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单家寺复式油气田位于东营凹陷西北部的陡坡地带-滨县凸起南坡的单2-单10、单6潜山上。油田前震旦系、下第三系和上第三系均含油气。前震旦系为潜山油气藏,下第三系为地层油气藏及断层油气藏,上第三第为披覆背斜油气藏及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2.
复式油气聚集带与盆地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复式油气聚集带指不同构造层、多个含油层系、多种类型油气藏在时间上的叠加和空间上的复合。它不仅包括受二级构造带控制的油气田带,而且也包括在一定构造背影上受地层-岩性因素控制的油气田带。复式油气聚集带研究需建立盆地油气藏形成机理的质模型。该文先讨论第一个课题,即含油气盆地研究。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石西复式油气区成藏特征及油气富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八五”期间石西油田的发现,促进了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的勘探,该文立足于石西油气田,总结了陆梁隆起之上复式成藏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石西油气藏油源位于南部凹陷,属“外源型”油气运移与聚集,晚三叠世早期形成的油气,沿海西期古构造-不整合运移,形成石碳系火山岩-基岩油气藏。  相似文献   

4.
北大港复式油气聚集带成因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阐述了黄骅坳陷北大港复油气聚集带的主要含油气特点,并以断块体的翘倾活动为主昨式油气聚集带形成的机理,提出了块体的翘倾活动形成了丰富的油源区、不同时期各种成因类型的砂岩体与圈闭类型,为复式油气聚集带的形提供了优越的生、储集层圈配套条件。  相似文献   

5.
乐安复式油气田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凌河旧铁路钢桥的材质特性及损伤状况研究表明:该桥经过长期服役后,钢板中出现了明显的疲劳位错结构,其累计损伤度达到损伤的第Ⅱ阶段,但距疲劳断裂仍有很大距离。因此,如果仅从材料角度考虑,该种钢板仍有一定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
冀中坳陷霸凹陷是一典型的单断裂箕状凹陷,该凹陷内发现了多种类型的油气藏,其油气聚集具有沿各二级构造带复式聚集的特点,依据构造位置不同,大致可分为凹陷陡翼(凹边断阶带,洼槽内背斜带),凹陷缓翼(斜坡带)和凹间(过渡带)3种不同类型的复式油气聚集模式,这种复式油气聚集特征对于指导油气勘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天然气区的复式成藏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含气盆地的天然气聚集带往往是由多个含气纱、多个气藏类型和多个气水系统组成的气藏群集体不同圈闭类型的气藏藏相互连片组成复式天然气聚集带。含气盆地的多旋回演化,形成多态烃源岩,多种类型的圈闭组合,多个含气系统,为天然气区的复式成藏准备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埕岛复式含油气系统研究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渤海湾南部埕岛地区的油气成藏特征和较高勘探程度的特点,对埕岛复式含油气系统(composite petroleum system),含油气系统,亚油气系统和子系统进行了四个不同勘探级次的划分,描述,以及各含油气系统之间相互关系的讨论,从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保存和破坏有机联系的四个方面18种要素,对不同级次的系统用多级模型综合评判的数学方法,进行了综合定量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优选出下一步的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轮南低凸起:一个复式油气聚集区   总被引:36,自引:17,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龙德  李曰俊 《地质科学》2004,39(2):296-304
轮南低凸起是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上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多年的勘探开发实践表明,该地区具有多个产层、多种油气藏类型和多期油气充注的特点;多种类型的油气藏,垂向上复合叠置,横向上连片成带,共同构成了一个典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区。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和研究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复式油气聚集区的理论,已经成功地指导了我国东部和南方含油气盆地的勘探,轮南复式油气聚集区的认识,表明该理论在我国西部挤压型含油气盆地也有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埕岛复式油气田聚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埕岛油田是一个典型凸起成藏的复式油气田,也是胜利油区增储上产生的一个重要阵地。该油田在以太古界的花岗片麻岩为结晶基底、以古生界的碳酸盐岩和中生界的碎屑岩为沉积基底的潜山背景上发育了构造、岩性、地层及岩性-构造等油气藏。  相似文献   

