 mg/L,NH4 -N变化范围0.01-0.42mg/L,平均值0.14mg/L,NO3--N 变化范围0.044-0.549mg/L,平均值0.16mg/L,而TP平均值为0.103mg/L,与以前的调查结果相比,TN、TP和NH4 -N 均明显增加,CODMn有所下降,水质状况总体较差,但不同水域因其影响因子不同,水质亦有明显差别,湖心区水质最好.目前,东太湖水体总体上处于中富营养状态,部分湖区已达到富营养状态.最后根据东太湖水环境的现状,提出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污染水体中悬浮物对菹草(Potamageton crispus)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菹草(Potamageton crispus)为对象,通过对植物鲜重、叶绿素含量、净产氧量、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观测,研究了悬浮物附着对沉水植物生理生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苏州苗家河重污染水体中,高负荷的悬浮物对菹草的生长产生重大影响.实验25d,有悬浮物附着的菹草的生物量仅为对照样的63.93%,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值仅为对照样的66.24%和63.88%;植物体内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过氧化氢酶活性也呈现下降趋势,分别为对照样的61.25%和40.30%.悬浮物是重建沉水植物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采用沉水植物苦草(V.natans)和黑藻(H.verticillata)作为研究对象,在其旺盛生长期测定群落内外上覆水及沉积物各形态磷的含量,以探究不同根系特点的沉水植物对沉积物中各形态磷垂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进行30 d后苦草和黑藻组沉积物总磷(TP)、无机磷(IP)和氢氧化钠提取磷(NaOH-P)含量在垂直方向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苦草和黑藻组沉积物TP的含量在4.5 cm深度处降低幅度最大,较对照组分别下降了58.91和36.46 mg/kg;IP含量分别在沉积物6.0和3.0 cm深度处降低幅度最大,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85.41和57.41 mg/kg.总体来看,沉水植物苦草对沉积物各形态磷含量降低的影响大于黑藻.  相似文献   

8.
陈琦  王和云 《湖泊科学》2020,32(2):406-416
沉水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微环境有利于水体中钙和磷形成CaCO_3-P共沉淀,从而将水体中的磷永久性去除,避免植物腐烂后的二次污染但不同的沉水植物种类形成CaCO_3-P共沉淀的能力不同本文以沉水植物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L)为实验对象,研究水体中添加钙离子(0、100 mg/L)对水体磷(磷浓度:0、0.2、2 mg/L)的去除和植物富集磷的差异,并通过植物灰分磷的组分分析,聚焦植物钙磷的变化,为生态修复中沉水植物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菹草和金鱼藻体系中总磷(TP)和溶解性反应磷(SRP)浓度显著下降,添加钙离子使降幅升高,且菹草体系中水体TP和SRP降幅均高于金鱼藻TP和SRP降幅;(2)菹草的干重全磷在高磷低钙(2-0)水平最高,灰分总磷在高磷高钙(2-100)水平最高,而金鱼藻干重全磷在高磷高钙(2-100)水平最高,灰分总磷在中等磷低钙(0.2-0)水平最高;(3)在2 mg/L的磷浓度下,添加钙离子使菹草的钙磷(HCl-P)和水溶性磷(H_2O-P)含量升高,有机磷(NaOH-P)含量降低,结果使灰分总磷含量升高,而金鱼藻NaOH-P升高,HCl-P和H_2O-P含量均降低,结果使灰分总磷降低这表明菹草通过提高吸附性磷和钙磷含量增强磷的富集,而金鱼藻则只显著升高了灰分中有机磷的含量显然,水体富营养化背景下,相较于金鱼藻,菹草具有更强的形成CaCO_3-P共沉淀的能力,具备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9.
赵建成  杨扬  钟胜强  李锟  陈小刚 《湖泊科学》2016,28(6):1274-1282
实验设计中试水槽装置,模拟研究2种沉水植物轮叶黑藻(Hydrilla nerticillata)和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对农村水体的净化效果,并探讨沉水植物在水体氮、磷去除中的作用.结果显示,沉水植物系统均能显著降低水体中总氮、铵态氮、硝态氮和磷酸盐浓度,去除率分别达到50.5%、84.4%、41.9%和64.6%,且轮叶黑藻组选择20 g/m2,苦草组选择40 g/m2为适种密度.水体流经各串联单元时氮、磷去除负荷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总氮、硝态氮、磷酸盐浓度在有植物单元高于无植物单元,铵态氮浓度相反,结合单元内溶解氧浓度、硝化与反硝化细菌总数表明,有植物单元可显著发生反硝化作用,无植物单元可显著发生硝化作用,有无植物串联单元更有利于氮的去除.  相似文献   

