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地質知識一九五四年第四、五兩期曾先后登載过“什么是地球化学探矿?”及“原生晕探礦法”二篇文章,对工作一般原理叙述比較多,具体工作方法叙述得比較少。本文是上述二篇文章的一个补充。金屬量測量,不很嚴格的說,就是金屬矿的地球化学探礦工作。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普查找矿和勘探工作的效率。这种方法的成本比較便宜,同时它对尋找被复盖的或深处的礦体,往往能很有成效地發现矿產地。  相似文献   

2.
海濱砂礦     
一、生產的一般条件海浜砂矿在巨大水盆地——海、湖的沿岸地帶藉金屬碎屑物变化和沉积的方法以及拍岸浪和海浜流的活动而产生。在这种情况下金屬矿的来源是: 1.河流的析出物流入水盆地; 2.拍岸浪冲蝕位于沿岸的原生矿床; 3.位于相似条件下的冲积矿床。被河流帶来的金屬物总是不能利用来形成海浜砂矿,在巨大三角洲內它完全停留在三角洲的表面,而不能到达水盆地,在比較小的三角洲內部分的金屬能到  相似文献   

3.
屬於雜質元素的通常是指那些没有自己的礦物的元素,例如镓、铟、鉫、鉿、錄。 屬於雜質元素的還有那些雖然具有自己的礦物,但是由於其分佈稀少主要由其他金屬或非金屬礦產中開採的元素。這類雜質元素有硒、碲、锗、铊、鎘、钪、锇、铱等。在勘探和開採的實際工作中這些雜質元素一般包含在次生的及伴生的組份內。除了雜質元  相似文献   

4.
多金屬矿床除鉛、鋅两种主要元素外,其中常含有金、銀、銅、鎘、鉍、鈷、砷及錫等元素,有時還存在铟、鎵、钼、硒、碲等元素。此種多金屬矿床,在我國分佈很广,就目前不完全的资料來看,分佈於全國各個省份共約有4000个已知矿產地點(不包括西藏地區,因尚無資料)。但對磺床類型,目的只根據礦床成因及沉積環境提出了:(一) 在凝灰噴出岩系中熱液交代礦床,(二)碳酸  相似文献   

5.
等电位綫法是苏联專家系統地介紹到我國的地球物理勘探主要方法之一,它可广泛地应用於良導电性的硫化金屬礦床上的普查找礦工作中。在我國使用的短短時期中,就表現了它是一种找尋良導电性的金屬礦床最有效而生產率最高的方法。等电位綫法分直流电等电位綫法及交流电等电位綫法兩种。按苏联幾十年的工作經驗証明:直流电等电位綫法的结果最好,可避免較高頻率的交流电等电位綫法的感应現象所引起的电埸歪曲,並且勘探深度也較深。  相似文献   

6.
金屬矿物的光片,往往并不是整个光面都是金屬矿物,有时其中带有砂非金屬矿物,要观察这些非金屬矿物与金屬矿有什么关系,就须要用薄片来鑑定。以往碰到这样的問題时,就只好把它磨成光片和薄片兩种片子,这对观察及磨制方面都增加了許多麻煩。如果我們能用光薄片來代替,不仅觀察方便,而且可以大大的节省材料和时間。因为光薄片既能作光片,也能作薄片。因此,我們在研究金屬矿物的種类、性質,含量及分佈情況和生成过程,同时也能了解伴生的非  相似文献   

7.
胡伯素 《地质论评》1937,2(5):471-482
中國礦產分佈甚廣,尤以南方為最著,工業上或軍事上佔重要位置之金屬除鐵錳不計外,如鎢鉬錫銅鉛鋅銻汞等,皆分佈於粤桂閩浙贛皖湘黔川滇等省,湖南之銻,產额冠全球,尤屬名震中外,今則鎢錫等礦,在湘省亦渐臻重要,故在歐洲之習礦學者,莫不知湖南金屬礦產之豐富。作者抵德隨許那德勋教授Schn-  相似文献   

8.
研究我國大地構造的方法問題 我國地质工作者研究大地構造是从兩方面進行的,一方面是純地質学的方法,这個方法是由國外大地構造学說而來的,根據各地質時代的古地理海陸分佈,沉積物的厚薄和相變、岩漿活動,以及褶皺斷裂程度,來劃分地殼為活動地帶(地槽)与穩定地帶(地台),將我國大地構造單位劃分為地台(前寒武紀)、加里东褶皺帶、華力西褶皺帶、燕山褶皺帶等等。按照这個方法,首先分析古老岩系以確定地台(前寒武紀),然後再分析較新岩系以確定以後的褶皺带(也就是新地台):另一方面是地质力学的方  相似文献   

