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10月21日表示,在有完备数据的最近一年,即2007年,工业化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继续增加,延续了自2000年以来的上升趋势。数据显示,按照该公约规定具有申报责任的40个工业化国家2007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的基准水平低了4%,但比2000年高了3%。就37个按照《京都议定书》规定设定了减排目标的工业化国家而言,  相似文献   

2.
《海洋世界》2009,(12):27-28
在气候变化方面,巴西饰演着一个独特的角色。巴西是世界上十大经济体之一,有着世界上最太的森林生态系统——亚马逊热带雨林。根据2000年世界资源研究所的调查,巴西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居世界第八位,在发展中国家其排放量位于中国和印度之后,排名第三。与其他的发达国家乖口发展中国家不同,巴西由能源供给产生的温室气体仅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一小部分,  相似文献   

3.
美国总统布什2007年5月底宣布,他将在今年秋季召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15个国家开会,讨论如何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设立一个长  相似文献   

4.
童国庆 《海洋世界》2009,(10):46-49
即使从现在起,温室气体全部停止排放,由于温室气体历史的累积,气候变化也在所难免,这种效果已经表现在北冰洋上。  相似文献   

5.
潜勇 《海洋世界》2012,(12):48-49
在今年的最后一天,已经15岁的《京都议定书》将失去它的效力。回想这15年,《京都议定书》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1997年12月,一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在日本京都通过,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这便是《京都议定书》的诞生。条约规定,它在"不少于55个国家  相似文献   

6.
李健  王广策 《海洋科学》2011,35(7):122-129
温室气体过度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需要共同应对的首要环境问题,其中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被认为是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所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可能是逆转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措施。大规模微藻培养可以在减排二氧化碳的同时处理废水、  相似文献   

7.
《海洋世界》2007,(3):4-4
2月中旬,美国西部5州的州长同意加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工作,称他们所在地区受到了最为严重的全球变暖的影响,如近期的干旱以及恶劣的火灾季节。亚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亚州、新墨西哥州、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的州长经协商后一致表示,他们将发展一项区域计划,目的是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建立一个旨在帮助此项事业实现最终目标的项目——虽然这一目标尚未确定。 加利福尼亚的州长阿诺德·施瓦辛格说这样一个被称为“帽子交易”的项目,通过让达不到减少排放目标的公司购买那些已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公司的股票,可以提供“一个可发展为全国范围内‘帽子交易’计划的有效框架……”。[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气候危机四伏及探寻解决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施泰纳表示,北海道八国峰会未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展现出足够的领导力,错过了个向全世界发出信号、加速气候变化谈判进程的机会。他指出,八国同意致力于到205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减半,这是本届峰会的一个积极成果:但与全世界所企盼的、IPCC所要求的以及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成功举办所必需的进展相比,这显然是不足的。  相似文献   

9.
碳标签通过赋予消费者有关产品碳排放的知情权,促进企业不断进行低碳技术更新,从而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碳标签的应用使得温室气体的排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由此也产生了被滥用形成贸易壁垒的可能。文章着重研究了碳标签对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带来的挑战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蓝色新事     
《海洋世界》2013,(11):48-49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近期在斯德哥尔摩审议并通过了关于气候变化的自然科学基础报告。报告显示,全球变暖证据确凿,北极冰川融化速度已经翻了一倍,海平面上升速度加快。如果温室气体排放有增无减,地球将面临不可想象的灾难。  相似文献   

11.
过去百年来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已经改变了全球海洋的物理和化学属性,并且,这种变化在未来很可能持续下去.基于IPCC第五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中IPSL-CM5A-MR地球系统模式的模拟结果,评估了未来百年(~2100年)中国近海区域的海洋环境要素(温度、盐度、溶解氧、pH值和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未来不同的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中国近海区域海温升高、溶解氧(DO)含量减少、海水pH值降低和叶绿素a浓度减少,并且温室气体排放越多上述变化越显著.东中国海区(包括渤海、黄海和东海)盐度可能会增加,而南海盐度会降低.在相同的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东中国海区海温增加、溶解氧减少、海水pH值降低和叶绿素a浓度减少的幅度均显著高于南海区域.在中等浓度和高浓度排放情景(RCP4.5和RCP8.5)情景下,到21世纪末期(2090~2100年间)东中国海相对于历史时期(1980~2005年)的升温幅度可能将分别会超过2、4℃,海水pH值降低幅度将可能分别超过0.15和0.30,并且海洋变暖和酸化还将很可能引起DO含量和叶绿素a浓度的进一步降低,最终影响整个海区的环境与生态.因此,未来东中国海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将面临严重风险,这也使得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措施成为当前的紧迫议题.  相似文献   

