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中介绍了我国各地区晚三叠世含煤盆地的地质特征及资源概况,并根据其沉积、构造及其演化特点等,提出了中国晚三叠世含煤盆地分类,划分出陆缘断拗盆地、前陆盆地、克拉通内盆地、山间盆地及弧后盆地等不同的盆地类型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海新生代盆地构造差异性演化及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海处于欧亚、印度-澳大利亚及太平洋三大板块的交汇地带,其盆地形成与演化受控于洋、陆板块的相互作用,区域构造背景对盆地形成和演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由此导致了中国近海盆地显著的分段性和差异性演化特征。渤海海域、北黄海至南黄海盆地属于陆内裂陷型盆地;东海海域为活动大陆边缘弧后裂陷型盆地;珠江口盆地和琼东南盆地为被动大陆边缘型盆地;莺歌海海域为转换大陆边缘型盆地。受此影响,油气分布有明显的分段分区性,渤海—南黄海陆内盆地以成油为主,东海弧后盆地以成气为主,南海北部大陆边缘北部成油、南部成气,莺歌海转换盆地以成气为主。中国近海未来的找油领域主要在渤海、珠江口盆地北部和北部湾盆地;找气领域主要在东海盆地、南海北部深水区和莺歌海盆地6大领域。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晚石炭世—二叠纪前陆盆地的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部大型内陆含油气盆地,具有多套含油层系,尤其是二叠系,既是盆地的主力烃源岩,也是盆地一个重要的含油层系。同时,上石炭统和二叠系的构造格架也控制了准噶尔盆地后期构造格局和演化。但长期以来,对盆地上石炭统及二叠系的划分对比、构造格架及原型盆地的性质认识一直存在着争议。从现今大地构造位置上看,准噶尔古板块位于哈萨克斯坦古板块、西伯利亚古板块及塔里木古板块的交接部位。但在古生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各板块之间被大洋隔开,准尔板块向四周各板块之下俯冲,中间为结晶基底,四周为被动大陆边缘。大约在石炭纪末期,各板块相互拼合成一体。这种大地构造环境是典型的前陆盆地发育环境。晚石炭世和二叠纪的盆地沉积充填和构造发育特征也显示准噶尔盆地在此期间为前陆盆地性质。前陆盆地层序与下履层序的分界在上石炭统之下。晚石炭世-二叠世准噶尔前陆盆地由三个前陆盆地系统组成,即:①西北缘前陆盆地系统:它是早期近南北向西部前陆盆地系统的北部,该西部前陆盆地系统的南部古车排子山前地区后期 逐渐被北天山前陆盆地系统所叠加;②克拉美丽前陆盆地系统和③北天山前陆盆地系统。各盆地系统的范围、发育程度和时间不同,前两个前陆盆地系统的发育时间相对后者稍早,而后者盆地范围较前两者大。盆地中的所有构造特点都是以上述三大前陆盆地系统各构造组成要素叠加复合的结果。从整个盆地发育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①周缘前陆盆地阶段(C3-P1ja),此时主要有西部前陆盆地系统和克拉美丽前陆盆地系统;②复杂型前陆盆地阶段(P^1jb-P1f),三大前陆盆地系统定型;③联合周缘前陆盆地阶段(P2),基本延续了前期构造格局,盆地进入稳定缓慢的构造沉降阶段;④前陆盆地消亡阶段(P3)。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陆的组成、结构、演化和动力学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任纪舜 《地球学报》1994,15(Z1):5-13
中国大陆是由众多微陆块和小陆块组合而成的复合大陆,微、小陆块的软碰撞和多旋回缝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多旋回复合造山带、多旋回叠合盆地和多彷回构造岩浆成矿作用是其非常重要的特征。中国大陆具有清晰的多旋回分阶段演化过程和复杂的多层次镶叠式与立交桥式结构。古生代以来,中国大构造发展受古亚洲洋、特提斯洋、太平洋三大全球性动力学体系之控制。其主要动力过程表现为冈瓦纳裂离、陆块北移、褶皱带南迁、亚洲增生。  相似文献   

