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的田螺坑自然村于2002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被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评选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之一。田螺坑土楼群是闽西南山区众多土楼中最美最壮观的一处。以一座清嘉庆年间建设的方楼“步云楼”居中,四周相继建有“和昌楼”、“振昌楼”、“文昌楼”、“瑞云楼”四座圆楼。和昌楼: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为圆形楼;步云楼: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年),为方形楼;振昌楼:始建于1930年,为圆形楼;瑞云楼:始建于1936年,为圆形楼;文昌楼:始建于1966年,为椭圆形楼。据说这是目前福建惟一保存完整的椭圆形土楼。居高鸟…  相似文献   

2.
乡土培田     
伊瑜 《地图》2010,(1):106-111
<正>培田民居,位于福建省闽西山区,是一座拥有800年历史的古村落及明清古民居建筑群,是目前中国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客家古民居建筑群,堪与永定土楼、梅州围拢屋相媲美,也是客家建筑文化经典之作,被喻为"辉煌的客家庄园"。30幢明清时建造的  相似文献   

3.
视点     
《地图》2010,(4):10-10
比萨斜塔out了!"全球第一斜"现身阿联酋 近期,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市一座在建的高楼,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全球倾斜度最大的人工建筑"。该建筑名为"首都之门",高160米,共35层,  相似文献   

4.
塔下村是福建省南靖县书洋镇的一个行政村,2003年1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景观村落"。自从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这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小山村每天游客络绎不绝。  相似文献   

5.
利用遥感技术动态监测城镇扩展己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和应用方向。本论文基于多源多时相遥感影像和地形数据,以福建漳州市区为示范区,探讨城镇建筑用地扩张遥感动态监测的方法。作者认为基于ASTER影像,综合利用非监督分类、多时相植被指数、城镇建筑用地的地形分布等知识建立分类决策规则,可以有效提取城镇建筑用地信息,准确度不低于90%。同时提出利用城镇建筑用地时空分布知识、多时相植被指数知识,改进TM三指数城镇建筑用地提取方法的思路,最终提取的城镇建筑用地信息满足城镇建筑用地动态变化分析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6.
直升机在城市作战中的生存能力与城市建筑对其隐蔽程度密切相关。本文建立了城市建筑对直升机的隐蔽概率模型,对模型中的建筑分布、建筑高度和建筑密度等参数分别讨论,并进行了实例验证。最后总结了城市建筑对直升机隐蔽的影响规律,提出有效利用城市建筑进行直升机隐蔽机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左弦 《地图》2009,(6):36-43
都说历史遗产是一笔厚重的财富,那么,西安和洛阳这两座城市无疑是顶级富豪了。同为中国最负盛名的前朝古都,前者以华贵之躯坐拥周秦汉唐四大遗址,博集秦咸阳城、阿房宫、汉长安城、唐大明宫等恢宏建筑遗迹,后者则于洛河两岸笑纳夏代二里头、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堪称"五都荟洛"。然而,这样的"大户人家",却有着平民百姓所不能理解的烦恼。你曾经听说过毛主席"古时候那么多帝王在洛阳建都,难道就放不下一个拖拉机厂"的感慨吗?你能够想象西安周秦汉唐四大遗址曾一度被称为"四条锁链",长安城甚至被附近百姓叫做"害城"吗?是的,如果历史遗产仅仅是一件尘封的往事,梦想无法照进现实,那么它就是一把双刃剑,是财富,也是包袱。  相似文献   

8.
计算建筑基底面积,首先必须确定建筑基底的占地空间。建筑基底占地空间与建(构)筑物接触地面建筑主体的构造特征及其四周的土地利用功能有关。依据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规划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从建筑工程规划要求和建设用地合理利用的角度出发,就建筑基底占地空间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苏华 《地图》2003,(2):78-87
在“表里山河”的山西,从南到北都有一些保存完好的老房子、老宅子。这些老房子、老宅子,建筑学家称之为民居,当地人则喜欢并习惯地叫它为“大院”。如同地上文物古迹是中国最富一样,山西的民居建筑艺术群在全国亦是首富。到山西看大院,是一件乐事,也是一件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看全的事。首先,分布在晋南的平陆、万荣、襄汾、临汾,晋东南的阳城、沁水、晋城,晋中的灵后、太谷,平遥、祁县、榆次,晋西北的保德、定襄、朔州、怀仁、大同等地的众多老房子,就让不同爱好、不同心境的人无从取舍;  相似文献   

10.
平行结构建筑是3维城市中建筑的主体,随着建筑风格的多元化,非平行结构建筑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必须对其多尺度表达的方法进行研究.此处根据复杂程度的不同将建筑分为简单建筑和特殊建筑两类.在简单建筑的化筒中,首先讨论了倾斜房顶的几何表示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房顶的关系信息,采用成组处理与斜面的扯直拉平算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简单建筑的化简.在分析复杂建筑倾斜面结构特点的基础上设计了适于复杂建筑的化简方法,并针对两类典型建筑进行了实验.  相似文献   

