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宝地的伊犁,古往今来一直闻名遐迩。从历史长河中去寻觅“伊犁”这个地名的语源,既是地名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也是对当前沉渣泛起的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罪恶阴谋的有力反击。“伊利”因河而得名,史称伊列、伊丽、伊里、亦列、益离、帝帝河等。最早见于《前...  相似文献   

2.
祖国西北边陲的新疆伊犁,自古闻名遐迩,自西汉王前与乌孙国联姻结盟以来的2100余年间,伊犁同中原大地的交往从未间断。众多充满传奇、神秘色彩的故事,都在诉说者彼此血肉相连,昭示着伊犁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一部分。在开发大西北的号角已经吹响,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世纪发展大机遇正向我们扑来的今天,通过各种手段大力增进内地对伊犁的了解和相互交往,既是深化改革的需要,也是所有关注伊犁的各界有识之士的共同心愿。重离的《伊宁县地名志》,正是从一个最典型的侧面,向社会提供了一个了解伊宁,认识伊犁的窗口。伊宁县初名“宁…  相似文献   

3.
地处中亚腹地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我国新疆西部天山北麓,东北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西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交界,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全国总面积的三十分之一,是新疆乃至中国通向中亚与西欧的国际大通道。由于位置特殊,地理环境特殊,边境口岸众多,伊犁以“古丝路北道要冲”、“向西开放的桥头堡”而著称,素有“塞外江南”、“瓜果之乡”、“中亚湿岛”的美称。  相似文献   

4.
伊犁河流域降水和气温的若干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详细分析了天山山区伊犁河流中低山区降水和气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夏季中低山带的降水和气温与其对应高度的关系较好,且梯度值较大;不同年份降水量越大,降水梯度值亦越大,在此基础上结合邻近地区高山区观测资料,获取了伊犁河流域高山区的降水和气温。  相似文献   

5.
《地理教学》2009,(8):48-48,F0003
自人类有空间探索和卫星发射活动以来,人们就开始关注漂浮在地球轨道上的空间碎片,“太空污染”一词也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词汇表里。  相似文献   

6.
《地理教学》2009,(8):48-48
自人类有空间探索和卫星发射活动以来,人们就开始关注漂浮在地球轨道上的空间碎片,“太空污染”一词也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词汇表里。  相似文献   

7.
昌吉曾有张堡城、彰八里、昌八刺等古地名。清代以来,对古地位置颇多考证记述,综述如下: 一、清以前对昌吉的记述: 1.宋欧阳修等《新唐书·地理志》“北庭大都护府”条记载:“自庭州西……轮台县,又百五十里有张堡城守捉”。2.元代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记“重九日,至回绝昌八刺城”。3.明代宋廉:《元史地理志附录》有地名“彰八里”。  相似文献   

8.
赛里木湖,又称三台海子,位于我国北天山西段,因地处准噶尔盆地通往伊犁谷地的交通要道上,为大家所熟知。我国历史上对于赛里木湖早有记载,《长春真人西游记》记述邱处机于1221年10月8日(阳历)路过三台村附近的赛里木湖。邱处机在一首诗中,把这个地方称为“天池”。且说。“大池方圆二百里,雪峰环之,倒影池中,名之曰天池”。清朝嘉庆四年间洪亮吉经过赛里木湖时,也曾作了一篇“净海赞”来赞美赛里木湖的风景,称此地为“西来之异境,世外之灵壤”。二十世纪以来,更有不少中外旅行家或考察者到过这里,并多有记述。可见,赛里木湖早已为人们所注意。  相似文献   

9.
伊犁谷地位于祖国的西北边陲前哨,面积约5.56万平方公里,占全疆总面积的3.38%。谷地平原由东向西倾,南北两列山峦向西辐射伸展,组成东窄西宽的喇叭状敞开地形,为西风进入打开了方便之门。故降水充沛,素有干旱区“湿岛”之称。一、伊犁谷地的“三水”资源(一)大气降水众所周知,大气降水是一切水的来源,降水产流形成河溪,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不同的地貌部位,降水量不同。一般来说,山区降水大于平原地区。在一定的高度内,降水随山势  相似文献   

10.
自1978年以来,以土地承包为中心的一系列农村改革对农村妇女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表明,通过“非集体化”农村改革,农村妇女在很多方面随着家庭增加收入而有不同程度的受惠,但“非集体化”改革主要是为能解决农村农业方面的问题,并不以考虑妇女的需要和兴趣为主,所以“非集体化”也给妇女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包括失去“承包土地”;与男性相比,收入相对减少;  相似文献   

11.
伊犁河,是巍巍天山孕育的生命之源,西陲宝地伊犁因其而得名,也是伊犁人民引以骄傲自豪的象征。伊犁河是我国史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西域著名水系,最早见于《汉书·陈汤传》,名曰“伊列”。其后,则以多达10个以上的同音别称见诸历朝史籍,及至清代中期,才由首册规范大西北地名的专著《钦定西域同文志》定作今名,并在其释义中,  相似文献   

