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氡(Rn)射气测量在胜利油田隐伏断裂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土壤氡(Rn)射气测量是探测隐伏断裂的存在,判定断裂的位置、走向、倾向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在胜利油田进行的氡射气探测并结合其它勘探手段,发现该区主要的隐伏潘动断裂有无棣—益都断裂、胜北断裂和埕子口断裂。其中,无棣—益都断裂活动性最强。  相似文献   

2.
以石油物探资料为依据,对鲁西北地区的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梳理。对鲁北地区的无棣—益都断裂是否延伸到东营凹陷,以及惠民诸城地震带的地震活动特征和控震构造的关系等问题都有了新的认识,这对认识和评价鲁北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和地震预测预报研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高密度电法CT成像技术在活断层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密度电法CT成像技术近年来在工程物探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已成为工程物探的一种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在无棣一益都断裂的活动性研究中,运用该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这一工程实例表明利用高密度CT成像技术,辅以地质钻探,可以较精确地探测断裂活动的具体空间形态等,为开展大城市活断层探测与研究,进行合理城市规划和抗震设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孟连断裂是滇西南地区的1条区域性活动断裂。本文通过地形地貌、断裂剖面及地震活动等对断裂的空间展布及晚第四纪活动性进行分析和研究,获得了断裂活动时代和活动速率等参数。研究表明:孟连断裂晚第四纪期间仍在活动,最新活动时代为全新世,运动性质以左旋走滑为主,晚第四纪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3.8—5.1mm/a;该断裂控制着孟连、勐阿等第四纪盆地的发展及演化,沿断层发生了1995年7月12日中缅边境7.3级地震。  相似文献   

5.
山东朱崖黄土裂缝的成因及其地震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朱崖一带Q_22—Q_32黄土中发育了许多构造裂缝。有封闭的张性裂缝、快速张裂的裂缝、缓慢持续张裂的裂缝及有摩擦面的压扭性裂缝,后两种裂缝形成时间晚。裂缝的的产状、力学特征与现代区域构造应力场有较好的相关性。 朱崖黄土裂缝的形成与其所处的构造部位有关。朱崖位于NW向的无棣—青州(益都)活动构造带内,历史上NW向断裂与NE向断裂的交叉点上发生了六次中、强地震,朱崖位于NE向淄河断裂与活动的NW向淄博—朱崖断裂交叉点上,是应力易于集中、构造活动明显的部位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地质、地貌、地震等综合方法研究第四纪构造应力状态。本区第四纪主压应力为北东东—南西西方向。在这种应力作用下,区内南北向断裂呈压扭方式活动,东西向断裂以张扭方式活动,北西向构造强烈隆起。现今小震活动多沿东西向断裂分布  相似文献   

7.
根据详细的野外调查和剖面测绘成果,结合区域第四系测年结果等资料,对龙蟠—乔后断裂带桃源段新发现的桃源断裂、刀郭断裂、合江村断裂及已知的龙蟠—乔后断裂等4条主要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特征进行研究。成果表明,龙蟠—乔后断裂带桃源段在晚第四纪的活动特征明显,活动强度中等,龙蟠—乔后断裂和合江村断裂属全新世活动断裂,桃源断裂和刀郭断裂属晚更新世断裂;晚更新世以来,龙蟠—乔后断裂和刀郭断裂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而桃源断裂和合江村断裂则表现为正断走滑为主。这些断裂的活动性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研究区及附近区域的地震风险和构造稳定性。新的调查研究成果为深入认识龙蟠—乔后断裂带桃源段的晚第四纪活动性提供了新的资料,并可为深入理解该区的地震地质特征以及工程建设地震安全性评价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8.
萧山-球川断裂是浙江地区1条大规模的北东向断裂,在该断裂附近曾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本文通过地质调查、电法勘探和探槽开挖等方法,对萧山-球川断裂富阳—建德段第四纪活动性进行了研究。萧山-球川断裂富阳—建德段的遥感影像线性特征清楚,对地貌的控制作用较为明显,对山前的第四系发育有明显影响。通过对断裂露头剖面的分析,认为萧山-球川断裂富阳—建德段活动性质以走滑兼具逆冲为主。通过本次开挖的富阳峙山村探槽,结合ESR年龄测定,判定该断裂在第四纪早、中期有过活动,但未断错上覆中更新统上部地层,其最新活动时代为早、中更新世。  相似文献   

