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从低渗透储层的地质特点出发,通过对储层"四性"关系的研究,建立了本区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的关系,以试油资料为依据,以岩心分析资料为基础,进行地质、录井、地球物理测井等资料的综合研究,并充分研究储层中不同岩性夹层的特征,采用钙质、泥质夹层测井曲线定量统计分析来确定夹层并加以扣除,确定出杏子川油田长6有效储层岩性下限为细砂岩,含油性下限为油斑,物性下限为孔隙度8%、渗透率0.15×10-3μm2,电性下限为R0.5大于21Ω.m,含水饱和度下限为60%。据此标准,综合利用多参数解释储层的有效厚度,提高了解释精度,为该油田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四性关系"是指储层岩性、电性、物性、含油性间的关系。通过对KBM油田测井、录井、岩心和试油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建立西区白垩系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油饱和度的解释模型。明确该区储层岩性、物性、电性和含油气性特征及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密度测井孔隙度模型对KBM油田西区白垩系储层的孔隙度解释更精确;结合测井二次解释,在对试油资料详细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该区油水层电性识别标准和有效厚度下限标准,为KBM油田进一步开发评价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17,(2)
费尔干纳盆地M区块Ⅳ号储层属于特低渗透储层,测井解释难度大,因此摸清储层"四性"关系,对正确评价储层含油性至为关键。通过录井、测井、岩心分析化验、水分析和试油等资料的收集、整理、校正、分析,明确了该区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建立测井解释参数模型,确定Ⅳ号储层油水层电性划分标准和有效厚度下限标准,为该区剩余油评价和开发方案的制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15,(5)
深入探究青化砭油田长2储层四性关系,对研究区以后的新井解释和开发方案设计提供重要依据。通过收集青化砭油田的录井、岩心、测井、分析化验和试油生产等资料,建立了岩性、物性、含油性、有效厚度、测井参数等相关下限标准,区分油、水和干层。结果认为,长2油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以及测井参数的有效厚度下限标准为:电阻≥10%;声波时差≥233μs/m,且在拐点处必须满足RT-0.136 4 DT+47.091;K1.0×10-3μm2;Φ10%;So37%。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柴达木盆地七个泉油田E_3~1储层参数测井解释难题,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分析化验以及生产动态等资料,建立了储层参数精细解释模型。首先开展岩心深度归位以及测井资料标准化处理,保证测井资料的可靠性;然后对储层主要岩性砾状砂岩、细砾岩、砾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进行了定量识别,建立了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以及含油饱和度测井精细解释模型;最终确立了研究区油水层测井解释标准,为后续剩余油挖掘以及地质建模提供了准确的储层参数。  相似文献   

6.
对子长油田余家坪区岩性、电性、物性和含油性进行研究,为储量评价以及油田开发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岩心、测井、试油以及分析化验资料研究"四性关系"特征。研究区长2砂岩属低孔-低渗储层,孔隙结构以中~小孔隙为主,电性可以很好的反映岩性、物性与含油性。余家坪区长2油层组的储集层在电测曲线上显示为自然电位曲线负异常,自然伽玛低值,微电极两条曲线分开,声波时差曲线相对较低,而且比较稳定,电阻率曲线随含油性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7.
庄圆  杨凤丽 《新疆地质》2019,(2):231-236
火山岩油气藏是一种特殊类型油气藏,受岩性、岩相、储集空间类型等因素影响较大。常规测井仅能对储层进行评价,录井仅能对岩性及油气显示进行评价。利用测录井资料无法快速判识油气层现状,制约了现场完井方式及试油方案的及时决策,并影响钻井周期、成本及对区块的潜力评价。通过岩心描述、镜下薄片储集空间及含油性观察,结合测井解释和试油结果,总结了春风油田石炭系火山岩油藏岩石类型及含油性特征;火山岩储集空间类型、影响因素、识别方法及物性有效性;孔隙、裂缝等储集空间有效性电性识别方法;建立了春风油田石炭系油气层综合判识准则。本次研究可快速对该区石炭系完钻探井进行油气层综合判识,指导现场完井方式决策,提高勘探效益。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17,(2)
测井的准确解析是油藏描述和储层研究的基础,本次研究的目的层位为直罗长6储层,通过对研究区的测井、录井、岩心、试油等资料的收集、整理、校正、分析,明确了该区长6段的岩性、物性、含油性与电性之间的关系,以此为基础,建立储层各个物性参数解释图版,同时合理使用试油试采资料,经过统计分析,得出了研究区内目的层位的油水干层识别标准和有效厚度下限值,最终得出了研究区内目的层位的物性下限标准。  相似文献   

