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山东省微山县郗山稀土矿床位于华北板块东南缘,是一个以轻稀土为主的岩浆热液型稀土矿床,目前为我国第三大轻稀土矿床,对其成矿年龄还存在争议。为此,以郗山稀土矿最新勘探钻孔矿石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矿物学和年代学研究,采用氟碳铈矿Th-Pb同位素定年精确厘定了郗山稀土矿的成矿年代。5件氟碳铈矿Th-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郗山稀土矿床成矿时代可分为2期:早期为(125.5±0.5)~(122.2±0.5)Ma,晚期为(112.3±0.6)Ma,其中早期年龄与前人得出的矿床成矿年龄基本一致,而晚期成矿年龄则是首次报道,表明郗山稀土矿床可能存在2期成矿活动,值得关注并开展进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前山东省已发现稀土矿床(点)7个,查明轻稀土资源储量77余万吨。省内稀土矿床的成因类型主要包括碱性岩系列和花岗岩系列两大类,碱性岩系列稀土矿床的赋矿围岩主要为中生代产出的正长(斑)岩体、碳酸岩及云母岩等,花岗岩系列稀土矿床的赋矿围岩为中生代花岗伟晶岩。本文总结了山东省稀土矿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程度,重点论述了碱性岩系列和花岗岩系列两类稀土矿床的典型矿床地质特征,提出在山东省内进行同类型稀土矿床的找矿方向,为稀土矿床勘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郗山稀土矿为山东省唯一一处中型规模的稀土矿产地,是轻稀土矿床,目前矿山采矿许可证内(+20~-160m)的资源储量已所剩不多。为扩大矿床资源储量,延长矿山服务年限,2012年对矿床深部进行了勘查,在原矿体深部(-160~-500m)探求了稀土矿石量419.3万t,稀土氧化物总量19.3万t,平均品位(RE_2O_3)4.61%。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成果。郗山稀土矿床分布在郗山碱性杂岩体顶、底板附近,共圈定矿体25个,矿体形态可分为脉型及细脉—网脉带型两种。其中(12)号矿体为矿床范围内主矿体,占矿床估算储量的54%。矿体展布严格受构造控制,成矿为多期次。矿床成因与燕山早期的碱性花岗岩、霓辉正长岩及石英正长岩等组成的碱性杂岩体关系密切,为与碱性侵入体有关的中—低温热液稀土矿床。通过深部勘查,进一步了解了郗山稀土矿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通过分析矿床成因、找矿标志及找矿前景,为今后的郗山稀土矿深部和外围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鲁中隆起区位于沂沭断裂带西侧,区内与稀土成矿有关的岩浆岩和断裂构造发育,圈定多处放射性异常,La、Y等地球化学异常和独居石、钍石等重砂异常,具有较好的稀土矿成矿地质条件。区内已发现稀土矿床(点)6处,矿化点10处,显示了较大的找矿潜力。区内稀土矿成矿类型主要为岩浆热液型,典型稀土矿为郗山稀土矿;有些矿化点成矿类型为伟晶岩型和冲洪积型。成矿期主要为中生代白垩纪,有些矿化点成矿期为新太古代、中奥陶纪和第四纪。区内内生稀土矿主要控矿因素为与稀土矿成因相关的岩浆岩和构造。与稀土矿成因相关的岩浆岩主要为中生代的郗山、沙沟、关帝庙、鹿野、腰关、崔家沟、东马山单元和古生代常马庄单元。本文总结了区内稀土矿成矿规律,划分成矿远景区3个;划分找矿靶区11个,分析了今后区内找矿方向和工作方法,以期实现稀土矿成矿新突破。  相似文献   

5.