9.
福建东南沿海及邻区活动断裂的微地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福建东南沿海及邻区活动断裂进行了微地貌学分析,研究了区内断裂构造第四纪以来的活动特征,并探讨了晚更新世以来的区域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北东向的长乐—诏安断裂带和与之具有成生联系的北西向断裂,第四纪以来具有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特征;主要有两个明显的活动期,即早、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晚更新世以来,北东向断裂具右旋水平滑动,北西向断裂具左旋水平滑动,显示出北西西—南东东向水平挤的区域构造应力场.  相似文献   

10.
青岛沧口断裂的地质构造特征与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青岛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初查阶段第四纪地层分析、遥感影像解译、地球化学探测、地质地貌调查与探槽开挖、浅层地震勘探与钻孔探测、地质年代测定等获得的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对青岛沧口断裂的地质构造特征和第四纪活动性进行了详细分析与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沧口断裂经历多期构造变动,是本区的重要断裂之一,它由多支断层组成,控制了中生代的火山活动、盆地沉积和岩浆侵入以及晚第四纪的盆地沉积、山体隆升和水系发育;第四纪以来,沧口断裂的主要活动发生于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表现出中高角度向南东倾的逆冲活动特点,错断了上更新统底面1—6m,而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中期,以走滑活动为主,垂直错距0.2—1.1m。  相似文献   

11.
郯庐断裂带白山-卅铺段第四纪以来的活动习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构造地貌遥感解析,发现郯庐断裂带沿庐江白山到桐城卅铺一线显示1组平行断层,现场地震地质调查验证其为1组活动断层。通过断层剖面观测、样品采集及样品测试分析和宏微观构造分析,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在白山—卅铺一带第四纪以来仍具有黏滑、蠕滑交替的变形活动。其中,在柯坦—卅铺一带,最年轻的水系被NE向断层组右旋扭折,其断层物质的微观观测和测龄结果表明该断裂段第四纪时的活动具有脆、塑性过渡变形特征,强烈活动时间处于早、中更新世;而白山剖面断层泥年龄测试结果则反映相应断层段在中、晚更新世曾有过较强烈的活动。断层泥超微(SEM)和显微观测结果亦表明该断裂段曾发生黏滑、蠕滑交替的构造变形事件,且表现为先黏滑后蠕滑;结合水系呈现缓慢扭折表征,近年来沿断裂有不少微震发生,表明郯庐断裂带在白山—卅铺段的最新滑移方式主要表现为蠕滑,也就是说,该段积累的应力以蠕滑或微震等方式缓慢释放,据此推测未来一定时期内不易孕育强烈地震  相似文献   

12.
西藏尼木南北向活动构造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尼木南北向活动构造带是西藏高原上著名的当雄—羊八井—多庆错活动构造带的组成部份,具有强烈的第四纪活动性。它由活动断裂和裂陷型断陷盆地两大部份构成。盆地内的地貌特征显示它在第四纪持续沉降的特点。该带中的活动断裂主要有两组,即南北向和北北东向。第四记的强烈活动在带内留下了众多的断错地貌现象,南北向活动断裂的主要活动时期较早,在更新世。北北东向活动断裂的主要活动时期较晚,在全新世。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攀西地区活断层长期滑动速率及历史上最大地震震级上限,把攀西地区的活断层划分为A、B、C三级,并对区内几条主要活断层的近代活动特征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指出第四纪断裂活动沿断裂带在空间上和时间上是有明显的分段性和不均匀性,断裂上的位移是以一种地震构造上的脉冲形式出现的,地震与晚更新世、全新世和现代断裂活动在空间上和成因上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On the southeast coast of Fujian and its adjacent area, the NE-trending Changle-Zhao′an fault zone and several NW-trending faults that are genetically related to the former are well developed. With micro-relief analysis, the paper deals with the Quaternary activity of the faults and the tectonic stress field since the late Pleistocene in this reg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icro-relief of the NE-trending Changle-Zhao′an fault zone and the genetically related NW-trending faults is characterized by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movements since the Quaternary; the faults in the region have undergone two active stages since the Quaternary, i.e. early Quaternary and late Pleistocene; since the late Pleistocene, the movement of the NE-trending faults showed a right-lateral strike-slip, while that of NW-trending faults a left-lateral strike-slip, indicating a NWW-SEE oriented horizontal principal stress of the regional tectonic stress field  相似文献   

