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次明确提出“房价控制目标”,调控从通过行政手段调控房地产市场转为直接调控房价。 各地政府需制定“房价控制目标”并在第一季度公布,标志着中央政府继续调控、遏制房价上涨的强大决心,此外,调控目标从国发10号文的“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明确为“房价控制在合理水平(所有城市)”,这表明全国主要城市房价趋稳甚至结构性下跌的可能性正在加大。  相似文献   

2.
<正>土地政策是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经济快速发展期,通过使用土地政策辅助于货币、财政政策能够对经济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调控作用,新时期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较快,通过使用土地、经济和经济政策相结合来做好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是现今乃至今后一段时间房地产调控的重点。土地政策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一些学者认为,现阶段土地出让价格对于房价的影响较小且是短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月2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就日前通过的"国五条"来看,基本上保持了既有调控政策:稳定房价的省长负责制,遏制投机行为,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及用地供应,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规划建设,加强市场监管. 首先,就建立价格稳定机制而言,会议要求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除拉萨外的省会城市要按照保持房价基本稳定的原则,制定并公布年度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建立健全稳定房价工作的考核问责制度.稳定价格有两个不同地理解:一个是房价上涨有望突破的城市,要采取措施遏制房价暴涨;一个是房价暴跌沦为鬼城的城市也要稳定市场.当然,稳定价格首长负责制强调了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执行主体,有利于调控政策推进,防止新国五条沦为空调.  相似文献   

4.
温家宝总理近期表示,内地房价调控确实很难。那么,房价调控难在什么地方呢?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日前在《财经》杂志年会上发表演讲时,谈到当前房地产调控的难点与对策,以下是其现场实录:  相似文献   

5.
在中央一轮又一轮调控政策的高压下,我国高企的房价终于出现松动,房地产市场的“冬天”正在逼近据近日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撰写的《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报告》和《房地产市场变化对金融业影响的调查报告》分析,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高位回落.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趋紧,土地交易市场量价齐跌,房地产贷款增速回落,房价拐点初现端倪。  相似文献   

6.
张旭  谭喆  林凤 《国土资源》2013,(7):46-47
土地市场是指土地及其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作为商品进行交换的总和,主要受土地供求关系与地价的决定。土地储备能够直接调控土地的供求关系,当土地需求旺盛时,增加土地供给量;当土地需求疲软时,实施土地收购并控制土地的供给量,土地储备对城市土地供需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土地市场的供求平衡  相似文献   