5.
从贺兰山区的三叠-侏罗系论国内前陆盆地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我国前陆盆地研究中,谨防泛前陆盆地化,进一步准确理解其概念和涵义,了解国外典型前陆盆地的特征是必要的。同时,应加强对我国中西部“中国型盆地”的研究。贺兰山山脉主体部分主要由三叠-侏罗纪沉积地层组成。西到阿拉善地块,东至鄂尔多斯盆地,三叠-侏罗纪地层单元为纸坊组、延长群、延安组、直罗组和安定组。贺兰山隆升的时间应在中生代末期——新生代;地层序列表现出的特征是水由浅变深;岩屑成分和古流向玫瑰花图显示其物源来自北部贺兰山群;表现盆地形状和深度的地层等厚线也不是终止于山脉东侧,而是一直延续到了阿拉善地块上;主要逆冲断裂的逆冲方向在东侧是向西,在西侧是向东。以上特征均表明它与前陆盆地的特征和标志不符,鄂尔多斯盆地西缘,至少是西缘中北部不是前陆盆地。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坳陷的演化过程及石油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盆地演化为背景,将满加尔坳陷的盖层演化过程划分为三大构造旋回、五个演化阶段:1.震旦-泥盆纪克拉通盆地旋回,2.石炭-二叠纪类前陆盆地旋回,3.中新生代前陆盆地和再生前陆盆地旋回;①震旦纪-早奥陶世克拉通裂解伸展阶段,②中奥陶世-泥盆纪挤压挠曲盆地阶段,③石炭-二叠纪克拉通内坳陷盆地阶段;④三叠-侏罗纪前陆盆地阶段,⑤白垩纪-新生代再生前陆盆地阶段.通过对“三套两类”生油岩(寒武-奥陶系、石炭系、三叠-侏罗系)及局部构造特征的研究,认为满加尔坳陷是烃类的生成供给区,而不是烃类聚集成藏的有利地区。油气勘探的重点是南、北及西侧斜坡地带的地层圈闭。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盆地特征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盆地与花岗岩构成了复杂的盆岭镶嵌体系——华南盆岭构造。根据盆地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与构造演化特征,将研究区中、新生代盆地划分为类前陆盆地、裂谷盆地和断陷盆地三大类型。对晚三叠世以来各个时代盆地的规模、产状、边界、岩石组合、指相矿物、沉积构造进行了分析。不同时代盆地的特征和重点区段盆区岩层的节理测量-统计结果表明,晚三叠世以来研究区的盆-岭格局至少经历过4期地球动力学演化。该盆-岭体系具有密切的时空和成因联系,二者时间相近,空间相伴,成因相关。研究表明,永定-龙南-始兴是一个中侏罗世陆内裂谷带,武夷山是晚中生代的古地理与气候分隔带,赣江带是晚中生代的火山岩界线。  相似文献   

8.
张希明 《新疆地质》2001,19(4):246-250
受多期构造运动的控制,中新生代盆地类型由早期三叠纪的陆内浅坳、前陆盆地最终转化为统一的陆内盆地,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盆地发展阶段的相区-相带组合特征。系统地研究和总结其特征,对盆地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疆阿勒泰南缘地壳结构与构造演化及其对金成矿的制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阿勒泰地区地壳结构及地壳演化。根据地层-岩石组合、区域不整合面特征、构造变形层次、岩浆及火山活动,将阿勒泰地区的地壳分为三大单元:前寒武纪基底构造层(包括早中元古代变质基底及震旦纪褶皱基底)、奥陶纪至早石炭世上叠盆地构造层、中石炭世以来前陆盆地、山间盆地及再生前陆构造层。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中东部中-新生代盆地类型及沉积充填序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建文  王德发 《地球科学》1996,21(4):414-420
根据盆地性质盆地沉积特征,沉积演化等特点将中国中东部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划分为大陆裂谷盆地,与低角度俯冲有关的裂谷盆地,前陆-克拉通横向复合盆地、多种地质背景下的小型地堑及半地堑盆地,东海及南海海域大陆边缘裂谷盆地等类型,并总结了各类地的沉积充填序列。  相似文献   

11.
南海北部陆缘盆地形成的构造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南海北部陆缘盆地处于印度板块与太平洋及菲律宾海板块之间,但三大板块对南海北部陆缘盆地的影响是不同的。通过对三大板块及古南海演化的研究,可知南海北部陆缘地区应力环境于晚白垩世发生改变。早白垩世处于挤压环境,晚白垩世以来转变为伸展环境并且不同时期的成因不同。晚白垩世-始新世,华南陆缘早期造山带的应力松弛、古南海向南俯冲及太平洋俯冲板块的滚动后退导致其处于张应力环境。始新世时南海北部陆缘裂陷盆地开始产生,伸展环境没有变,但因其是由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速率的持续降低及古南海向南俯冲引起的,南海北部陆缘盆地继续裂陷。渐新世-早中新世,地幔物质向南运动及古南海向南俯冲导致南海北部陆缘地区处于持续的张应力环境;渐新世早期南海海底扩张;中中新世开始,三大板块开始共同影响着南海北部陆缘盆地的发展演化。  相似文献   

12.
滇西兰坪盆地的形成及演化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滇西兰坪盆地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且复杂的历史过程,由洋盆→洋陆转换→陆内盆地→盆山转换等过程。根据盆地充填和造山带特征,讨论兰坪盆地的演化历史及盆山对应关系。通过对兰坪盆地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可将兰坪盆地及周缘造山带的演化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兰坪地块形成阶段;陆内盆地演化阶段;盆山转换及推覆构造形成阶段。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多期成藏、晚期聚气的成藏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具有优越的天然气成藏条件,同时具有晚期成藏的特征。文中在典型气藏解剖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川西、柴北缘和准南缘前陆盆地的成藏过程,从而指出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具有多期聚集、晚期聚气的成藏特征,明确指出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具有最主要的两大成藏期,一是燕山晚期,主要是被动陆缘或中部前陆盆地三叠系烃源岩的油气聚集期;二是喜山晚期,受新构造运动影响,主要是西部陆内前陆盆地的中、新生界烃源岩的天然气成藏期和中部周缘前陆盆地的天然气的调整期。新近纪前陆盆地的发育期控制了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以中生界煤系烃源岩为主的晚期天然气的聚集。  相似文献   