15.
山东胶东半岛地区断裂最新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山东胶东半岛地区发育有北北东-北东向和北西西向两组断裂,前者分属蓬莱-栖霞断裂系和即墨-牟平断裂带,为半岛的主体断裂构造;后者分布在半岛北缘及其北侧海域,由多条断裂组成。实地调查表明,断层在第四纪期间是活动的,控制着附近山地和盆地的构造演化与地貌发育,最新活动主要发生在第四纪早期,垂直活动幅度可达百米以上;第四纪晚期,断裂活动性迅速减弱,甚至停止,但依然发现北北东-北东向断裂的多个局部段落还在活动,明显地错断了晚更新世地层,垂直断距最大为10m左右。  相似文献   

16.
五峰山-西来桥断裂和丹徒-建山断裂是镇江地区2条主要的NW向断裂,可能与镇江多次破坏性地震相关。文中通过浅层地震勘探和钻孔联合剖面探测方法,对五峰山-西来桥断裂和丹徒-建山断裂的展布特征及第四纪活动性进行了系统研究。五峰山-西来桥断裂在浅层地震剖面上倾向NE,倾角约为60°,断距约为5~9m,以正断活动为主;大路镇场地上,该断裂断错的最新地层为中更新统底部,位错量为2m,判断五峰山-西来桥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早期。丹徒-建山断裂在浅层地震剖面上倾向SW,倾角约为50°~55°,断距约为2~7m,以正断活动为主;访仙镇场地上,中更新统之上的地层没有被断错的迹象,中更新统底部可能被断层影响,判断丹徒-建山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早期。  相似文献   

17.
By shallow seismic prospecting, the Cenozoic Group in the sea area near the Yangtze Rver Mouth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seismic sequences. They correspond to the Quaternary,Pliocene, Upper Miocene, Lower Miocene and Eocene respectively. The Quaternary System covers all the detecting area. The Tertiary System overlaps and thins out from NE to SW. The sedimentary basement mainly consists of volcanic rock (J3) and acidic rock (r35). Paleogene or Late Cretaceous basins are not found there. The faults that have been detected are all normal faults. They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NE, NW, near EW) by their trend. The NE and NW-trending faults are predominant, and agree with aeromagnetic anomaly. Their length and displacement are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EW-trending faults. The activity of the NEtrending faults is different in different segments. The SW segment is a Quaternary fault, the middle segment is a Neogene fault, The NE is Paleogene. But the segment of the NW-trending fault is not obvious. The average vertical displacement rate is about 0.015mm/a.  相似文献   

18.
四川断裂活动的区域性差异及其与区域地壳运动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钱洪 《地震研究》1995,18(1):49-55
断裂活动的区域性研究表明,四川的活动断裂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布差异性。强活动断裂分布在晚第四纪运动断块的边缘及其内部,四川盆地内部的断裂活动性相当微弱,仅盆地西部边缘有晚第四纪断层活动显示。不仅如此,地质资料和断层活动年代测定资料反映了四川的活动断裂不但具有向西部活动强度明显增大的特点,而且断裂活动的时代也有向西部逐渐更新的趋势。本文通过研究喜马拉雅运动不同期幕在四川不同地区的表现,发现四川活动断裂的  相似文献   

19.
位于甘肃靖远地区的水泉尖山-崛峿山南麓断裂带早第四纪前为走向逆断 层,第四纪中期出现左旋走滑迹象。研究结果表明,水泉尖山-崛峿山南麓断裂带断裂 活动的横向迁移与海原活动断裂带的形成和强烈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