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学术活动     
《天文学进展》第三届编委会会议于1991年5月18—21日在浙江奉化溪口召开。会议由赵君亮、万同山两位副主编主持,主编何妙福因病未能出席这次会议。中科院天文委员会主任苏洪钧和主办单位上海天文台计划处处长杨玉德作为会议特邀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 会上,首先由赵君亮副主编代表何妙福主编向各位编委发了聘书(聘期1991年5月—1994年5月),  相似文献   

2.
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于1985年6月16日至19日在南京召开了第二次天文学名词审定会议。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兼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张钰哲参加了这次会议。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吴凤鸣副主任等应邀参加了会议。 李启斌委员传达了他代表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参加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的情况及《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组织条例》和《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条例》。委员们对以上两个文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这次会议于1990年4月10—16日在曲阜和济南召开。出席会议的委员共19人。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樊静参加了会议。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系副教授阿米娜也应邀出席了会议。 会上,李竞主任向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三届成员颁发了聘书。李竞,樊静和吴俭分别传达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于1990年1月8—9目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委员会以及随后召开的第一次常委  相似文献   

4.
中国天文学会天文仪器与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学术报告会于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至十二月一日在上海召开。会议由专业委员会与上海天文学会共同举办。来自全国十个单位的四十七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天文仪器与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李德培、副主任龚守身、王传晋和蒋世仰分别主持了报告会。中国天文学会副理长、上海天文台台长叶叔华到会并讲了话。会上宣读了二十四篇论文(见附录及会议资料),其中成  相似文献   

5.
云南天文台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在云台第一期工程峻工,并以优良工程通过了国家验收鉴定之后,为讨论八十年代云台科研工作的学术考虑,于一九八三年三月六日~十二日在云台召开了全体委员会议。到会委员有王绶琯、龚树模、叶叔华、杨桂官、叶式辉、麦伟麟(以上为台外聘请委员)。陈彪、张柏荣、冯和生、丁有济、林兆驹、王京生、黄寅亮、王义明、谢光中(以上为台内委员)。此外还特邀了原数理学部负责人邓照明。紫台和云台党委书记袁锡志和吴敏然、上海台党委副书记周彬以及童傅(紫台)、李启斌(北台)、万同山(上海台)、李挺(天仪厂)等同志参加了会议。科学院昆明分院领导同志也莅临指导会议。  相似文献   

6.
学术活动     
根据中国天文学会五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的决定,正式成立出版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理事会聘请张守中为主任,柯大荣、李之方、李德河为副主任。中国天文学会出版图书情报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1986年12月5—10日在陕西天文台与天文学文献情报网年会同时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有主任委员张守中,副主任委员李德河、李之方,委员刘金铭、余伟才、周允芬、刘绍颖和高汉庭,陕西天文台曹志贤、南京天文仪器厂贾正明和联络员孙荣列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天文学会太阳物理和日地关系专业委员会发起并组织的《太阳活动区物理》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0月25—30日在四川省峨眉山市举行。会议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太阳活动和宇宙活动天体研究》、中国科学院重点课题《第22太阳活动周峰年日地整体行为研究》和中国科学院天文委员会太阳分支学科的大力赞助。太阳射电爆发高时间分辨第二次学术工作研讨会和CSGD太阳耀斑资料会同时举行。中  相似文献   

8.
中国天文学会天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和卫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天体力学学术讨论会”于1994年11月1-5日在浙江省温州瑞安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和测绘系统的全国各地15个单位的37名代表。该会议得到瑞安市府和科委的大力支持和赞助。瑞安市副市长周正野、科委主任吴承宽同志出席了会议开幕式。这次天体力学学术讨论会包括22届IAU大会介绍、学术报告和中国天体力学的发展方向专题讨论三方面内容。参加22届IAU大会的代表黄天衣向大家介绍了22届大会的概况,特别是与天体力学专业有关的学术活动、研究热点和组织…  相似文献   

9.
简讯     
简讯“射电天文学前沿”学术讨论会盛况空前中国天文学会恒星和行星、星系与宇宙学、射电天文、高能天体物理、星表和天文常数、高空和大气外天文观测、天文仪器和技术等七个专业委员会以及中科院射电联合开放实验室联合发起召开的“射电天文学前沿”学术讨论会,于199...  相似文献   

10.
国际度量衡局秒定义咨询委员会主席、国际双向卫星时间传递(TWSTT)工作组组长、美国联邦航空局首席科学家、原美国海军天文台时频部主任 Willam J.Klepczynski 博士于1998年11月8日~21日在陕西天文台进行学术访问,与陕台时频基准研究室、时频新技术研究室、青年时频实  相似文献   