9.
普查金属矿床的水化学找矿法是地球化学探矿的一种新方法。虽然远在20余年前阿留金就应用水化学法企图发現金、銅、鋅等矿床以及E.A.謝尔盖也夫第一个研究並指出了水中或矿元素的分布与矿体間的关系,但直到近年来A.A.布洛特斯基才首先近似地指出普查金屬矿床的水化学法的理論基础及应用方法,同时並提出水化学找矿法是目前所有地球化学採矿方法中找最“深部”矿的方法也即可以用于找寻盲矿体。由于水中成矿金属元素的含量很低,因而必須具备高灵敏度的分析方法,水化学法也就是在近代物理  相似文献   

10.
金属测量近年来在国內已經广泛的开展。实践证明,无论是气候干燥抑多雨潮湿的地区,只要有产生分散晕的条件,采用該法均获得了显著的地質效果。金屬矿床的地形、地貌、矿床成因类型、构造条件,矿物共生情况、水文条件等因素都不同程度的影响金屬元素的浓集和转移。因而对異常进行评价的时候,必須注意这些因素。本文試图結合几年来在清原矿区进行地球化学探矿中所遇到的問題进行探討,希大家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1.
进行有色金屬矿床找矿和勘探时,研究矿床在空间分佈的条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找矿和勘探的目标主要是集中在矿化帶或矿体上。已生成的矿床,按着不同的形式受到破坏或保存。其表现形式为埋藏于地下;露出于地表;或被浸蝕掉。如果从矿化空間考虑时,地质人員应对以上三种情况有所了解,否則对矿区远景评价或矿床工业評价將发生困难。斯密尔諾夫曾論述了寻找盲矿体的各項地質因  相似文献   

12.
在普查各种金屬矿床吋都广泛地运用次生分散暈。在許多情况下原生暈也是很好的找矿标誌,但是很少利用它。在每个矿床的周圍都有原生暈,可是由於形成这些矿床的元素性質不同,則暈的大小及其金屬元素富集程度和分散元素分布面积亦各不同。 A.A.薩烏克夫是最早研究汞的原生分散暈的,他为了确定各种岩石中的汞的克拉克值曾进行了許多工作,而且确定丁一些汞矿床的圍岩中汞的含量比克  相似文献   

13.
地球化学块体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大文 《地球化学》2002,31(6):539-548
地球化学块体是地球上某种或某些元素高含量的巨大岩块,它们是地球从形成与演化至今不均匀性的总显示,为大型至巨型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供应条件。应用勘查地球化学的方法手段。从元素的角度能够将这些地球化学块体勾绘出来,从中到这种巨大的地球化学块体能够为大型巨型矿床的形成提供其所必需的足够的物质供应量的新认识,通过对全国区域化探扫面计划(RGNR)所覆盖的全国600多万km^2的国土面积上获得的高质量海量元素分析数据的综合研究,发现了比传统意义的分散晕分散流更为宽广的地球化学模式;区域异常,地球化学省,地球化学巨省和地球化学域,这种更为宽广的所谓套合着的地球化学模式谱系实际上是地球上富含各种金属的巨大岩块的内部结构特征在地表的表现,而追索某元素地球化学块体的内部结构则可揭示该元素在地球化学块体中逐步浓集成矿的轨迹,依此思路发展了一整套的矿产勘查新战略;迅速掌握全局,逐步缩小靶区,并应用于国土资源大调查的项目中,尽管地球化学块体的理论与方法学研究尚在初期阶段,但这一概念改变了建立在点源分散模式上的勘查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也为矿床学,成矿学与大地构造学研究开拓了眼界,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一、由於金屬矿床的組份分佈一般都不均匀,通常有用成份的富集可採地段和有用成份含量不高,不具备工業价值的貧矿地段参差出現。在同一矿脈中,相隣的地段其有用成份的含量有时可以相差数倍至数十倍,品位的分佈是很不均匀的。因此,在拥有足够的資料,进行儲量計算时,往往考虑採用含矿系数,以便於依据这些資料考虑將来的採矿等工作,而將無  相似文献   