12.
《海洋世界》2009,(12):29-30
非洲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占全世界的4%,但在承受气候变化造成的恶劣影响方面却首当其冲。据估计,未来几十年非洲大陆的平均气温上升幅度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15倍左右,会使非洲在农业、水资源、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健康等多方面遭受巨大损失。这对于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非洲国家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计算 ,当前平均每人每年释放到地球大气圈中的 CO2 大约为 1 t。但对不同的国家来说 ,这个数字的差别是相当大的。如在美国每年进入空气中的温室气体换算至每个公民超过 5t。对日本和西欧国家来说 ,这个指标也很高 ,为 2— 5t/ a。然而 ,对发展中国家 ,每人每年释放的 CO2大约仅为 0 .6t,而在 50多个这样的国家中 ,CO2 的释放量换算到每个人还不到 0 .2 t/ a。为了预防 CO2 在大气圈中的浓度增至十分危险的水平 ,即超过工业化以前时代的 2倍 ,地球上温室气体的平均释放量每人每年应降低到 0 .3 t(做出这种预测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中晚期,小冰期时代到达顶峰,之后,全球气温持续上涨,特别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过数个高温纪录。根据IPCC(联合国气候变化政府间合作工作组)的报告,在21世纪,由于温室气体的排放,全球气温将继续升高。对于南亚地区来说,平均增幅将高于预估水平。在印度次大陆,到2100年时,气温可能上升3.5~5.5℃。人们预测将来那里冬季的雨量会减少,夏  相似文献   

15.
2011年12月13日,往德班气候变化大会刚刚落幕一天后,加拿大环境部长彼德·肯特即宣布该国将邀出《京都议定书》,这意味着加拿大将不冉履行根据这一议定书承担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义务,这算得上是加拿大送给全世界人民的一份独特新年大礼。肯特还借机批评自由党领导的加拿大政府当年批准加入《京都议定书》是“不负责的”,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地球、海洋和大气科学的研究中 ,我们面临最大的挑战之一是要理解引起碳循环、全球气候、生物多样性等快速扰动的原因及其所引发的后果。其中海洋生物圈的演化研究包括 3个目标 ,分述如下。( 1 )理解演化过程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在朝这个目标努力时 ,我们的宗旨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更好的认识生物经历了怎样的演化途径形成了现代众多的生物种类 ;二是获得关于我们人类自身起源的基本知识。( 2 )评价海洋生态系统对诸如气候突变、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海洋食物链主要部分的迁移等巨大变化的敏感性。而人类活动诱发的气候变化和海洋…  相似文献   

17.
观测事实表明,近百年来全球气候经历了显著的变暖过程,并且在人类活动排放的CO_2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的前提下,未来变暖将会持续下去.利用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中34个CMIP5模式对于未来不同CO_2排放情景下的输出结果,评估了未来百年中国近海海表温度(SST)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基于当前人类的CO_2典型排放速度(RCP4.5),中国近海的大部分海区在2030年以后普遍升温并将接近或超过1℃(相对于1970~2005年的历史海温).其中,中高纬度海区的升温速率最为明显,黄海、渤海和东海的增温幅度明显高于南海,在2030~2039、2060~2069年和2090~2099年间的升温将会分别超过1、2℃和3℃左右.在CO_2加倍排放的情景下(RCP8.5),渤海在21世纪末最大升温可能接近5℃,从而成为全球升温幅度最大的区域之一.由此可见,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近海的环境生态将面临严重挑战,这也使得控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气候变化的风险成为当前的紧迫议题.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 ,冰核记录揭示出大约每隔100ka发生的由冰期到暖期的急剧气候变化可通过温室气体甲烷浓度的快速增加加以对比。最初 ,这些增高被认为是湿地环境的细菌作用造成的。Nisbet(1990)根据以水合物形式贮存在永冻地区和大陆边缘的数量巨大的甲烷提供了一个选择解释。他认为这种甲烷的大量释放可能触发冰期—间冰期的气候变化。Kennett等(2000)提供证据说明快速气候变化确实与加利福尼亚海岸滨外圣巴巴拉海盆水合物中的甲烷释放有关。在高压、低温以及足够高的气体浓度情况下 ,水分子形成笼形…  相似文献   

19.
1983年3月21日至25日,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召开了“发展中国家海岸与港口工程国际会议”。发展中国家海岸工程问题很多,历届国际海岸工程会议的论文报告有一半是属于发展中国家的问题,而参加会议的代表却不到5%.参加这次会议的共有56个国家和地区的270名代表,发展中国家占45%.这是对国际海岸工程会议一向为美国海  相似文献   

20.
从1973年12月3日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开始,到1982年12月6日~12日在牙买加蒙得哥湾举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开放签署的签字仪式,前后跨了10个年头;从1982年12月10日太平洋岛国斐济率先批准“公约”,到1993年11月16日南美洲的圭亚那作为第60个批准“公约”的国家,达到法定的“公约”生效的批准国家数量,又经历了10年多的时间。可见海洋法律制度的建立、国际海洋秩序的维护是何等不易,真应上中国的一句俗话,叫做好事多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