11.
该文主要论述北大港复式油气田的地质特征,并以断块尧倾活动为主线探讨复式油气聚集带的形成机理。断块体尧倾活动形成丰富的油源区,多期多类型储集砂体与圈闭类型,受多种油气运移方式控制的断块体运移的总趋势,为复式油气聚集带的形成提供优越的生、储、圈等配套条件,有关其形成理论的研究,对复杂断块含油气盆地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海相油气地质》2000,5(4):20-20
塔里木盆地经历了古亚洲洋、古特提斯洋、中特提斯洋、新特提斯洋四大演化阶段,形成多种原型盆地,并发生统一、分割、又统一的叠加复合过程,热体制多变。多旋回演化过程使得盆地内的油气系统普遍具有复式特征,即很难存在简单的油气系统结构。因此我们可以把塔里木盆地视为一个复式油气系统盆地。具体地说,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济阳坳陷复式油气聚集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济阳坳陷为例,从构造、地层、沉积及油气源、圈闭、储集层、油气运聚、油气成藏等方面简明分析了断陷盆地不同构造带复式油气聚集特点和分布规律,总结了低凸起、陡坡式、中央背斜式、缓坡式、洼陷式和凸起式等六种主要的油气聚集模式,其中,低凸式、陡坡式、中央背斜式聚集带是济阳坳陷最有利和最重要的复式油气聚集带,洼陷式、凸起式油气聚集带是济阳坳陷进一步探索的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塔中低凸起:一个典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区   总被引:28,自引:8,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中低凸起是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上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多年的勘探开发实践表明,该地区具有多个产层,多种油气藏类型,多期油气充注;多种类型的油气藏垂向上复合叠置,横向连片成带,共同构成了一个典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区。塔中低凸起是继轮南低凸起之后,塔里木盆地又一个典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区。本文在概述区域构造的基础上,从烃源岩与油气充注、储盖类型与组合、油气输导系统、圈闭和油气藏类型等方面论述了该复式油气聚集区的重要特点,分析了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塔中复式油气聚集区证明:在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和研究实践中总结出来,并已经在中国东部和南部含油气盆地得到成功应用的复式油气聚集区的理论,对我国西部挤压型含油气盆地的油气勘探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陆梁地区复式油气成藏系统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中红  查明 《地质科学》2006,41(3):455-464
准噶尔盆地陆梁油田的发现表明盆地腹部具有复式油气成藏系统特征,形成多源、多藏和多期次的混源现象。该区可划分为玛湖凹陷—环玛湖东斜坡油气成藏子系统、盆1井西凹陷—石南油田油气成藏子系统及盆1井西凹陷—陆梁油田油气成藏子系统。前者中,烃源灶为玛湖凹陷的风城组,成藏时期分别为晚三叠世及中侏罗世末期,成藏通道为不整合面及扇状砂体,主要形成扇体和古潜山油气藏。盆1井西凹陷—石南油田油气成藏子系统中,烃源灶主要为盆1井西凹陷的风城组,成藏时期分别为早白垩世及古近纪末期,成藏通道主要为断层及不整合面,具有阶梯状成藏特征。盆1井西凹陷—陆梁油田油气成藏子系统中,烃源灶主要为盆1井西凹陷的乌尔禾组,成藏时期分别为中侏罗世末期—早白垩世及古近纪末期,成藏通道主要为断层、不整合面及连通砂体,具有环状成藏特征。各子系统形成的原油特征也有着较大差异。各成藏子系统的分布基本受盆地的构造形态及烃源灶控制,即:玛湖凹陷—环玛湖东斜坡油气成藏子系统相对比较独立,盆1井西凹陷—陆梁油田油气成藏子系统是盆1井西凹陷—石南油田油气成藏子系统的延续与发展。断层和不整合面构成的空间输导网络为各子系统的成藏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东营凹陷中央背斜复式油气聚集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营凹陷中央背斜带是一个地质条件复杂,油气富集高产的复式油气聚集带,目前已发现了东辛、郝家、现河庄、新立村、史南等5个复式油气田。该背斜带始新世发育一系列的塑性拱张构造和扭张断裂,渐新世的块断活动使构造面貌进一步复杂,东辛油田东宫和辛镇背斜的顶部断裂下陷形成地堑式断裂构造,次级地堑和次级断层的发育使其地质条件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18.
针对宝饶复式油气藏复杂的构造及油气水分布规律,开展了该油气藏沉积、构造、生储盖条件及其组合关系等研究,认为宝饶构造带沉积储层与油气运移、构造圈闭匹配关系良好,具备良好的成藏条件,是吉尔嘎郎图凹陷油气富集最为有利的构造带,其中K1bt^2是油气最富集的层位;进一步探讨了宝饶复式油气藏油气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油气藏类型,认识到其油气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及断层封挡作用的影响,构造及岩相的复杂性导致了油气藏  相似文献   

19.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北段复式断陷层序地层与油气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立  付荣 《古地理学报》2001,3(1):71-77
辽河盆地为中国东部大陆裂谷渤海湾裂谷系的北延部分,是中、新生代发育起来的断陷盆地。 东部凹陷北段是辽河盆地的一部分,也有人将其称为裂谷段,具典型的裂谷盆地的发育特征。经过多条横切构造走向的剖面研究,证实了东部凹陷北段为复式断陷,断陷的走向与盆地走向基本平行。所谓的复式断陷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半地堑以某种方式组合而成,在一定时期内,相邻的次一级半地堑各有独立的沉积物供给系统,但当各个次级半地堑充填满以后,相邻的次级地堑具有统一的物源供给系统和水系联通特征,以较大的整体断陷形式继续发育。在控盆断裂一侧的断陷内层序发育较全,而斜坡及边缘地带层序发育不完全,通常缺失低水位体系域或水退体系域。复式断陷不同断陷内的层序,主要受旋回内不同级别幕式构造运动和气候周期性变化的控制,两者的共同作用影响着湖平面的升降和可容空间的变化。由于相邻断陷对物源侵入的阻挡作用,在一定的时期内,各断陷发育独立沉积体系和构造部位的差异,导致了层序地层格架内生储盖层及其组合的发育差异。厚度最大的密集段发育在TST与HST之间,是区域性的生油岩; LST,TST底部,HST顶部、RST通常构成有利储层;密集段也通常成为较好的盖层。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东部凹陷北段复式断陷湖盆中的油气,主要富集在有利构造岩相带的水退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低水位体系域中。层序地层格架内油气藏类型及发育规模存在一定的规律:在缓坡一侧的断陷内,易形成地层超覆型油气藏、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在陡坡一侧的断陷内,易形成透镜状油气藏、背斜油气藏,起决定作用的是生储盖层的发育状况及其与有利的构造圈闭条件的配置关系。  相似文献   

20.
二连盆地复式油气田丰富的地质背影,为滚动勘开发提出了广阔的开领域,总结多年来的经验教训,并通过研究二连地区复式油气田的地特及勘探开发成效,归纳出二连盆地滚动勘探开发的基本作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复式油气田滚动开发原则和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