11.
基于LIDAR数据的建筑轮廓线提取及规则化算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建筑轮廓线提取与规则化是LIDAR数据处理和建筑三维建模的重要步骤和技术难点.首次将"Alpha Shapes算法"应用于LIDAR数据处理,实践证明该算法简洁高效、运行稳定、提取精度高,适用于任何形状的建筑轮廓线提取,并具有一定自适应性和滤波功能,非常适合LIDAR点云数据提取建筑轮廓线.同时,提出了改进的"管子算法"用于原始轮廓线的简化,提出了适用于四边形的"矩形外接圆法"和适用于多边形(大于四边且边数为偶数)的"分类强制正交法"以进一步实现轮廓线的规则化,最终解决了离散点云提取规则建筑轮廓线的核心问题.实践证明,本文所述算法适用于凸凹多边形建筑内外轮廓线的提取与规则化.  相似文献   

12.
建筑内部噪声点云由于不同风格的家具及遮挡问题,分布规律比较复杂且通常与建筑立面粘连,难以通过交互的方式去除。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建筑内噪声去除的扫描光线截断法。该方法首先分割建筑面片;然后将扫描中心点与点云组成的扫描光线与建筑立面求交;最后通过比较扫描光线的长度和扫描中心点与交点的距离,利用建筑立面截断扫描光线,从而在保持原始采样间隔的情况下自动去除建筑内部噪声点云。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去除建筑内部的噪声点。  相似文献   

13.
建筑点云几何模型重建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规模机载点云中重建几何精确、拓扑正确、语义丰富且屋顶遵循LoD3规范的建筑几何模型是当前机载点云建筑建模的难点和重点。为此,根据建筑几何建模思想,将国内外相关建筑点云建模方法分为5类建模体系,并对每一类体系中的代表文献进行了深入的综述和剖析。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当前机载点云建模算法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并给出可能的解决方案及几何建模发展的趋势和后续潜在的研究方向,为完善机载点云建筑重建理论,发展更智能的建模算法,构建更高质量的建筑模型库,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故宫对文物建筑登记造册,建立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信息化平台。但在文物建筑管理方面还是存在文物建筑语义不一致、巡查记录不标准等一些问题。本文针对故宫文物建筑管理中的问题,建立了一套层级化、网格化的管理体系:建立文物建筑全面档案,针对房屋、复建建筑等十七大类遗产要素进行标准编码,完善文物建筑基础信息;利用全文检索技术对文物建筑建立索引,精确匹配文物建筑的空间位置,实现文物建筑的地理编码;建立人、地、物、事关联关系,实现故宫文物建筑网格化、规范化、流程化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
魏世轩 《地理空间信息》2021,19(1):55-57,64
针对违法建筑数据的管理,利用移动GIS技术,设计并实现了集违法建筑数据的管理、查询、统计、导航等功能于一体的全流程、数字化、可视化的违法建筑管理系统,改变了传统违法建筑数据台账式管理的现状,提高了违法建筑整治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以江西省赣州市水东坡地建筑选址为例,综合地形地貌、地质条件、交通组织及市政配套、景观廊道等因素,确立了坡地建筑选址的因子体系与权重,借助ArcGIS软件建立了坡地建筑选址综合评价模型,探讨了基于GIS技术的坡地建筑选址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城市规划对建筑信息的需求研究,给出建筑信息采集、分类及编码标准,并在武汉市建筑信息调查工作中进行实际应用,构建武汉市建筑信息数据库,为武汉市城市精细化规划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8.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建筑裂缝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锋  刘星  张亚利  张璇 《北京测绘》2012,(5):10-13,29
提出一种建筑裂缝测量方法,即利用普通数码相机采集裂缝数字图像,经过图像预处理、图像分割、像素标定、宽度测量,完成建筑裂缝测量。本文利用Matlab实现该种建筑裂缝测量方法,并通过在理想状态下进行的模拟试验结果,证明该测量方法能达到实际建筑裂缝监测工程中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传统测量技术获取建筑数据效率低,数据不够精确且无法准确体现建筑立面现状的问题,提出了将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建筑立面图的数据采集、处理及立面图生成方法。根据三维激光扫描特点、现场情况及立面图的要求,设计出自由设站的数据采集方案。经过点云特征配准,生成建筑点云模型并快速完成建筑立面图的制作。结合北京市某大街建筑物立面测绘工程,将该技术流程应用于实践。结果表明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以提高建筑现状数据采集效率,保证数据质量,降低数据处理的复杂程度,能够快速、精确地绘制建筑物立面图。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作为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的文化大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历史建筑保护与城市建设脱节,导致历史建筑破坏事件频频发生;省市层面对各地历史建筑保护的监管工作缺乏高效机制。针对广东省历史建筑数字化保护的难点,综合运用高精度终端应用、网络平台、新型数据等多项技术,以全过程的信息互通、数据处理和管理手段规范管理历史建筑信息数据,便于历史建筑保护的规划实施与管理,实现妥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