9.
张晓玲 《西北地质》2004,37(4):39-43
为了加深对黄金带复杂断块油田进一步开发,针对该区断层复杂、储层变化大、油水关系复杂等特征,笔者综合运用岩心、分析化验及录井、测井资料,对其沉积特征、储层岩性、物性和非均质性进行详细研究。以JASON软件为平台,对含油砂体进行了追踪和预测,并在有利区提出井位部署,为该区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岩心录井、测井与分析化验资料综合整理分析,对子长油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储层"四性"(岩性、物性、含油性、电性)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储层主要发育长石细砂岩,具有低孔-特低渗、低含油饱和度的特征。储层"四性"之间具有内在联系,较粗的岩性往往具有较好物性和较高的含油级别,由此建立了研究区长6储层有效厚度下限标准:孔隙度≥8.0%,渗透率≥0.20×10-3μm2,含水饱和度≤60%,深感应电阻率≥20Ω·m,声波时差≥220μs/m。  相似文献   

11.
低孔低渗储层的测井评价一直是油田勘探开发的难题。由于沉积作用、压实作用和溶蚀作用等各种成岩作用,七棵树油田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特点,而且储层内次生孔隙发育,非均质性强,增加了储层评价的复杂性。为此,本文根据岩芯实验、地质录井和试油等并综合各种测井资料,确定了储层岩性与物性、含油性与物性关系; 并在孔喉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物性和电性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一个适用于次生孔隙发育的低孔低渗储层的新模型,并进行解释分析。  相似文献   

12.
渤中25-1油田沙河街组低孔低渗储层特征及分类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渤中25-1油田位于渤海南部海域,其主力油层为古近系沙河街组,总体上属于低孔低渗储层。通过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分析和测井解释等手段,对沙河街组砂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特征、物性和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沙河街组沙三段为较深水湖泊环境下的浊积扇沉积,沙二段为扇三角洲沉积;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为混合孔隙、次生孔隙和原生孔隙,由于沙三段溶蚀孔隙发育较沙二段少,沙三段物性较沙二段差。结合储层试油结果,提出了低孔低渗储层宏观成因、微观孔隙结构和综合评价3种分类方案,总体上把储层分为好、中和差3类,对应产能分别为大于80 m3/d、介于10~100 m3/d之间、小于10 m3/d和微量或无产能。经过该油田沙河街组5口井、15个储层段的测试验证,储层宏观成因分类评价结果与实际试油结果符合率达到86.67%,微观孔隙结构分类和综合分类评价结果与实际试油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3.
A study on the sedimentary facies characterization and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interpretations for the K#Field (K-Oil Field) in Cambay petroleum basin of western onshore, India was conducted based on the sub-surface data from drilled wells, including well logs, borehole images, cores and the regional knowledge of the basin. In this work, an effort is made to integrate the current data from seismics and well logging, to study and analyze its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and establish the petroleum systems. The study regions for the present work are K45 and K48 blocks. The target strata includes 2 oil-bearing formations of Paleogene, which is about 3600 ft; they are M#Fm (M-Formation) of the Eocene and N#Fm (N-Formation) of Oligocene, subdivided into 11 zones. The sediment fill is mostly of Tertiary. The research attempts to decipher the oil - depositional source correlation problems of the basin. Sedimentary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referring to the core analysis, core photographs and well logs. Reservoir and heterogeneity study included reservoir lithology features,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pore structure features.Well facies analysis of oil well WELL-0297 and WELL-0129 was done and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for further drilling of new wells fo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Eocene, Oligocene, Miocene and Paleogene are fluviatile facies sand and mud interbed sediment with the thickness 2000-4000 ft, which are main oil-bearing formations in these areas. Studies concluded that the fluvial reservoirs of the K#Field are characterized by large variations from laterally extensive bodies with good interconnectedness and high net-to-gross ratios, multi-storey ribbon bodies with poor interconnections and low net-to-gross ratios.  相似文献   

