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40多年广东省的寒潮活动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利用广东省11个代表站1951-1994年每日气温(包括日平均和日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广东省近44年来寒潮活动的气候特征。首先,根据广东省气象局规定的寒潮标准,寻找出每个站所有的寒潮过程,在引基础上分析了广东寒潮的地区分布特征。其次,只要11个代表站中1站或1站以上出现寒潮就认为是一次寒潮过程。在此条件下的统计表明,广东省在44年中一共出现了103次寒潮过程,影响时间从10月底至3月中旬,其中以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寒潮天气及预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1961 ̄1998年的寒潮资料,分析了寒潮出现的气候概率,并根据冷空气的源地、路径及与寒潮爆发的相关天气形势,将寒潮天气分为5种类型,找出寒潮天气的预报指标并预报寒潮天气。  相似文献   

3.
基于1961—2017年京津冀地区126个气象观测站逐日最低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该区域寒潮发生频次时空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定义的干湿判别指标分析区域性寒潮的干湿特征。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单站寒潮年平均发生频次空间分布呈西北多东南少,86%的站点寒潮年发生频次呈减少趋势。(2)1961—2017年寒潮累计发生站次呈显著减少趋势(P<0.001),气候倾向率为-5.7站次·a^(-1),且在1983年发生突变。1961—1971年寒潮累计发生站次出现峰值,从1972年开始锐减,2007—2017年寒潮平均发生站次为历史最少。(3)1961—2017年区域性寒潮发生频次年际变化总体呈递减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82次·(10 a)^(-1),1960年代冬季区域性寒潮发生频次最多,1970年代秋季和春季最多,2000年代冬季和春季为次高峰期,2011—2017年3个季节最少。区域性寒潮发生频次季节分布中以秋季出现最多、其次是冬季、春季最少;10月、11月寒潮最为活跃。(4)京津冀地区区域性寒潮过程干过程发生频次最多,2011—2017年区域性寒潮过程干湿特征趋向于干过程和湿过程两极化分布。  相似文献   

4.
用中央台印发的历史天气图和本站的温度资料,采用天气学分析的方法对1965-1991年发生的16次寒潮和7次强降温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根据冷空气的源地、路径及其导致冷空气南下的中高纬度暖性高压脊的建立和发展,将23个寒潮及强降温天气过程分为3个类型,即①乌拉尔高压极地型;②中亚高压超极地型;③欧洲高压型。统计了每种类型的关键区,阐述了每种类型的特点。提出了寒潮和进入关键区的冷空气与控制齐齐哈尔市暖气团的强度对比有密切关系的论点。得出了寒潮的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5.
1951—2006年期间我国寒潮活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央气象台1951—2006年共56年冬半年(9月至次年5月)的冷空气天气过程资料、NCEP/NCAR逐日再分析海平面气压、500 hPa高度场和850 hPa气温等资料,统计分析了我国寒潮若干气候特征和寒潮中期过程的物理量场特征,并引入聚类方法划分寒潮典型物理过程。结果表明:(1)1951—2006年期间我国寒潮强冷空气逐年的活动频次呈明显下降趋势。功率谱周期分析表明,我国强冷空气活动有多年代际的变化周期。秋、冬、春季节是寒潮易发时节。(2)对我国寒潮天气过程特征物理量统计得到了一些表征寒潮天气特征量的阈值。寒潮冷高压强度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其源地大多可追溯到亚欧大陆北端极地,寒潮冷高压受山脉阻挡,在西伯利亚增强后最常以西北路径爆发南下,是我国寒潮最常见的路径。(3)乌拉尔山阻塞形势的崩溃与寒潮爆发密切相关;西风环流指数在寒潮爆发前6日前后至爆发后2日前后出现明显下降;在寒潮初始阶段,北半球高纬度以2波为主要特征,在寒潮爆发前,高纬度2波或3波为优势波的概率较大;北半球中纬度在寒潮中期过程主要为3波能量变化;北半球极涡面积迅速增大,与东亚"倒Ω流型"的建立紧密相关,是极地冷空气南下酝酿堆积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1999年11月24日辽宁省出现近46 a最强寒潮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此次寒潮过程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9年11月24日辽宁各地24 h最低气温普遍下降10℃以上,鞍山和铁岭等部分地区24 h最低气温下降22℃,降温幅度大且覆盖范围广,是辽宁地区罕见的强寒潮。此次寒潮过程冷空气主要源自新地岛以东的极地,寒潮酝酿阶段差动涡度平流、差动温度平流有利于寒潮地面高压强烈发展并向东偏南方向移动,横槽南压是引导冷空气爆发的环流形势。对1999年的"11·24"寒潮成因初步分析发现:西北路、超极地和西路3路冷空气的共同影响有利于冷空气大量堆积;中低层冷空气、锋区、地面高压强度均强于其他寒潮过程;前期暖气团和后期超强冷空气共同作用,强升温后骤然降温导致最强寒潮出现。  相似文献   

7.
1前它广东省寒潮影响评价模式[1]自1990年研制成功以来,一直应用于广东省气候影响评价日常业务之中,对如何客观地估计寒潮灾害的严重程度提供了较为明确可靠的科学依据。进入细年代,虽然全球气侯有变暖的趋势,但寒潮对广东省的危害程度仍未见减轻。如1996年2月中旬的强寒潮,我省各地自北向南出现剧烈降温;北部山区出现降雪和冰粒,北部偏南和中西部山区普遍结冰,造成全省性的低温冷害。这次寒潮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受害十分严重。据初步统计,我省的淡水养殖业损失特别严重,全省冻死增鱼15万吨,占全年产量的1成多;19.3万公…  相似文献   

