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1 毫秒
1.
冰期日平均流量的计算问题,是规范明确提出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我们于1972~1980年先后在我省9个不同类型的水文站上,对有日变化的冰期流量的测流代表性时间进行了试验,通过分析初步获得了各站日平均流量的代表性测流时间,从而减少了冰期的测流工作量。本文拟以带岭水文站(集水面积660平方  相似文献   

2.
《水文》1982,(1)
自记水位计在水文测站中已经广泛应用,对掌握水位变化过程起了重要作用。但水位自记以后给结冰的河流测站也带来一个新问题,那就是结冰期气温低,水位计的浮子容易被冻住,使记录中断,不能反映变化过程。为了解决冰期水位计的防冻问题,1978年我站用柴油注入浮筒,使浮子不被冻住,效果很好。此法简单,造价低。具体做法是:如图所示,浮筒直径为0.30米,浮筒底部为开口式,固定在河底以上0.1~0.5米,以便河水自由进出。将残油或柴油注入浮筒内达0.3~0.5米高即可。浮筒周围不跑油,可使用5个月结冰期。因油的比重小,不结冰,浮子始终浮在水面上不被结冻。经我站近几年使用,在最低气温零  相似文献   

3.
新疆的南华系广泛发育在库鲁克塔格、柯坪、西天山及塔里木西南部地区,以库鲁克塔格地区层序最为完整。本文作者对该区晚元古界的冰期划分提出了新的认识,认为该区新元古界共有四次冰川活动(共可划分为4个冰期和3个间冰期)。其中南华系有三次冰川活动(三个冰期和两个间冰期)的沉积,自下而上为贝义西冰期(第一冰期)、照壁山间冰期(第一间冰期)、阿勒逼沟冰期(第二冰期)、“黄羊沟间冰期(第二间冰期)”和特瑞爱肯冰期(第三冰期);另外属于震旦纪的还有,扎摩克提组、育肯沟组、水泉组(第三间冰期),汉格尔乔克冰期(第四冰期)。作者认为我国南华系的时限应大体为680~850Ma。在我国北方乔有南华纪的地层存在,如辽东的桥头组、长岭子组、营城子组等及山东东部的辅子夼组、马山组等,但迄今尚未发现有可靠的冰成岩的报道。华北地区的罗圈组、正目观组、红铁沟组曲冰碛层均属于震旦纪末罗圈冰期的冰川活动,与汉格尔乔克冰期相当,并不相当于华南南华纪晚期的南沱冰期。  相似文献   

4.
念青唐古拉山中段第四纪冰期划分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念青唐古拉山脉呈NE和近EW走向,其主脊海拔6000-7000余米,第四纪冰川活动强烈。根据第四纪地层剖面,地层层序,地质地貌特征及其相互接触关系,在念青唐古拉山中段可清晰地划分出3期冰期,从新到老依次为:拉曲冰期Q3,爬然冰期Q2-3,宁中冰期Q2-1。每次冰期及间冰期沉积物中的砾石及其岩性,砾态,沉积厚度,风化程度等都有明显区别。另外,还对老冰期与冰碛层,各次间冰期和本区冰期与其他地区冰期对比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贡嘎山第四纪冰川遗迹及冰期划分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在对贡嘎山现代冰川和古冰川考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定位观测分析,对该区第四纪冰川遗迹进行了深入讨论,划分出三次冰期,即中更新世早期的倒数第三次冰期,中更新世晚期的倒数第二次冰期和晚更新世的末次冰期,以及全新世的新冰期和小冰期。提出在早更新世时,由于山体未达到当时冰川发育的雪线高度,所以未发育冰川;中更新世早期的冰期冰川为半覆盖式冰川类型,规模不大;中更新世晚期的冰期冰川是本区最大冰川作用时期,形成网状山麓冰川,东坡冰川曾达磨西台地;晚更新世冰期冰川以山谷冰川为主,以后规模逐次缩小。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冀北坝上地区首次发现的冰川遗迹,冰缘现象进行了描述,并对中更新世以来的冰期,冰缘期进行了划分,分别命名为塔拉囫囵冰期、刘家营冰缘期、前者可与庐山冰对比,后者相当于晚大理亚冰期。  相似文献   

7.
季节性冰封热融浅湖水温原位观测及其分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季节性冰封浅湖热力学特征,于2010年10月至2013年7月对高原腹地一典型热融湖塘冰层生消、水/冰温及气象条件开展原位观测,分析了水温分布时间变化、温跃层以及冰生消对水温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冰面升华显著,贯穿整个冰期;水温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垂直结构受气温、大气辐射、风速、冰生消和湖底沉积层热贡献影响显著;在"无冰期-结冰前-冰生长期-冰融化期-融化后-无冰期"年循环过程中水温垂直结构分别呈现出"分层-翻转-逆温分层-逆温与正温共存-翻转-分层"的循环过程。分层期水温结构仅由上部混合层和温跃层构成,且偶因强风搅动而全湖翻转混合。可见,相比大中型湖泊,季节性冰封浅湖热力学结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近20年来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殿卿  何培元 《地球科学》1994,19(6):838-844
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介绍了第四纪冰川作用的新发现,指出第四纪早冰期即可能是第四纪的开始,其下限年龄为3.4-2.5MaB.P.,并将我国某些地点的冰期进行了对比,提出了第四纪冰期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冰川发育对赤道地区碳酸盐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冰期中的全球性冰川事件不仅对全球性海平面变化,而且对低纬陆棚碳酸盐环境的沉积作用也有重要影响。与温暖时期相比,位于低纬度的华南地区在晚霞旦世冰期,晚奥陶-早志留世冰期,石炭-二叠纪冰期中记录了相对低的沉积速度和低的环境分异(反映在相的侧向变化很小)。敏一段冰期深山可以补与最大冰进所对应的海退面分为两部分。早期的沉积环境以弱咸化和富氧为特征。该环境形成浅色,相对富颗粒的灰岩沉积。随着塞冷气候的侵入,  相似文献   

10.
对冀西北坝上地区首次发现的冰川遗迹、冰缘现象进行了描述。对中更新世以来的冰期、冰缘期进行了划分,分别命名为塔拉囫囵冰期、刘家营冰缘期,前者可与庐山冰期对比,后者相当于晚大理亚冰期。传统观点认为,晚更新世晚期中国北方属干燥寒冷气候,但对本区冰缘现象研究后发现,此期曾出现过湿冷阶段。还建立了新的岩石地层单位———塔拉囫囵组,位于赤城组之上马兰组之下,属中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