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赵玲谢树春  汤井田 《测绘学报》2005,34(2):175-178,184
动态分段是一种新的线性特征的动态分析、显示和绘图技术。目前该技术已经成功地应用在以Arc/Info为代表的采用“弧段一结点”数据模型的GIS软件中,但是在采用“面向实体”数据模型的GIS软件中实现动态分段的研究却很少。本文在分析ArcInfo中动态分段数据结构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在MapInfo中实现动态分段思想。  相似文献   

2.
动态分段思想在公路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实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动态分段是一种全新的线性特征的动态分析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公路线性特征的动态分析问题,实现公路图形和属性数据间的双向动态可视化查询。文章以Arc/Info为代表,分析了动态分段技术的原理,结合VB6.0、MapObjects2.2和Access,初步介绍了公路GIS中动态分段的数据结构与算法,并探讨了如何实现公路GIS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GeoStar与Coverage的空间数据模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数据模型是GIS的灵魂和关键。首先分析了GeoStar和Arc/Info中Coverage的空间数据模型,然后就两种数据模型作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GeoStar面向对象空间数据模型具有相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数据模型是GIS的灵魂和关键。本文首先分析了GeoStar和Arc/Info中Coverage的空间数据模型,然后就两种数据模型作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GeroStar面向对象空间数据模型具有相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在常用GIS软件中实现自定义地图符号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详细叙述在常用GIS软件MapInfo,Arc/Info和ArcView中,如何实现自定义点、线、面地图符号。从而使地图内容更加形象直观,便于读者理解。  相似文献   

6.
基于出版的地图数据向GIS空间数据转换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廖义杰  余洁  刘继琳 《测绘通报》2004,(3):44-46,64
从分析基于出版的地图数据和GIS空间数据的组织特征及针对GIS空间数据标准基于出版的地图数据所存在的不足出发,介绍在MapGIS,CorelDRAW,AutoCAD 3种软件环境下地图数据向以Arc/Info,MapInfo,ArcView为操作平台的GIS空间数据转换的一般步骤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MapObject的地图符号库设计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胡庆武 《测绘通报》2001,(10):15-17
对 Arc/Info中面向对象的控件 Map Object实现地图符号的方法进行了分析 ,对比了 Auto CAD等图形设计软件组织符号的方式 ,根据地图符号的一般分类 ,利用面向对象的语言 Visual C 和 Map Object设计了基于可扩展的动态连接库的地图符号库 ,通过 Map Object的渲染功能 ,实现地图符号与符号代码索引的联系 ,可快速进行空间对象的符号化。试验结果表明 ,该符号建库技术可应用于 GIS中空间对象的符号组织  相似文献   

8.
基于Geodatabase的面向对象空间数据库设计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在Arc/Info中,支持空间数据库的数据模型经历了C AD模型、C overage模型和G eodatabase模型。文章通过讨论新一代的数据模型———G eodatabase及其G eodatabase数据库的结构体系和数据组织方式,实现了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库的设计。  相似文献   

9.
何全明 《四川测绘》2008,31(6):248-250,264
通过对现有数据处理软件特点的分析,从作业流程、数据组织、处理和存储等方面探讨了采用AutoCAD和Arc/Info软件进行GIS数据库建库的作业方式。生产实践证明,该作业方式对于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和提高GIS的数据库建库作业方式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Arc/Info的线状要素制图综合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图综合是当前地图学家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和前沿问题,在地图中线状要素所占比重往往最高,因此它是制图综合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分析了线状要素制图综合的特点及Arc/Info软件的综合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Arc/Info解决线综合问题的策略;然后以土地利用专题图作为实验数据,给出其在Arc/Info中的实现算法,同时对不同的实现方法进行比较,最后分析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一种基于FME的GIS数据无损转换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MapInfo、Arc/Info数据格式的分析,结合FME的数据转换机制,阐述一种基于FME实现大批量MapInfo格式数据到SHP格式数据的无损转换技术,采用这种技术较直接用GIS软件平台自带的转换工具进行数据转换,然后进行大量的人工处理工作,其效率有很大提高。具体做法为:生成FME语义映射程序文件-编写FME批处理文件-对比并校正转换结果。  相似文献   

12.
COM技术与GIS结合产生的组件式GIS是GIS软件开发的一个全新的阶段。随着GIS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软件复杂程度的日益加剧,迫切的需要一种具有规范性、开放性的新的行业标准的出现,正是顺应了这样的需求,OpenGIS成为一门发展迅速的GIS软件方法。OpenGIS的出现对于传统软件开发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思路。文章对于ArcInfo8的二次开发方法进行了探讨,并结合一个具体的开发实例阐述在ArcObject下COMGIS的二次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13.
基于Arc/InfoODE(Open Development Environment)二次开发环境,提出了任意图幅高斯投影3°带坐标系向6°带坐标系的自动批量转换的算法,并成功应用于国家1:5万基础地理数据缩编更新软件中,解决了目前许多GIS软件不能实现投影坐标系自动批量转换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应用Arc/Info建立湖北省区域稳定性评价空间数据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Arc/Info为基本工具,以遥感信息为获取、更新数据库数据的主要信息源,结合前人地学资料,建立了湖北省区域稳定性评价空间数据库,阐述了该空间数据库的内容、功能、应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罗壮志 《地理空间信息》2010,8(6):42-43,152
对近年来GIS调查类项目的数据采集、数据转换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特别是在AutodeskCAD上进行数据采集,在Arc/Info上进行数据关联和数据转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17.
The primary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whether the use of bends provides a better basis than point elimination for research on line structuring. These investigations were undertaken using Arc/Info 7.1.1. Comparative experimental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algorithm may not be as widely applicable as the much simpler geometric filters, such as the Douglas-Peucker or Visvalingam algorithms. The paper therefore provides a brief review of these three algorithms. A more detailed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the bendsimplification system follows, highlighting some problems with implementing the system in Arc/Info. The paper then questions the value of over-coupling model- and image-oriented generalization processes within the black-box bendsimplification system. It suggests the type of parameters which could enhance the utility and usability of the Bendsimplify option within the Arc/Info (and perhaps also within the ArcView) environment and provides some pointers for further research. With respect to the main aim of the research, the evidence suggests that bendsimplification is less useful for line segmentation than Visvalingam's algorithm.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to assess the value of the iterative bend elimination operator within bendsimplification.  相似文献   

18.
详细介绍了3D产品(DOM、DLG、DEM)在1954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之间的相互转换。3D源数据包括以Geo TIFF格式为代表DOM数据、以Autodesk公司的DXF文件为代表的DLG数据和以Arc/Info Binary Grid格式为代表的DEM数据。本系统以VB6.0为平台进行开发设计,通过解析各数据文件的文件结构,直接定位、修改数据文件的坐标信息,该系统独立于现有GIS及测绘相关软件产品,数据处理快速,转换效率高,能够比较精确地实现小区域的坐标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