12.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塌陷"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2000年是我国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格局发生重大转换的拐点。2000年开始,三大地区GDP占全国比重的增幅略显“中部塌陷”迹象,人均GDP水平格局亦存在“中部塌陷”的趋向;三大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中部塌陷”格局已经形成。可见,自2000年以来,我国区域经济格局的“中部塌陷”格局初步形成,同时,就中部地区内部而言,各省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所表现出的“塌陷”特征及程度不尽相同,但总体上的“塌陷”趋势是明显的。中部地区无论从人口规模、经济规模,还是从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资源、产品和服务供给,市场需求等方面看,以及其空间区位所决定的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重大影响看,都是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重要的区域。国家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  相似文献   

13.
自二千年前,西汉在轮台建立都护府以来,托木尔峰地区就在其管辖之下,我国各族人民在此从事农牧业活动,对当地环境就有一定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经济迅速发展,该区的环境发生了急速的变化。笔者于1978年参加了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组织的托木尔峰登山科学考察,1979年又进行了补充考察。本文试从人类活动及其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探讨该区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托木尔峰北为伊犁哈萨克自冶  相似文献   

14.
“舍得”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愿意割舍:不吝惜”。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里,对其有不同的描述:佛教中,舍就是得,得就是舍;道教里,舍就是无为,得就是有为;在儒家,舍恶以得仁,舍欲以得圣;当下,舍是付出和奉献,得是回报和价值。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品味舍得”尤为重要。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要处理好“舍”与“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干旱区地理》2005,28(5):626-626
2005年9月,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伊犁河流域林业生态科技示范”项目研究组与察布查尔县人民政府,在察布查尔县伊犁河流域林业生态科技示范基地成功的举办了一期棉花现场观摩会。会议上,项目组详细介绍了在6.7hm^2(100亩)棉花试验田上进行的棉花品种选育、种植栽培以及灌溉模式试验成果,得到了当地的农民、农业技术员、县各级领导以及有关专家的好评。他们一致认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伊犁河流域林业生态科技示范”项目研究组,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进行的棉花品种选育、种植栽培以及灌溉模式试验结果成功可靠,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并对于伊犁盆地次宜棉区的棉民增产、增效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莫索湾的开发及其对荒漠生态系统影响的初步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莫索湾灌区自1958年进行垦耕以来,己形成以林网为骨骼的人工绿洲,纵深伸入库尔班通古特沙漠60km.它是构成石河子垦区的四大灌区之一。垦伐以来,提供了大量粮、棉、油、肉和瓜果、林木产品,为近10万人创造生息场所。开发过程对垦区及其近周自然植被造成不同程度破坏,亦加速作为流域集水区的玛纳斯湖的干涸,研究资料表明;垦耕过程对环境的影响限于人类直接作用的范围及与水体直接有关部分,对广大范围的荒漠植被无明显变化迹象,  相似文献   

17.
王克之新著《伊犁地名史话》出版,像一把钥匙,透过一系列地名的来龙去脉,打开了伊犁历史的文化宝藏,读后深有感触。 《伊犁地名史话》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地名说历史,围绕历史讲故事。一部中国历史浩如烟海,一部伊犁历史也沧桑多变。我国历史学家记述史实,有的以年代为纲,有的以人物为中心,有的以事件为脉络,逐渐形成了各种体例。  相似文献   

18.
新疆伊犁黄土和古土壤形成环境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传想  宋友桂 《中国沙漠》2012,32(5):1256-1262
通过粒度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研究方法,对伊犁盆地昭苏剖面黄土和古土壤形成环境的差异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伊犁古土壤层中>30 μm、>40 μm和>63 μm等粗粒径组分含量较黄土层稍高,尤其是>63 μm组分更为显著;伊犁古土壤形成时期,西风环流较强,导致古土壤层中存在大量粗颗粒的近源堆积物,气候存在突变性,是一个环境变化不稳定的时期;而黄土堆积时,西风较弱,气候变化相对稳定;古土壤形成时期虽降水相对较多,但气候较冷,导致其风化成壤作用并不强,而黄土堆积时降水与古土壤形成时期相当或者较少,但由于气候总体较为温暖,风化成壤作用相对较强。不同时期水热组合形式及其各自权重不同均会对伊犁黄土和古土壤风化作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伊犁盆地黄土分布与组成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宋友桂  史正涛 《地理科学》2010,30(2):267-272
在研究伊犁盆地黄土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伊犁黄土的粒度、矿物和地球化学组成特征。粒度分析表明伊犁黄土以粉砂为主,含有一定量的细砂,粒径比黄土高原粗,分选性比黄土高原黄土差。在矿物组成上以石英、长石和碳酸盐类矿物为主,含一定量的绿泥石和云母。地球化学元素分析表明伊犁黄土以SiO2、Al2O3、CaO为主,比黄土高原黄土富Na2O和CaO,反映伊犁盆地黄土形成于较干冷、化学风化弱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水旱灾害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特别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我国对水旱灾害的记载有极为久远的记录。殷墟甲骨文中即有雨旱的卜辞。周书:“天有四殃,水旱饥荒,其至无时”。在历代史书上亦都有大水、大旱的记载,散存于各地的碑、碣、洪痕刻字亦极为丰富,长江上游自宋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即有洪痕刻字。明代以后各地方志及现存的明清故宫档案中记载更为详细。 旱灾与水灾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季节,春、夏、秋、冬都可能有旱灾,亦都可能遭遇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