8.
1996年2月中旬的寒潮对广东省大部分地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文利用EC(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和历史性资料作一简单分析,希望可改善在寒潮方面的预报。1寒潮过程2月14日开始已发现500hPa上有明显低槽在贝加尔湖地区出现,而在地面上西伯利亚及蒙古地区以及中国西北地区气压不断增强。在寒潮到达澳门地区前两天,本地区出现明显的升温、升湿及降压情况。寒潮冷锋在17日晚开始接近本澳,随后是连续11天寒冷天气,整个过程到2月29日结束。2数值预报产品的比较从1996年2月份EC预报24小时最低温度及本台24小时最低温度预报中,可明显看出E…  相似文献   

9.
赵建平  郭雪梅 《山西气象》1999,(1):15-15,27
通过分析30年来我区出现的寒潮气候特点及其演变特征,在总结各型寒潮爆发前和爆发时的环流形势动态演变的基础上,建立了中期寒潮预报的动态模式,并利用欧洲EC格点资料制作未来我区1 ̄6天的寒潮过程预报,经过一年的业务使用验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2004.12.23”桂北寒潮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晓玲 《广西气象》2006,27(A01):5-6
将2004年12月23日桂北寒潮过程的产生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了分析,找出了这次寒潮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
欧阳玫君  刘开颜  高文兰 《气象》1995,21(12):29-31
从大气存在低应振荡这一事实出发,阐述了1993年11月17-21日寒潮低温过程的环流及低频振荡特征,对提高寒潮中期预报能力,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摘要:利用1961-2014年乌鲁木齐市4个气象站资料,分析了近53a乌鲁木齐市的寒潮气候特征。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单站寒潮特征地域差异较大,寒潮频次由南部山区向北部平原逐渐减少;平均初寒潮日由南向北逐渐推迟,终寒潮日则相反;城区春季寒潮最多,山区为秋季、谷地和平原则冬季最多;强寒潮及特强寒潮出现比例城区最大。乌鲁木齐市区域寒潮平均每年4.0次,出现在当年9月至次年5月,其中4月最多,区域强寒潮和特强寒潮春季发生频次最多。近53a来区域寒潮以0.3次/10a的速率递减,并在1976年发生了由多向少的突变,寒潮变化与气温、风速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刘万杰 《贵州气象》2006,30(Z1):25-26
对河池市1955-2004年间出现的寒潮个例和寒潮预警信号个例从评定标准、时空分布、天气背景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其异同点,并找出其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61-2012年黑龙江省62个气象站逐日平均气温及日最低气温,定义黑龙江省单站寒潮,并着重分析了黑龙江省寒潮发生频次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2 a黑龙江省寒潮频次明显减少,寒潮频次的多少与地形的分布特点一致,山区半山区等高寒地带发生寒潮的频次明显多于平原地区。寒潮在11月和12月发生的最多,9月最少,冬季的寒潮频次明显比春季和秋季多。近52 a春季、秋季和冬季寒潮频次基本为减少趋势,而大兴安岭地区秋季寒潮频次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5.
影响北海市的寒潮天气分析及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宇 《广西气象》2005,26(A02):75-75
通过对北海市1956~2003年48年的历史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查找出北海市三个站达到寒潮标准的时间,用天气学原理对历史天气图和剖面图进行分类归纳,得出影响北海市的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分析和经验指标,对今后北海市寒潮天气过程的预报提出了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6.
广东寒潮的分析和预报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文根据1965年以来广东各次寒潮酝酿期间天气系统的演变和500hPa环流特征,提出以华南明显回暖的同时,西北地区低层冷高压加强,500hPa冷槽移加深为基本条件,作为寒潮的警戒讯号。作者发现深的西南低压对寒潮南下有预示作用,而副热带高压偏强往往导致冷空气在南移过程中的减弱,是寒潮消空最重要的原因,从而找出寒潮的判别条件,本文通过验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唐红忠 《贵州气象》2006,30(Z1):8-9
对独山站1960-1999年寒潮个例进行分析,总结出独山寒潮发生的环流形势及寒潮发生前单站要素的变化,为县站准确预报寒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缪强 《气象》1997,23(12):21-23
对表片冷空气强度的气象要素极值自动扫描采集,结合寒潮预报区内指标站相应的气象要素值施行梯度运算,得到了指向寒潮预报区的相应气象要素梯度值,从而实现了冷空气强度及其变化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54年寒潮气候概况及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浙江省1951—2004年全省68个测站的信息化资料,依据寒潮标准检索出的所有个例进行相关计算和分析,分别统计出全省和11个地市的寒潮、区域性寒潮和全省性寒潮等个例过程数据,得出浙江省寒潮年际变化、时空分布,以及最早初日和最迟终日分布等基本气候特征,补充和完善了浙江省寒潮气候特征分布方面的统计分析数据资料。最后列出浙江省历史上几次典型寒潮过程及其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1966 ̄1990年25年的35次寒潮天气过程的分析,归纳出影响平顶山地区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特征,并在分型的基础上,寻找各类预报指标,建立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