14.
Stratimagic波形地震相分析在层序地层岩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波阻抗反演以及常规地震属性预测储层时,在钻井资料较少、储层较薄的情况下多解性较强。Stratimagic波形地震相分析技术采用神经网络算法对某一层间的地震数据道进行逐道对比分类,细致刻画地震信号的横向变化,从而得到与地质相对应的地震相图,并以此用于储层砂体和地层岩性油藏的预测。以东营凹陷八面河地区滩坝砂体岩性油藏为例,说明应用该方法进行滩坝砂体和岩性油藏分布预测,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从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划分、储层参数表征、流体性质判别到数学方法的应用等4个方面,系统总结厘定了国内外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的方法技术,通过对比分析各种评价方法可知:根据一定的数学算法,综合利用常规测井和成像测井不仅能很好地识别储层类型,而且能实现对储层参数的半定量、定量计算评价。利用常规测井和测井新技术资料(电测井和声波测井)计算出缝洞储层的各项物性参数,在此基础上,结合常规测井、核磁共振测井和偶极横波测井能进一步判别出流体性质。通过与岩心分析结果比较,该储层参数计算方法不仅有效,而且简单可行。数学算法和测井新技术资料在复杂碳酸盐岩储层评价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能解决复杂碳酸盐岩储层的计算评价问题。以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流体性质为切入点,结合各种地质、地震和测井资料,借助数学算法,准确地识别储层类型与判别流体性质,并精确求解碳酸盐岩储层特别是缝洞储层的物性参数,将是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的重点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徐怀民  阴国锋 《地学前缘》2012,19(2):121-125
在岩心储层研究及测井解释的基础上,动静结合确定了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的有效储层划分标准,在此基础上,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将储层划分为4类,其中I类最好,IV类最差。对比四次加密试验井,储层评价效果好,储层厚度的预测误差率在5%以内,储层类型符合率为80%。统计岩心及成像测井资料显示,下乌尔禾组天然裂缝以构造高角度缝为主,人工裂缝以压裂羽状缝为主,各类裂缝多为闭合缝。结合开发动态资料分析认为:储层发育优势区控制了油井高产区,油层储层条件越好,初期产能越高;裂缝的存在导致注入水优先沿裂缝突进,使油井出现裂缝水窜、见水不见效等开发特征;综合分析发现油水井的驱替通道、储层及裂缝发育情况导致油井不同见效情况。在静动态研究基础上实施的四次加密试验井,90%以上的井可达到预期设计产能。  相似文献   

17.
基于启动压力梯度的低渗透砂岩储层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庆杏树岗油田的取芯资料、论述了低渗透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以及渗流特征。通过测试不同渗透率岩芯样品的启动压力梯度.得出了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不同渗透率储层的启动压力梯度变化率的数量级不同,并依此建立了低渗透砂岩储层分类的新方法。按照该方法重新确定了低渗透储层的渗透率上限.并将低渗透储层划分为3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孙维凤 《地质与勘探》2014,50(6):1181-1189
青西油田下白垩统下沟组低孔低渗泥云岩是该区主要的储集层,其中构造裂缝是油气渗流的重要通道和储集空间。本次研究首先基于岩心及成像测井资料分析和构造裂缝的发育特征,然后在岩石力学参数测试的基础上,考虑断层对构造裂缝形成的影响,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对青西油田主要裂缝形成期的古构造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并预测出青西油田下白垩统下沟组构造裂缝的分布规律。预测结果表明:在青西油田的东部和西部存在两个构造裂缝发育区,尤其是在窿10井和柳102井等附近,构造裂缝较为发育,而中部地区构造裂缝相对不发育。本次研究可为该区下沟组构造裂缝评价和油气勘探提供新的地质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55口探井的岩心观察及200多张铸体薄片的鉴定,分析了92口探井的孔渗、岩石压汞及测井解释成果,及其石炭系—志留系碎屑岩储层与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之间物性特征的差异,结合地质背景讨论了造成这些差异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碎屑岩储层总体为低孔低渗—中孔中渗,碳酸盐岩储层总体为低孔低渗—特低孔特低渗,两类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和孔喉半径三个物性特征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完全不同。原始沉积作用是两类储层物性差异形成的基础,宏观上体现在储层沉积相带的不同,微观上体现在储层矿物组分、结构的差异;后期成岩作用,包括压实、溶蚀、胶结及构造裂缝改造是两类储层物性差异形成的关键,相对于碎屑岩储层物性参数大小的改变,碳酸盐岩储层物性受溶蚀、胶结、构造裂缝改造的影响较大,相对而言受压实作用的影响较小。两类储层物性差异主控因素的对比研究表明碎屑岩储层应侧重于优质沉积相带中原生孔隙油气勘探;碳酸盐岩储层应侧重于次生孔隙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20.
吕艳萍  赵秀 《矿物岩石》2012,32(1):107-115
塔河油田东南斜坡区奥陶系具一定的勘探开发潜力,岩溶储层是其主要储集类型。本文通过50余口井1 000余米奥陶系岩芯、300余块岩石薄片的观察及200余件样品的地化资料的分析整理,研究了奥陶系岩溶储层的形成机制。指出特殊岩相条件下同生期大气水溶蚀形成滩相溶蚀孔隙型储层;加里东中期与海西早期岩溶作用叠加改造形成岩溶缝孔洞型储层和岩溶洞穴型储层;海西晚期热液溶蚀作用对岩溶缝洞型储层也有一定程度改造。断裂活动控制下的岩溶及热液溶蚀作用是该区的主要储层形成机制,既受层控又受断控,表现为不同井区储层发育及分布特征不同。盐体北边界附近,受特定沉积相带和古地貌控制,多种类型储层发育;由北而南的贯穿性断裂带上,受多期次断裂活动控制,多类型、多期次储层发育;而断裂带之间,储层发育相对较差。这对于区内奥陶系储层的评价和勘探开发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