15.
第二章金屬元素在土壤中的分佈一、元素在地壳中的分佈 从表1中可看出主要元素如铬、銅、鎳、鋅、錫、鉛、鉬、鎢等的克拉克值,都在10~(-2)到10~(-4)之間。这就指出我們所用的分析方法灵敏度一般要达到10~(-4)。在野外得到的分散晕,含量若达到表1所列的最低标准品位时,就应加以注意。但是我們所分析的样品是距矿体有一定距离的土样或岩样,因此,它的含量只要接近于最低标准品位就值得注意。也可以說,就有可能变为与矿体有关系的含量值。濃集系数K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戈壁覆盖区景观演化与AU的分散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北部一些戈壁荒漠区经历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而形成准平原,景观演化过程改变了元素的分散模式,对地球化学勘查是很大的难题.为了研究戈壁覆盖区元素在准平原化过程中的分散与迁移情况,选择新疆金窝子金矿,并运用空气动力反循环钻开展了采样研究工作.结果表明:金倾向于在矿体上方垂向剖面的顶层和底层土壤中富集;地表或近地表富粘土层...  相似文献   

17.
元素丰度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丰度一词是从英文Abundance翻译过来的,英文原义是丰富或丰富的量,因此五十年代有人曾译作富度,现在流行译作丰度.元素丰度(Elemental abundance)是地球化学上的一个专门术语.它是指各种化学元素(从氢到铀)在一定自然体系中的相对平均含量,例如地球化学教科书上经常引用的地壳元素丰度、地球元素丰度、宇宙元素丰度等. 元素丰度的数据不但广泛应用于天体化学和地球化学理论问题的定量研究,而且也广泛应用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因此,各种  相似文献   

18.
中国金的地球化学省及其成因的微观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全国1:20万区域化探扫面600×104km2和东天山、中蒙边界1:100万地球化学填图86×104km2的金分析数据,在全国圈定了15处金的地球化学省集中区,并发现与金矿成矿带或大型矿集区有关的地球化学省都具有多层套合结构特征。这种具有多层套合特征的地球化学省的形成是由高背景岩石、成矿作用和矿床风化产生的次生分散相互叠加的结果。高背景岩石提供了成矿元素的初始物源,成矿过程使得元素的进一步活化和富集,矿床风化产生元素的点源分散进一步形成叠加异常浓集中心,最后形成了具有多层套合的地球化学异常。通过使用微米和纳米观测手段发现地球化学样品中存在大量微米至纳米级金微粒,这种金微粒具有极强的活动性,能被各种营力作长距离搬运,形成了大规模具有多层套合特征的金地球化学省。  相似文献   

19.
地球化学探矿是一門新的找矿方法。它是利用成矿元素及其伴生元素在矿床周围的岩石、疏松物質、水和植物中生成的分散晕和分散流来寻找矿床。它將成为綜合地質测量、普查和勘探工作不可缺乏的組成部份,并可以显著地提高这些工作的效果。兩年来我們通过实际工作的摸索,取得了一些初步經驗,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对地球化学探矿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条件不够了解,有的在技术措施及方法擺佈上还不够十分恰当,以致减低了它的实际效用,特別是还存在許多急待研究解决的技术問題。因此,共同学习了解化探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应用条件,交流实际經驗,提高化探工作質量,乃是化探、地質及其他有关技术人员的共同任务。为此,请欧阳宗圻同志將地球化学探矿方法的基本理論,着重从岩石化学方法方面做比较系統的介紹。其內容大体包括:緒論,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分佈,原生暈,机械分散暈,复杂暈,分散流,工作方法,水化学方法和生物地球化学方法等部份。对于一些理論性的問題及有关公式不做詳細的探討。对某些目前尚在爭論的学术問題只簡要提及,亦不做詳細論述。該文將由本刊自本期起連續刊載发表,大家有什么意見和要求,請及时函告本刊。  相似文献   

20.
1958年9月为了在云南元江外圍寻找銅鉛矿床的勘探基地,故用金屬量测量进行1/5万普查389Km~2,在这一面积内发現了两个新矿点。經轻型山地工程揭露証实有矿体存在,茲将工作方法和初步經驗介紹如下。一、地質情況和地球化学特点 1.地質情况本区位于康滇古地軸之南端,以元古代昆阳系地层为主,其外围有中生代三迭紀和太古代哀牢山变質岩系等。沿昆阳系底部有大小不等的长英岩和基性岩脈呈岩瘤、岩牆出露,並受强烈变質作用。长英岩偶見有云母,而云母較多者多变質为云母片岩或片麻状长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