14.
柴窝堡盆地的构造演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论述了柴窝堡盆地的构造特征及其构造演化,指出了该盆地以发育挤压性构造为主,具东西分块,南北分带的特征。盆地演化可分为五个阶段,即晚石炭世裂谷盆地、二叠-三叠纪前陆盆地、侏罗纪伸展坳陷盆地,白垩纪-早第三纪破裂前陆盆地和晚第三纪-第四纪再生前陆盆地。多期构造运动和多种原型盆地的叠加使柴窝堡盆地的构造格局复杂化。  相似文献   

15.
前陆及前陆盆地的概念历来有多种定义,这些概念应用于中国中西部时有混乱,建议采用“复活前陆盆地”一词,前陆盆地内部结构单元包括活动翼,前渊(或称深坳陷)稳定前陆斜坡和前隆,这四部分有成因联系,研究中应纳入一个前陆系统进行分析,以国外和中国中西部的多个盆地实例阐述了正确认识和鉴定前陆盆地的内部结构,前渊迁移,空间上沉积楔形态及含油气性等重要特征是对前陆盆地含油气评价和选区评价的前提。提出当今准噶尔盆地  相似文献   

16.
松潘-甘孜带:是弧前增生还是弧后消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多年在该区工作实践,认为松潘—甘孜造山带前身的巴颜喀拉盆地是羌塘—他念他翁晚古生代前缘弧之后的一系列多岛弧—盆系的一个大型弧后盆地。三叠纪时,围限此“三角形”盆地三条边缘的构造动力学作用方式具有不同的特征。其东侧为扬子西缘被动大陆边缘(D—T2),中三叠晚期(拉丁期)转化为与华北和羌塘陆块有关的前陆盆地(T2—T3),由于扬子陆块向西双向斜向俯冲作用,在其北侧和南侧边缘形成南昆仑和可可西里—甘孜—理塘俯冲消减杂岩。重建的地层层序和沉积地质特征显示巴颜喀拉盆地主体三叠系复理石沉积是周缘前陆盆地。  相似文献   

17.
<正> 中国西南地区晚古生代复合盆地,依据其地壳类型、板块位置、沉积组合、火山活动及同沉积断裂活动等特征,可划分为五类盆地,即上扬子克拉通盆地(分布时代为 D—P)、右江被动陆缘裂谷盆地(D_2—P_1)、右江孤后裂谷盆地(P_2)、钦防被动陆缘走滑盆地(D—P_1)、十万大山前陆盆地(P_2—J)。研究表明,不同成因盆地的性质、内部结构、  相似文献   

18.
罗志立  刘树根 《地质论评》2002,48(4):398-407
“前陆盆地”一词,在中国中西部含油气盆地研究中被许多学者广泛引用,在空间上有“泛前陆盆地化”,在地史演化中有“扩大化”,名词术语引用上有“复杂化”的倾向,因而引起同行的关注。本文从文献中追踪前陆盆地原命名者的涵义和沿革,正确理解国外学者提出前陆盆地的特及模式,再根据中国的实际地质特征与国外典型前陆盆地对比,结果发现我国中西部前陆盆地的特殊在于大国外所称的前陆盆地的共同性。因而认为在中国中西部直接引用“前陆盆地”一词不当。建议采用“陆内俯冲型前陆盆地”(Intracontinental subduction foreland basin)一(间称-C型前陆盆地),以示有中国地质特色的前陆盆地,为今后建立油气成藏模式和指导油气勘探理论依据。最后,还讨论了中国石油学发展中,值得反思的3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印度克拉通位于喜马拉雅山前断裂以南,与欧亚大陆相连,是一独立的地质构造单元,主要由Aravalli微陆块、Bundelkhand微陆块、Singhbhum微陆块、Bastar微陆块、东Dharwar微陆块、西Dharwar微陆块及南部麻粒岩微陆块7个太古宙微陆块与Satpura活动带、东Ghats活动带2个元古宙活动带组成。在前期项目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印度克拉通各个构造单元的地质特征,笔者认为:印度克拉通基底在2.50 Ga左右趋于稳定;其主要由TTG片麻岩、花岗岩及不同变质程度的变质岩系组成;元古宙发育的Vindhyan盆地、Chhattisgarh盆地、Cuddapah盆地、Godavari盆地、Indravati盆地及Bhima-Kaladgi盆地浅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是组成印度克拉通前寒武纪的盖层。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库车陆内前陆盆地及其勘探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前陆盆地按大地构造位置、发育时间及成因类型等可以划分为周缘前陆盆地、弧后前陆盆地和陆内前陆盆地,新生代库车前陆盆地即属于陆内前陆盆地.库车前陆盆地油气资源丰富,成藏条件优越,是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分析库车陆内前陆盆地构造特征及其控油作用对揭示我国中-西部地区中-新生代前陆盆地的油气成藏及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