11.
全国宇宙线与高能天体物理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11月19—23日在四川省重庆市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天文学会“高能夭体物理”和“星系与宇宙学”两个专业委员会与中国高能物理学会“宇宙线”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的。有来自全国各地四十一个单位一百二十八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这是两个学会第二次联合召开这样的会议,上次是于1980年夏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的。  相似文献   

12.
第二届“中国与其他国家天文学交融”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林巧为庆祝北京天文馆建馆40周年、北京古观象台建台555周年,北京天文馆于1997年9月15—19日在北京古观象台举办第二届《中国与其他国家天文学交融》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参加...  相似文献   

13.
2012年3月18日,中国“动手天文”教学组织(China Hands—On Universe,简称中国HOU)和北京远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在北京101中学学术报告厅隆重举办2010—2012年度《国际小行星搜寻》中国学生颁奖大会。会议由101中学曾旭红老师主持,101中学书记兼科技副校长王涛、北京远程教育专业委员会覃祖军秘书长、史家小学教学鄣主任等分别在会上致辞,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天文学会首届学术大会于2000年9月21~23日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召开。这是我国天文界第一次召开这样大规模的综合性学术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178名天文工作者参加了这一盛会。会议安排了大会特邀报告、三大组(分太阳与太阳系、恒星与星系、应用天文与仪器三个大组)报告和各专业委员会会议。大会特邀报告共有九个专题。它们分别是:1.宇宙大爆炸学说;2.我国近年来天文的新发现;3.天文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所起的作用;4.γ暴研究新进展;5.星系形成与演化;6.应用天文学研究进展;7.太阳系探索和地外生命…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天文学进展》第3卷第4期(1985)和第7卷第2期(1989)上刊登了本委员会提供的301个天文学名词的推荐译名。现再推荐第三批165个,其中大多数是近年出现在文献上的天文学新名词。希望读者在使用过程中对译名提出改进意见。 第三批新词的提供者是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沈良照(115个)、赵君亮(33个)和李竞(17个)。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第10次工作会议暨首届中国天文摄影比赛评奖大会,于1994年10月22-24日在南京市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共39人。他们分别来自全国各天文单位,有关大学、省、市、地区科协、地方天文学会普及委员会以及有关天文馆、青少年宫(科技站)等。中国天文学会秘书长、中科院天文委员会主任苏洪钧、中国天文学会副秘书长吴美霞、中科院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领导同必方、江苏天文学会副主席华兆铭等出席了开幕式。这次工作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10月19日至ZI日,此期间由普委会副主任卢保罗负责,组织天文摄…  相似文献   

17.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第114次学术讨论会“天体力学和天休测量中的相对论问题”,于1985年5月28日至31日在苏联名城列宁格勒举行。与会代表138人分别来自欧、亚、北美、南美等大洲的20个国家;其中东道主苏联代表80人,约占总人数的58%;美国代表15人,中国代表2人(万籁、赵君亮),其他国家代表1—5人不等。 学术讨论会在聂瓦河畔列宁格勒作家俱乐部的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天文学会射电天文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天文学会和上海天文台联合举办的“1987年射电天文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9月1日至3日在上海天文台举行。有来自全国11个单位的代表共39人参加,提交的学术论文报告共51篇。 这次学术讨论会的主要目的是交流近一、二年来射电天文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同时为“亚太会议”的召开进一步作好学术准备工作。提交会议的学术论文报告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可分为下列五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学术交流和准备亚太会议,1987年3月24日-27日在上海市金山县由中国天文学会恒星和行星物理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天文学会和上海天文台联合举办了第二次全国恒星和行星物理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的76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上宣读了43篇学术报告和9篇邀请报告。 会议学术交流报告的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包括密近双星、行星、各类变星、Be星、星团和恒星动力学等领域。主要内容有: (1)银河系结构和动力学常数新值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20.
学术活动     
中国天文学会第二届精密时间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3月24至28日在广州召开。参加本届讨论会的有中科院各天文台、站及有关研究所、国防、应用部门,高等院校和工厂等32个单位近70名代表。 会议分为原子频标、时频同步、测量比对技术及设备、综合原子时等六个专题进行报告和讨论。本届讨论会论文比较多、内容比较广泛,反映了我国精密时间与频率工作在近年来的新进展,反映了广大时频工作者在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中所取得的成绩。为了便于交流,会议决定会后将出版会议论文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