鲁西地区是稀土矿的重要产地,鲁西稀土矿成因类型为与碱性岩-碳酸岩有关的岩浆热液型,从南往北依次分布有微山郗山稀土矿、薛城关帝庙稀土矿、兰陵龙宝山稀土矿、莱芜胡家庄稀土矿和淄博八陡稀土矿。该文选取微山郗山稀土矿和莱芜胡家庄稀土矿作为鲁西地区稀土矿典型矿床,论述了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物特征,从矿床的成矿时代和物质来源入手,总结了成矿要素,建立了成矿模式,进行成因探讨,为鲁西地区稀土的找矿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稀土资源极为宝贵,必须十分珍惜。1986年以前广西在桂东南探明了一批风化壳钛铁砂矿床,并逐步建立矿山进行开采,但并不知其中含有共生稀土矿;1989年在勘查陆川清湖钛铁矿时,发现其共生有稀土,并探明稀土矿储量也达到大型矿床规模;之后又检查了几个早年勘查的矿床,证明均有稀土矿共生。为了充分利用桂东南钛铁矿床中共生的稀土资源,文章在介绍桂东南钛铁砂矿床基本情况及其共(伴)生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发现、勘查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对共(伴)生稀土矿进行检查、评价、回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微山稀土矿是鲁西地区已查明的一处中型稀土矿床,研究表明,目前的开采深度还处于岩体顶部的脉状矿体,成矿流体温度剖面初步揭示了高温区域随深度增加有明显收窄的趋势,经勘查工程验证,稀土矿脉深部厚度增大,数量增多,总体矿化强度增强。该文总结了微山稀土矿成矿要素和找矿标志,在成矿要素划分的基础上,增加放射性异常特征,建立了10个要素组成的预测要素表。依据地质成果,叠加放射性异常,编制了预测模型图,圈定出3个最小预测成矿靶区,编号分别为1~#,2~#,3~#。其中,1~#成矿预测区内有石英脉出露,推测为地下岩浆热液填充裂隙形成石英脉,存在伴生矿脉的可能;2~#成矿预测区包含2个放射性异常,南东侧为(12)号含稀土石英重晶石矿脉,推断该预测区浅部可能存在NW向延伸的隐伏矿脉;3~#成矿预测区包含4个放射异常区,异常区周边发育(15)(16)号含稀土矿脉,是最为有利的稀土矿找矿地段。验证已发现多个新矿脉,厚度在2.35~8.90m,稀土氧化物品位(TRE_2O_3)2.35%~6.40%,显示成矿预测区具有较好的稀土矿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8.
碱性花岗岩因富集稀有稀土元素而成为一种重要的成矿岩体。近年来碱性花岗岩型稀有稀土矿床在矿床类型分类、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机制等方面取得一些重要的研究进展。碱性花岗岩通常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s)和稀土元素(REEs),根据暗色矿物与主矿种之间的关系该类型矿床可分为富Nb-Zr-REEs钠(铁)闪石碱性花岗岩型、富Nb-U-HREEs碱性杂岩型和富Nb-Sn黑云母碱性花岗岩型3种类型。碱性花岗岩型稀有稀土矿床成矿时代主要集中于古生代-新生代,与大陆、超大陆的裂解和聚合后期伸展构造背景有关。成矿流体经历了早期岩浆分异与晚期热液交代2个演化阶段。研究表明从岩浆中出溶的成矿流体具有低温、高盐度、富F等特征,可导致HFSEs和REEs等元素在碱性花岗岩中超常富集。母岩浆中不相容元素浓集到出溶流体中,并随着后期含F流体结晶或交代原岩而形成稀有稀土矿物。成矿物质通常来源于地幔岩浆或地幔与地壳的混合,但也可能来源于俯冲洋壳。岩浆结晶分异与热液交代为碱性花岗岩型稀有稀土矿床的2种主要成矿机制,但该类矿床大多为2种机制的复合形成。  相似文献   

9.
