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四川盆地小麦生育进程的气候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小麦各生育阶段的气候生态模型,分析了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生育期及其年际变化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揭示了川东南小麦生育期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四川盆地小麦物候律。  相似文献   

2.
近30年淮北平原冬小麦物候期演变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德 《气象科技》2009,37(5):607-612
对1979年以来的物候资料和同期气候要素进行研究分析,初步揭示了近30年来淮北平原冬小麦物候期的变化规律:返青、起身、拔节、开花、成熟5个物候期呈明显提前趋势,尤以返青、开花、成熟3个物候期提前明显。在光、温、水3气候要素中,决定安徽淮北平原冬小麦物候期变化的主要气候要素为温度,降水要素与本地小麦所有物候期之间的相关关系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在光照要素中,仅小麦灌浆期间的日照时数与灌浆历程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给出了主要气候要素对淮北平原冬小麦物候期影响的定量关系:2月热量每增多10℃,冬小麦返青期将提前1.6天,2月日平均气温每上升1℃、返青期约提前1.4天;3月活动积温每增多10℃,起身期会提前1.0天;拔节期提前1.2天;4月热量每增加10℃,开花期将提前0.9天。灌浆期间的气温日较差每升高1℃,乳熟期会提前0.4天;5月平均气温每升高1℃,成熟期会提前1.5天。灌浆期间气温日较差增大、日照时数增多,小麦灌浆历程缩短,反之灌浆历程延长。  相似文献   

3.
从小麦反射光谱的特征,探讨了小麦不同物候期反射光谱特征和小麦日变化、季节变化特征。建立了大田冬小麦光谱植被指数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模型和冬小麦农学参数与植被指数之间的关系模型,为开展冬小麦大田生长状况的遥感动态监测和产量预报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植物物候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广洲  贾志军 《干旱气象》2010,28(3):250-255
植物物候是指示自然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在当前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模拟已成为当前国际上研究的热点。本文探讨了植物物候研究的意义,分析了影响物候的温度、水分、光周期及其他因子等主要环境因子的作用,综述了植物物候近几十年来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重点介绍了当前动态物候模型的2种基本类型,基于温度(积温)或其它环境变量的物候模型和基于碳平衡的物候模型,尽管后者机理性更强,模拟效果更好,但是仍无法彻底避免要应用与温度、水分等环境因子以及养分含量等的经验关系式。最后根据当前物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未来物候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物候资料在农业气象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聊城有近二十年的自然物候观测资料,为了发挥物候观测资料在农业气象观测、预报、服务工作中的作用,我们通过物候资料以及气候资料的统计分析,找出了二者的相关关系,总结归纳了自然物候在农业气象工作中的应用,以便于在日常农业气象工作中应用。1 制做物候历,用来预测物候期物候资料是气候资料的重要补充,各种植物的各个物候期,都是当地季节和气候的指示器。整个植物的物候历就成了一个比较具体的年度季节历,具有因地因时制宜、切合当地自然实际的优点。植物的物候历就象一把气候尺,每年可以用来衡量春秋等季节来临的早迟,并可根据物候期及时预报农时,适时掌握生产季节,合理安排生产。在平时的物候观测中,可以根据物候历中树木某一发育期的多年平均日期,预测下一个发育期的日期,也可以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物候资料与气象资料的对比分析找出与农业界限温度对应的物候指标,以物候指标为依据,就可掌握农业四季的初终期和农业界限温度的出现时间,并以物候指标预告农时,简便易行,对指导农业生产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焦玉玲  王兴申 《山西气象》1997,(4):14-15,44
物象物候及地形在小范围气候考察中的应用──用物象物候推断气温的方法@焦玉玲@王兴申@张芝琴¥晋城市气象局物象物候及地形在小范围气候考察中的应用用物象物候推断气温的方法焦玉玲王兴申张芝琴(晋城市气象局048000)在丘陵山区,尤其是山区,传统的以设点观测为主...  相似文献   

8.
每个自然物候的出现,既反映着当时各个气象要素所达到的水平,也反映了前一时期各气象要素综合影响的积累量。因为自然物候的周期变化是由气候的周期变化所引起的,所以从物候的变化规律,可以窥见到气候本身的变化,即可以预报年季的冷暖、也可以预报物候期所出现的时间。 本文是在整理多年树木物候——花期的基础上,结合本站气象资料,确定区分春季冷、暖年型的指标,再分型统计各年春季气温资料,用作春季自然物候期——树木花期及天气过程预报,在近几年实际应用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暖对石家庄春季物候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了1965-2007年石家庄春季物候特征,研究了春季物候期与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指示温度日期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气候变暖对石家庄春季物候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家庄春季物候期呈提前趋势;物候期与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指示温度日期的关系是正相关,即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指示温度的日期提早,则物候期提前,反之则物候期推迟;早春、仲春物候与2-4月气温相关性最大,晚春物候与春季气温相关性最大,春季物候对温度的响应不同;春季物候发生转折的时期与气温突变(或转折)的时期同步或紧随其后;春季物候异常偏晚年主要分布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异常偏早年主要分布在90年代之后,物候异常偏早年通常是气候异常偏暖年,物候异常偏晚年不一定是气候异常偏冷年,但通常是气候异常度为负值的年份。  相似文献   