10.
滇池沉水植物的分布格局及其水环境影响因子识别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滇池沉水植物的分布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对于滇池沉水植物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16年4-11月对滇池24个典型点位沉水植物群落特征进行调查,共发现16个调查区存在9种沉水植物,以篦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微齿眼子菜(P.maackianus)、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马来眼子菜(P.wrightii)等为主,沉水植物主要分布在近岸3 m以内水域,盖度在10%左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总氮、总磷、悬浮物、化学需氧量和叶绿素a浓度是影响沉水植物种类和生物量的主要因素,透明度是影响沉水植物盖度的主要因素;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滇池沉水植物的分布主要受水体中营养盐含量和化学需氧量的影响,穗花狐尾藻和轮叶黑藻对有机物和藻类的耐受能力较强,马来眼子菜和篦齿眼子菜适于生长在高营养盐的环境.滇池沉水植物恢复初级阶段的关键是降低水体中化学需氧量、抑制藻类的生长,其次是控制水体营养盐浓度.按照"一区一策"的原则,草海东风坝内和外海南部适于进行沉水植物恢复,外海北部实行控藻治理,外海东部需改善水体有机物浓度和营养盐条件,外海西部以沉水植物自然保育为主.  相似文献   

11.
洞庭湖湿地植物生活型与生态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植物生活型和生态型可以深刻解析植物群落结构和其环境的关系,对研究植物群落的发生、发展以及演替规律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洞庭湖湿地植物群落物种生活型及生态型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洞庭湖湿地植物主要生长型为草本植物,其次为藤本植物,木本类植物缺乏;生活型主要为一年生植物,其次为地下芽和地面芽植物,高位芽和地上芽植物最少.在不同典型群落中,高位芽和地上芽植物在不同群落中所占比重随着高程的递增而增加,且相同生活型在不同群落中所占的比重也随高程的递增而增加.植物生态型构成中,水分生态型以湿生植物为主,土壤pH值生态型以中性土植物最多,光照强度生态型以阳性植物为主,淤积生态型以非淤积植物最多.洞庭湖湿地不同高程典型植物群落生态型组成为:阳性、旱生、中生、碱性,中性、非淤积型植物主要分布于高、中程区,淤积植物主要分布于低程区;阴性、耐阴性、酸性、碱性、非淤积型植物随高程的递增而递增.在洞庭湖湿地,能同时适应洪水和泥沙淤积胁迫的生长型和生活型所占比例较高.水分是决定不同植物生态型分布的关键因子,在湿地高程区分布的物种更多,植物生态型更丰富.  相似文献   

12.
湖滨带水生植物对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解当前洱海湖滨带水生植物现状,本研究于2020—2021年间每季度对洱海湖滨带水生植物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1)洱海湖滨带现有水生植物206种,属56科156属,其中湿生植物149种,挺水植物24种,沉水植物21种,漂浮植物7种,浮叶植物5种;常见种有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菰(Zizania latifolia)、苦草(Vallisneria natans)、菱(Trapa bispinosa)等,偶见种为忍冬(Lonicera japonica)、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等。(2)从区系分布来看,洱海湖滨带物种主要为世界分布(83种)和热带分布(55种)两种类型,分别占总物种数比例的40.28%和26.71%。(3)在植物群落方面,洱海湖滨带共有18个主要植物群落类型,其中湿生植物群落4种,挺水植物群落3种,沉水植物群落9种,浮叶植物群落2种;以狗牙根群落、菰群落、苦草群落、菱群落为主。通过与历史文献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近年来洱海湖滨带水生植物多样性有了显著提高,但目前存在挺水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13.
淀山湖水生维管束植物群落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由文辉 《湖泊科学》1994,6(4):317-324
论述了淀山湖水生维管束植物的种类组成、分布、群落类型、群落的数量特征及演替。结果是:(1)湖中分布有26种水生维管束植物,隶属16科,21属;其优势种为苦草、菹草、马来眼子菜、芦苇等。(2)湖中水生植被呈不规则环带状分布,并可划分为挺水、浮叶、沉水三个植物带,12个主要水生维管束植物群落。(3)水生维管束植物的重要值以苦草最大,茨藻属植物最小。(4)淀山湖水生维管束植物群落有由沉水型向浮叶型、挺水型或漂浮型过渡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钟以章  张正曙 《中国地震》1993,9(4):364-372
本文在综合地质、地貌、地形变、地震、物探和年代测定等资料的基础上,对东岗断裂的活动性进行了全面分析。所得结果表明,东岗断裂性在中更新世时期有过两期活动,但自晚更新世(10万年)以来没有活动,故可鉴定为非能动性断裂。  相似文献   