东天山成矿带是我国重要成矿带之一,以古生代大规模成矿为特色。近年来,东天山成矿带陆续报道了一批印支期的成矿年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此,初步总结了东天山印支期矿床的地质特征、成因类型及成矿规律。结果表明:东天山印支期矿床的成矿元素丰富,金、钼、钨、铼、铷等均达到大型—超大型规模,还蕴含了锂、铍、铌、钽、钒、钛、铁等金属矿床,显示出东天山印支期成矿的重要性。印支期矿床的成因类型多样,既发育了岩浆型钒钛磁铁矿床、花岗岩型铷矿床、伟晶岩型锂铍铌钽矿床等岩浆矿床,又发育斑岩型钼铼矿床、矽卡岩型钨钼铷矿床、石英脉型钨矿床、造山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等热液矿床。在空间分布上,印支期矿床集中分布于康古尔韧性剪切带和中天山地块及其东南缘,而其他构造单元成矿信息较少。虽然印支期矿床的分布具有时空相似性,但关键控矿要素明显不同,矽卡岩型钨矿床明显受中天山前寒武纪基底控制,钒钛磁铁矿床、花岗岩型铷矿床、伟晶岩型锂铍铌钽矿床和斑岩型钼矿床受不同性质的侵入岩控制,而造山型金矿床明显受韧性剪切带和断裂构造控制。因此,东天山印支期造山作用的资源潜力已初步显现,未来应加强东天山甚至新疆地区的印支期成矿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东秦岭华县西沟钼矿床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秦岭华县西沟钼矿床位于华北陆块南缘老牛山岩体与华山岩体所夹持的EW向长廊中,产出于太古界太华群黑云斜长片麻岩地层内。该矿床已经被确定为中型矿床。西沟钼矿区内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展布的多条长石-石英脉、碳酸盐脉型钼矿体主要受近EW向剪切带控制,矿石类型以石英脉型、长石-石英脉型、方解石-石英脉型及蚀变岩型为主。应用Re-Os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方法测得西沟钼矿床的成矿模式年龄为(206.7±2.8)~(214.7±2.8)Ma,等时线年龄为(212.4±2.8)Ma,属于印支晚期;辉钼矿Re质量分数为(306.6~401.0)×10-6,暗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上地幔。区域成矿条件对比发现,西沟钼矿床与黄龙铺钼矿床在成矿时代、成因类型等方面具有一致性,矿床类型划归为长石-石英脉、碳酸盐脉型。依据化探异常及初步勘查结果,预测西沟地区深部可能存在有隐伏岩体,具有寻找大型钼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鲁南微山县郗山稀土矿为我国北方三大富轻稀土矿之一,也是山东省最重要的轻稀土矿产地,其周边地区是山东省重要的稀土矿远景找矿预测区。通过综合找矿方法在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地区开展矿产调查工作,发现了重要的稀土矿找矿线索,其成矿类型、成矿时期及成矿模式等与郗山稀土矿具有内在的时空、成因联系。该文以利用综合找矿方法在枣庄薛城地区稀土矿调查评价中的应用为实例,通过与郗山稀土矿的对比探讨,分析了该区稀土矿的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并结合区域成矿背景进行了成矿预测,对鲁南地区今后稀土矿的调查评价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胡家口金矿是牟平-乳山金成矿带内一小型矿床,研究程度低。该文对胡家口金矿区及外围发育的中基性脉岩进行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进一步探讨脉岩与金矿化的关系。研究表明,胡家口金矿及外围发育的中基性脉岩主要为煌斑岩和辉石闪长玢岩。主量元素显示,二者总体属玄武质安山岩;微量元素方面,二者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而亏损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总量高,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特征。