7.
两会期间,房价问题仍是市长们避之唯恐不及的问题。有些政协委员提案说,房价哪怕涨到1000万元每平方米也是合理的;还有的市长说,调控本身就是错误的,其实政府很难管。很显然房价调控不力的舆论压力非常大。但是将房价上涨作为事实证明调控政策错误,而不是证明调控不力,这样的结论还是让人惊讶。近一些年来,西方市场乌托邦主义在经济学界盛行,认为凡是政府十预的,都没有效率,而市场应当由市场本身来决定的。市场乌托邦主义本身奉行的是所谓市场逻辑。市场万能论。很多人认为市场就是客观的,但是,市场也是南活生生的个人组成的,它在有限问题上能够给予很好指导,但往往这种价格指引会出大灾难。在市场万能论者的眼里,只要是市场价格都是合理的,即使这个价格信号灯把它指向了悬崖,它也向里面跳。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新国十条"出台已逾两个月,北京市的调控细则也正好满月。这期间,全国房地产成交量迅速下降,部分地区房价松动。一线城市土地出让有什么样的变化?开发商的购地热情会不会受到影响?记者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廖英敏,对房地产调控的阶段效果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9.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为了论证二手房价格与大桥通车时空效应的相关关系,以及大桥通车对二手房价格的影响程度和持续时间,引入百度指数,通过Moran's I指数分析珠海房价的空间自相关性,再通过ESDA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检查空间数据趋势,最后通过逐步回归普通最小二乘法和显著性分析,筛选出相关变量,使用皮尔森相关性矩阵和随机森林模型依次进行相关性和重要性分析。研究发现:①珠海市二手房房价空间分布趋势以东西向差异为主,自西向东房价逐渐升高,南北向无明显差异;②百度指数显著性得分在通车前逐渐提高,通车后迅速下降,随机森林重要性得分高于其他类型变量,能反映居民对于大桥通车对二手房价格的变化预期,在短期房价变化研究中有较好表现;③港珠澳大桥通车时空变量与二手房价格相关性得分随着通车时间的临近而大幅升高,距离港珠澳大桥越近的二手房,其价格受到大桥通车的影响越显著;④大桥通车对房价的影响范围在3 km左右,3 km内房价在短期内呈显著上涨趋势,其趋势与连通点距离呈负相关关系,而3 km外房价在短期内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正>政府关注的不应是高房价,而是为民众提供保障性住房。我国政府采取种种措施来打压高房价,而对保障性住房关注不够,显然是没有对症下药。在中国,房价过高,不但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关系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最近,住建部长坦言:中国调控房价的难度比任何国家都大。此言一出,无疑给许多对新一轮房产调控政策寄予厚望的民众浇了一盆冷水。其实,办法总比困难多,任何问题都不是死结,均存在解决之道,关键在于有没有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之前,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没有找准真正的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11.
信息在线     
《国土资源》2012,(3):58-63
房地产调控不能放松近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深入阐述了我国房地产调控工作,指出当前房价还远远没有回到合理价位,房地产调控不能放松,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温家宝说,之所以这两年房地产调控在艰难中看到一点曙光,首先是因为调控的决心坚定不动摇;其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分析 针对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价格上涨幅度过快等问题,2003年以来,我国从调整住房和土地供应结构,发挥税收、信贷、土地政策的调节作用;合理控制城市房屋拆迁规模和进度;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快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建设;完善房地产统计和信息披露制度;建立政府负责制等方面进行了三轮的房地产市场调控.应该说,房地产调控在抑制投资需求、稳定房价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调控效果并不明显,房价进一步上涨,供求矛盾进一步突出.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调查数据,2006年7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同比上涨5.7%,环比上涨0.5%.  相似文献   

13.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调控措施以后,房价仍然居高不下,难现拐点。研究机构、媒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开发商,都曾经公开透露,现行的房价中,30%以上是政府的各种收费。也就是说,如果将政府的各种收费取消掉,房价至少可以下降30%。  相似文献   

14.
《国土资源》2012,(3):58-58
近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深入阐述了我国房地产调控工作,指出当前房价还远远没有回到合理价位,房地产调控不能放松,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温家宝说,之所以这两年房地产调控在艰难中看到一点曙光,首先是因为调控的决心坚定不动摇;其  相似文献   

15.
关于开征物业税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全国大部分地区房价涨势明显,部分地区上涨过快过猛,甚至影响到社会公平与和谐。如何通过包括税收政策在内的各项政策的调控,有效抑制房地产过热、房价过高的状况,成为民众普遍关心的焦点。国家税务总局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提出,要在条件具备时,研究合并房产税和土地  相似文献   

16.
一、2003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历程从2003年至今,房地产市场年年调控,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房价上涨的速度,但房价上涨的趋势依然难以遏制。  相似文献   

17.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贠小苏日前表示,稳定房价、地价,保障房地产市场健康持续稳定发展是当前土地供应调控的重要任务。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土地供应调控力度,稳定土地价格。  相似文献   

18.
张晟南 《国土资源》2006,(12):50-53
近年来,我国各地房价都迅猛上涨,国家的调控和抑制并没有起到快速而有效的作用。其实,并非只有我国的房价在上涨,纵观全球楼市,各国也是“涨声”一片。如何抑制过高的房价,防止房地产泡沫,成为各国共同面对的问题。今年8月份美国的旧房销售中间价11年来首次同比下跌,更为欧美各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房价持高不下的现象,国家正在积极地出台宏观调控政策,采取抑制房价措施.地价做为房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抑制地价过快增长是土地管理的重要职责.土地储备在地价的宏观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对地价上涨的原因、土地储备在调控中的作用做了剖析,并对土地储备工作如何配合国家宏观调控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对于国家有关部委近日出台多项措施加强楼市调控,打出"组合拳"进一步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会长聂梅生在接受中新网房产频道访问时指出,要实现全方面的楼市调控效果,仍需要从体制和机制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措施的出台将使保障性住房政策更为明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