15.
胡耀辉 《湖泊科学》1996,8(Z1):73-78
对1993—1995年在东太湖边池塘中进行的伊乐藻等几种沉水植物的生物量、生产量测定以及竞争态势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因收割方法不同,水草的单位面积产量及营养物质量不同;并以中位刈割方法为最佳;在竞争试验的环境条件下伊乐藻是优势种。  相似文献   

16.
巢湖流域水生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生植物在浅水湖泊或河流生态系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2次野外实地调查,对巢湖流域水生植物物种的区系组成和多样性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巢湖流域水生植物共有43科85属123种(含种下分类单位,下同),其中蕨类植物有5科6属6种,被子植物38科77属117种,在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25科39属63种,单子叶植物13科40属54种.水禾(Hygroryza aristata)为安徽省首次记录;以禾本科(Gramineae)、蓼科(Polygonaceae)和莎草科(Cyperaceae)等为优势科;以蓼属(Polygonum)、眼子菜属(Potamogeton)和菱属(Trapa)等为优势属,属的组成比较分散,寡种属和单种属占总属数的96.5%;以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菱(Trapa sp.)、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和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等为优势种;从分布区类型看,在科级水平上有6个类型,科的分布区类型以世界广布最多,达55.81%,热带分布的科(11科)多于温带分布的科(8科);在属级水平上有13个类型,属的分布区类型以世界广布最多(36.47%),其次是泛热带分布(20.0%);从不同流域来看,水生植物物种多样性以白石天河流域最高,店埠河南淝河流域最低,这可能与南淝河水质污染比较严重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伊乐藻等水生高等植物的快速营养繁殖技术和栽培方法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在太湖自然条件下,伊乐藻等7种沉水植物主要靠营养繁殖来延续和扩大种群。在浅水湖泊的生态恢复中,需要在短期内大面积恢复水生植被,营养繁殖与栽培为之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在五里湖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伊乐藻、黑藻和金鱼藻的插枝繁殖简单易行,可以大面积操作,种源充足,栽植期长,适合于大规模繁殖和栽培。苦草、微齿眼子菜和马来眼子菜营养繁殖力较差,可以分苗移栽,但效率较低,操作比较困难。苦草地下块茎和马来眼子菜根状茎的采集和栽植更加困难,不宜采用这种繁殖与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8.
几种沉水植物营养繁殖体萌发的光需求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对4种沉水植物营养繁殖体萌发的光需求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结果证明,强光照射可以打破菹草繁殖芽的休眠,促使其在夏初萌发,推论菹草繁殖芽的夏季休眠可能与其所处的水底光照不足有关。苦草、黑藻及金鱼藻营养繁殖体的萌发无需光刺激,但当水底相对光照强度小于5%时形成白化苗,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沉水植物营养繁殖体萌发期的水底光照条件是决定沉水植物能否再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Where there is sufficient water storage in the soil the water potential (x) in shoots of Norway spruce [Picea abies (L.) Karst.] is strongly governed by the vapour pressure deficit of the atmosphere, while the mean minimum values of x usually do not drop below -1.5 MPa under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in Estonia. If the base water potential (b) is above -0.62 MPa, the principal factor causing water deficiency in shoots of P. abies may be either limited soil water reserves or atmospheric evaporative demand depending on the current level of the vapour pressure deficit. As the soil dries the stomatal control becomes more efficient in preventing water losses from the foliage, and the leaf water status, in turn, less sensitive to atmospheric demand, Under drought conditions, if b falls below -0.62 MPa, the trees water stress is mainly caused by low soil water availability. Further declines in the shoot water potential (below -1.5 MPa) can be attributed primarily to further decreases in the soil water, i.e. to the statie water stres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