综合研究认为,中基性脉岩(尤其是煌斑岩)和金矿化都属于幔源C-H-O流体分异演化不同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向阳坪矿床作为苗儿山矿田近年来新发现的花岗岩型铀矿床,发育大量原生沥青铀矿脉。为了进一步厘清铀矿床铀成矿年龄体系,采用LA-ICP-MS测试技术,对钻孔中揭露的脉状沥青铀矿开展了微区原位U-Pb同位素定年及稀土元素特征研究。LA-ICP-MS分析结果显示,向阳坪地区存在2期铀矿化,U-Pb年龄为51.59 Ma和41.10 Ma,前者为向阳坪矿床主成矿年龄,后者为后期流体活动导致沥青铀矿蚀变的热事件时间,分别与沙子江矿床主成矿期65~50 Ma、45~40 Ma相吻合。沥青铀矿稀土元素特征表明,稀土元素总量相对较高,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其配分模式呈海鸥型,与低-高品位铀矿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相似,而与新鲜花岗岩、蚀变花岗碎裂岩的"右倾型"相区别。沥青铀矿稀土元素与铀元素的迁移具有同步性,为低温下晶出沉淀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幕阜山复式花岗岩体位于湖北、湖南和江西三省交界处,在岩体北缘的断峰山和南缘的仁里地区相继发现两个大型铌钽矿床。围绕断峰山铌钽矿床,在野外调查基础上开展矿物学和年代学测试分析,旨在揭示铌钽矿赋存状态、成矿时代和成矿特征,为理解幕阜山地区铌钽矿的矿床成因和指导找矿工作提供基础地质约束资料。断峰山铌钽矿床位于幕阜山复式花岗岩体北缘与冷家溪群接触带的伟晶岩密集区,属于典型花岗伟晶岩型铌钽矿床。铌钽矿主要产出于白云母钠长石伟晶岩中,多以半自形-自形铌锰矿矿物赋存,常见伴生矿物有钠长石、白云母和石英。铌钽矿LA-ICP-MS U-Pb测年数据为136.6~136.2 Ma,反映铌钽矿结晶和成矿年龄。断峰山铌钽矿的形成与幕阜山复式花岗岩体多期次多阶段演化分异作用密切相关,成矿元素可能受到岩浆演化后期熔流体活动和围岩黑云母片岩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山东省长石矿床时空分布规律、特征、形成条件和成因,进行了矿床类型划分,总结了成矿规律。长石矿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后期含有SiO_2,Al_2O_3,K_2O,Na_2O的熔浆;构造裂隙为成矿物质运移的重要通道。根据花岗伟晶岩矿物的共生关系和构造特征,将长石花岗伟晶岩矿床分为弱分异型、分异型2个类型。长石矿主要分布于岩浆岩地区,与岩浆活动关系密切,主要赋存于各时代伟晶岩中,以花岗伟晶岩型长石矿为主;在时间分布上,从新太古代至中生代各时期均有长石矿产出。根据成矿规律进行了成矿预测,指出了长石矿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中哈俄阿尔泰发育许多大型—超大型稀有金属矿床,是世界著名的稀有金属成矿省。该成矿省可分为3个稀有金属成矿带,自西南向东北依次为哈萨克斯坦Kalba-Narym、中国阿尔泰和俄罗斯山区阿尔泰等。这3个成矿带稀有金属矿床以伟晶岩型为主,但伟晶岩与花岗岩关系及其伟晶岩成因不一致:在哈萨克斯坦Kalba-Narym成矿带和俄罗斯山区阿尔泰成矿带,矿区发育同期的花岗岩,伟晶岩是花岗质岩浆分异演化的产物;而在中国阿尔泰成矿带,矿区未见同期的花岗岩,伟晶岩成因有变质深熔和岩浆分异结晶两种不同认识。这3个成矿带稀有金属矿床的成矿规律也有差异:在成矿时代上,自西南向东北,矿床形成分别集中在二叠纪、三叠纪和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成矿时代逐渐变新;在成矿类型和元素组合上,哈萨克斯坦Kalba-Narym成矿带和中国阿尔泰成矿带的稀有金属矿床以伟晶岩型为主,元素组合分别为Ta-Nb-Be-Li和Be-Li-Nb-Ta(-Cs-Rb-Hf),俄罗斯山区阿尔泰成矿带稀有金属矿床则以云英岩型钼钨(铍)矿床为主,有少量的伟晶岩型锂钽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