10.
气候增暖对广东省植物物候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黄珍珠  李春梅 《气象科技》2007,35(3):400-403
根据广东省气象观测资料和10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物候观测资料,分析了1982~2004年温度变化对广东省木本植物物候变化的影响,并建立了物候期差异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式,分析了当前气候增暖背景下物候期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平均温度上升,木本植物春季物候期提前;平均温度下降,木本植物春季物候期推迟。物候期的提前与推迟对温度的上升与下降的响应是非线性的。在同等升降温幅度情况下,降温导致的物候期推迟幅度较升温导致的物候期提前幅度大。  相似文献   

11.
气温对吐鲁番地区木本植物春季物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吐鲁番和鄯善1980-2004年气象资料以及同期春季物候资料,统计分析了吐鲁番地区气温和木本植物春季物候的变化趋势及其相关性;各物候间的相关关系以及不同时段气温变化对物候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未来气候变化对吐鲁番地区木本植物春季物候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用树木物候期做玉米播种期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呼和浩特1971—2007年气象资料与1988—2007年物候资料,分析了玉米适宜播种期与春季树木物候期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春季树木物候期与气温存在很好的相关性,用冬春季气温预报春季树木物候期,再由树木物候期确定玉米适播期,或用树木已出现的物候期预测下一个物候期,从而预报玉米适播期等方法均取得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3.
车前草物候变化特征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1982-2006年内蒙古地区7个物候观测站车前草春、秋季物候的变化趋势和特征.并分析了物候期变化与气候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各物候观测站车前草春季物候为提前趋势,秋季物候为延后趋势;气候变暖是车前草物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开花期与冬、春季温度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温度高则开花早,反之则晚;黄枯期与秋季温度呈明显的正相关,温度高则落叶晚,反之则早。  相似文献   

14.
植物物候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遥感监测方法的植物物候研究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通过对植物物候生长季概念的遥感界定,归纳总结了物候监测的基本原理、遥感数据源以及4种常用的遥感监测方法,并指出各种遥感监测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遥感监测技术为支撑,对地区、大洲和全球尺度上物候与气候关系的研究、物候与人类行为关系的研究进行了阐述,指出植物物候的变化常常是二者共同影响的结果。针对当前物候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了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木本植物物候对气温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全国21个站的木本植物物候资料和全国599个站的逐日气温资料,分析了1963~1988年中国木本植物物候对气温变化的响应,研究表明:26年来,植物春季物候期与春季气温在全国总体呈负相关,气温越高,物候期越提前;植物秋季物候期与秋季气温在全国呈正相关,但相关性没有春季物候期显著;我国木本植物物候生长季长度有明显的南-北向梯度,早春气温对植物物候生长季的影响比秋末气温对其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木本植物物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1963—1988年中国木本植物物候观测资料,运用趋势分析的方法研究了26 a来全国21个站的木本植物物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6 a来,全国各地区木本植物春季物候期和秋季物候期大体上都是推迟的,1976—1988年与1963—1975年相比,绝大多数植物物候期都有明显推迟,部分植物物候期推迟了10 d以上。  相似文献   

17.
物候歌     
吕重德 《气象》1975,1(4):19-19
地球围着太阳转,社员心向红太阳。 基本路线牢记心,八字宪法要实现。 看物候,抓季节,夺取丰收不靠天。 元月小寒,大寒, 冰、雪、霜冻占一半。 铲除杂草积肥忙, 消灭虫害防隐患。 加强管理,小麦油菜过好越冬关。 山莓发芽,把春天的战斗号角吹响。  相似文献   

18.
石家庄春季自然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石家庄1965-2007年杨絮始落、鸭梨始花和刺槐盛花3种植物物候期的变化特征以及对气候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石家庄春季物候期普遍提早,早春的物候期提前天数多,晚春物候期提早天数少。石家庄春季物候现象普遍存在着2~3年的周期。(2)通过计算石家庄春季物候与气温、日照和降水量的相关关系,发现与气温的关系最好,与降水日数表现出弱的相关性,与日照关系不明显,说明气温是影响石家座春季物候的主导气象因子,GDD是衡量植物热量供应的较好指标,而日照对物候期影响表现出不同物种和不同物候现象间的差异性特征。(3)石家庄春季物候期与ENSO事件也表现出一定的关系,在暖事件年以物候期偏早为主,在冷事件年无明显早晚趋势。  相似文献   

19.
植被动力学模式中物候方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物候是指植物生长过程中呈现出的季节性现象,一般与植物所处的气候与环境变化密切相关。植被动力学模式研究的物候主要表现为叶面积指数变化,直接影响陆气间的碳通量与水热交换,同时影响物种间的竞争,从而间接地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按照建模方法的差别,目前模式中使用的物候方案可分为使用卫星观测资料的物候方案、基于物候——气候关系的统计模型和基于叶碳平衡(周转)的动力学模型三大类。将植物物候分为物候期的触发和物候期叶片的发育过程两部分,分别对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八种全球植被动力学模式进行分类描述,对比其优缺点。最后探讨了植被动力学模式中物候方案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物候知识起源于周、秦时代。我们祖先在西周时期,就已经知道一年有365天,并用“土圭”测日影的方法,测定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个节气,春秋时代,又增加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到了战国末期,二十四节气便全部产生了。 物候是研究动、植物的某些生命活动现象,以及某些非生物现象,与季节变化的关系的科学,观测物候现象,是研究物候的基础,将多年观测的物候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统计出每一种植物物候平均日期,找出它们最早和最晚的物候期,和多年变动的天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